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potology: 科學家們發現影響術後肝臟再生的關鍵蛋白

2020-12-19 生物谷

2020年5月8日訊/生物谷BIOON/---近日,巴塞隆納大學醫學院和CELLEX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與雪梨大學,倫敦大學和Sant Joan deDéu研究所的科學家合作,發現了一類關鍵的蛋白質,對於保證移植或肝手術後肝臟的恢復和再生至關重要。


由生物醫學系Carles Rentero和Carles Enrich領導的這項研究顯示,如果蛋白Annexin A6(AnxA6)缺失,則在切除手術(去除一部分器官)後肝臟再生是不可能的。這些結果發表在《Hepatology》雜誌上,可能會對未來治療肝損傷的治療策略產生影響。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作者指出,這項研究與全世界越來越多的肝病患者「高度相關」。對於這些疾病,唯一的治療方法是肝移植,通常是部分移植,然後它們需要器官完全健康地恢復。


哺乳動物的肝臟具有在切除,創傷或中毒後以及在某些生理狀況下(例如懷孕或哺乳期)恢復的能力。肝臟的這一特徵是活體供體移植成功的基礎。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研究了AnxA6在小鼠中的功能。結果表明,在沒有AnxA6蛋白的小鼠中,肝臟切除後該器官的再生受到了影響,從而導致動物死亡。


「研究表明,SNAT4轉運蛋白(一種吸收胺基酸的細胞膜蛋白)無法在小鼠的肝細胞表面表達,這使得無法捕獲基本胺基酸(例如血液丙氨酸),從而無法產生葡萄糖, 」 Carles Enrich指出。


「令人驚訝的是,使用基因療法將AnxA6重新插入肝臟或將葡萄糖放入小鼠的飲用水中,可以達到治療的效果。」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結果揭示了AnzA6或血糖在再生肝和減輕肝功能衰竭中可能發揮作用。(生物谷 Bioon.com)

相關焦點

  • 生長激素或能明顯改善肝臟移植患者的術後存活率
    生長激素被認為在患者接受肝臟手術後減少炎症並增加存活率上扮演著關鍵角色,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Hepat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昆士蘭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利用小鼠進行研究揭示了機體生長激素如何幫助肝臟再生。
  • 科學家們在器官移植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
    【4】Hepatology:生長激素或能明顯改善肝臟移植患者的術後存活率doi:10.1002/hep.31297生長激素被認為在患者接受肝臟手術後減少炎症並增加存活率上扮演著關鍵角色,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Hepat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昆士蘭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利用小鼠進行研究揭示了機體生長激素如何幫助肝臟再生
  • Acta Neuropathologica:科學家們發現阻斷阿爾茲海默症關鍵蛋白的...
    由瑞典隆德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研究現在顯示了這種蛋白質在阿爾茨海默病中的關鍵作用。當研究人員關閉在小鼠中產生這種蛋白質的基因時,阿爾茨海默氏菌斑塊的數量和炎症負荷都會下降。相關研究發表在《Acta Neuropathologica》雜誌上,該研究強調了相關蛋白galectin-3作為阿爾茨海默病的關鍵參與者的情況。
  • 科學家發現六角恐龍再生秘訣,也許人類可以獲得強大的再生能力!
    文/仗劍走天涯科學家發現六角恐龍再生秘訣,也許人類可以獲得強大的再生能力!長生不老一直都是每個人心中最想要做的事情。如果人類真的可以實現長生不老,那麼就可以將很多的謎底都有了解答,得了無限的時間走,就會更好地去探索人類未曾發現的地球之謎和外太空存在的這些外星人事件。可是縱觀世界的發展歷史,追求長生不老的人永遠都是沒有好下場的。而如今科學家們發現六角恐龍容顏不老和再生秘訣可能會讓人類獲得其強大的能力,這是真的嗎?
  • 科學家發現影響稻米品質關鍵基因
    4月26日,《自然-通訊》雜誌在線發表了揚州大學農學院/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嚴長傑教授團隊的最新科研成果,他們成功克隆了一個控制稻米蛋白質含量變異的關鍵位點qGPC-10(OsGluA2),該基因編碼稻米貯藏蛋白中的谷蛋白前體,而谷蛋白含量影響著稻米的營養品質。
  • 科學家發現影響稻米品質關鍵基因—新聞—科學網
    4月26日,《自然-通訊》雜誌在線發表了揚州大學農學院/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嚴長傑教授團隊的最新科研成果,他們成功克隆了一個控制稻米蛋白質含量變異的關鍵位點qGPC-10(OsGluA2),該基因編碼稻米貯藏蛋白中的谷蛋白前體,而谷蛋白含量影響著稻米的營養品質
  • 肝臟不好有哪些症狀 肝臟不好怎麼調理
    而肝臟則能破壞黃體荷爾蒙,調整荷爾蒙平衡。因此肝臟功能降低會使皮脂分泌增多,最終導致粉刺叢生。傷口容易化膿感染肝臟對人體代謝起著重要的作用,肝臟功能受損的話,皮膚再生就會受到阻礙。另外,肝臟的解毒功能下降容易引起傷口感染細菌。
  • 中國主導17國參與的「國際人類肝臟蛋白質組計劃」進展如何
    「得了肝癌不可怕,怕的是其復發轉移,要抑制腫瘤的復發和轉移,需要對其表達的標誌蛋白分子進行監測和預警。如果執行肝臟基本代謝及解毒功能的蛋白質表達量降低,而與腫瘤侵襲遷移相關蛋白質分子群的表達量增高,預示著患者預後較差,是術後的重點監測對象。」
  • 振興生化(000403.SZ)子公司獲得人纖維蛋白粘合劑臨床試驗通知書
    人纖維蛋白粘合劑從2012年開始立項研究,於2017年11月19日首次提交臨床試驗申請,獲得受理的時間為2017年11月29日(受理號CXSL1700182粵),並於2019年11月8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批准。人纖維蛋白粘合劑適應症:局部止血藥。
  • prp自體細胞再生安全嗎?prp自體血清填充危害好擔心!
    此時我們體內細胞ACMETEA營養源素可以修復皮下損傷,快速密集修復傷口中的血液和滲出液中的纖維蛋白原很快凝固形成凝塊,形成痂皮,凝塊及痂皮起著保護傷口的作用。 prp自體細胞再生是具有自我複製能力的多潛能細胞,我們30歲後,皮膚生存的環境逐漸走下坡趨勢,皺紋出現,面部老化現象越來越重,隨之即來的就是脂肪萎縮,表皮層和真皮層逐漸變薄,面部老化現象越來越明顯,而prp就是維繫著脂肪細胞生長的關鍵。
  • 腎移植術後注意事項
    合理飲食, 切記應保證 食物潔淨, 可 補充優質蛋白,適當增加含鈣豐富的食物,忌菸酒。 2. 葡萄柚或葡萄柚汁(西柚)會 顯著 影響血藥濃度,避免同時服用。 3. 避免過度暴露於陽光下,應穿著保護衣和使用保護係數高的防曬霜。 4. 不建議服用補益類食物。
  • Science:我國科學家從結構上揭示人胰高血糖素受體的G蛋白特異性...
    這些結構首次提供了GPCR與不同G蛋白亞型之間相互作用模式的詳細分子圖,並且出乎意料地揭示了許多調控G蛋白特異性的分子特徵,從而極大地加深了對GPCR信號轉導機制的理解。GCGR是B類GPCR家族的成員,通過觸發肝臟中葡萄糖的釋放而對葡萄糖穩態至關重要,這使得成為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潛在藥物靶標。
  • 科學家發現與帕金森病高度相關的蛋白結構,或將開啟帕金森研究新時代
    科學家發現與帕金森病高度相關的蛋白結構,或將開啟帕金森研究新時代 2020-08-25 18: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每頓吃太飽影響肝臟
    每頓吃太飽影響肝臟 美國《細胞代謝》雜誌刊登的一項研究發現,每頓吃的太飽會影響肝臟健康。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以實驗鼠為對象,展開關於飲食與肝臟健康相關性研究。試驗中找到了兩種影響肝臟健康的關鍵分子。一種分子負責存儲脂肪,另一種分子則起到促進脂肪燃燒、轉化為能量的作用。研究發現,這兩種分子彼此互補時,可以維持健康的脂肪水平;這兩種分子從肝臟中移除之後,肝臟內脂 肪迅速堆積成毒性脂肪,導致脂肪肝的形成。
  • 蜜季:蜂王漿對肝臟損傷有修復作用,是真的嗎?
    它對肝臟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第一:幫助肝臟抵抗細菌感染肝臟總是容易收到一些病菌的感染,而蜂王漿中的王漿酸具有抗菌的作用,它可以殺死很多病毒和細菌。這些病毒和細菌有可能會對人體的肝臟造成損害,因此蜂王漿就起到了保護肝臟不受細菌感染的目的。
  • 蚯蚓為什麼會有再生能力?科學家發現超強基因,人類能利用上它嗎
    擁有「再生能力」的蚯蚓,體內有什麼不同?在《自然·通訊》學術期刊上有一篇關於「蚯蚓再生能力」的研究成果,據資料顯示,該研究成果的發表者來自我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在這次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蚯蚓的基因,從而發現一種決定蚯蚓再生能力的重要元素——LINE2轉座原件。
  • 英科學家發現神奇蛋白讓冰淇淋更好看更好吃(圖)
    因為科學家發現一種蛋白質,把它添加進冰棍和冰淇淋後,可以保持牛乳、糖分等主要成分不與冰晶分離。  神奇蛋白  英國人吉姆克裡利花費17年時間研究冰淇淋。他稱冰結構蛋白為「40年來冰淇淋技術的最大突破」。因為它可以控制冰晶的生長,「為我們提供一種全新的用冰方法」。
  • 「器官再生」的神奇密碼 地球人和太空移民也許都等得到
    新華社北京4月21日新媒體專電(記者喻菲)全世界無數的科學家都在尋找「器官再生」的鑰匙,希望讓人類擁有壁虎一樣的本領,使受損的器官能夠再生。這樣的尋覓一直延續到了太空。  4月20日,「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成功發射,一項「空間微重力環境對胚胎幹細胞增殖、分化影響的研究」也隨著飛船送上太空。
  • 術後忌口?別再被「發物」嚇到了
    發物影響術後傷口癒合是不科學的模糊認識我們之所以產生這樣的認識,並不是這些食物真的有什麼問題,也不是這些食物遇到特定的人就會產生神奇的變化。實際上是由於早年科學技術不發達,對很多現象沒有正確的認識,被錯誤的總結成了生活經驗並流傳了下來。
  • 哈佛研究發現起雞皮疙瘩能促進毛髮再生
    哈佛大學的科學家發現,起雞皮疙瘩的過程與毛髮生長有密切聯繫。圖片來源:malehmann/Flickr編譯 閆碩 魏瀟編輯 魏瀟我們為什麼會起雞皮疙瘩?在一項新研究中,哈佛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了原因:引發雞皮疙瘩的細胞對於調節促進毛囊和毛髮再生的幹細胞也很重要。在皮膚下方,收縮產生雞皮疙瘩的豎毛肌是連接交感神經和毛囊幹細胞的橋梁。交感神經對寒冷的反應是在短期內是造成肌肉收縮,產生雞皮疙瘩;從長期來看則是通過驅動毛囊幹細胞來激活和促進新毛髮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