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首詩朗誦 |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2021-02-17 小學朗誦

此詩是作者李白於開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這首詩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全詩意境清朗優美,風致自然天成,為李白膾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詩從「峨眉山月」寫起,點出了遠遊的時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韻關係倒置句末。秋高氣爽,月色特明(「秋月揚明輝」)。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來,自然入妙。月只「半輪」,使人聯想到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在峨眉山的東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於四川蘆山縣,流至樂山縣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兩個動詞構成連動式謂語,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定位觀水中月影,任憑江水怎樣流,月影卻是不動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觀者順流而下,才會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謂空靈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連夜從清溪驛出發進入岷江,向三峽駛去。「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的青年,乍離鄉土,對故國故人不免戀戀不捨。江行見月,如見故人。然明月畢竟不是故人,於是只能「仰頭看明月,寄情千裡光」了。末句「思君不見下渝州」依依惜別的無限情思,可謂語短情長。

詩中連用了五個地名,構思精巧,不著痕跡,詩人依次經過的地點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詩境就這樣漸次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千裡蜀江行旅圖。除「峨眉山月」以外,詩中幾乎沒有更具體的景物描寫;除「思君」二字,也沒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這一集中的藝術形象貫串整個詩境,成為詩情的觸媒。由它引發的意蘊相當豐富:山月與人萬裡相隨,夜夜可見,使「思君不見」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親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徵。凡詠月處,皆抒發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連用五個地名,精巧地點出行程,既有「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的豪邁,也有思鄉的情懷,語言流轉自然,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本來,短小的絕句在表現時空變化上頗受限制,因此一般寫法是不同時超越時空,而此詩所表現的時間與空間跨度真到了馳騁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見,共十二字,這在萬首唐人絕句中是僅見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為絕唱,殊不厭重」(王麟洲語),其原因在於:詩境中無處不滲透著詩人江行體驗和思友之情,無處不貫串著山月這一具有象徵意義的藝術形象,這就把廣闊的空間和較長的時間統一起來。其次,地名的處理也富於變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於景物,是虛用;「發清溪」、「向三峽」、「下渝州」則是實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讀起來也就覺不著痕跡,妙入化工。

相關焦點

  • 唐詩鑑賞 :李白 ·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李白·七言絕句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小帆課堂:李白 · 峨眉山月歌愛上古詩: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語文大師)峨眉山月歌李白·七言絕句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月影。✦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縣西南。
  • 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如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李白早晨上岸在這裡休息,遇見了一位名叫廣浚的僧人,剛從峨眉山下來為他餞行。原來,峨眉山半山,有著名的萬年寺,歷史上叫普賢寺或白水寺,寺中供奉普賢菩薩。廣浚是寺中的著名僧人,善於彈琴。寺中有「唐廣浚和尚彈琴處」。李白登覽峨眉山賦詩,他早聞李白的大名。
  • 李白,詩風雄奇豪放,《峨眉山月歌》顯示出突出的才華
    李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賀知章稱為「詩仙」,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詩風雄奇豪放。他與杜甫並稱為「大李杜」,且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公元701年2月28日生於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
  • 古詩詞第九彈 | 唐朝李白《春夜洛城聞笛》《峨眉山月歌》最全考點整理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大約作於開元二十二年(734)。當時李白客居洛城,即今天的河南洛陽。在唐代,洛陽是一個很繁華的都市,稱東都。一個春風沉醉的夜晚,繁華喧鬧了一天的洛陽城已經平靜下來。李白大概正在客棧裡,因偶然聽到笛聲而觸發故園情,作此詩。
  •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唐詩經典之《李白·峨眉山月歌》賞析
    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峨眉山月歌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創作背景  這首詩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輕時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稱。
  • 幼兒學唐詩之李白:峨眉山月歌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語文>正文幼兒學唐詩之李白:峨眉山月歌 2013-02-01 21:45 來源:網際網路
  • 李白的一首山水詩,讚美了峨眉山的絕色風光,讀來令人驚豔
    李白是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世人稱之為「詩仙」。在李白的詩作中,很多讚美祖國壯麗山河的詩歌,風格雄齊奔放,富有浪漫主義精神。余光中評價他的詩歌:「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 《峨眉山月歌》這樣學好玩有趣,背的快,記得牢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這回李白邊走邊客串起了導遊,一口氣介紹了五個地方: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一、詩意: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明亮的月影。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戀戀不捨去向渝州。
  • 李白為何獨愛峨眉山月?為了看它一眼居然連夜下渝州
    詩人李白這件事情,還要從李白的一首古詩來說起。在這首古詩中,峨眉山的月亮已經不僅僅是一道風景,它更像是李白的一位故人,或者親人。那我們就來看一看,李白到底是怎樣描寫峨眉山月的。思君不見下渝州。詩詞君覺得李白對峨眉山的月亮,應該很熟悉。
  •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
  • 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峨眉山月歌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峨眉山月歌,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 七上語文《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龜年》中考真題,字詞,賞析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清溪:指清溪驛,屬四川犍為,在峨眉山附近。三峽:指長江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今在四川、湖北兩省的交界處。一說指四川樂山的犁頭、背峨、平羌三峽,清溪在黎頭峽的上遊。君:指峨眉山月。一說指作者的友人。下:順流而下。
  • 如果只選一首 您認為李白最著名的詩是哪一首?為什麼?
    我們最熟悉的《 唐詩三百首》裡,幾乎每一個類別下都有李白的詩。每個人都能背幾句李白的詩詞,但是隨時隨地可以通篇背誦的能有幾首呢?如果只選一首詩的話,您覺得李白最著名的是哪一首詩呢?老街列出十首個人認為很多人能夠背過的李白作品,大家看看自己認為最著名的那一首是否在其中?
  • 她把20首李白的詩做成了一首歌,你都會背嗎?
    今天,楊可愛的原創歌曲《李白賦》 就將20首李白的詩做成了歌來聽聽你都會背麼~ 李白賦
  • 峨眉山: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其中以大唐詩仙李白的「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最為著名。我們今天欣賞的這首《登峨眉山》,也是李白的作品。登峨眉山(唐)李白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周流試登覽,絕怪安可悉?青冥倚天開,彩錯疑畫出。泠然紫霞賞,果得錦囊術。
  • 李白曾為他寫月,望月懷鄉的遣唐使阿倍仲麻呂回家了嗎?
    唐開元五年(717年),隨遣唐使船隊來到長安,唐玄宗為其賜名晁衡;在國子監求學,考中進士。娶中國人為妻,歷仕玄宗、肅宗、代宗三代皇帝,備受厚遇,官至客卿;與楊貴妃有交情,在安史之亂中輔助郭子儀收復長洛,後又到交州清剿海盜。阿倍仲麻呂和李白、王維、儲光義等詩人交往密切,友誼深厚。
  • 唐代|李白《登峨眉山》
    山在峨眉山西南,高無極也。隨之者不復還,皆得仙道。」【賞析】   此詩為五言古體,全篇十六句可分四段,每段四句。用入聲質韻,一韻到底。四段的首句,皆用平聲字作結,在音調上有振音激響的作用。雖是一首五言古詩,但在結構層次上是非常嚴整的。
  • 李白最美的一首秋詩,開頭一句就驚豔世人
    另外,李白寫景的詩也往往唯美飄逸,譬如我們所熟悉的「日照香爐生紫煙,遙望瀑布掛前川」、「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等等可謂美極。今天向大家介紹的便是李白最美的一首秋詩,其中開頭兩句之景就寫的驚豔無比:子夜吳歌·秋歌唐·李白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徵。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李白《聽蜀僧濬彈琴》
    說明這位琴師是從四川峨眉山下來的。李白是在四川長大的,四川綺麗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壯闊胸懷,激發了他的藝術想像。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現在他的詩裡。他對故鄉一直很懷戀,對於來自故鄉的琴師當然也格外感到親切。所以詩一開頭就說明彈琴的人是自己的同鄉。「綠綺」本是琴名,漢代司馬相如有一張琴,名叫綠綺,這裡用來泛指名貴的琴。司馬相如是蜀人,這裡用「綠綺」更切合蜀地僧人。
  • 李白:把最好的詩詞,都給了月光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唐·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人生坎坷中,月亮是李白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