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雨(當代詩歌)

2020-12-12 大眾文藝

#當代詩歌#

詩畫原創 金素潔(十堰)

煙雨蔥蘢,難描杏花雨,

嬌豔動人,玉潔冰清。

風兒住了,雨兒停了,

我獨念杏花雨,

是否花兒依舊。

孩童的懵懂,

羊角辮在笑語裡翻飛,

你握著我的手兒,

從春天跳躍到雪花冰瑩,

日記裡,

可曾還有昔日的足跡?

杏花雨,夢中馨,

滄桑歲月,

抹不去記憶,

我獨念你,深情如許,

記憶伴著杏花雨,

縷縷觸動心扉,

為你清愁,為你低吟,

篇篇文字,

敘不盡心頭千愁萬緒。

杏花雨,夢裡飛,

聲聲鶯啼,

思念洶湧。

可曾聽聞到我萬遍的呼籲,

你在哪裡!

日記裡的身影,

泛黃也芳菲,

那柔柔的情懷,

讓人難拒,

跋山涉水也要走一回,

難拒記憶,難拒美麗杏花雨!

杏花雨,夢裡飛,

嬌豔動人,我難拒,

我要捧起杏花雨,

伴我天涯浪裡行,

魂牽夢縈。

杏花雨,夢裡飛,

翩翩嬌豔觸弦音,

萬水千山我難拒,

共吟今朝杏花雨!

相思累(外四首)

桂林灌陽山歌:詩詠新圩阻擊戰

平凡的兵哥哥之三(外二首)

我非我 ( 隨筆)

雲南彌勒東風農場的葡萄,熟了

相關焦點

  • 諾獎頒給民謠歌手 丘樹宏:讓當代詩歌回歸詩歌本源
    著名詩人、廣東省作協副主席、中山市政協主席丘樹宏,早在十年前就開始呼籲要高度重視中國詩歌出現的嚴重的亂象問題,2013年更在「文學報」撰文,一針見血提出「讓當代詩歌回歸詩歌本源」,這與本次諾獎頒給「民謠歌手」竟是如此的契合,竟有那麼大的共性。
  • 讓當代詩歌走出國門——漢俄對照《當代詩讀本》出版
    《當代詩讀本》三冊共選中國當代詩人51人,332首詩歌。以詩人出生日期排序。前兩冊是男詩人作品,第一冊是出生於1959年之前的男詩人,第二冊是出生於1960年以後的男詩人,這兩冊中,最大的是出生於1914年的魯藜,最小的是出生於1974年的津渡。
  • 孤峰山下杏花雨,皇甫袁家好去處!
    杏花謝了春紅一一皇甫袁家記行孤峰山下杏花雨袁家的杏花雨,家鄉的報春鳥!有曲藝,詩歌,民歌,散文,小說,在多個微平臺刊發。著有鄉土文學集《村魂祭》一書 ,個人傳略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大辭典》收錄。
  •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詩句常被引用,作者卻不為人知
    在古代中國的傳統文學樣式中,詩歌雖然難寫,卻又是最為普及的,只要讀幾年私塾,就可以吟詩作對了。這就是古代的中國文壇,為何詩人如此眾多的原因所在。而作為看破紅塵的出家人,也就是俗稱中的僧人,按理是要吃齋念、青燈打坐,不該有人世情感與慾念的,但是,歷史上還就有那麼一拔僧人,也學著文人士子吟風弄月來。能寫詩的僧人,因而有了個非常形象的稱謂——詩僧。
  • 第三屆草堂詩歌獎揭曉,以杜甫精神照耀當代詩歌
    阿來說,「草堂詩歌獎」至今已經第三屆,他更希望得獎的詩人能真正和杜甫連接起來,並發揚光大。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成都市文聯主席梁平表示,草堂詩歌獎作品內容看重現實主義題材,旨在發現和彰顯現實主義詩歌精神與藝術性高度結合的優秀詩歌作品,發現和培養一批具有時代擔當使命的詩人。
  • 三月的雨好浪漫,它們有個好聽的名字「杏花雨」5首杏花雨古詩詞
    尤其是杏花開放的時候下的雨,有個好聽的名字「杏花雨」。說起描寫杏花雨的古詩詞,下面這一首是我最愛的。《絕句》宋代:志南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杏花雨二首.其二》清代:徐騭民牆外杏花開,鄰娃結伴來。無端深夜雨,屐齒印青苔。
  • 宋詩裡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現在大多數的人,可能一提起詩歌,必然是會在第一時間想到唐詩,作為詩歌裡的巔峰,唐詩就像是一座高峰,對於無數的後人來說,只能夠是心嚮往之,太經典了,無人能夠超越,即使是距離唐朝最近的一個朝代宋朝,那也是無法超越唐詩,這也使得唐詩獨樹一幟,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最耀眼的一顆明星。
  • 紛紛杏花雨,何處是酒家?
    在穩定的時局下,憑著祖父杜佑的蒙蔭,加上自己後天的努力,杜牧在官場之上也很吃得開,因此他的詩歌與杜甫相比,多了不少靈性逸趣,卻少了些許悲天憫人。後世有人評價,杜牧的這首《清明》詩極富「畫面感」,幾乎可以演繹出來詩歌的樸實無華,但也不失風趣。特別是牧童遙遙一指,口佔「杏花村」,堪稱一絕!
  • 散文| 沾衣欲溼杏花雨
    春雨又稱「杏花雨」,「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春雨呼喚著花骨朵兒快快醒來,給春姑娘換上新衣。想像春雨初霽,粉紅色的杏花壓彎枝頭,一樹花開,蝶舞蜂鬧,春意盎然。三五好友在樹下流連忘返,談笑間一起合個影,不負春光不負卿!「誰家舊宅春無人,深園簾遮杏花雨」,寂靜的庭院,青磚黛瓦,屋簷下燕子銜泥築巢,杏花開放,滿園花香,又是一番意境。
  • ...交流的橋梁——智利推出「中國當代詩歌專刊」紀念中智建交50周年
    新華社聖地牙哥8月24日電通訊:用詩歌架起交流的橋梁——智利推出「中國當代詩歌專刊」紀念中智建交50周年新華社記者尹南 張笑然「如果我今晚在智利打一口井穿過深井就能回到中國」,這是中國詩人周瑟瑟2017
  • 杏花雨紛紛,又是一年春!
    在這種煙雨濛濛的季節裡,很想能有那麼一個你,能讓我牽著你小手,和你一起去河邊看抽丫的楊柳,去野外欣賞爛漫開放的山花,一起漫步在柔柔的杏花雨裡!花開氤氳的芬芳,似你嬌羞的臉龐,平添嫵媚動人的模樣,撩撥我的心房,我為你駐足,一睹四月的明朗!
  • 《新譯外國詩人20家》:呈現當代世界詩歌最新圖景
    《新譯外國詩人20家》是《詩刊》「國際詩壇」欄目近兩年最新作品的合集,選取了世界各地多位有影響力的當代詩人的作品,精選譯者進行翻譯推薦。所選作品具有較高的藝術性、現場性和前瞻性,反映了當下世界詩壇最前沿最優秀的一批詩人的寫作成果。
  • 大學生為桔子寫首詩,僅24字拿下全球性詩歌獎項,當代詩歌有未來
    每每提到當代詩歌,筆者腦子裡總會想起當年韓寒說的一些話:「現代詩沒落了」、「好好的標點擺在那,你不用」等。韓寒的話已經不算犀利了,不少網友甚至認為現代詩就是把我們寫的大白話,用換行鍵換一下行,就成了。直到近日,我看到一些大學生寫的詩歌,說實話讀完之後我對當代詩歌又有了信心。這些詩歌都出自全球華語大學生短詩大賽,這個大賽目前已經辦了多次,是一個全球性質的詩歌大賽,目的就是為了鼓勵大學生創作。每一屆大賽都會收到來自全球各地的作品,僅2019年就收到了全球1785所高校的26561首作品。
  • 當代精英文學2020(654)// 海記 詩歌專輯
    陌人   華梅詩歌副總編:阿貴  陳廣德  陳晨  天露  牧青  雪鋩  格局  果然  未言  劉昌斌詩歌主編:雨舟  馬行雲   鳳鳴回山   阿醜  何遷  報告文學、  文學故事副總編:賈世昌  馬學林  高誼灃報告文學、  文學故事主編:王德川    蕭兆鈞  一丁古詩詞主編:吳萍蘭  山抹微雲  雪歌  李祖新  石宗元並搜索關注《當代精英文學
  • 僧人志南:一首絕句詩,便在詩壇留下大名,說杏花雨、楊柳風之美
    中國自古便是是一個詩的國度,歷史上有名的詩人和詩篇多如牛毛,像李白、杜甫,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我相信中國人很少有人不知道他兩位的大名,但在詩歌史上,還有一些特殊的詩人,他們本身名氣不大,甚至連生平都不詳,但卻因為某個絕佳的詩句,而名留千古。
  • 第五屆《當代教育》貴州大學生小說散文詩歌大賽揭曉
    11月22日晚,第五屆《當代教育》貴州省大學生小說散文詩歌大賽頒獎文藝晚會在貴陽舉辦。頒獎文藝晚會由《當代教育》編輯部主辦,清鎮市融媒體中心協辦,貴州東方民族藝術演出有限公司策劃。據大賽主辦單位《當代教育》編輯部主編、詩人王家洋介紹,2005年起,《當代教育》編輯部就面向全省,按小學、中學(中專)、大學每年一類滾動開展《當代教育》學生作文(文學)大賽。這項校園文學公益活動,已經堅持了15年,受到社會廣泛關注,被譽為貴州校園文學「諾貝爾」。
  • 「沾衣欲溼杏花雨」的下一句是什麼?
    記不清這是什麼時候學的詩了,只覺得很熟悉,「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好像在朱自清的散文裡有套用,但印象很模糊了。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譯文:我在高大的古樹陰下拴好了小船;拄著拐杖,走過小橋,欣賞這美麗的春光。絲絲細雨,幾乎快要淋溼我的衣衫;它飄灑在豔麗的杏花上,使花兒更加燦爛。陣陣微風,吹著我的臉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動著嫩綠細長的柳條,格外輕颺。
  • 趙麗宏詩集《疼痛》被翻譯成波斯語出版,中國當代詩歌首次走進伊朗
    (朱寧/攝)  在4月24日德黑蘭國際書展中國主賓國系列活動中,中國詩人趙麗宏的詩集《疼痛》作為中伊出版合作第一期成果隆重揭幕,這是中國當代詩歌第一次被翻譯成波斯語並出版,伊朗這個詩人輩出的國度第一次走進了一位當代中國詩人。
  • 每天一首古詩詞|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絕句》志南這是一首很美的小詩,主要寫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遊的樂趣。「杏花雨」、「楊柳風」,指的其實就是春雨、春風。然而詩人在前巧妙地加上「杏花」、「楊柳」二字,那種意境霎時便不同了,更有美感,更富畫意。「沾衣欲溼」,是以衣裳的似溼未溼來形容初春細雨的似有若無;「吹面不寒」,和風迎面吹來,卻不覺有一絲寒意,風景之怡人,詩人體察之入微、情感之細膩,也便可見一斑了。
  • 清明物候 沾衣欲溼杏花雨
    清明物候 沾衣欲溼杏花雨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大約在每年的4月5日前後,春分過後的十五日。自唐代後,清明便成為了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日,人們祭祀、掃墓、踏青的風俗傳習至今,春風化雨,萬物皆顯。此時此刻山野皆綠,滿目繁花,對於一個成都人,掃墓踏青是自然而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