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大神的電影《信條》終於來了,如大家說說,影片內容很豐富,一遍看完確實難以完全消化。
影片中的高概念設定,以及一些物理學原理對於普通觀眾來說的確是觀影的門檻,尤其把這些東西視覺化表現出來就更加晦澀難懂了。
但是我們不妨先把這些東西放到一邊,從全局來看,《信條》到底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從類型來看,《信條》可以看作是動作片,也可以看作是科幻片,還能夠看作是懸疑片。
從故事層面來講,《信條》表面是特工拯救世界的007式動作電影,但是融入了對時間的解釋之後,影片的主旨也明顯提升了更高的檔次。
《信條》的開場是典型的諾蘭式開場,用大型的火爆場面重頭戲作為整部戲劇的引子,如同《黑暗騎士》裡,一開場就是小丑搶劫銀行。
《信條》中通過開場重頭戲的引子,引出了主人公和事件的起因,以及全劇的麥格芬——一種可以改變時間的物質,在影片中也叫做算法。
隨著劇情的深入,男主漸漸了解到有一種來自未來的神秘力量正在試圖改變現在的平行世界。
想要想完全改變世界,未來的神秘力量也需要藉助現在世界的聯絡人,這個聯絡人就是影片中的大反派。
如此看來《信條》好像是好萊塢類型片生產線上的常規之作,但是這樣的平常的故事到了如今世界上最有才華的諾蘭大導演手中,就自然多出了新意。
《信條》裡面最基本的設定就是認為時間可以通過某種機制來穿越,也就是人可以從未來回到過去,比如從今天回到前幾天,也可以從未來的某一天回到今天。
不過雖然時間能夠逆轉,但是主人公依然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事實,這就是等於給這種設定中加入了規則。
時間的逆轉帶來了超自然的想像,在我們平行世界中時間是順時針正向流,但是如果從未來回到過來,時間的流逝就是變成逆時針逆向流。
當改變時間的物質逐漸變大時,改變的就是不止的時間,而是周圍的一切都會逆轉,這就是片中出現了逆向行駛的車輛,以及爆炸的方向裡伸縮的原因。
隨著劇情的推進,正反雙方各自都掌控了,從未來回到過去的方法,然後想要從未來來影響過去,再導向現在的結果。
於是在影片的高潮部分就出現了影片的高光時刻,現在的時間和未來的時間重疊,但是彼此雙方都不自知,直到通過背包上的掛件才了解到原來幫助自己正是原來的自己。
諾蘭這種已經發生的事情無法改變的設定,有點像因果律,就是有什麼樣的因,自然就會有什麼樣的果,從未來回到過去發現最終幫自己的是未來的自己,沒有什麼命中注定,靠的還是自己的努力。
如此一來,又有一個疑問,那就是人的自由意志還有作用嗎?
諾蘭似乎沒有否定,而是將因果顛倒,由未來的果開始倒推過去的因,比如未來的自己幫助過去的自己才成為了現在的自己。
在《星際穿越》中也有類似的表現,比如庫柏來到五維空間才發現一直是自己在給女兒傳遞信息,也間接促使了自己的太空之旅,只不過時空不在同一維度而已。
我由此有了一些聯想,我們經常說有些人是天選之人,是上帝握住你的手,那麼這些現象有沒有可能也是未來的自己回來在幫助自己。
那麼我們經常說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給天意,那麼如果我們心存這種信念,有這種自由意志,那麼遇到難關了有沒有可能未來自己會來幫助現在的自己?
有一種說法,說諾蘭是博爾赫斯最好的學生,這話簡直一語中的,概括的非常到位。
博爾赫斯有一篇非常著名的小說,叫作《小徑分岔的花園》,這篇小說表面是個偵探故事,實則講了時間的交叉和編織,每次時間節點上的不同選擇就出產生不同的導向結果,如果各種結果編織在一起就會形成時間的宇宙。
很明顯《信條》也是這樣的故事,表面上是在拯救世界,實則是在討論時間宇宙裡的哲學思辨。
諾蘭能夠在通俗電影中探討如此宏大的命題,不僅展示自己的才華,也提升了電影的藝術表達,和他的英國前輩希區柯克一樣了不起。
電影是多元的,有的電影寫實,有的電影炫酷,從這一點來講,《信條》是好電影,是諾蘭一貫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