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榮旗新發朝鮮族鄉是內蒙古自治區唯一一個朝鮮民族鄉,雖然生活在漢民族聚居區,可這裡的鄉民仍保留著朝鮮族的民俗民風,花甲禮便是朝鮮族眾多禮儀中的一項。
花甲禮的來源
朝鮮族自古以來就有尊重老人的美德,把尊重老人視為家庭乃至整個社會生活中的重要禮節。
在民間廣泛流傳著一個故事。高麗時代,國王頒發了一條殘酷的法規:人過60,不死就埋,稱「高麗葬」。一位姓金的窮人把年過60的父親藏在一個山洞之中,每天偷偷地給他送飯,始終沒被人發覺。皇帝聽說「高麗葬」這件事,感到這條法規過於殘酷,便給高麗王送去了三道難題,使他非常為難。山洞裡的金老漢聽到這個消息後,便告訴兒子如何解答這三道難題。兒子來到京城,向高麗王訴說了解題之法。國王聽後,欣喜異常,究其出謀者,方知是一位年過花甲的窮老漢。於是,高麗王醒悟到老年人閱歷豐富,是國家的財富。從此,廢除舊律,通令全國尊老愛老。那位金老漢於是重返家園,得以與家人團聚,安度晚年。從此,花甲宴代替了「高麗葬」,尊敬老人成為朝鮮族的傳統美德。
花甲宴是朝鮮族為紀念老人60周歲生日而舉行的隆重喜宴。按傳統天幹地支推算,60年作為一個循環單元,因此,把60周歲看成周甲或還甲。朝鮮族把60周歲看成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個裡程碑,因此,對花甲禮較為重視和講究。屆時,兒女們要盡一切力量,為老人準備禮服,籌辦隆重的慶壽儀式──花甲宴。
花甲宴的流程
過去,朝鮮族重男輕女,因此,兒女們只給父親過花甲壽,不給母親過。如果母親的年齡比父親小,那麼父親過花甲壽時一併給母親過了,等母親60歲時就不再另行舉辦花甲壽宴了。如今,朝鮮族婦女也像漢族婦女一樣爭得了男女平等的權利,加之生活條件也好了,兒女們同樣會為母親慶祝花甲。
朝鮮族的花甲宴非常隆重。壽宴當日,由兒女為父母大擺壽宴。為表達子女們的孝心,過花甲時,兒女們為父母換上嶄新的朝鮮族服裝,這套禮服決不能向別人借,也決不借給別人,壽宴過後要珍存起來,等到百年之後作為壽衣再穿。
在《祝媽媽長壽》的背景音樂中,花甲老人坐在壽席中央,男左女右,兄弟姐妹和親家等同輩人分坐左右,一起接受壽禮。花甲老人身後要擺放屏風,取屏風上松鶴圖的長壽之意。屏風兩側是對聯,上聯是:父親的恩情比山高;下聯是:母親的大愛比海深;橫批是:某某先生花甲壽宴。
壽禮開始,主持人向來賓介紹花甲老人的簡歷,比如故鄉在哪裡,哪一年來到中國定居,從事過什麼工作,生育幾個兒女等等。然後,按兒女長幼之序,親朋遠近之別,依次敬酒祝壽。兒孫行跪拜大禮,兒子在先,雙膝跪地行大禮,女兒在後,右腿壓左腿跪拜。禮畢,子女們宴請前來祝壽的親朋好友,人們邊吃邊喝,唱歌跳舞,祝福老人健康長壽。
花甲宴的菜品風俗
朝鮮族的花甲宴有很多講究,壽桌上例行擺放糖果、肉品、糕點和酒水等。但是,雞和魚必不可少。花甲桌的前排中央擺放著公雞,公雞不能像平常那樣宰,要找一處血管扎破放血,不留痕跡。同時還要煮到四五分熟,擺出美觀的造型,嘴裡叼著紅棗,雞是吉祥之意,紅棗象徵紅顏長駐;一般選擇模樣俊逸的鯉魚,一定要活魚,取其年年有餘之意。為了防止活魚翻滾蹦跳,要提前用酒把鯉魚灌醉,然後在魚嘴上插上一根點燃的香菸,鯉魚呼吸時,香菸也在明明滅滅,博得眾人一笑。水果中桃子是不能少的,那也是長壽的象徵。
「花甲宴」融合了朝鮮族家庭倫理、傳統禮節、特色飲食、民族服飾等文化元素,不僅是敬老愛老傳統美德的表現載體,還是民間自娛自樂的一種文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