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傳統的文人往往喜歡隱居,其實這是迫於無奈,他們十年的寒窗苦讀,無非就是希望有朝一日可以通過科舉考試,最終實現人生理想,但是正應了人們常說的那句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他們渴望出人頭地,希望有所成就,可是卻並沒有任何的機會,所以只好選擇遠離人群,去到某個地方過著一種隱居式的生活,從此再不過問任何的世事,只是願意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這種隱居式的生活,也讓這些人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人生,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就更加深刻。
傳統文人的隱居是一種無奈,那麼其中的道士和僧人,他們天生是隱者,獨立於天地之間,這也是一群比較特別的人,他們沒有傳統文人的遠大理想,只願意過平淡的生活,正是這樣的一種生存狀態,過得灑脫,悠然自得,不過這些人的作品卻是同樣寫得很有趣,其中一些經典之作,那也是膾炙人口,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
筆者今天要為大家推薦明代道源一首很經典的詠梅詩《早梅》,這首詩寫得生動有趣,寥寥數語便是寫出了梅花獨特的風姿,還有詩人內心的最真實的感受。儘管詩人只是一位默默無聞的道士,但是這首詩情感細膩,字裡行間充滿了詩情畫意,如此唯美的一首詩,那也是最能夠體現出詩人獨特的才情,還有他對於梅花的喜愛。
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香聞流水處,影落野人家。
梅花天生個性十足,它不像別的花在春天綻放,而是選擇在寒冷的冬天開花,這個時候大雪紛飛,地上白皚皚的一片,可是梅花卻是在雪中盡情地綻放,從來不會畏懼寒冷,天氣越是寒冷,它開出來的花就更加豔麗,香味就更加濃鬱,古代文人又是喜歡讚美梅花,所以留下很多的詠梅名篇,那麼道源這首詩,同樣是詠梅詩裡的經典之兒,通篇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但是寫出了完全不一樣的梅花,不失為難得的佳作。
「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開篇這兩句那就寫得很是有趣,也很有韻味,只是那麼平鋪直敘,但是寫出了梅花獨特的氣質;每當到了這個季節,整個世界一片肅殺,所有樹上的葉子都凋謝了,沒有一絲顏色,看上去很是光禿禿的讓人很是傷感,只是在南邊的梅花樹上還有一支單獨的梅花,儘管天氣很寒冷,但是開得很豔麗,讓人見了愛不釋手,想要折下一枝來。
「香聞流水處,影落野人家。」最後兩句寫得就更加唯美,也更具有詩意,梅花的香氣可以傳得很遠,聞到這香味,則是看到了小橋流水人家,這裡還有很多的人居住,那梅花的影子正是映照在這野外的人家屋簷下,與這些人家融為一體。在這兩句中詩人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進一步地描寫出了梅花獨特的品格,還有人們對於梅花的喜愛。
歷史上關於道源的記載少之又少,不知道他的生平,只知道大約是生活於明朝,而且他流傳下來的詩作也不多,那這首《早梅》,也是他眾多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通篇描寫得充滿了詩情畫意,其實這樣的作品最是令人感動,詩人看似信手拈來,但是寫得又是很有趣,這也說明了詩人最是喜愛梅花,通過對於梅花的描寫,正是表達出了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梅花高尚的品格,還有它與眾不同的氣質,那都是為詩人所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