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化、漁光一體、物聯網給水產養殖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2020-12-21 水產養殖網

工廠化、漁光一體、物聯網給水產養殖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2016-08-11 08:4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鹽阜大眾報        瀏覽量: 8644 次 我要評論

□通訊員&nbsp陳衛中&nbsp吳丹&nbsp湯亞高&nbsp記者&nbsp張栩

挖塘養魚、張網捕魚,一身水、一身泥,這是傳統漁業留給人們的經典印象。現在,如果你對漁業還是這樣的認識,那就真的out了。近日,記者跟隨鹽城市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到鹽城市部分水產養殖區跑了一趟,切身體會到鹽城市漁業的「現代化」,可謂大開眼界、超乎想像。鹽城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處處長祝葉告訴記者,近年來,全市漁業著眼轉型升級,引進新品種、研發新技術、推廣新模式、裝備新設施,大力推進工業化養殖、漁光一體化、物聯網+漁業、遺傳育種等現代漁業新技術的應用,傳統漁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正加速向現代漁業轉變。

池塘工業化養殖——品質好、產量高

一立方水體能養多少魚,讓一般人撐破膽子猜,估計也猜不出。一立方水體相當於長寬高各一米水池盛滿水,可養魚300斤或更多,在過去,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如今,鹽城正榮水產養殖公司的池塘工業化養殖將夢想變成了現實。

鹽城正榮水產養殖公司技術負責人陳榮國介紹,魚類正常生長需要優良的水質和充足的溶解氧,池塘工業化養殖系統就是通過提高水體溶氧量和保持良好水質來實現高密度生態養殖的。整個養殖水面分為水槽養殖區和水質淨化區兩部分。在水槽養殖區,通過使用空氣壓縮系統和納米充氣設備,養殖水槽中保持高密度魚所需的足夠溶解氧。而且水槽中的水,每7分鐘就輪換1次。水流出水槽時,通過廢物收集裝置,將魚類排洩物和剩餘飼料等廢物排出養殖區外收集起來。水槽排出的水到淨化區,通過自然淨化和生物淨化等措施,再次得到淨化,爾後循環進入水槽。這樣,就保證了養殖水槽充足的氧氣和良好的水質。

「這麼高的養殖密度,魚的品質能保證嗎?」記者忍不住提出疑問。陳榮國解釋說:「這不用擔心。河道內的野生魚,吃得少、長得慢,品質好。我們這裡的魚吃得多、長得快,但運動量很大。水槽內的水一直在流動,魚也一直在運動,就好像一直在鍛鍊的人,身體好、不易生病。我們的魚品質比野生的魚還要好。」

祝葉向記者介紹,池塘工業化養殖是水產養殖技術的一場革命,在全省作為重大項目推廣。我市起步早、行動快,2015年已建成1.5萬平方米養殖水槽,正榮公司是全國單體規模最大的養殖系統。今年以來,全市加大推廣力度,又新建成了1.16萬平方米養殖水槽,我市的池塘工業化養殖面積佔全省一半左右。

漁光一體化——集約資源、提高效益

池塘養魚只利用了池塘的水體部分,水面以上的空間歷來都是閒置的。我市探索的漁光一體化模式,利用水體養魚,水面上發展光伏發電,把原本閒置的空間資源得以有效利用。一片池塘,既養魚,又發電,既集約了資源,又提高了效益。

射陽港經濟開發區的一片魚塘,原本開闊的水面被一排排光伏發電板佔滿了,搖身變成了一座小型光伏發電站。這些發電板不僅能讓魚塘用電自給自足,給增氧機、投餌機等養殖設施供電,剩餘的電還可以出售,多了一筆可觀的收入。養殖戶陳紅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一畝魚塘一年發電收入6萬元,養殖利潤2000多元,漁光一體化比單純養魚效益提高了很多倍。

坐落在東臺沿海經濟區的江蘇昀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將光伏發電和智能養殖有機結合,實現新能源和新漁業「雙新產業」的綜合發展,更是把光和漁的結合提升到新的高度。公司董事長楊言華是一位海歸博士,他介紹,該項目將智能光伏發電和高效設施養殖有機結合,光伏電池板作為設施漁業大棚的屋面,實行棚頂發電和棚內養殖的無縫對接。養殖大棚內主要實施鰻魚高密度桶式養殖、梭子蟹「一屋一蟹」立體養殖和半滑舌鰨、大菱鮃工業化養殖,養殖過程實現了智能化管控,養殖周期縮短為6到10個月。該公司計劃將建設高效設施漁業光伏大棚1000棟,光伏裝機容量100兆瓦。

物聯網+漁業——智能控制、精準養殖

在東臺市沿海經濟區的華大集團漁博園,當養殖池水溫超過30度,點一下滑鼠,魚塘就可以自動換水降溫;當溶解氧低於臨界值,動一下手指,增氧機就可以自動開機……一臺電腦或一部手機就能遠程控制數千畝養殖基地,完成增氧、換水、投餌等全部工作。這些都不是想像,當今最先進的物聯網科技已經在華大集團得到應用,變為現實。鰻魚養殖聯袂物聯網讓華大開啟了智慧漁業之路。

華大海洋產業集團是全國最大的鰻魚全產業鏈開發企業。該集團董事長助理丁小波向記者介紹:這套多位一體的物聯網智能管理平臺,涵蓋水產品質量追溯、水環境實時在線監測監控、養殖智能監控和魚病遠程診療等多種功能。一方面使鰻魚養殖更加輕鬆,實現養殖生產數據化、智能化、集約化,另一方面通過無縫對接全國水生動物網,與全國水產養殖專家實現面對面,讓鰻魚養殖更加安全、有更多保障。

在大豐區的「東方綠洲」漁業生態示範區、華豐墾區健康養殖區、鬥龍港市級蝦類示範園區,記者同樣看到物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這裡物聯網基地面積近2萬畝,初步實現水產養殖環境智能化,集水質監測、環境監測、視頻監測、遠程控制、簡訊通知等綜合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智能體系,養殖戶可以通過手機24小時對養殖池塘的水溫、ph值和溶氧量等多項基本參數實時監測預警和自動處理,有效控制投入品的過度使用,減少水產養殖對環境的汙染。

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易俊陶說,現代漁業一定是養殖技術、裝備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高度融合,在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決策,實現精準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提高信息化水平,發展「物聯網+漁業」,是實現漁業現代化的必然之路。

超雄雜交繁育——核心技術、市場無限

黃顙魚俗稱昂刺魚,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變化和捕撈強度的增加,自然資源日益減少,黃顙魚市場價格一路上揚,人工養殖面積也逐年增多,種苗的需求量大幅度上升。而天然繁殖黃顙魚苗,受到諸多因素制約,無法滿足大規模的養殖需求。

位於射陽縣千秋鎮的射陽縣康餘水產技術有限公司,通過與上海海洋大學、長江水產研究所的專家合作,經過多年探索,成功攻克了黃顙魚人工繁育的技術難關,有效解決了黃顙魚苗供給不足的難題。該公司研發的全雄繁育和雜交繁育技術已成為核心技術,黃顙魚苗產業前景無限。

公司總經理王德忠告訴記者,黃顙魚全雄繁育是採取超雄做父本,普通的黃顙魚做母本,育出來的苗95%以上為雄性,具有生長速度快,個體大,產量高,抗病能力強的特點,優勢明顯。近期,該公司又研究出雜交繁育新技術。成品黃顙魚體重一般在4兩左右,更適合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目前,該公司年繁育黃顙魚苗2億尾,銷往全國各地。

魚還是那個魚,漁已不是那個漁。鹽城漁業由傳統向現代轉型,新品種、新模式、新技術、新業態、新體系,如同漁業騰飛的翅膀,正使鹽城現代漁業由藍圖變成現實,加速推進的漁業供給側改革,不但為市場、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選擇,更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漁光一體「引領全球 「清潔能源+水產養殖」綠色產業革命
    「漁光一體」正是創造性地將光伏新能源發電與水產養殖有機結合、融為一體,真正實現「魚、電、環保」三豐收的嶄新發展模式,不但直接推動我國水產養殖的轉型升級,還大大加快我國能源結構調整步伐,推進我國能源革命進程,並從根本上破解當前困擾我國的霧霾之困。
  • 漁光一體產業園落戶北林記
    李爍牛賀特約記者劉峰全媒體記者廉紅  「北林區領導、西長發鎮以及招商等部門同志的真誠、熱情和高效務實的工作作風和良好的營商環境打動了我們,因此決定總投資42億元,建設集高效智能水產養殖、光伏發電、旅遊觀光、魚飼料加工及相關漁業水產研究為一體的現代產業園區。」
  • 通威股份布局「漁光一體」產業
    年發電收入估值萬億  據了解,「漁光一體」模式是將光伏發電與水產養殖有機結合,通過在水面上架設光伏電池板、水面下養殖魚蝦的模式,達到養殖和發電並行發展的綠色環保產業。  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魏寶振認為,「漁光一體」利用水產養殖集中地區豐富的池塘水面資源來開發建設光伏發電項目,實現了水上發電、水下養殖的創新模式,「將對改善區域能源結構、農民增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據專家介紹,只要是全年光照達到200小時以上,就有條件建造這種「漁光一體」的水上電站。
  • 通威股份「漁光一體」協同效應顯現
    通威股份「漁光一體」新型養殖模式的協同效應逐漸顯現。5月31日,江蘇射陽縣漁業養殖戶陳紅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經過一年多時間運營,漁業與光伏結合的新型養殖模式綜合效益明顯。」
  • 「漁光一體」先行者陳紅:這樣養殖更高效!
    通心社記者&nbsp&nbsp楊翼&nbsp&nbsp發自江蘇射陽提起陳紅,相信通心粉社區的粉絲們肯定不會陌生,在920的「超級粉絲見面會」上,她作為通心粉代表,分享了與通威「漁光一體」結緣的故事以及「驚豔」的養殖時效,被通威集團董事局劉漢元主席譽為通威「漁光一體的1.0版本」。
  • 我國工廠化水產養殖發展與思考
    我國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工廠化養殖的發展,尤其是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客觀上還受限於經濟實力、產品市場、養殖品種、養殖規模、經濟效益比等因素,主觀上還受限於養殖者對養殖技術的掌握和對先進技術的利用。
  • 天津濱海新區水產養殖業強勢崛起
    天津濱海新區水產養殖業強勢崛起2018-06-30 06:5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津濱網        據悉,此次放流的1萬尾海馬是由新區海升源海洋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工廠化養殖的。此前,新區產的大量蝦苗、魚苗也早已「遊」進渤海。參與增殖放流只是新區水產養殖產業飛速發展的一個縮影。事實上,新區不斷加快發展水產工廠化循環養殖,做大做強楊家泊漁業聚集區和其他現代漁業園區,並依託近海海洋牧場,促進水產種苗產業發展。
  • 廣東惠州市海燕水產養殖科技有限公司:工廠化循環水養「海燕皇石斑...
    廣東惠州市海燕水產養殖科技有限公司:工廠化循環水養「海燕皇石斑魚」2018-10-24 15:20:00  海燕水產養殖科技有限公司用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深海魚。&nbsp談及漁業養殖,你的腦海浮現的會是怎樣的場景?是碧波萬頃,或是無邊池塘?
  • 小龍蝦蝦光一體及工廠化養殖
    小龍蝦蝦光一體及工廠化養殖蝦光一體是利用光伏發電板下的土地 空間開挖池塘或養殖溝進行小龍蝦養殖,是漁光一體的改 良 版,是土地綜合利用的創新形式,利用光伏棚,實現水上發電,水下養蝦。小龍蝦工廠化養殖是筆者近幾年在探索的一個課題,雖然還沒有進入實際生產階段,但就目前小龍蝦的養殖發展,從以下幾個方面看,小龍蝦的工廠化養殖指日可待:①小龍蝦的高密度養殖技術日漸成熟,池塘養殖有的已經達到 500 千克/畝以上,說明小龍蝦這個物種經過多年馴化,已經逐步適應高密度的養殖。
  • 「漁光一體」江蘇射陽示範基地通過農業部專家驗收
    「漁光一體」項目射陽陳紅示範基地考察指導,並對項目進行現場驗收。  在通威「漁光一體」項目現場,「最美通心粉」、「『漁光一體』養殖能手」陳紅,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通威股份設施漁業工程研究所名譽所長吳宗文及大豐通威總經理吳勝利先後向現場領導和專家介紹了「漁光一體」項目基地的先進技術與配套設施。
  • 通威股份的「漁光一體」是個啥?
    通威股份實行的「漁光一體」,光伏的背後還帶著農業,這引起了貝殼投研(ID:Beiketouyan)的好奇心,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這家公司。一、以飼料為基礎,切入光伏領域通威股份成立於1995年,2004年在上交所上市,最初是一家專注於水產養殖業和飼料工業的企業。
  • 中國「聚寶盆」百億元打造「漁光一體」工程
    (資料圖) 代純 攝中新網西寧3月18日電 (孫睿)記者18日從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官方獲悉,該市計劃投資百億元,通過水上水下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打造「漁光一體」工程。隨著一批光熱示範電站的成功建設,以及空氣儲能、熔鹽儲能等先進技術推廣,德令哈市已基本構建起「技術試驗-裝備製造-發電站」為一體的新能源全產業鏈格局。據介紹,該項目採取綠色智能水產養殖與光伏發電結合的方式,通過在水面上架設光伏電池板,水面下養殖魚蝦,實現「水下產出綠色水產品,水上產出清潔能源」。
  • 中國最大水產企業花1.78億元在臺山建一個養魚場,給行業帶來哪些...
    近日,有消息稱,2016年8月25日通威蝦特料片珠海海壹水產飼料有限公司與臺山市政府正籤訂「漁光一體」投資協議,通威「漁光一體」汶村項目正式開始運行。那麼,此次廣東首家「漁光一體」示範基地的建立,將給廣東水產養殖業帶來哪些顛覆性影響?
  • 江蘇射陽「漁光一體」養殖基地
    1月7日,陳紅又接待了一批慕名而來的外地客人。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陳紅的水產養殖基地就變得非常熱鬧,不斷有客人來「做客」。上面發電,下面養魚,這就是陳紅的「漁光一體」養殖基地。眾所周知,光伏發電作為一種清潔、綠色能源,是未來能源的重要選擇之一,但光照面積與土地面積屬於定值且成正比,不能多層利用。而魚塘只依靠水產品的產出,效益也並不是很理想。「漁光一體」很好的解決了這一點,做到了空間多層利用,實現了多產業互補發展。
  • 開放的威海 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開放的威海插上騰飛的翅膀——市政協原副主席劉景春講述威海國際機場發展史1988年,一架飛往北京的飛機劃破了威海上空的沉寂。從設施簡陋的航站樓、只有幾條航線的窘況,到擁有現代化的國際空港,威海國際機場的蝶變是地級威海市成立三十年來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
  • 詳解通威漁光一體
    嘉賓:通威在光伏這個領域,實際上我們在垂直產業鏈上有很多的板塊。第一個板塊是光伏發電的原料多晶矽,再一個是我們的矽片和電池片,第三塊組件,這是製造業領域。另外從光伏終端領域,也就是發電這一塊,我們現在主要立足於地面分布式,漁光一體電站,還有分布式這樣三塊,是這樣的一個產業鏈。  記者:您談到漁光一體,我想問一下這個漁光一體到底是什麼?
  •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著力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林錫能局長到...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著力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林錫能局長到三明市調研漁業工作2019-09-06 15:1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        瀏覽量調研期間,林局長一行分別到清流縣、永安市兩地,實地察看了澳洲鱈魚現代漁業產業園、龍興源鰻魚工廠化養殖基地、滄龍漁業專業合作社、翔豐烤鰻加工項目、「蝦稻共生」示範基地,詳細了解當地在漁業生態養殖、水產養殖尾水處理、休閒漁業發展等方面的情況,並與項目負責人進行了交流座談,就漁業轉型升級、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等問題進行探討,聽取當地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和項目負責人的意見建議。
  • 黔張常來了②丨桃源:詩意田園插上騰飛的翅膀
    今天推出第二篇《桃源:詩意田園插上騰飛的翅膀》。794人!這是黔張常鐵路通車首日,桃源站交出的成績單。桃源地處湘西北,是農業大縣、生態強縣,是陶淵明《桃花源記》裡的「世外桃源」。黔張常鐵路的開通,帶著桃源跨入了「高鐵時代」。這條出行路、旅遊路、發展路,為這片詩意田園,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 于康震副部長在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現場會上的講話
    一、充分肯定改革開放四十年及十八大以來我國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改革開放以來,在「以養為主」的發展方針指引下,水產養殖業發展成績斐然,2018年,我國養殖水產品總量4991萬噸,佔我國水產品總產量的77%以上,佔世界養殖水產品總量60%以上,是世界上唯一養殖水產品總量超過捕撈總量的主要漁業國。
  • 產業升級,水產人在行動!
    此外,水產養殖業是許多國家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並受到各國政府的積極對待,希望促進其國家的經濟表現。市場正在見證有利於水產養殖產品的消費偏好的變化。對高質量和安全產品的需求正在增長,消費者越來越相信水產養殖能夠提供滿足這些需求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