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能人助增收 一粒「粟」播種鄉村幸福花

2020-12-24 浙報融媒體

龍爪粟是一年生草本穀類作物,是一種富含蛋白質、膽鹼和亞油酸的粗糧。龍爪粟不僅可以做成餅、麵包、麵條、湯圓及特色菜的原料,還可以製造糖漿、麥芽糖、酒精、黃酒和啤酒,應用範圍非常廣泛。

1998年,黃立高在老家南峰試種了2畝龍爪粟,從此開啟了他的龍爪粟增收事業。2004年,黃立高在南峰擴種了50畝龍爪粟,獲得了好收成。

據黃立高估算,龍爪粟畝產大約有350至500斤,每斤保底價3元,一畝地只需撒3兩種子,還不要治蟲,比種稻穀省工三分之二,卻多了一倍多的收益。

在黃立高的帶動之下,很多農戶開始種植龍爪粟。2008年,龍爪粟在安南鄉、嶺頭鄉和張村鄉等地開始大面積推廣。目前,全縣龍爪粟種植面積已達2000多畝。

「嶺頭鄉十大產業能人」黃立高說:「這兩年,嶺頭鄉又流轉了幾百畝,在安南鄉上餘村也有200畝。」他介紹到,種龍爪粟省工省力,地力要求低,效益又高,深受農民喜愛。

上餘村村民吳長仁說:「我種了10多年龍爪粟,去年收入有4000元,預計今年收成有6000餘元。」他種的龍爪粟主要賣給千鍾粟農業專業合作社,因為有合作社幫忙,自家種的龍爪粟每年都不愁賣。

千鍾粟農業專業合作社是黃立高在2007年成立的,專業從事龍爪粟種植、研發、加工、銷售,也致力於帶動農戶發展龍爪粟產業,實現增收致富。

合作社採用「訂單農業」的統購統銷模式,對社員履行包銷承諾,逐步激發社員的種植熱情,社員也越來越多。目前,合作社已有社員100餘人。

2008年,千鍾粟農業專業合作社成功入選「千社千品」富農工程農民專業合作社,是麗水市規範化農民專業合作社。

黃立高說:「在推廣種植時,我們為農戶送上優質種子和種植技術要領。」

省農科院的農業專家阮美穎博士定期到嶺頭鄉指導龍爪粟種植技術。今年合作社已經採收10多萬斤龍爪粟,經晾曬加工後,將銷往上海、北京、杭州等地。按目前市場行情,今年合作社能創收70餘萬元。

「今年我還試種了一些生薑,效果很好,也很好種,非常適合現在的留守老人,明年打算推廣種植。」黃立高說。

黃立高表示,與此同時,明年合作社還計劃擴種龍爪粟,讓更多的留守老人、農戶參與種植龍爪粟,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全面小康,不僅要農民增收致富,還要精神富足,對於南峰片區的留守老人而言,更是如此。據統計,南峰區片內共有10多個村500多名老人。

一直以來,他們不僅把「鄰裡守望」當做「重頭戲」,還積極參與村內環境整治、弘揚傳統家風家訓,引導村民形成講文明、樹新風的良好社會風尚

這其中,老年協會發揮了重要作用。1995年,嶺頭鄉大池洋村、大際頭村、東溪村及下莊村等村的60周歲以上老人們,自發組成了嶺頭鄉南峰片老年協會。

協會成立最初的目的是為了解決農村公路養護問題。隨著時代更迭,城市化進程加快發展,南峰片區很多村莊成了「空心村」,人越來越少,留守的大多都是年邁的老年人,現在老人協會的主要任務已經轉變為老年人服務,為村裡做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事業:美麗鄉村建設、護林防火和居家消防安全宣傳等。

每年重陽節,老年協會傳承一直以來的傳統,組織村裡的老人集體用餐,用可口的飯菜為全體老人送上節日祝福。

老年協會還配備了專門的老年活動室,每天都安排老人值班,從未間斷。

老人吳紹元說:「不少老人會在空閒時到活動室下下棋、看看電視。」

1995年到現在,老年活動室這頂「遮陽傘」頂住了歲月的洗禮,給村裡的老人提供了一處舒適的休憩場所。

除了服務村裡的老人,老年協會也配合鄉裡、村裡開展義務活動。每年春節、清明,老人們既當消防宣傳員,又是消防監督員。值得一提的是,老年協會還是當地有名的「老娘舅」。黃立高告訴記者,徵地拆遷、鄰裡糾紛、家庭糾紛發生時,老人們發揮村情熟、人脈廣、經驗足、說服力強的優勢,前去調解。

南峰片老年協會先後被授予浙江省老有所為先進集體、退休人員管理工作先進集體、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等稱號。

老年協會會長吳家棟說:「平時我們會注重收集老年人的意見建議、合理訴求,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他介紹到,老年協會最主要的還是開展活動,儘可能地擴大老年人參與面,讓可以參加的老人都能參加,使南峰老年人享受到愉悅的精神生活。

倉廩實衣食足,知禮節知榮辱。一粒龍爪粟,播種農民小康夢想;一個老年協會,讓留守老人生活幸福花開。

相關焦點

  • 播種「致富粟」共築小康夢
    龍爪粟麵包、龍爪粟面、龍爪粟酒……說起自家產的東西,嶺頭鄉南峰村村民、嶺頭鄉十大產業能人黃立高如數家珍。  龍爪粟是一年生草本穀類作物,是一種富含蛋白質、膽鹼和亞油酸的粗糧。龍爪粟不僅可以做成餅、麵包、麵條、湯圓及特色菜的原料,還可以製造糖漿、麥芽糖、酒精、黃酒和啤酒,應用範圍非常廣泛。
  • 動態| 仙臺壩鎮:讓「能人大戶」帶動產業增收~
    略陽縣仙臺壩鎮依託良好的生態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農業產業按照能人牽頭、大戶帶動、基地引領的思路鞏固脫貧成果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走進仙臺壩村仙緣家庭農場,140畝香紅李花競相綻放、花香四溢,農場負責人王勝江正帶領村民們剪枝
  • 神木:鄉村旅遊助農增收
    八月的神木向日葵花、柳葉馬鞭草、百日草波斯菊、藍薊花等相繼盛開扮靚了整個葵花文化旅遊節丁向龍/攝葵花文化旅遊節也帶動了周邊產業發展。距葵花文化旅遊節不遠處的神木現代農業示範園內,成片的葡萄架上掛滿了一串串誘人的葡萄。
  • 組圖|福建漳平:花木產業助農增收
    9月22日,十裡花街花木合作社智能溫室大棚裡,遊客帶著孩子觀賞杜鵑花。新華網 肖和勇 攝    新華網福州9月23日電(劉默涵 肖和勇)在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鎮西山村,花木產業與觀光農業有機結合,成為當地花農增收致富的新亮點。    在西山村,成立於2013年的十裡花街花木合作社苗木基地達2100畝。近年來,合作社不斷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擴寬新銷路,提高了花木種植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 黃平縣平溪鎮:果菌套種促增收 產業發展助脫貧
    和陳明珍一樣,實現家門就業助增收的還有今年61歲來自平溪村的鄧德忠,鄧大爺開心地搭腔道:「這幾天沒有什麼活路做,聽說紅龍村這裡招人,我就來了,每天80塊,能找點零花錢,也能暖暖身子,活動活動筋骨。」
  • 玉山包溪動漫村:青山綠水助增收 秀美鄉村入畫來(視頻)
    玉山包溪動漫村:青山綠水助增收 秀美鄉村入畫來  近年來,包溪村在秀美鄉村建設中,充分利用距縣城約3.5公裡,與柳林現代農業觀光園相望,新老國道南北夾村莊而過的區位優勢,以及水資源豐富、環境優美的資源優勢,打造成了一處融秀美鄉村建設、兒童遊樂、休閒旅遊、童話動漫為一體的鄉村旅遊綜合體,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 雲南景谷:魔芋產業助農脫貧增收
    魔芋產業助農脫貧增收近年來,雲南景谷縣依託景谷興邁農業有限公司,採取「公司+專業合作社+村委+科研單位+基地+農戶」的模式,產業化發展魔芋,魔芋產業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和村民增收致富的重點產業,帶動作用明顯可見。
  • 我市1人獲鄉村文旅能人稱號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2020年度鄉村文化和旅遊能人支持項目入選人員名單》,自治區12人上榜,其中青山區文體旅遊產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任樂名列其中,是我市唯一入選的鄉村文化和旅遊能人。
  • 以產業為引領 助群眾增收致富
    原標題:以產業為引領 助群眾增收致富   12月22日,副市長周正英到遠安縣洋坪鎮百井村調研脫貧攻堅
  • 【幸福東北】小鄉鎮有大幸福!吉林鹿鄉鎮發展特色產業助農民增收...
    圖為長春市雙陽區鹿鄉鎮的一處景觀石。近年來,鹿鄉鎮積極發展鄉村振興,充分放大梅花鹿產業優勢,注重產業融合、文化融入、治理融通,全力打造中國梅花鹿特色小鎮、中國梅花鹿產業發展引領區。鹿鄉鎮目前有經銷店鋪828家。在鹿鄉鎮的鹿鄉大街,經營鹿產品的店鋪鱗次櫛比。隨意走進一家店鋪,櫃檯裡的商品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鹿茸、鹿血、鹿肉、鹿骨……鹿的全身都是寶。
  • 發展富民鄉村產業 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原標題:發展富民鄉村產業 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本報訊 (記者 張居正 亓 鴻) 近日,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調研組來雲南開展「以鄉村富民產業為重點,促進農民增收」專題調研。9月10日下午,調研組在昆明與省政協、省級有關部門座談交流。
  • 湖北黃梅縣大河鎮:項目跟著能人走
    湖北黃梅縣大河鎮袁夫稻田、苦竹鄉青山綠水採摘園、五祖鎮火龍果園等鄉村旅遊地熱鬧非凡,來自武漢、江西、安徽等地的遊客都來體驗鄉村生活。「這些都是產業扶貧結出的果實。依靠產業發展壯大,不僅能『輸血』,還能『造血』。」黃梅縣委書記馬豔舟介紹,近年來,黃梅縣將產業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把政府、市場主體與貧困戶捆綁在一起,實現「項目跟著能人走,能人帶動眾人富」。
  • 銅陵樅陽發展鄉村旅遊助脫貧
    近年來,樅陽縣制定出臺《樅陽縣鄉村旅遊產業扶貧實施意見》,通過深入實施規劃引領、政策與產業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發展、人才培訓、宣傳與營銷等六項工程,發展鄉村旅遊,帶動群眾脫貧增收。目前,全縣鄉村旅遊產業直接帶動2900人脫貧。
  • 開封尉氏:菊花綻放助增收
    「合作社的收益一部分用於壯大村集體經濟,一部分作為產業扶貧發展基金,幫助更多的貧困戶脫貧致富。」石銅寶說。石潭村的菊花種植是尉氏縣「十鏈百園千基地」產業扶貧的一個縮影。尉氏縣堅持產業扶貧為要、扶貧產業為先,狠抓扶貧產業發展,目前已構建縣鄉村三級發展體系,實現了「一鄉一業一園區、一村一景一基地」產業發展新局面, 依託鄉村特色產業,結合產業鏈打造、產業園創建,圍繞糧油瓜果菜等特色種植,以及牛羊雞鴨鵝蜂等特色養殖,重點建設300個規模化、規範化、品牌化扶貧產業基地,以土地流轉、務工就業、代種代養、跟種跟養、收益分成等多種帶貧方式,助力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帶貧效果突出、助農增收明顯
  • 鄉村振興在惠城 | 一粒米撬動一個產業,這家惠城企業做到了
    開欄語鄉村振興是惠城區實施「3+2」戰略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惠城區農業發展成效明顯,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宏圖正在漸次展開。
  • 鄉賢能人成為鄉村振興的「引路人」
    來源:麗水日報-麗水網鄉土人才是振興鄉村的「金鑰匙」,是帶動群眾致富的「領頭雁」。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涉及面廣、持續時間長,需要各類人才發揮作用,本土的「能人賢才」可以說是不可替代的。特別是熟悉當地資源、文化優勢以及發展短板的人才,能更好地發揮輻射作用,為鄉村振興貢獻堅實力量。
  • 汝陽縣小寺村:發展花卉種植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小店鎮小寺村注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揮鄉村能人的帶動作用,大力發展花卉種植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在小店鎮高速路口東南500米,綠樹掩映中,一朵朵月季在初夏的陽光下明媚地開放,奼紫嫣紅。這裡是瑞松綠化工程有限公司的花卉園,一進入園內就能聞到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
  • 「聯合體」吹響集結號 產業興旺助增收
    在松山區太平地鎮,黨建引領設施農業產業發展共同體與瀋陽農業大學合作,統一推廣「北蟲草」菌種、新式暖棚等種植技術5項,實施項目指導7萬畝,帶動1.1萬戶農牧戶戶均增收2000元。現如今,達康產業園區黨建引領產業發展共同體,帶領了全鄉7個村共同發展肉牛、西紅柿、經濟林等產業,並健全了嘎查村集體經濟收益合理分配機制,探索利潤分紅、讓利承包、扶持建棚等「疊加式」增加農牧戶收入措施,帶動2000餘戶農牧戶人均增收3000元。
  • 城固柳林鎮幸福家園社區:產業脫貧見實效 農民增收富起來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 武璇 郜揚梅)幸福家園社區位於城固縣柳林鎮向北2.5公裡處,2014年至今該社區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14戶386人,目前已實現全部脫貧。就這樣一個人口不到3000人的小村莊,雜果種植和銷售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成為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一張靚麗「名片」。
  • 「美麗產業」助民增收奔小康——貴州省地礦局助力鐘山區月照社區...
    今年以來,省地礦局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脫貧攻堅有關精神,發揮技術優勢,深入推進產業幫扶、黨支部結對幫扶、扶志扶智行動,自籌幫扶資金310萬,幫助鐘山區16個幫扶村在農業產業方面邁向特色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綠色化,推動鄉村綠色發展,激活「美麗產業」,助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