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為桔子寫首詩,僅24字拿下全球性詩歌獎項,當代詩歌有未來

2020-12-14 美詩美文

每每提到當代詩歌,筆者腦子裡總會想起當年韓寒說的一些話:「現代詩沒落了」、「好好的標點擺在那,你不用」等。韓寒的話已經不算犀利了,不少網友甚至認為現代詩就是把我們寫的大白話,用換行鍵換一下行,就成了。這些話觀點確實傷了很多詩詞迷的心,但很多時候我們又無力反駁,因為他們說的有幾分道理。

直到近日,我看到一些大學生寫的詩歌,說實話讀完之後我對當代詩歌又有了信心。這些詩歌都出自全球華語大學生短詩大賽,這個大賽目前已經辦了多次,是一個全球性質的詩歌大賽,目的就是為了鼓勵大學生創作。每一屆大賽都會收到來自全球各地的作品,僅2019年就收到了全球1785所高校的26561首作品。

我們先來看看拿下第一名的作品:

《桔子》我是春天裡出生的綠皮野獸在秋夜裡悄悄吞下十瓣月亮

這是一位大學生為桔子寫的詩,僅24個字就拿下了這個全球性詩歌獎項的頭名。這首詩妙就妙在了魔幻式的語言,令人拍案叫絕的想像力。春天裡出生的綠皮野獸,是形容桔子在春天的狀態,那時候的桔子與春天的花草相比,長得確實很醜。但一到了秋天,桔子卻又呈現出不一樣的樣子,它變成了橙黃色,這引起了詩人的思考。於是他便想像著,這是桔子悄悄吞下了十瓣月亮。這樣寫,既寫出了桔瓣的形狀,又充滿了詩意,確實十分高明。

從這首24字的小詩中,我們看到了這位大學生的創造力,這種文字是很多現代詩壇名家都寫不出來的。這種創造力和想像力,就是詩壇未來的希望。我們再來看第二首,這是一首古體詞作,與上一首作品風格完全不同,他挑戰的是《沁園春》,難度是極高的:

《沁園春》這個詞牌,雙調一百多個字,要講格韻,還要講意象,這是當代文壇很多名家都不敢挑戰的詞牌。這首《沁園春》之所以能獲得這樣的全球性詩歌大獎,其實是道理的。

首先,從用字上來看,通篇古風,引經據典,詞中多個詞句都有古文出處,這體現了這位學生很強的古文功底。其次,從結構上來看,它的構思是很新穎的。詞人想像了一段鏡子和燈的一段有趣對話,上片由鏡寫出燈的不足,下片再由燈來辯解,這段對話充滿了哲思,讀來發人深省。而從語言風格來看,不管是上片的「堪笑汝,恃區區爝火,亦敢爭輝」還是下片的「今道破,趁奩開蕊剪,且盡盟杯」,都頗有氣勢,十分符合《沁園春》這個詞牌的風格。

縱觀這兩首作品,第一首是現代詩,很有想像力,令人讚嘆不已;第二首,有文字功底也有創意,一樣十分驚豔。這樣的作品,其實就是文壇未來的希望。韓寒說現代詩沒落了,事實上不只是現代詩,很多文學樣式目前都處於比較尷尬的境地,小說、散文都是如此。但現實已然如此,說些風涼話真的沒什麼用,多做點實事,鼓勵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創作的行列,相信文壇一定還會有美好的未來。

相關焦點

  • 小夥子寫首24字的短詩,打敗2.6萬首作品拿下大獎,北大教授點讚
    幾千年的詩歌發展到現在,是否真的到頭了?這估計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但大家別忘了,雖然我們缺少像李白、杜甫那樣的大師,但在民間卻有不少「掃地僧」,他們是詩歌的未來。在前幾期裡,我們介紹了寫了幾千首詩的保安大爺,要出詩集的後勤大媽,還有7歲就一詩成名的00後小姑娘,他們的詩或許水平並不算高明,卻讓我們看到了希望。本期要和大家說的,也是一首能讓愛詩詞的人們看到希望的現代詩。這首詩名叫《桔子》,作者是湖南某高校的一位大學生小夥子高龍,全詩只有短短24個字,卻在2019年大學生短詩賽中打敗2.6萬首作品,拿下一等獎。
  • 讓當代詩歌走出國門——漢俄對照《當代詩讀本》出版
    《當代詩讀本》三冊共選中國當代詩人51人,332首詩歌。以詩人出生日期排序。前兩冊是男詩人作品,第一冊是出生於1959年之前的男詩人,第二冊是出生於1960年以後的男詩人,這兩冊中,最大的是出生於1914年的魯藜,最小的是出生於1974年的津渡。
  • 第三屆草堂詩歌獎揭曉,以杜甫精神照耀當代詩歌
    吉狄馬加(左)為年度詩人大獎獲得者李琦(中)頒獎「傳統如何生成新的現代性,是當下詩人們需要考慮的根本」本屆草堂詩歌獎「年度詩人大獎」得主李琦,早在2010年就憑藉《李琦近作選》獲得了魯迅文學獎。在她看來,草堂詩歌獎自有其獨特性,其中最為珍貴的就是「草堂」二字。
  • 孩子們念著自己寫的詩,為思南書局·詩歌店慶生
    這是6歲小朋友成成模仿李白《靜夜思》所寫的詩。在現場,成成說自己搬家了,搬到同一個小區的另一幢房子裡,而之前住的216號的房子,就是他的「老家」。童言童語又有趣味又帶著一些哲思,引得現場觀眾暖心一笑。「冬天的路/柳樹枯了/它思念春天的人/夏天的太陽/秋天的我們。」這是6歲小女孩Alisa寫下的詩。這首詩打動了在場嘉賓張定浩,他點評道「最後一句『秋天的我們』尤其動人。」
  • 田原談谷川俊太郎:建立在勤奮之上的詩歌天才
    88歲的谷川俊太郎是日本家喻戶曉的國民詩人,日本當代詩壇最有影響力的詩人之一。11月30日下午,在2019湖北(卓爾)國際文學周「外國詩人面對面」活動中,著名詩人、翻譯家田原向在場讀者分享了谷川俊太郎的作品《三萬年前的星空》。
  • 諾獎頒給民謠歌手 丘樹宏:讓當代詩歌回歸詩歌本源
    頒獎詞:他在偉大的美國歌曲傳統中開創了新的詩性表達!著名詩人、廣東省作協副主席、中山市政協主席丘樹宏,早在十年前就開始呼籲要高度重視中國詩歌出現的嚴重的亂象問題,2013年更在「文學報」撰文,一針見血提出「讓當代詩歌回歸詩歌本源」,這與本次諾獎頒給「民謠歌手」竟是如此的契合,竟有那麼大的共性。
  • 詩歌的秘密心臟:寫父親的詩
    這幾首詩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父親。詩界惡棍批評家威廉姆·勞根(William Logan)說:「你寫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寫。」我們來看看不同的詩人,如何讓一個尋常的主題,變得不同尋常,讓記憶在追尋、重述記憶中成為一種新的存在,一個生命向著生命的紀念碑,一首歌。
  • 金敦:她,用詩歌叫醒自己——賞析香港詩人何佳霖的詩歌創意與詩美...
    情詩寫好了,有餘音繞梁三日猶未盡的詩境。度母洛妃,是她常用的筆名。她的筆名給人非常有想像空間,用她的演繹卻很簡單:「一個有信仰的美麗女子」。僅此而已。其實,她是比較簡單的女人,所謂簡單就是性情坦蕩,不矯揉造作,讓人想起金庸作品「倚天屠龍記」裡的趙敏。時而明豔不可方物,時而端嚴之至,令人不敢逼視。
  • 全國著名詩人寫麗江麗江詩歌開啟新篇章
    麗江官方新聞綜合門戶網站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麗江網】8月22日,主題為「
  • 詩與遠方:詩歌如何讓讀者產生共鳴
    在不同的狀態下,有的需要幾天,有的需要幾分鐘,每首詩都不相同。但是作品一旦落成,應該認真的讀與思考。看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是否與主題相符;看句子夠不夠新穎,夠不過流暢;看結構是不是符合常人思維邏輯;哪怕有一句改動,也要重讀一遍。有的時候,修改比創作的時間還要長。詩歌不像散文、小說,有優美的語言或奇異的情節就行。
  • 詩詞大會冠軍雷海為,成名後寫的兩首詩,讀完理解董卿對他的評價
    成名後的雷海為,沒有像一些選手一樣,趕緊出書揚名,而是選擇了在一個教育學校當一名普通的老師。而其個人社交帳號上,發得最多的仍然是自己對古詩詞的見解,從《長恨歌》到《靜夜思》,他都能從格律平仄的角度,做出不一樣的詮釋,這種能力很多當代知名文人都沒有。而且成名後的他,不滿足於背詩,還嘗試寫了一些原創古體詩歌。
  • 詩歌讓我們緊緊相擁
    在全球性公共衛生事件面前,中外詩人紛紛拿起手中的筆,直面現實,用文字向公眾傳遞信心與溫暖,表達人類息息相關、命運與共的理念。今年6月,中國作協副主席、詩人吉狄馬加創作了一首長詩《裂開的星球——獻給全人類和所有的生命》,表達了自己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深切思考。「我試圖通過這首詩來回答,面對當下世界境遇時產生的種種疑問。
  • 詩歌讓我們緊緊相擁:中外詩人齊聚2020成都國際詩歌周
    在全球性公共衛生事件面前,中外詩人紛紛拿起手中的筆,直面現實,用文字向公眾傳遞信心與溫暖,表達人類息息相關、命運與共的理念。今年6月,中國作協副主席、詩人吉狄馬加創作了一首長詩《裂開的星球——獻給全人類和所有的生命》,表達了自己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深切思考。「我試圖通過這首詩來回答,面對當下世界境遇時產生的種種疑問。
  • 杜甫:大半詩歌寫在四川
    杜甫:大半詩歌寫在四川 杜甫畫像     雖然他並非出生在四川,但長期旅居在蜀地,旅居期間,創作出了人生近三分之二的詩歌。  如今,在成都,還保存著當年杜甫居住的草堂遺址,杜甫創作了千古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集古今詩人之大成,開後世無數之法門,在藝術上繼承詩騷、古詩十九首,爐火純青,登峰造極影響深遠,因此被奉為『詩聖』。」
  • 第四屆華語詩歌春晚福州分會場上演詩歌饕餮盛宴
    福州新聞網2月24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文/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昨日,以「詩與遠方」為主題的第四屆華語詩歌春晚福州分會場,在書香八閩悅讀會悅讀劇場舉行,為人們帶來了詩歌饕餮盛宴。現場活動,隨著一首首人們耳熟能詳的詩歌在耳畔響起,人們沉浸在詩歌的世界中,感受著詩歌帶來的愛與溫暖,輕易就忘卻了料峭的春寒。
  • 詩歌就是生活,肉體的感受是詩歌的意義
    他總是給孩子們朗讀詩歌。我母親也常常這樣做。當我去同外公一起度暑假的時候,外公也時常給我引述詩句。我們的屋子裡到處都是書。有一天,在靠牆的一個書架上,我見到一本式樣奇怪、黑封面裝訂的書。我把它拿下來。書名是《美國詩人》。打開一看,其中的一頁上有我父親的照片。照片上他很年輕,大約二十二歲左右。照片旁有他寫的幾首詩。我不等他回家,就把書拿去給他看。
  • 何為押韻?詩歌的韻腳一般都在這裡
    我們閱讀詩詞,可以發現,幾乎每首詩都有一個韻腳,從最早期的古體詩《詩經》開始到近體詩幾乎都能找到詩的韻腳,詩有韻腳讓人讀起來更加朗朗上口。韻是一首詩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詩中使用韻,我們叫做押韻,也可稱為協韻或者叶韻(葉通協)。
  • 河科大學生曬「三行情書」 最佳創意僅用3個字
    近日,河南科技大學機電學院「愛心橋」社團舉辦的「春暖花開,三行情書」比賽落下帷幕,活動共收到作品200多首。最終,8首三行詩摘得了最佳創意、最奇葩、最浪漫等獎項。記者帶著您一起來「圍觀」工科生筆下三行詩的別樣風採。
  • ...讀詩會暨第三代詩歌代表人物尚仲敏詩歌誦讀會」今日下午2點省...
    吉狄馬加在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對尚仲敏的詩歌作了一番深刻誠懇的剖析和評價,「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寫作的那一批詩人群體中,尚仲敏是屬於非常有個性的代表性人物。他對詩歌的語言、藝術形式上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和實驗,取得不俗的成績。作為『大學生詩派」的重要代表詩人,尚仲敏至今依然保持這種詩歌上的前衛性。
  • 活動|詩歌的魔方──上海詩歌藝術節
    ,它可以發生在夜晚,也可以誕生在黎明;詩也是時刻存在的,不論是在遙遠的古代,還是如今網絡時代的物質世界,詩從來不是單行道,也不是丁字路,甚至越娛樂,越需要詩歌。」 「詩可以是靈魂的,也可以是世俗的,那些逃無可逃的人們,總是會在某個隱秘的角落裡,聽到有人曾經寫下的傷痛、猶豫、悲傷和歡樂,當你有機會閱讀這些詩句的時候,感覺就像為你寫的一樣。」這就是詩歌藝術最動人的魅力——詩意與我們的生活休戚相關,而這次詩歌藝術節也是國內首次如此大規模的詩歌盛會。我們將與廣大的詩歌愛好者們共同探討詩歌的多面性及詩歌在人們生活中的多種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