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交,我是吳培豪,今天給大家了解《烤羊肉串》《烤乳豬》《北京烤鴨》
烤羊肉串
烤羊肉串是一種美味。能夠做烤肉申的不只限於牛肉與羊肉。漢代墓葬中出土的記載葬品的《遺策》上,就常常有牛炙、犬炙、泵炙、鹿炙和雞炙等字樣。山東諸誠涼臺東漢孫瓊墓曾出土一塊以疤廚為題材的畫像石,刻有殺牲、劈榮、燒火、汲水、釀造等圖形。最引人注目的是,畫面右上部還有一副生動烤肉串圖。畫中刻有四個男了,一個串肉、一個烤肉,另二人在旁邊等待取食肉串。烤肉者跪在炭槽前,左手翻動肉串,右手扇動扇子。現在我國新疆的烤羊肉申最為有名。
烤乳豬
烤乳豬是粵系名菜之一,其特點是皮脆而薄,皮肉多,又鮮又嫩,人口奇香。烤乳豬的方法早在公元前成書的(禮記)中便有記載。周朝,烤豬(炮豚)是「八珍」(八種珍貴食物)之一。因烤乳豬較名貴,故民間所食甚少,現有文獻記載亦不多。直至清朝滅亡前,烤全豬還是筵席中的「上上品」。烤乳豬的發明還有一個傳說:「一次.一戶人家失火,幾頭小豬活活被火燒死,主人在收拾現場時,無意中接觸到了被烤熟的小豬,手上沾上了小豬的皮和肉。這些油膩妨礙他勞動,他便伸出舌頭打算將這此東西舔去,一舔使他嘗到了從未嘗過的奇香,他高興得幾乎忘了遭受火災的事,因為他無意中創造了一道名菜—烤乳豬。
北京烤鴨
北京烤鴨是風味獨特的中國傳統菜,其特點是外焦裡嫩,肥而不膩,在國內外享有盛名。現已被公認為國際名菜。關於烤鴨的由來有三種說法:
1北京烤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遼代,當時遼國貴族遊獵時,常把捕獲的白色鴨子帶回放養,視為吉祥之物,這就是北京鴨的祖先。北京鴨喜冷怕熱,北京地區春秋冬三季較冷,夏秋的溪流河渠中水食豐富。當地人民創造了人工填鴨法,終於增養出了肉質肥嫩的北京填鴨。北京烤鴨,就是以這種肉質肥嫩的北京填鴨烤制的。
2.烤鴨最早創始於南京。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都南京。宮延廚將此鴨烹製菜餚.採用炭火烘烤,使鴨子酥香味美,肥而不膩,被皇府取名為「烤鴨」。朱元璋死後,他的第四子燕王朱棣奪取了帝位,並遷都北京,這樣,烤鴨技術也隨著帶到北京。
3.北京烤鴨始於便宜坊。據清代《都門瑣記》所述,當時北京城宴會「席中必以全鴨為主菜,著名為便宜坊。」便宜坊開業於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最初,在宣武門外米市胡同。清末京城有七八家鴨店,並都以便宜坊為名。最初的烤鴨來自南方的江蘇、浙江一帶,那時稱燒鴨或炙鴨,從業人員也是江南人。後來烤鴨傳到北京後,才臻於完善。
南京板鴨
相傳南北朝時期,梁武帝在位。建都城於建康(即今南京)。公元548年,大將侯景起兵叛亂,圍困臺城(今南京雞鳴山南)。戰鬥十分激烈,梁朝士兵有時連飯都顧不上吃。當時,正值中秋,肥鴨上市,婦女們便將鴨子洗刷乾淨,加上佐料煮熟,用荷葉包好送上戰場。有時乾脆將幾十隻鴨子綑紮在一起,抬上陣地。士兵們打開成捆的幹鴨,用水一煮,鹹淡適宜,香氣撲棄。都誇獎板鴨的好吃。後來,臺城百姓為了紀念那次戰鬥,便把擠壓成板狀的鴨子稱為「板鴨」。製作的一套方法也沿襲了下來,而且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