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旦這場騷亂竟讓沙特成大贏家 伊朗莫名躺槍只能怪敵人太有錢

2020-12-16 騰訊網

訂閱「李解中東」,中東不再複雜。

進入6月以來,中東國家約旦的形勢出現重大變化。這個地緣位置重要的彈丸小國似乎正在複製2011年阿拉伯世界大地震的那一幕——約旦民眾連續多天持續抗議所得稅法草案,呼籲政府總理下臺。在連續多天的抗議不斷升級後,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終於坐不住了,總理哈尼穆爾基不得不以替罪羊的身份宣布辭職,以緩和民眾對經濟政策普遍憤怒。

然而事情接下來的發展讓觀察家們變得哭笑不得,中東土豪沙特向約旦政府提供了緊急經濟援助,約旦局勢緩解。為了回報沙特政府的「善舉」,約旦宣布撤回自己駐伊朗大使……

示威者在人群中高舉約旦國旗。

這場大騷亂是約旦近年來最嚴重的一次。這個彈丸小國以政治穩定而著稱。騷亂的導火索是上周約旦政府宣布全國電價上漲23.5%,燃料衍生品上漲4.5%至5.5%,理由是全球原油價格上漲。上周三草案剛發布,抗議者隨之走上街頭要求政府取消所得稅法草案。

逼迫壓力,約旦國王阿卜杜拉國王決定取消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上漲帶動的燃料和電力價格大幅上漲。但是抗議者不擺休,隨著越來越多人要求解散政府,要求總理哈尼穆爾基下臺。

社交媒體繼續在騷亂中發揮關鍵作用。

除了首都安曼以外,約旦的其他城市,如伊爾比德,扎爾卡,卡拉克,阿傑隆,傑拉什,塔菲爾,拉姆沙和亞喀巴等地也發生抗議活動。

6月2日晚上,騷亂幾乎失控。當時,大規模的示威者包圍了總理哈尼穆爾基的官邸,有激動的示威者甚至試圖衝突警察的封鎖線活捉哈尼穆爾基。

警察抓住了一名示威者。

約旦只有600多萬人口,近9萬平方公裡的狹小國土幾乎都是貧瘠的不毛之地。與周邊的海灣阿拉伯國家相比,約旦幾乎沒有任何油田。所以,約旦在建國之後面臨的兩大難題一是如何解決經濟發展問題,二是如何在阿拉伯大國與以色列之間贏得安全上的生存權。

毗鄰中東衝突中心的約旦,能夠成功在各種勢力夾縫中維護自己的安全和穩定,確實是有自己的過人之處。即便面對如此嚴重的國內騷亂,國王阿卜杜拉果斷出手。

一位人行道過約旦首都安曼的街道,牆上掛著約旦兩代國王海珊與阿卜杜拉二世的巨幅海報。

據了解,約旦政府自從四月份就開始籌劃增稅方案,這些考慮讓約旦老百姓感到不滿。所以上周的燃油價格上漲,就如同導火索一樣迅速點燃了定時炸彈。

約旦反對派的國會議員卡伊斯-扎亞丁公開批評了政府,「政府沒有在增稅和漲價問題上充分聽取民眾的意見,這導致了社會的分裂。」

一位勇敢的女士同約旦警察進行理論。

約旦是阿拉伯君主國,國家權力掌握在國王手中。現任國王阿卜杜拉二世堪稱政治鬥爭的高手,他馬上意識到問題關鍵。他立即要求政府「馬上進行全國範圍的理性對話,只有達成一致意見後才能在稅收和油價問題上做出調整」。

然而,理智的人都明白,換人解決不了現實的經濟問題。目前約旦政府的債務高達390億美元,約佔整個國家一年國內生產總值的96%,約旦目前的失業率也高達18.5%。關鍵時刻,沙特人決定救約旦。

6月11日,也就是騷亂平息一周後,沙特、阿聯和科威特三大土豪國在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的倡議下在沙特城市麥加舉行緊急會議,達成了援助約旦的協議。

2017年,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在利雅得拜會沙特國王薩勒曼。

據報導,海灣三國向約旦政府這筆緊急貸款總額為25億美元,為期5年。約旦政治分析師巴薩姆-巴德林Bassam Badarin解釋說,沙特主要是擔心約旦的抗議如果遲遲不解決會傳染到沙特自己,猶如2011年突尼西亞的抗議最終傳染了整個中東世界。沙特在2012年也曾經向約旦提供了一筆5億美元的貸款,當時約旦也是出現了騷亂。

2012年的這筆貸款是在2017年到期了,可是沙特當時沒有繼續向約旦輸血。其實,沙特原本可以在2017年就向約旦提供的,為何當時斷供了呢?一位匿名的約旦官員解釋說,沙特王室不滿意約旦在地區事務中的立場,斷供算是對約旦的懲罰。

沙特擔心約旦的示威活動波及到自己。

沙特王室不滿意約旦在地區事務中的立場,兩國在中東多個重大問題上的態度有微妙差異,其主要表現有:耶路撒冷問題、哈希姆家族的聖地監護權問題、對待穆兄會的態度、對待卡達的態度等。如2017年,沙特率領阿拉伯國家同卡達斷交,但約旦沒有斷交,僅僅是降低了兩個國家的外交關係。

不過總體而言,沙特對約旦的態度還是認為這個小國是自己的兄弟,而非敵人。所以,關鍵時刻沙特決定還是要拉約旦一馬,避免這個國家陷入經濟崩潰和政治動蕩。

伊朗與沙特的對抗是中東主要矛盾。

約旦在收到沙特緊急經濟援助後,很聰明得想到了如何回報沙特。既然約旦和沙特在中東很多問題的態度有區別,約旦自然需要在這方面做出一點表示了。於是約旦和沙特共同的敵人伊朗,不得不躺槍了——約旦宣布從伊朗撤回大使……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敘利亞、約旦、伊拉克、伊朗和沙特什麼關係,為什麼彼此不和
    作為敘利亞鄰國的約旦、伊拉克、伊朗和沙特等國家反應不一。伊朗對敘利亞進行了旗幟鮮明的支持,沙特站在了美國的一邊,而約旦則保持了沉默,黎巴嫩、土耳其等國家也紛紛表明態度。那麼敘利亞、約旦、沙特等幾國什麼關係?下面我們就來簡單的說一下。中東位於亞洲的西南部,是一個面積非常遼闊的區域,傳統意義上泛指西亞。
  • 不是以色列,也不是伊朗,沙特在中東最大的敵人竟然是這個國家!
    在今天中東的格局中,沙特一直自詡為是阿拉伯世界的新盟主以及遜尼派國家的領頭羊,目前沙特在本地區主要的敵人是伊朗和以色列。不過在美國的撮合下,目前沙特和以色列關係已經較為平和,雖然兩國明面上不打交道,但私下了卻合作頗多,甚至在敘利亞和葉門等軍事行動中兩國還相互配合。
  • 約旦海岸線26公裡,一部分從沙特交換來,代價有多大?
    如果看比例尺小的地圖,這兩個國家是基本沒有海岸線的,這就是伊拉克與約旦。更有意思的是,伊拉克和約旦還是鄰國。伊拉克夾在土耳其、敘利亞、約旦、沙特、科威特、伊朗之間,像一個瓶口朝向東南的大肚瓶子。伊拉克的「瓶口」非常狹窄,被伊朗和科威特「擠兌」的只有60公里海岸線。更讓伊拉克鬱悶的是這60公里海岸線,還被科威特的布比延島擠得無法修建一座像樣的港口。
  • 約旦海岸線26公裡,12公裡是從沙特換來的,代價是什麼?
    如果看比例尺小的地圖,這兩個國家是基本沒有海岸線的,這就是伊拉克與約旦。更有意思的是,伊拉克和約旦還是鄰國。伊拉克夾在土耳其、敘利亞、約旦、沙特、科威特、伊朗之間,像一個瓶口朝向東南的大肚瓶子。伊拉克的「瓶口」非常狹窄,被伊朗和科威特「擠兌」的只有60公里海岸線。更讓伊拉克鬱悶的是這60公里海岸線,還被科威特的布比延島擠得無法修建一座像樣的港口。
  • 一擊致命,特種兵突襲伊朗系司令部,生擒13人:打開倉庫目瞪口呆
    據半島電視臺報導,伊拉克親伊朗武裝「真主黨旅」總部遭到查抄。從今年1月以來,這支伊朗系武裝已經至少20次發射火箭彈襲擊美國大使館。美軍已經開始在伊拉克部署愛國者飛彈攔截系統。據環球時報報導,美國駐伊大使館已經開始在巴格達市中心測試「愛國者」飛彈防禦系統。
  • 同是中東宗教國家,為何沙特是美國盟友,伊朗卻是美國宿敵?
    這場運動結束了伊朗長達半個世紀的君主制,取而代之的是以神職人員霍梅尼執掌政權的「伊斯蘭共和國」。▲被媒體包圍的霍梅尼之前的伊朗雖然是君主制,但政權世俗化,風氣開化,首都德黑蘭有「東方巴黎」之美譽,以形容其浪漫程度。
  • 沙特、埃及、約旦、卡達等廣大阿拉伯國家24日開始過開齋節
    持續一個月的齋月已經結束,沙特、埃及、約旦、卡達等廣大阿拉伯國家24日開始過開齋節。沙特通訊社引用沙特最高法院的消息稱,為期一個月的齋月23日結束,24日為開齋節第一天。《中東報》也報導說,埃及、敘利亞、黎巴嫩、約旦、巴勒斯坦、伊拉克、卡達等廣大阿拉伯國家先後宣布24日開始過開齋節。
  • 約旦為了一個港口,為何把6000平方公裡讓給沙特?
    只有把地圖放大,你才會發現約旦原來是有海岸線的。約旦的海岸線和埃及、以色列、沙特擠在一起,給人以強烈的壓迫感。但是,約旦對此已萬分慶幸了,有了這26公里海岸線,以及約旦人的掌上明珠——亞喀巴港,約旦人就可以愜意地吹著來自紅海的海風。
  • 沙特與卡達握手言和 伊朗脖子上的繩套又被美國收緊一些
    從伊朗的角度來看,沙特與卡達的和解顯然不是什麼好消息,兩者之間過去的矛盾為伊朗提供了外交施展的空間,而雙方一旦握手言和,這兩個同為美國盟友的國家會如何對待自己就不太好說了。沙特與卡達有什麼矛盾?於此同時卡達是全世界天然氣儲量最大的國家,不過卡達的氣田要與北方的伊朗共享,所以卡達又必須與伊朗搞好關係防止出現戰爭導致氣田無法開採或者不能夠將天然氣運出波斯灣,這就是卡達外交有趣的一點。在國力有限的情況下,媒體宣傳就成了卡達擴張軟實力的王牌。
  • 沙特一油輪遭攻擊爆炸,會是伊朗的報復嗎?
    ,所以沙特認為伊朗必須為此負責,並且還要對方付出代價,結合之前伊朗頂級科學家遭遇暗殺一事,那麼沙特這次油輪遭到攻擊爆炸,會是伊朗的報復嗎?圖為沙特石油設施沙特是中東地區的土豪國家,靠著石油貿易讓這個國家賺得盆滿缽滿,並且還成為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重要盟友,先進武器裝備買了一大堆,但這個國家卻一直存在一個棘手的敵人,那就是胡塞武裝
  • 1965年沙特和約旦互換領土,使約旦海岸線從不足十公裡增至26公裡
    以利雅得為統治中心的內志王國在酋長伊本·沙特的率領下向控制紅海東岸的漢志王國進軍,數月時間即攻陷伊斯蘭教第一聖地麥加。而英國則趁此混戰之際,派兵強佔了原屬漢志王國的亞喀巴和馬安市。這樣,英屬外約旦擁有了溝通紅海的出海口。而約旦獨立後自然就繼承了這個在世界地圖上很難看見的海岸線。
  • 國際邊緣 伊朗人與阿拉伯人究竟有什麼歷史仇恨
    接下來就是兩伊戰爭的爆發,俗話說得好,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沙特與伊拉克的海珊,盡釋前嫌,一個出錢,一個出力,共同打擊什葉派的伊朗,但最後也是打個平手。反而伊拉克在1990年因為不想還錢入侵科威特,嚇死了軍事很弱的沙特,最後還是美國打個出來擺平,之後沙特在美國(石油)的保護下,安安靜靜的過日子,一時之間低調了很多。
  • |中國公民|伊朗_時政|沙特...
    目前,中國駐沙特使館正向沙有關部門進一步核實情況。在此提醒近期計劃赴沙中國公民關注沙出入境政策調整相關信息,出境前向相關航空公司確認有關入境安排,避免因限制入境造成滯留和損失。有關聯繫方式:駐沙特使館領事保護協助電話:+966-11-4831590駐吉達總領館領事保護協助電話:+966-508399809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呼叫中心:+86-10-12308塔吉克斯坦停飛與伊朗航班24日報導,塔吉克斯坦當局宣布,由於在伊朗感染冠狀病毒的人數
  • 排名給你看沙特最大巴林最小
    以色列、巴勒斯坦、敘利亞、黎巴嫩、約旦、葉門和賽普勒斯。No3:伊朗,165萬平方公裡,中東無二的老二,和沙特隔海相望,一東一西,一個人佔一山頭,隔空對壘互飆狠話,不時相互威脅要消滅對方於無形,但嘴炮容易現實難度大,所以各自培養一批小弟,讓小弟不定期比武一分勝負高低,老大威武小弟苦!
  • 伊朗強勢回歸,被全球旅行地圖評為2019年旅遊安全國家
    近日,國際SOS全球風險專家發布了2019年旅行風險地圖,報告顯示伊朗2019年仍將是旅遊安全的目的地國家。旅遊風險地圖考慮的主要因素有:政治暴力(包括恐怖主義、叛亂、政治騷亂及戰爭)、社會動蕩(包括宗教爭端、社區衝突及種族暴力)、暴力和輕微犯罪、交通運輸的穩定性、經濟發展現狀、安全和應急服務及自然災害的易發性等。
  • 一聲巨響,沙特油輪被炸,裝6萬噸無鉛汽油,伊朗成最大嫌犯?
    就在伊朗全國為頂尖核科學家之死感到憤怒之際,沙特一艘油輪又被炸了,外界懷疑這艘油輪應該遭到了外部襲擊。伊朗成了最大的嫌疑?這是因為伊朗還沒有為核科學家報仇,這時候突然打擊沙特油輪,或許是給美國以及盟友一個小小的警告,究竟是不是這樣呢?
  • 「世紀交易」下暗殺後,伊朗以色列沙特如何三國殺?
    歐巴馬推動伊核協議有兩個初衷,張衛婷梳理:一是策略性借用伊朗革命衛隊打擊伊斯蘭國的恐怖力量,當時同在北約的土耳其等盟國拒絕替美國去打擊伊斯蘭國;二是希望能主導伊朗和平利用核能,誘導伊朗發生和平演變從而顛覆伊朗政權。而美國又轉回民主黨執政,是否會推翻川普的中東政策,重返伊核協議呢?這成了以色列最大的擔憂。因此,暗殺的政治意圖顯而易見。
  • 約旦既被美國倚重又被IS滲透 意外站到風口浪尖
    鑑於目前反IS的聲浪高漲,有分析家預計,約旦將針對IS採取進一步的特別行動,但也有人認為約旦不太可能脫離美國主導的軍事聯盟單方面行動。不過,不論約旦如何決策,其首要目標是安撫民心,維護社會穩定,其對國內穩定的重視遠勝對IS威脅邊境的關切。
  • 伊拉克、約旦、伊朗和紐約:開戰第一天
    新華網北京3月21日電20日是美國開始對伊拉克進行軍事打擊的第一天,伊拉克、約旦、伊朗和美國紐約在迥異的氣氛中度過了這一天。新華社駐紐約及海灣地區記者和報導員20日連續發回現場報導:  新華社駐巴格達報導員賈邁勒:  20日凌晨的襲擊過後,巴格達人依然保持著某種程度的平靜。
  • 美國政客給華盛頓騷亂找「替罪羊」,遠在莫斯科的普京「躺槍」
    聽了這樣的新聞,估計普京大帝會氣得夠嗆:這都能「躺槍」嗎?從發布會的情況可以看出,被抗議者在全世界面前打臉的佩洛西真是非常憤怒,言辭之激烈都有點失去神智的感覺。佩洛西說:「川普完全是普京的一個工具,川普也一直是普京削弱世界民主觀念的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