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爪粟麵包、龍爪粟面、龍爪粟酒……說起自家產的東西,嶺頭鄉南峰村村民、嶺頭鄉十大產業能人黃立高如數家珍。
龍爪粟是一年生草本穀類作物,是一種富含蛋白質、膽鹼和亞油酸的粗糧。龍爪粟不僅可以做成餅、麵包、麵條、湯圓及特色菜的原料,還可以製造糖漿、麥芽糖、酒精、黃酒和啤酒,應用範圍非常廣泛。
1998年,黃立高在老家南峰試種了2畝龍爪粟,從此開啟了他的龍爪粟增收事業。2004年,黃立高在南峰擴種了50畝龍爪粟,獲得了好收成。
據黃立高估算,龍爪粟畝產大約有350至500斤,每斤保底價3元,一畝地只需撒3兩種子,還不要治蟲,比種稻穀省工三分之二,卻多了一倍多的收益。
在黃立高的帶動之下,很多農戶開始種植龍爪粟。2008年,龍爪粟在安南鄉、嶺頭鄉和張村鄉等地開始大面積推廣。目前,全縣龍爪粟種植面積已達2000多畝。
「這兩年,嶺頭鄉又流轉了幾百畝,在安南鄉上餘村也有200畝。」黃立高說,種龍爪粟省工省力,地力要求低,效益又高,深受農民喜愛。
「我種了10多年龍爪粟,去年收入有4000元,預計今年收成有6000餘元。」上餘村村民吳長仁說,他種的龍爪粟主要賣給千鍾粟農業專業合作社,因為有合作社幫忙,自家種的龍爪粟每年都不愁賣。
千鍾粟農業專業合作社是黃立高在2007年成立的,專業從事龍爪粟種植、研發、加工、銷售,也致力於帶動農戶發展龍爪粟產業,實現增收致富。
合作社採用「訂單農業」的統購統銷模式,對社員履行包銷承諾,逐步激發社員的種植熱情,社員也越來越多。目前,合作社已有社員100餘人。
2008年,千鍾粟農業專業合作社成功入選「千社千品」富農工程農民專業合作社,是麗水市規範化農民專業合作社。
「在推廣種植時,我們為農戶送上優質種子和種植技術要領。」黃立高說,省農科院的農業專家阮美穎博士定期到嶺頭鄉指導龍爪粟種植技術。今年合作社已經採收10多萬斤龍爪粟,經晾曬加工後,將銷往上海、北京、杭州等地。按目前市場行情,今年合作社能創收70餘萬元。
「今年我還試種了一些生薑,效果很好,也很好種,非常適合現在的留守老人,明年打算推廣種植。」黃立高表示,與此同時,明年合作社還計劃擴種龍爪粟,讓更多的留守老人、農戶參與種植龍爪粟,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全面小康,不僅要農民增收致富,還要精神富足,對於南峰片區的留守老人而言,更是如此。據統計,南峰區片內共有10多個村500多名老人。
一直以來,他們不僅把「鄰裡守望」當做「重頭戲」,還積極參與村內環境整治、弘揚傳統家風家訓,引導村民形成講文明、樹新風的良好社會風尚。
這其中,老年協會發揮了重要作用。1995年,嶺頭鄉大池洋村、大際頭村、東溪村及下莊村等村的60周歲以上老人們,自發組成了嶺頭鄉南峰片老年協會。
協會成立最初的目的是為了解決農村公路養護問題。隨著時代更迭,城市化進程加快發展,南峰片區很多村莊成了「空心村」,人越來越少,留守的大多都是年邁的老年人,現在老人協會的主要任務已經轉變為老年人服務,為村裡做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事業:美麗鄉村建設、護林防火和居家消防安全宣傳等。
每年重陽節,老年協會傳承一直以來的傳統,組織村裡的老人集體用餐,用可口的飯菜為全體老人送上節日祝福。
老年協會還配備了專門的老年活動室,每天都安排老人值班,從未間斷。「不少老人會在空閒時到活動室下下棋、看看電視。」老人吳紹元說,從1995年到現在,老年活動室這頂「遮陽傘」頂住了歲月的洗禮,給村裡的老人提供了一處舒適的休憩場所。
除了服務村裡的老人,老年協會也配合鄉裡、村裡開展義務活動。每年春節、清明,老人們既當消防宣傳員,又是消防監督員。值得一提的是,老年協會還是當地有名的「老娘舅」。黃立高告訴記者,徵地拆遷、鄰裡糾紛、家庭糾紛發生時,老人們發揮村情熟、人脈廣、經驗足、說服力強的優勢,前去調解。
南峰片老年協會先後被授予浙江省老有所為先進集體、退休人員管理工作先進集體、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等稱號。
「平時我們會注重收集老年人的意見建議、合理訴求,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老年協會會長吳家棟說,老年協會最主要的還是開展活動,儘可能地擴大老年人參與面,讓可以參加的老人都能參加,使南峰老年人享受到愉悅的精神生活。
倉廩實衣食足,知禮節知榮辱。一粒龍爪粟,播種農民小康夢想;一個老年協會,讓留守老人生活幸福花開。
來源:慶元網 記者 胡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