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詩人看到孩子放風箏,寫下一首經典之作,讚美春光與希望

2021-01-20 草夕寸品文史

春天到了,萬物復甦,鶯歌燕舞,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春季有燦爛的陽光,也有明媚的山林,有振翅高飛的鳥兒,還有絢爛綻放的花兒。最美的春天在古詩裡,「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清代詩人高鼎看著在春天放飛風箏的孩童,寫下了一首讚美春光的詩。

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村居》是清代詩人高鼎晚年歸隱,閒居農村時創作的一首詩。全詩洋溢著歡快的情緒,給讀者以美好的情緒感染。

農曆二三月間,正是一年中最美麗的季節,萬物欣欣向榮,遍地奼紫嫣紅,而村野田間,尤能感受到這浪漫的春光之美。詩人以輕快活潑的筆調,對春天的美景進行描述,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這是一幅欣欣向榮的春日景色,富有動態的美,眼前也好像湧動著春的脈搏。

次句寫長堤垂柳,堤旁的柳樹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煙霧裡醉得直搖晃。從遠處望去,濃密的楊柳,仿佛籠上了一層淡淡的煙靄,是那麼輕柔悽迷。特別是一個「醉」字,這裡醉的不僅是柳樹,也是詩人,在春風和花香中已經沉醉了,讓讀者仿佛也嗅到了花香襲人的春的氣息。

最後「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一句最為出名,詩人選擇了春天裡最有生機最有童趣的一個場景來描述,天氣實在太好了,連平時愛在外貪玩的小學生們也一反常態,放學後早早地回到家,趕緊放起風箏來。風箏在天上飛,人在地上笑。春天是一年的開始,兒童是人類的希望,風箏是兒童的夢想,他們放飛的不僅是風箏,更是青春。

這首詩通過動靜結合將春天的美好與希望寫得十分生動,春天、風箏、兒童這些都是寓意著成長和生機。春天是生長的季節,兒童代表著蓬勃的生命力,紙鳶代表了向上的動力。生長的季節,成長的兒童,放飛的夢想,這就是最有生命氣息的春天。所以說,這是一首關於生命和希望的讚歌,將人類的美好希望都寄托在這美好的詩詞中。

春天到了,大地回暖,春風吹散了冬季的陰霾,將喜悅與陽光灑向人間。無論這個冬季如何暗淡,無論這場疫情多麼殘忍,現在一切都會伴隨著春天的到來而好轉。在這個生長的季節,我們都應該在心底放飛屬於自己的紙鳶,讓這隻紙鳶承載著夢想和希望,飛向藍天,釋放青春。願每一個人的臉上都能洋溢著快樂與喜悅,像「歸來早」的兒童一樣,天真爛漫,快樂無憂!

相關焦點

  • 一天一首古詩詞:草長鶯飛二月天
    村裡的孩子們放了學急忙跑回家,趁著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注 釋 村居:在鄉村裡居住時見到的景象。 楊柳拂堤:像楊柳一樣撫摸堤岸。醉:迷醉,陶醉。
  • 小詩人寫下一首唯美的詩,通篇都在讚美梅花,但是卻不著一個梅字
    人們之所以會喜歡梅花,除了它獨特的個性之外,還有就是那種頑強的精神,天氣越是寒冷,開出來的花就更加的豔麗,香味也更加濃鬱,所以人們都希望自己可以擁有這樣的一種精神,為此文人更是孜孜不倦地讚美梅花,寫下了無數經典的詠梅詩。
  • 他是清代詩人,流傳下來的詩只有一首,卻被編入小學語文課本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是清代詩人高鼎寫的一首《村居》詩。描寫出了一幅早春二月,孩子們放學後,在村旁的綠草地上放風箏的情景,把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動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是一幅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農村生活圖畫。
  • 孟浩然最經典的一首惜春詩,寫出了春光的醉美,卻也驚豔了千年
    孟浩然最經典的一首惜春詩,寫出了春光的醉美,驚豔了千年【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現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
  • 蘇軾讚美紅梅的品質,寫下一首詞,最後7個字令人嘖嘖稱讚
    有人喜歡梅花的堅強,如陸遊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也有人欣賞梅花的謙遜,如王安石的「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梅花在嚴寒中開百花之先,讓很多人為之感動。蘇軾讚美紅梅的品質,寫下一首詞,最後7個字令人嘖嘖稱讚。
  • 袁枚夜裡看到外面下起了大雪,於是寫下一首詩,成就了一首經典!
    《紅樓夢》裡的大觀園那是舉無世的經典建築,不僅很宏大,同時還很漂亮,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全部都是居住在這個地方,而所有的故事也都發現在這裡;其實現實生活中就有這麼一個園林建築,那就是清朝詩人袁枚的隨園,而他的這座花園式的園林,也正是從曹家所購置。
  • 一次春遊經歷,給朱熹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覺體驗,他寫下了一首讚美...
    「萬紫千紅總是春」,是對絢麗多彩、百花齊放的春天的精彩描寫,也是對繁花似錦的春天的讚美。這句詩出自於南宋詩人朱熹的《春日》一詩,詩人為什麼會說到「萬紫千紅總是春」呢?
  • 八位詩人,一人一首成名作
    有些詩人一首作品驚豔四座,眾人讚賞,但,再去翻看其「履歷」,卻並無其它作品,或者更出眾的作品,於是,這首「獨苗」便成為詩人最「閃亮"的標籤。有些詩人,只有一首詩,卻毫不妨礙他流傳千古。《涼州詞》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
  • 詠雪詩中一首奇葩之作,應考要求作五律,詩人四句擱筆成經典
    《唐詩三百首》中一首奇葩詠雪詩,考試要求作五律,詩人四句擱筆成經典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唐詩作為傳統文化園圃中的最璀璨的明珠光芒四射。早在兩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以詩歌來記錄他們的生活,表達他們的思想和感情。
  • 白居易公然曠工去賞花,還寫下一首諷刺朝廷的詩,成為永恆經典!
    這些稱號或多或少地反應了詩人的創作風格,所以一般來說一個詩人的稱號只有一個。然而在大唐史上,白居易卻有留有兩個同樣出眾的名號!千年前的一天,身為大唐中書舍人的白居易上班期間百無聊賴,實在乏味得不行,竟公然曠工去賞花去了,順便還寫下一首諷刺朝廷的詩,順便就成為了一首經典之作!
  • 白居易最經典的一首詩,所描寫的西湖春光令人叫絕!
    《錢塘湖春行》是白居易的一首經典詩作。錢塘湖是西湖的別稱。這首詩是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時,所作的一首描寫西湖頗負盛名的詩作。主要通過對西湖旖旎春光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之美的熱愛之情。「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 莫負春光!杭城放風箏的好去處,我們幫你整理好了
    ,面積約有5600平方米,是放風箏的絕佳去處!,江風把風箏吹得高高的,在孩子的歡笑中,找找童年的記憶吧。是放風箏,體驗童趣的最佳之地。地址:餘杭區塘栖鎮超山村小白線良渚文化村春日的良渚文化村簡直美翻啦!在美麗洲公園和良渚博物院前的空地上都可以放風箏。
  • 明代一道士隱居山中,看到雪中綻放的梅花,寫下一首經典的詠梅詩
    古代傳統的文人往往喜歡隱居,其實這是迫於無奈,他們十年的寒窗苦讀,無非就是希望有朝一日可以通過科舉考試,最終實現人生理想,但是正應了人們常說的那句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他們渴望出人頭地,希望有所成就,可是卻並沒有任何的機會,所以只好選擇遠離人群,去到某個地方過著一種隱居式的生活
  • 張九齡夜裡思念故鄉,寫下一首思鄉之作,意境不輸《望月懷遠》
    而他在文學上的成就,那也是可圈可點,寫下了無數感人的優美名篇。另外《唐詩三百首》裡面的開篇之作,便是選取了他的《感遇十二首·其一》,可見他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正是由於遠離了故鄉,張九齡時常會在作品中表現出一種思鄉之苦,其中廣為流傳的《望月懷遠》,便是其中的最經典的一首。
  • 元代天才詩人寫下一首詩,化用孟郊的《遊子吟》,同樣很令人感動
    從古至今都不缺乏天才,特別是在文壇,一些詩人還在少年時代就成名,寫下了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例如初唐時期的駱賓王七歲時寫下了《詠鵝》,讓我們見識到了他的過人的才華;還有就是中唐詩人白居易十七歲時寫下《賦得古原送別》,從而震撼了整個唐朝詩壇。
  • 于謙路過陶淵明的故居,看到了剛剛盛開的菊花,寫下一首唯美的詩
    于謙,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另外他在文學上也是有著很高的造詣,一些經典的作品,那也是膾炙人口,尤其是七歲的時候寫下一首《石灰吟》,讓世人見識到了他過人的才華,還有獨特的才情。而這首《過菊江亭》正是路過陶淵明的故居,看到了滿地的菊花,詩人想到了陶淵明的一生鍾愛菊花,同樣品格高尚,充分肯定了他的才華,還有獨立的人格。這也正是于謙在這首詩中所表現出來的主題思想,所以這樣的作品那也是值得我們細細品讀。《過菊江亭》明代:于謙杖履逍遙五柳旁,一辭獨擅晉文章。
  • 韓愈為引逗好友出門遊玩,寫下一首詩,短短四句卻是最美春光
    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在唐朝可以說是獨領風騷,後人將他的文章和杜甫的詩歌相提並論,有「杜詩韓筆」之稱。《師說》、《馬說》、《進學解》等等都是他的代表作。而他在詩歌上也頗有成就,最出名的一首詩應該是《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寫出了令人嚮往的春天,堪稱千古絕唱。
  • 蕩鞦韆、蹴鞠、拔河、放風箏?
    南宋詩人洪諮夔的清明即事詩句「草草攜家去踏青,舊阡新冢紙錢輕」,也記錄了節俗即景。宋代以下的各代也一樣有清明節踏青的習俗。從詩人寫清明節的作品中可以回顧當時的一些情景:「柳色滿河堤,春沙不作泥。家家踏青去,處處聴鶯啼。」
  • 最是一年春好處——古詩詞中的春光
    春天,是希望的季節。提到春天,我們總會想到很多美好的意象:草長鶯飛、桃紅柳綠、百花爭豔……古詩詞中,描繪春光的也是數不勝數。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分享幾首和春天有關的詩詞。這是一首描繪早春的小詩,乍暖還寒的季節,原野的小草最早感受到了春天的到來,從冬眠中醒來,給大地帶來一抹似有似無的亮色,詩人認為,這才是一年中春光最好的時候,小草是最先感受到春天到來的嗎?蘇軾對此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