幼兒學唐詩之李白:峨眉山月歌

2020-12-13 新東方網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語文>正文

幼兒學唐詩之李白:峨眉山月歌

2013-02-01 21:45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注釋

  [1]這首詩大約作於開元十三年(725)以前,是李白即將出蜀時所作,通過詠月來表示對蜀地的依戀。

  [2]半輪秋:半圓的秋月。

  [3]平羌:即平羌江,又名青衣江,在峨眉山東北,自寶興經蘆山、雅安、洪雅、夾江,到樂山與大渡河匯流入岷江。本詩所指當在樂西北、峨眉縣東一段。

  [4]清溪:應在平羌江邊。過去說是犍為的青溪驛,或說在納溪縣西。君:指峨眉山月。

  [5]渝州:今重慶市為唐代渝州治所。 

 峨眉山月歌的詩意/峨眉山月歌的意思

  峨眉山上,半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山頭,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裡我從清溪出發奔向三峽,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麼思念你啊!  

峨眉山月歌賞析

  這首詩是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

  詩從"峨眉山月"寫起,點出了遠遊的時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韻關係倒置句末。秋高氣爽,月色特明("秋月揚明輝")。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來,自然入妙。月只"半輪",使人聯想到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在峨眉山的東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於四川蘆山縣,流至樂山縣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兩個動詞構成連動式謂語,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定位觀水中月影,任憑江水怎樣流,月影卻是不動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觀者順流而下,才會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謂空靈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連夜從清溪驛出發進入岷江,向三峽駛去。"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的青年,乍離鄉土,對故國故人不免戀戀不捨。江行見月,如見故人。然明月畢竟不是故人,於是只能"仰頭看明月,寄情千裡光"了。末句"思君不見下渝州"依依惜別的無限情思,可謂語短情長。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峽,詩境就這樣漸次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千裡蜀江行旅圖。除"峨眉山月"而外,詩中幾乎沒有更具體的景物描寫;除"思君"二字,也沒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這一集中的藝術形象貫串整個詩境,成為詩情的觸媒。由它引發的意蘊相當豐富:山月與人萬裡相隨,夜夜可見,使"思君不見"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親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徵。凡詠月處,皆抒發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來,短小的絕句在表現時空變化上頗受限制,因此一般寫法是不同時超越時空,而此詩所表現的時間與空間跨度真到了馳騁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見,共十二字,這在萬首唐人絕句中是僅見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為絕唱,殊不厭重"(王麟洲語),其原因在於:詩境中無處不滲透著詩人江行體驗和思友之情,無處不貫串著山月這一具有象徵意義的藝術形象,這就把廣闊的空間和較長的時間統一起來。其次,地名的處理也富於變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於景物,是虛用;"發清溪"、"向三峽"、"下渝州"則是實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讀起來也就覺不著痕跡,妙入化工。

新東方網小學官方微信:新東方小學 (微信號:xdf_xx

最新小學熱點資訊、小升初資訊、各年級學習輔導、家長知識堂,請掃一掃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 

版權及免責聲明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

相關焦點

  • 唐詩鑑賞 :李白 ·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李白·七言絕句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小帆課堂:李白 · 峨眉山月歌愛上古詩: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語文大師)峨眉山月歌李白·七言絕句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月影。✦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縣西南。
  •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唐詩經典之《李白·峨眉山月歌》賞析
    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峨眉山月歌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人們比較熟悉的有三首,一首是《登峨眉山》,這是作者早期居蜀時所作,另一首是寫於晚年的《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這一首則是寫於作者二十六歲(726)離開蜀地時。如果說李白早期是為了訪道求仙而登峨眉山,那麼在他即將離蜀和離蜀後寫的關於峨眉山月歌的詩,則主要是藉以表達豪情壯志及其對友人的思念。這首詩人們很欣賞,但理解卻有很大不同。  第一,是對作者寫此詩時的心情說法不一。
  • 幼兒學唐詩之李白:夜宿山寺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語文>正文幼兒學唐詩之李白:夜宿山寺 2013-02-01 21:58 來源:網際網路
  • 幼兒學唐詩之李白:望廬山瀑布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語文>正文幼兒學唐詩之李白:望廬山瀑布 2013-02-01 18:19 來源:網際網路
  • 幼兒學唐詩之李白:俠客行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語文>正文幼兒學唐詩之李白:俠客行 2013-02-01 21:59 來源:網際網路
  • 幼兒學唐詩之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語文>正文幼兒學唐詩之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2013-02-03 12:08 來源:網際網路
  • 幼兒學唐詩之李白:行路難 其一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語文>正文幼兒學唐詩之李白:行路難 其一 2013-02-01 21:36 來源:網際網路
  • 幼兒學唐詩之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語文>正文幼兒學唐詩之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2013-02-03 12:07 來源:網際網路
  • 李白,詩風雄奇豪放,《峨眉山月歌》顯示出突出的才華
    李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賀知章稱為「詩仙」,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詩風雄奇豪放。他與杜甫並稱為「大李杜」,且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公元701年2月28日生於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
  • 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如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李白早晨上岸在這裡休息,遇見了一位名叫廣浚的僧人,剛從峨眉山下來為他餞行。原來,峨眉山半山,有著名的萬年寺,歷史上叫普賢寺或白水寺,寺中供奉普賢菩薩。廣浚是寺中的著名僧人,善於彈琴。寺中有「唐廣浚和尚彈琴處」。李白登覽峨眉山賦詩,他早聞李白的大名。
  • 幼兒學唐詩之李白:南奔書懷
    ⑵《孟子疏》:《三齊記》云:齊桓公夜出迎客,寧戚疾擊其牛角高歌曰:「南山粲,白石爛,生不遭堯與舜禪。短布單衣適至骭,從昏飯牛薄夜半。長夜曼曼何時旦?」桓公乃召與語,悅之,遂以為大夫。  ⑶《史記》:陳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說,故去事項王。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聞漢王之能用人,故歸大王。」
  • 古詩詞第九彈 | 唐朝李白《春夜洛城聞笛》《峨眉山月歌》最全考點整理
    這是主觀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卻更見「我」感觸之深,鄉思之切。短短的一首七言絕句,頗能顯現李白的風格特點,即藝術表現上的主觀傾向。熱愛故鄉是一種崇高的感情,它同愛國主義是相通的。詩人的故鄉是他從小生於此,長於此的地方,作為祖國的一部分,那種形象尤其令詩人難以忘懷。李白這首詩寫的是聞笛,但它的意義不限於描寫音樂,還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
  • 李白為何獨愛峨眉山月?為了看它一眼居然連夜下渝州
    思君不見下渝州。詩詞君覺得李白對峨眉山的月亮,應該很熟悉。我們來看看李白這首古詩的頭兩句。「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很顯然,這兩句是在寫四川峨眉山的月色,有多麼美麗動人。半輪秋月懸在峨眉山上空,一片月光灑在平羌的江水中,這樣的風景確實很美。但是聯繫這首古詩的後兩句,我們就可以發現,這並不是真實的場景,這是李白通過自己的回憶,而寫出來的詩句。
  • 作曲家馬勒《大地之歌》中的「唐詩之謎」
    喜歡馬勒的人,不會不知道《大地之歌》。馬勒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著名的浪漫主義作曲家,他的《大地之歌》根據中國唐詩創作而成,副標題為「一個男高音及一個女低音(或男中音)聲部與管弦樂的交響曲」,在全世界範圍都享有盛譽。1998年,德國交響樂團帶著《大地之歌》來中國尋根。此後,很多學者爭相破解隱藏其中的「唐詩之謎」。最近,一位荷蘭樂迷的求助信引起了我對馬勒及《大地之歌》的關注和興趣。
  • 一天一首詩朗誦 |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此詩是作者李白於開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這首詩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全詩意境清朗優美,風致自然天成,為李白膾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詩從「峨眉山月」寫起,點出了遠遊的時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韻關係倒置句末。秋高氣爽,月色特明(「秋月揚明輝」)。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來,自然入妙。月只「半輪」,使人聯想到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
  • 揭開馬勒《大地之歌》第二樂章唐詩之謎
    世紀之謎馬勒《大地之歌》第二樂章《寒秋孤影》(DerEinsameimHerbst)節目單德譯漢歌詞如下:藍色的秋霧瀰漫在湖面上,青草葉上覆蓋著嚴霜,好似畫家把翡翠似的綠粉,輕撒在嬌嫩的花朵之上。花兒已失去她的芬芳,寒風將花朵吹落在地上。
  • 幼兒學唐詩之白居易:暮江吟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語文>正文幼兒學唐詩之白居易:暮江吟 2013-02-05 16:09 來源:網際網路
  • 【用日語讀唐詩】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用日語讀唐詩】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016年03月14日13:49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尤其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人氣非常高。人民網日本頻道將每期為大家送上一首優美的漢詩,一起來欣賞其中的奧妙吧。
  • 《峨眉山月歌》這樣學好玩有趣,背的快,記得牢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這回李白邊走邊客串起了導遊,一口氣介紹了五個地方: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一、詩意: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明亮的月影。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戀戀不捨去向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