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人黏蛋白糖鏈弱化細菌感染的新機制

2020-12-25 生物谷

 

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研人員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發表了題為「Mucin glycans attenuate the virulenc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 infection」的文章,發現人體黏液中廣泛存在的黏蛋白,其表面糖鏈弱化P. aeruginosa(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的新機制,為抗細菌感染治療提供了新的策略。

人體黏液覆蓋所有的上皮細胞,包括眼睛、肺部、胃腸道和泌尿生殖道,形成了人體的第一道防線。黏液中含有數萬億微生物。然而這些微生物很少會在健康的黏液中引起人體感染,這表明在黏液層中存在調節毒力的機制。

研究人員使用銅綠假單胞菌以及天然黏液的三維實驗室模型,發現銅綠假單胞菌暴露於黏液會觸發與群體感應、鐵載體生物合成和毒素分泌相關毒力基因的下調,並迅速分解生物膜。這種表型變化是由黏蛋白觸發的,它是一種被O-糖鏈連結形成的糖蛋白。在本研究中分離得到的黏蛋白可以在多種情況下發生作用,如抑制獨特的毒力途徑、促進浮遊生活、在體外減少對人上皮細胞的細胞毒性,並減輕豬燒傷模型中的感染。

同時,研究人員確證黏蛋白與銅綠假單胞菌的相互作用是由黏蛋白相關的糖鏈介導的。他們從黏蛋白骨架中分離得到了糖鏈,分析了溶液狀態下數百種糖鏈複雜結構的集體活性,發現即使在相對較低的濃度下,這些糖鏈也能有效調節細菌表型,但是單糖不會減弱毒力,因此這種調節功能可能取決於糖鏈的複雜性。(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PNAS:我科學家發現一新型ERK信號通路調控蛋白Raf-1
    生物谷援引上海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我科學家發現細胞關鍵增殖信號通路的空間調控新分子該研究發現了一個新的Raf-1調控蛋白,第一次揭示了Raf-1的空間調控方式,並提示了一種在高爾基體上遏制ERK信號通路的新機制,為未來研究腫瘤細胞過度增生的分子機理進而治療癌症提示了一個新的思路和新的靶點。    陳雁研究組的博士生馮琳等人發現了一個新的ERK信號通路的負調控蛋白,並將其命名為RKTG(Raf Kinase Trapping to Golgi)。
  • 英科學家發現神奇蛋白讓冰淇淋更好看更好吃(圖)
    因為科學家發現一種蛋白質,把它添加進冰棍和冰淇淋後,可以保持牛乳、糖分等主要成分不與冰晶分離。  神奇蛋白  英國人吉姆克裡利花費17年時間研究冰淇淋。他稱冰結構蛋白為「40年來冰淇淋技術的最大突破」。因為它可以控制冰晶的生長,「為我們提供一種全新的用冰方法」。
  • 發現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調控新機制
    G蛋白偶聯受體(GPCR)參與了機體內多種生理過程的調節,是目前治療多種人類疾病包括代謝性疾病的藥物靶點。
  • 科學家從人類唾液發現另一生物基因
    我們的唾液中含有一種黏蛋白,從而使得唾液具有粘稠度,起初可以黏住微生物,幫助人體免疫系統進行初步過濾,但是人們還從中發現,在黏蛋白中還有另外一種生物的基因,體現出古人種雜交的事實。雖然我們已經知道,人類基因中還有一部分尼安德特人的血統,但是傑尼索瓦人同樣也曾經與人類的祖先雜交,由於年代久遠,所以我們暫時無法得到更加準確的答案。在此基礎上,科學家們試圖從唾液黏蛋白中找到更多人類歷史有關的線索。
  • Hepotology: 科學家們發現影響術後肝臟再生的關鍵蛋白
    2020年5月8日訊/生物谷BIOON/---近日,巴塞隆納大學醫學院和CELLEX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與雪梨大學,倫敦大學和Sant Joan deDéu研究所的科學家合作,發現了一類關鍵的蛋白質,對於保證移植或肝手術後肝臟的恢復和再生至關重要。
  • Nature:在一種關鍵的結核菌ABC轉運蛋白中發現可以轉運親水性分子...
    2020年4月6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荷蘭、美國、瑞典、俄羅斯和瑞士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被認為在結核病產生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 ABC轉運蛋白(ABC transporter)---的奇特新特徵:這種蛋白含有一個「巨大的」內部口袋,這種類型的口袋以前從未被發現過,它似乎能夠將大量的其他分子轉運到細菌細胞中
  • 科學家發現與帕金森病高度相關的蛋白結構,或將開啟帕金森研究新時代
    科學家發現與帕金森病高度相關的蛋白結構,或將開啟帕金森研究新時代 2020-08-25 18: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研究揭示T淋巴細胞活化新機制
    該研究發現,SUMO化蛋白修飾(一種小分子蛋白修飾)對T淋巴細胞免疫突觸的構架及其細胞活化至關重要。 T淋巴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它通過對相關抗原做出恰當的活化反應,進而統領協調機體免疫系統的各種免疫反應,保證機體有效清除入侵病原體或病變細胞,並避免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生。T淋巴細胞的恰當活化有賴於T細胞受體信號通路複雜精細的調節方式。
  • 科學家揭示NK細胞顆粒蛋白NKG7的功能
    科學家揭示NK細胞顆粒蛋白NKG7的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5 14:33:13 澳大利亞 QIMR Berghofer醫學研究所Christian R.
  • Science:我國科學家從結構上揭示人胰高血糖素受體的G蛋白特異性...
    但是,確定單個GPCR如何識別不同G蛋白亞型的分子細節仍然難以捉摸,因此限制了對GPCR信號轉導機制的理解。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復旦大學和上海科技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低溫電鏡(cryo-EM)技術解析出人胰高血糖素受體(GCGR)與它的同源激動劑和不同類型的G蛋白(Gs或Gi)結合在一起時的三維結構。
  • 南科大學者首次揭秘新機制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魏志毅課題組與餘聰課題組合作在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論文,揭示了細胞內廣泛存在的分子馬達蛋白所介導的物質運輸的新機制。細胞雖小,卻隱藏著巨大的奧秘。細胞中製造的大量蛋白質、激素、神經遞質等「貨物」需要在各種細胞器之間運轉,有的甚至要運送到細胞外去。細胞如何組織它的「物流運輸系統」,是個複雜的生物學基本問題。
  • 科學家發現與帕金森病高度相關的蛋白結構...
    通常情況下,αS呈現出波浪狀的結構,但在帕金森氏症中,αS蛋白錯配形成一個具有毒性的團塊或聚集體,稱為「路易體」,而「路易體」正是帕金森氏病的微觀標誌物。近日,有科學家研究了在磷脂存在下αS如何錯誤摺疊,同時他們還觀察到了一系列以前從未見過的錯摺疊蛋白質結構。這一發現或許標誌著帕金森研究的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 研究發現細胞信號通路新「剎車」蛋白
    英國科學家在最近一期《分子與細胞生物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真核翻譯起始因子3a(EIF3a)可以通過和RAF激酶結合,抑制RAF-MEK-ERK信號通路,是這一信號通路的重要「剎車」蛋白。這一發現意味著EIF3a可能成為下一代抗癌藥物全新的靶標蛋白,為抗癌藥物的研發提供新思路。 EIF3a是細胞蛋白質翻譯起始複合物的重要構件。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科學家發現G蛋白偶聯受體的工作機制
    異源三聚體G蛋白主要有四個家族: Gi/o, Gs, Gq/11, G12/13, 它們所介導和調控的細胞質信號級聯反應在哺乳動物細胞功能的各個方面都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1-3】。研究發現,單個GPCR可以同時激活一個以上的G蛋白家族,並且具有不同的效率。
  • 科學家發現重要癌症小分子RNA
    來自清華大學生科院,深圳研究生院,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一種重要的癌症相關小分子RNA:miR-210在細胞周期調控中靶基因,從中發現了一系列的靶基因
  • Acta Neuropathologica:科學家們發現阻斷阿爾茲海默症關鍵蛋白的...
    相關研究發表在《Acta Neuropathologica》雜誌上,該研究強調了相關蛋白galectin-3作為阿爾茨海默病的關鍵參與者的情況。除其他外,阿爾茨海默病涉及細胞外澱粉樣斑塊的積累和tau蛋白在神經細胞內形成腫塊。當我們的先天免疫防禦系統發現斑塊時,大腦的免疫反應被激活。正是在這種機制中,半乳糖凝集素-3蛋白似乎發揮了重要作用。
  • C反應蛋白的10大作用,你知道嗎?
    一、C反應蛋白(CRP)是啥?CRP是機體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組織損傷等炎症性刺激時肝細胞合成的急性時相蛋白。註:急性時相反應包括感染、炎症及創傷時某些血清蛋白濃度的變化,這些蛋白除CRP外,還包括血清澱粉樣蛋白A、纖維蛋白原、觸珠蛋白、α1酸性糖蛋白、銅藍蛋白、α1抗胰蛋白酶等。
  • Diabetes:營養所研究人員發現餐後血糖調控的新機制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營養科學研究所陳雁課題組的博士生羅小琳等人發現,飢餓能在小鼠肝臟中誘導一個基因的表達,名為PPP1R3G,而進食後該基因表達則下降。進一步的研究表明PPP1R3G是一個蛋白磷酸酶的調節亞基,PPP1R3G的功能是把該蛋白磷酸酶錨定在糖原上,增加糖原合成酶的活性,進而增加糖原合成。在小鼠實驗中,羅小琳等人發現過度表達PPP1R3G後,進食後血糖清除率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