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豐田攜手MBA精英探尋經濟轉型時代的生產變革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在經歷了經濟飛速發展、成就「世界工廠」地位的輝煌之後,傳統的製造方式已走到了轉型的十字路口,探尋更高效的生產變革成為時代的新命題。
歷史總是相似的,前人的成功經驗值得借鑑,比如豐田。從70年代石油危機中的「一枝獨秀」到今日全球汽車業的「領頭羊」,豐田的精益生產(Toyota Production System,以下簡稱TPS)改變了世界。而在中國,繼承了TPS的廣汽豐田,也一次次證明了其「經得起衝擊」的特質:在泰國水災、日本地震等重重困境中,廣汽豐田的迅速復甦引人矚目。今年更是一直領漲日系,在6月份實現同比增長10.05%,創下歷年同期新高。
長久以來,豐田TPS生產方式一直吸引著全球專業人士潛心探究、鑽研。2013年8月3日,廣汽豐田南沙工廠也迎來了一批來自中山大學嶺南學院MBA班的學員——來自各行各業的企業高管和業界精英。他們秉承著注重實踐的學院之風,走進被譽為「豐田21世紀模範工廠」和「TPS革新基地」的廣汽豐田,並將在這裡開展為期兩天的精益生產課程學習,共同探尋如何實現經濟轉型時代的持續發展。
![]() |
廣豐講師在車間現場教授學員豐田精益生產方式 |
織布機與超級市場 開啟汽車製造的生產革命
在第一天的企業課程中,廣汽豐田人才培養中心的講師講述了《豐田生產方式產生的源流》,引起了學員們的極大興趣。
很難想到,引發製造業革命的精益生產靈感竟然來自於織布機和超級市場!1926年,豐田創始人豐田佐吉成功研製出自動織布機,在經線斷了一根或者緯線用完的時候,能夠立即停止運轉,這正是精益生產兩大支柱之一——自働化理念的起源,而精益生產的另一大支柱——Just In Time(準時化生產)的理念,則來源於豐田汽車的締造者,被稱為日本「國產車之父」的豐田喜一郎提出的。
後來被稱為「改善之父」的大野耐一將自働化和準時化的理念具體化,最終形成了現在被公眾所認可的豐田生產方式。1956年,大野耐一前往美國考察。一次逛超市時,他發現超市總能在顧客需要的時候提供必要數量的商品,比起傳統的上門推銷和沿街「叫賣」,不用浪費時間去搬運不知什麼時候才能賣出的東西。這給予大野耐一以啟發:如果把超市看作生產線上的前一道工序,顧客作為後一道工序,當後工序在需要的時候拿走需要的商品數量時,前工序就立即給予補充,這不正可以運用在生產線上以使其更高效嗎?
這一啟發最終促成了精益生產方式中著名的拉動式生產和看板管理的誕生,一場製造業的革命就在不經意間開啟了。
![]() |
廣豐講師教授學員玩"一個流"遊戲 |
自働化與準時化 破解精益生產DNA的雙螺旋
為了讓學員深入了解廣汽豐田對精益生產方式的運用,廣汽豐田特意安排學員們進入工廠實地授課,親身感受精益生產的兩大精髓——自働化和準時化。
在總裝車間,學員們被懸在工位上方的「拉繩」吸引了。據廣汽豐田講師介紹,這就是精益生產獨創的「安東拉繩」,肩負著保障品質「把關站崗」的重要職責:當工位上的工人在生產中發現問題,拉動「安東」拉繩,線上班組長就會前來處理;如果問題不能在本工位處理完,生產線就會自動停止,直到問題解決為止。
學員王小東擔任一家全球紡布公司的生產主管,他對「安東拉繩」讚不絕口:「之前就聽說過帶人字旁的自働化,一直不知道如何實現,參觀了工廠後才發現廣汽豐田不僅在機器上裝有發現故障自動停止的裝置,更賦予每個員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權利,真正做到了人和機器的完美結合。」
而通過現場的「一個流」遊戲,學員們充當起車間工人,模擬了一把生產線上的「實戰」,對「準時化」生產有了更生動、更深入的了解。相比傳統的大批量生產,「一個流」採用單件加工方式,配合看板的信息傳遞,能夠及時暴露各工序間的問題和瑕疵。「就像河流一樣,如果河水流速快,就能發現哪裡有淤泥和阻滯,及時將這些問題解決,河流就會暢流無阻,一個流中體現的平準化是實現準時化生產的前提。」廣汽豐田講師解釋說。
「作為物流從業人員,廣汽豐田的一個流和準時化給了我很大啟發。」學員之一任職於高露潔物流部主管的葉潔華說,「物與信息同步流動,這正是當今資訊時代呼喚的物流革命,廣汽豐田確實走在時代前端。」
![]() |
中大MBA學員培訓後測驗 |
改變世界的不是TPS 而是思想革命
TPS發展至今已成為現代工業生產的重要模式,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專家將其稱為「改變世界的機器」,吸引全球各大企業競相模仿。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許多企業也嘗試推行精益生產,但往往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多數企業並未認識到真正「改變世界」的並非精益生產,而是其背後持續改善與尊重人性的「思想革命」。
為鼓勵員工發現問題並不斷改善,廣汽豐田專門建立了「創意改善提案」制度。僅2012年一年,廣汽豐田共採納和實施了150616件創意提案,涉及品質、工藝、安全、環境各個方面,轉化為直接經濟效益685萬元。
廣汽豐田的創意改善產生的巨大效益令在場學員感到震撼,自主創業的學員彭炳安說:「持續改善讓我發現TPS不僅是生產方式,更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我從事的鋼材業目前正面臨產能過剩、員工積極性不高的困境,我打算回去後在公司上下全面貫徹這種理念,度過危機。」
實現改善離不開人。廣汽豐田一向重視人的作用,尤其重視對人才的培養。不僅分批次將技術和生產管理骨幹派往日本及國內各地研修,還在銷售店導入豐田TEAM21(一般維修培訓)、TSA21(服務顧問培訓)及BP TEAM(鈑金、噴漆技能培訓)等培訓課程,提升員工技能和綜合素質。迄今為止,廣汽豐田在人才培養上投入費用累計達到上億元。
此外,廣汽豐田在全國範圍開展了「陽光博愛」教育公益行動,覆蓋愛心幫扶、專才培養、英才支持三大方向。在英才教育上,廣汽豐田於2012年設立了廣汽豐田MBA英才獎學金,並啟動了與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合作的企業課程培訓項目。
相比專業領域的人才培養,英才支持項目覆蓋範圍更廣泛,意義也更深遠。正如廣汽豐田嚴壯立所言:「我們最終希望,學員們通過TPS的學習,結合企業自身的具體情況,超越精益生產模式,創造、振興自己的CPS(China Production System——中國生產模式)。」這不僅是廣汽豐田和學員們的期望,也是整個中國製造業的願景。
![]() |
中大MBA培訓學員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