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又到放風箏的時節了
鳶就是風箏,風箏的歷史很早了,大約有2000多年,風箏稱之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可見風箏在世界的影響力。風箏起源於中國,最早的風箏是由古代哲學家墨翟製造的,古代風箏,曾被用於軍事上之偵察工具外,更有進行測距、越險、載人的歷史記載。
-
初春放鳶:忙趁東風放紙鳶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進入「詩書畫中的童真童趣」,一起在詩書畫中,看看古代的小朋友是怎麼度過童年時光的。說起童年,相信每位朋友都有一段屬於風箏的記憶,每一隻風箏,都承載著孩子飛翔的夢想。今天,我們就與清代詩人高鼎一起,和放學歸來的小朋友們一起去放風箏吧。
-
清明節時春光好 忙趁東風放紙鳶
窗外忽聞鸚鵡語,風箏吹落畫簷西 駱綺蘭《春閨》春寒料峭乍晴時,睡起紗窗日影移。何處風箏吹斷線,吹來落在杏花枝。 清代高鼎《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桃楊醉春煙。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去地漸高人眼亂,世人為爾羽毛全。 風吹繩斷童子走,餘勢尚存猶在天。愁爾一朝還到地,落在深泥誰復憐。
-
拂堤楊柳醉春煙,忙趁東風放紙鳶!曲江放風箏選址PK來了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時至今日,民間仍流傳著 放風箏有「去穢」「去病」的意義 這些風箏無一不表現著
-
新民晚報數字報-忙趁東風放紙鳶
春天是最適合放風箏的季節,公園旁的商家早把風箏掛在最顯眼的位置,吸引著過路人的目光,也把我的思緒吸引到了童年時光。 小時候能玩的東西很少,但每年春天,我們都不會忘了放風箏。「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那時沒有賣風箏的,父母因為忙,也很少給我們做風箏,我們放的風箏,不是哥哥姐姐給我們做的,就是我們自己動手做的。
-
忙趁東風放紙鳶 「風箏達人」扎出百節蜈蚣巨型風箏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春風拂面,眼下正是放飛風箏的好時節。放風箏,不僅僅是兒童喜歡的遊戲,也是一些老年人的樂趣。孫子3歲的時候,高師傅接下了帶孫子的重任,每天去家附近的公園轉轉成了爺孫倆的「必修課」。「春天的時候放風箏的人很多,孫子看著喜歡,便拖著我也要放。」高師傅說,一開始他也是放買來的風箏,可時間久了,覺得大家的風箏都千篇一律,放起來不得勁,便開始試著做風箏。 「其實做風箏並不複雜,但要做好,就考究功力了。」
-
「忙趁東風放紙鳶」前,記得先進來看看~
「忙趁東風放紙鳶」前,記得先進來看看~ 2020-04-14 10: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忙趁東風放紙鳶
3月17日,在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下各鎮,小朋友在家長的帶領下在油菜花地裡放風箏。 新華社發(王華斌 攝)3月17日,人們在江蘇省揚州市漢唐文化景區放風箏。 新華社發(孟德龍 攝)3月17日,小朋友在江蘇省揚州市漢唐文化景區放風箏。
-
草長鶯飛二月天,放風箏多半是在二月的哪個節氣呢?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乘東風放紙鳶。」清朝高鼎《村居》這是一首非常應景的春天的詩。草長鶯飛,這是二月仲春的季節。楊柳輕盈的長髮,開始呈現出朦朧的綠色,仿佛沉醉在春天的煙氣裡。
-
「go fly a kite」 才不是「去放風箏」,別被罵了還不知道!
go fly a kite 滾開 go fly a/your kite 滾開;別煩我 劍橋詞典釋義 老外說 go fly a kite 並不是邀請朋友一起放風箏
-
約起來 南龍鎮金色草灘有一片放風箏的好地方!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高鼎(清)《村居》 有人說: 春天,就是大自然說 『Let's Party』的方式
-
煙臺中小學優秀作文:《放風箏》
水母網09月10日訊《放風箏》國翠小學三(2)劉莫非指導老師:姜璐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小明、小紅和小亮一起來到一片草地上放風箏。天空藍藍的,飄著幾朵白雲,溫暖的東風輕輕地吹著,送來一陣陣青草的味道。草地上的人很多,天空中飛著各種各樣的風箏。
-
疫遊日記—出走半生,這個春天歸來、我依舊是少年暨金山湖放風箏
風箏夢: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村居》清代詩人高鼎我想:每個兒童都有一個飛翔的夢,這可能也是每個兒童喜歡放風箏的原因;我想:每個成年人也都有一個飛翔的夢,這可能也是老人們喜歡放風箏的原因;我想:這也是清代詩人高鼎晚年寫出這首明媚春天裡、活潑兒童放風箏的詩歌——《村居》的緣由;自己童年時也喜歡放風箏,可能是自己比較笨拙
-
忙趁東風放紙鳶 向世界講述風箏的非遺故事
四月,碧空,風起,正是放風箏的好時節。 國家級風箏裁判、浙江省風箏協會副會長、青田風箏協會會長陳雄和他手中的風箏,又一次蠢蠢欲動。 青田盛產田魚,「稻魚共生」聞名遐邇。田魚風箏,便是他人生中製作的第一隻風箏。 「我並不是第一個製作田魚風箏的人。」他解釋道。相傳,明代國師劉伯溫從小喜愛放風箏,受青田稻田養殖啟發,設計製作了田魚風箏,並進行多次改進,曾用於傳遞軍事情報。 陳雄製作的硬板田魚風箏,與從前大不相同。乍看之下,像兩條魚,實際上是一條魚被剖開後,呈現在同一個平面上,靈感來源於「田魚乾」。
-
三月三放紙鳶 自貢放風箏哪些地方比較巴適?
三月三放紙鳶 自貢放風箏哪些地方比較巴適? 時間:2015-04-07 15:58:14 來源:新華網 編輯:張強 原標題:三月三放紙鳶 自貢放風箏哪些地方比較巴適? 人間四月天,大風吹大風吹,正是去戶外放風箏的好時節。
-
什麼樣的天氣適宜放風箏?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每年一到春季,看到手中牽著長線,隨風箏一起奔跑的大人小孩,就會想起這首清代詩人高鼎寫的《村居》古詩。由於放風箏是一種戶外活動,所以受氣象條件制約很大。那麼,很多市民不禁會問:「什麼樣的季節、天氣、環境最適合放風箏呢?放風箏時需要注意些什麼嗎?」。下面請聽聽氣象專家怎麼說。
-
七首描寫紙鳶的詩作,風箏滿天飛,心系雲海間,你更喜歡哪首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風箏是一項廣受人們喜歡且強身健體的戶外活動,風箏又稱紙鳶,具有悠久的歷史,相傳為墨子所創。放風箏是一項悠久的運動,在單調乏味的古人生活中,放風箏令古人樂此不疲,而歷代遷客騷人們因此創作了無數吟誦風箏的詩詞佳作,文士們一手拿筆,一手牽線,操控天上紙鳶,雙眼望天,雙手協作,天人通過一根細細的麻線連接起來,極目遠眺,風箏高飛,遨遊天際之時,牽線之人心曠神怡,於是一首首名句佳作應約而生。
-
三年級作文:放風箏
向上看,許多風箏在天上飄來飄去,五顏六色的,有的是蜈蚣風箏,有的是燕子風箏,還有的是老鷹風箏……有首詩上面有兩句寫得好: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他們也拿起風箏開始放了。剛開始,小剛拿著風箏,小明拿著線軸,小明開始跑了,小剛也跟著跑。小明喊道:「放。」小剛放開了風箏,小明又跑了一圈,但不知道怎麼了,風箏就像跟他們作對似的,剛飛上去,就掉了下來。
-
春分時節放風箏有啥講究?不僅能清目敗火還是「吉祥物」
春分時節,大地回暖,清氣上升,正是踏青放風箏的好時候。古人詩云「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放風箏是一項老少鹹宜的娛樂活動,而風箏製作技藝也是中國重要傳統工藝,位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沙燕」風箏更成為老北京的一個代表性符號。
-
清代詩人看到孩子放風箏,寫下一首經典之作,讚美春光與希望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清代詩人高鼎看著在春天放飛風箏的孩童,寫下了一首讚美春光的詩。村居 高鼎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村居》是清代詩人高鼎晚年歸隱,閒居農村時創作的一首詩。全詩洋溢著歡快的情緒,給讀者以美好的情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