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國為何重視印度而輕視埃及?

2020-12-12 騰訊網

導讀:印度和埃及,均是有著數千年歷史文化底蘊的傳統大國;均是發展中國家重要的領頭羊;都曾遭受過帝國主義的殖民侵略。那麼,有著諸多共同點的兩個國家,在殖民歷史中,大英帝國更「偏愛」誰呢?

孰輕孰重?這就要看日不落帝國將兩個國家放置在一個什麼位置上。

埃及「不是埃及人的埃及」

埃及,位於非洲北部,西鄰利比亞、北靠地中海、南接蘇丹、東處紅海沿線。這樣一個北非地區重要的國度,也曾孕育了拉美西斯二世、埃赫那吞、圖塔卡蒙和胡夫這樣的有名的法老;也曾出現被波斯、古羅馬、亞歷山大帝國、拜佔庭帝國以及奧斯曼帝國統治的歷史。如果單從這一點來說,埃及的地理位置真可謂「兵勝之地」!

埃及神廟

但,隨著西方工業革命的到來,埃及「不再是埃及人的埃及」!1798年拿破崙遠徵埃及,揭開了埃及被殖民的歷史,埃及英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好不容易使得埃及繁榮了數十年,但被大英帝國粗暴地打斷了。

英國為何要佔領埃及?其實很簡單,因為蘇伊士運河。在19世紀80年代運河開通之後,原本對埃及「奧拉比運動」漠不關心的英國突然嚴厲打壓,並於1882年直接派兵佔領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

隨後,英國派遣基納奇勳爵和克羅默勳爵控制了埃及的財政。由於英國得到了蘇伊士運河,使得自新航路開闢以來的海上貿易成本大為降低。

所以,英國把埃及當做過境的「中轉站」是比較恰當的。

印度,女王的皇冠

作為新航路開闢以來在亞洲的最大發現,印度成為西方殖民者第一個「拜會」的大國。日不落帝國早在殖民印度之前,就充滿著對印度遍地黃金的假想。雖然並沒有出現黃金,但卻出現了更為暴利的行業——茶葉。

英國對印度的殖民侵略

正是依靠著茶葉,英國殖民者掠奪了印度大量財富。此外,18世紀後期到19世紀中期,鴉片貿易使得英國打開了清朝的大門,攫取了巨額的真金白銀,同時英國也以印度為跳板,向北19世紀30年代欲奪取阿富汗部分地區;向東南於40年代奪取了下緬甸;劫掠了孟加拉的國庫並滲透到北方鄰國的西南邊陲。

因此,印度在英國眼裡既是一個財富的源泉,又是一個徵服世界的跳板。

結語

由此可見,在日不落帝國的眼裡,埃及是臨時的「收費站」,印度則是英國經濟發展的源泉。大英帝國一方面減少「收費站」的費用,另一方面獲取大量的印度原材料。孰輕孰重,自然一目了然. . . . . .

相關焦點

  • 《帝國邊緣》:大英帝國在東方的收藏與劫掠
    恰如書名所示,該書的故事是在「帝國邊緣」展開:時間上,1750-1850年是大英帝國從偏居一隅的大西洋島國發展壯大的一百年,其時英國主宰的全球規則尚未確定;空間上,則是站在宗主國邊緣人民和地區的立場,從收藏家的角度來看待英、法殖民帝國與東方的印度、埃及的歷史交往與文化碰撞。
  • 蘇伊士運河是埃及的,為何英國如此重視?
    英國人說得非常清楚:大英帝國的經濟發展,離不開亞洲(南亞、東南亞),少了亞洲的資源支持,大英帝國將無法發展。為了英國的利益,英國必須不惜代價掌握蘇伊士運河——這條對英國來說航程最短的水上通道。」 英國希望能由英國控制蘇伊士運河。這樣,地中海西出口的直布羅陀海峽,與地中海東出口的蘇伊士運河,都由英國控制,地中海將變成英國的內湖。
  • 美國和印度如何搞垮了大英帝國?
    那個英國指當今的英國,今天這個大英是指日不落帝國。 大英帝國的榮耀無需累述,從英倫三島壯大為日不落,是工業文明周期內第一個超級帝國,科技、領土、金融都曾獨樹一幟。當然那份榮耀上也有幾大塊洗不掉的汙點(在非洲販賣奴隸、在美洲屠殺印第安人、在東亞販賣鴉片)。 日不落帝國的衰落,關鍵節點在於兩個國家——美國和印度。
  • 「日不落帝國」終見落日,昔日的大英帝國領土佔全世界的四分之一
    英國在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成為海上新興的霸權國家的大英帝國。他成為世界最強大的殖民國家是在19世紀。  英國的殖民地在19世紀猛烈擴張。大英帝國指由英國本土及其治下的自治領、殖民地、領地、託管地和保護國共同構成的大帝國,是有史以來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和最大的環球殖民帝國。帝國在19世紀初達到鼎盛,大約有4到5億人口,佔當時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領土約3367萬平方公裡,佔到了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
  • 布爾戰爭:大英帝國日薄西山的序曲,亦是軍事史的重要轉折
    此後伴隨著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在開普敦周圍的殖民統治和法國宗教戰爭的影響,眾多荷蘭和法國胡格諾派新教徒遷往南非並逐漸形成農場經濟,逐漸融合成為一個新的族群。「布爾」意指農民、農場主的意思,代表了這個新民族的社會結構特徵和職業分布。
  • 解碼大英帝國的衰落之戰,布爾人的民族驕傲——第二次布爾戰爭
    大英帝國一度佔據了近三千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和和4億多人口,差不多佔當時全球陸地面積的1/3和總人口的1/4,然而英國本土只有區區24萬平方公裡。大英帝國(British Empire)的米字旗曾經在全球各地高高飄揚,向全世界炫耀著登峰造極的「日不落帝國」那不可一世的傲慢、自負和輝煌。自從有了殖民地,英國便開始喜歡使用「大英帝國」一詞,英國作為一個殖民帝國的歷史達350餘年之久。
  • 大英博物館:到底是大英帝國的光榮還是恥辱,看看藏品就知道了
    最出名的就是希臘的埃爾金大理石和埃及的羅塞塔石碑,希臘、法國兩國至今未能從大英博物館收回文物。空中俯瞰的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分為10個部門,分別是埃及和蘇丹部、希臘和羅馬部、中東部、版畫部、英國,歐洲和史前部、亞洲部、非洲,大洋洲和美洲部、硬幣和獎牌部
  • 堂堂大英帝國元首,為何那麼想當印度皇帝?實際原因令人哭笑不得
    ▲秦始皇嬴政劇照總體而言,世界範圍內獲得普遍認同的皇帝頭銜其實也只有區區幾個。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到了亂世,許多人都會爭相稱帝,而一旦稱帝登基,緊接著就會興兵討伐其他的「僭越者」,原因無他,只是為了搶佔政治高地。
  • 維多利亞時代,是英國運行至頂的時代,是大英帝國最強大的時代
    1876年,維多利亞加冕成為印度女皇,這時,老太太的職稱全名應該是: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維多利亞時代,是英國國運運行至頂的時代。在亞洲,除了對中國的兩次鴉片戰爭,把一條東方巨龍打成毛毛蟲,還通過印度,控制了阿富汗和緬甸,勢力進入伊朗。哦,那邊還有一片遼闊的非洲大陸呢,他家是不會放過的。話說1869年,埃及政府開鑿蘇伊士運河。
  • 「大英展」又來了?!210件大英博物館的珍品,和孩子探索古文明帝國的奢華生活
    ✈️一張飛機票,直接去香港看「大英」!圖片:大英博物館這次在香港歷史博物館展出的210件文物珍品,包括亞述、巴比倫、波斯等帝國的奢侈品和戰利品,來自中東、北非和印度的貿易朝貢品,亞歷山大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首,他以其雄才大略,先後統一了希臘全境,進而橫掃中東地區 ,佔領埃及全境,蕩平波斯帝國,大軍甚至開到印度河流域。
  • 大英博物館200多年,藏品800萬件,2萬來自中國,美到讓人心痛
    不由得又心聲感嘆,這樣的博物館為何我們沒有?除了羨慕大英博物館藏品之豐富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2萬多件來自中國的珍貴藝術品文物。首先來聊一下大英博物館的歷史,雖然前面有「大英」兩個字但是大英博物館並不是英國政府設立的,而是和一位叫做漢斯.斯隆的英國醫生有著莫大的關係。這位漢斯醫生不但醫術高明並且還是一位十分狂熱的藝術品收藏家。
  • 甘地和大英帝國的衰落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維多利亞女王維多利亞在位期間,大英帝國經濟總量,高峰期佔全球70%,殖民地遍布五洲三洋,面積佔全球1/4,治下的人口多達4.24億,紐西蘭、中國部分土地、埃及、印度,都是在她任內成為英國殖民地。1851年的世界博覽會,正是維多利亞向世界炫耀肌肉。然而,就在這國運隆盛之際,大英帝國日後衰落和頹敗的跡象,卻也清晰可見。
  • 大英帝國的人口和面積比現在的英國大多少?
    1815年,拿破崙的法蘭西第一帝國被擊敗,英國一躍成為世界頭號強國,從此主導國際事務長達一個世紀,其勢力與影響力在美國之上。 18-19世紀,英國東印度公司逐步控制印度全境。所有時區都有日不落帝國的領地。這也是「日不落帝國」的由來。對比一下歷史上其他大國的版圖,清朝鼎盛時期的中國,疆域範圍約1300萬平方公裡;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疆域範圍3300萬平方公裡;前蘇聯面積為2240萬平方公裡……都遜於大英帝國。而且大英帝國領地遍及全球,這是以上的大帝國完全無法比擬的。
  • 大英帝國還能強大多久呢?你可能不敢相信
    那麼從現在來看,大英帝國到底還能強大多久呢?你可能不敢相信。大英帝國最高峰時期,在全球有3000多萬平方公裡的領土,控制世界一半多的人口,堪稱執世界牛耳。當時的英國,比現在的美國都強大很多,誰也不敢在大英帝國面前造次。
  • 文物販子:帝國時代的邊緣人
    公開資料顯示,作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的大英博物館,現收藏有埃及和中國、日本、印度及其他東南亞國家文物數十萬件。需要指出的一點是,這些文物命運輾轉之時,要麼原所屬國家正處於被殖民時期,要麼國弱民窮甚至像中國這樣飽受堅船利炮的威脅。即便存在名義上的交易,但在帝國槍炮之下,不知有幾分公平可言。
  • 帝國的移民:烏幹達的印度裔居民大逃離(一)
    後來者英國很快就尾隨而至,並在工業革命後,建成了世界第一等的日不落帝國,在非洲控制了幅員遼闊的殖民地。有一句話形象說明了英國在非洲殖民地的範圍,英國殖民主義者塞西爾·羅茲構思,以開羅-開普敦一線連接大英帝國在非洲的殖民地。從地中海沿岸到南非的好望角,都是英國的殖民地。
  • 唯一讓大英帝國割地賠款的國家
    其實也未必,就比如當年的大英帝國,是何等的強悍,但也有割地賠款的經歷。大英帝國是指由英國統治的全球性帝國,鼎盛時期面積約3400萬平方公裡,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因在大英帝國的土地上永遠有太陽照射之地,所以也號稱「日不落帝國」。一般認為大英帝國攫取世界霸權是在1763年,這一年英法七年戰爭結束,英國擊敗法國,得到了整個加拿大,標誌著英國成為無可爭議的海洋霸主。
  • 大英博物館中,曾有一塊「鬍鬚」石,為何被稱為是鎮館之寶
    提到埃及,恐怕很多人會想到神秘的「獅身人面像」、「埃及豔后」和「埃及法老」等詞語。不過在大英博物館中,卻有一塊奇形怪狀的石頭,竟然也與神秘的埃及獅身人面像有關,甚至被稱為是埃及館的鎮館之寶。您可知道這是為什麼?
  • 日不落帝國進化史:為何三場戰爭就奠定一個世界性帝國的版圖?
    由於面積廣闊,在大英帝國的領土上永遠有太陽照耀,所以謂之為「日不落帝國」。這確實有一定的地理現實,因為它在東半球和西半球都有殖民地,無論什麼時候,它的領土上總是有太陽照射著。但這個曾經輝煌無比的大英帝國,不過是在1688年「光榮革命」以後才開始受到歐洲國家的重視,在此之前英國在歐洲大陸諸國眼中一直是一個不受重視的存在,「光榮革命」以後英國政治制度改革,擺脫了封建專制,邁入議會制度,從而為英國的發展注入了一種活躍的力量。
  •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竟是一塊兒穿越千年,會說話的石頭
    1、大英博物館為何館藏豐富?你們知道嗎?我們祖國的故宮博物院才擁有180多萬件藏品,這才佔大英博物館的四分之一呢。說到大英博物館浩如煙海的藏品,就不得不提到18世紀至19世紀中葉,英國對外的殖民擴張,在經濟和文化上的掠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