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系」剝離千億資產,資本大鱷將去往何方?

2020-12-25 無冕財經

通過所控制的上市公司及大量的中間影子持股公司,所持股的金融機構超過44家,在資本市場馳騁20年的「明天系」,終於走到了命運轉折的關口。

本文由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原創並首發,作者:翁榕濤,編輯:陳澗

曾在資本市場上縱橫馳騁的「明天系」,仍在低調「撤退」中。

3月16日,哈爾濱銀行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撤回A股上市申請,原因是內資股股權結構可能發生變動。據多家媒體報導披露,「明天系」通過多家關聯公司持有哈爾濱銀行股份,股份總計達到25.7%,超過目前哈爾濱銀行單一第一大股東哈爾濱經濟開發投資公司19.65%的持股比例,也超過了銀監會對城商行單一股東及其關聯企業持股不得超過20%的規定。有金融行業人士認為,「不排除明天系出售哈爾濱銀行股份的可能性」。

在歷經3年的資本擴張之路後,「明天系」轉入戰略收縮,不僅在多起資本操作中臨時退出,而且還頻頻出售旗下資產。據外媒報導,肖建華稱今年內或將再出售1500億元資產以償還銀行貸款。

在近20年的發展過程中,「明天系」版圖不斷擴大,當年與之齊名的「德隆系」已經消亡,「湧金系」式微,如今「明天系」也走在了收縮的路上。

剝離千億元資產

在資本市場沉浮多年,「明天系」再次走到命運抉擇的關口上。

「明天系」從去年開始不斷售出旗下資產,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2017年年初以來,「明天系」已累計剝離超過1000億元的資產。

此前的短短三個月內,「明天系」相繼出讓了旗下資產華夏人壽、恆投證券和瑞福鋰業,此外還在多起資本操作中臨時退出,涉及金額高達400億元。

3月7日,美都能源(600175.SH)發布公告稱,擬以29.06億元現金收購山東瑞福鋰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福鋰業」 )共計98.51%的股權,在不久前,「明天系」剛將手中瑞福鋰業的股份轉讓出去。

在2016年6月瑞福鋰業被重組前夕,「明天系」旗下重要成員天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安財險」)曾出資4億元增資瑞福鋰業,並引來了上海證券交易所關於「突擊入股」的問詢。

2017年4月30 日,在持有股份不到一年的情況下,天安財險將手中的18.18%瑞福鋰業股份轉讓給了合肥順安新能源產業投資基金,後者則將股份出售給了美都能源,有望在短期內完成變現。

與出售瑞福鋰業股份的過程相似,「明天系」通過旗下企業進行資產的「快進快出」,並且形成「廣撒網」的投資格局,目的在於獲得投資收益,「明天系」實控人肖建華在一次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進行財務投資是以量取勝,就像沃倫·巴菲特一樣進行分散投資。」

「明天系」出讓資產的路並非一帆風順。3月10日,為了完成對華夏人壽的收購,中天金融(000540.SZ)發布公告稱將出售公司持有的中天城投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交易對價為246億元,所獲資金將全部用於支付購買華夏人壽的股權轉讓款,而這仍然難以解決深交所和市場對中天金融資金是否充足的質疑,至今仍未獲得批覆。

「明天系」即將出讓的華夏人壽股份價值高達310億元,在目前所披露的出讓項目中所佔金額最大。據《財新周刊》報導,華夏人壽的第一、第五大股東北京千禧世豪與北京中勝科技,均為「明天系」殼公司,此次售出股份,意味著「明天系」將失去對華夏人壽的主要控股權。

自誕生之初,「明天系」就顯得神秘莫測,這與其擁有不計其數的殼公司有關。在「明天控股集團」的名下,據知情人稱其最多數擁有上千家殼公司,這些殼公司作為投資載體,為「明天系」進行資本收購提供註冊資本,也讓其得以隱於幕後。

▲明天控股集團被視為「明天系」的「直屬部隊」,圖片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對於為何採取複雜而隱蔽的公司架構,「明天系」實控人肖建華曾回應稱:「這是受制於當時的歷史條件,比如入股時要求在當地註冊,利稅要留在當地,入股比例不能超過多少等等。」

華資實業(600191.SH)於2015年擬定増316.8億獲得華夏人壽51%股權,按此計算,則華夏人壽的估值在3年內翻了一倍,若中天金融完成收購,則「明天系」在此次交易中獲利超過152億元。

在瑞福鋰業、華夏人壽兩起資產出讓消息傳得沸沸揚揚時,「明天系」成功出手了旗下恆投證券(即恆泰證券)。今年1月2日恆投證券發布公告稱,公司的九名股東擬將所持有29.94%的股份出售給了中信國安集團,作價90億元人民幣,雙方已經籤訂框架協議。

截至目前,「明天系」僅公開消息中披露的剝離資產已超過400億元,而隱於公眾視線之外的可能已超過1000億元,市場上關於「明天系處置資產」的說法也不脛而走。一位金融行業人士告訴無冕財經(wumiancaijing):「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明天系』出售旗下金融資產,而接下來可能還出售旗下所持有的部分銀行和信託公司的股份,以符合監管要求。」

監管趨嚴下持續減持

「明天系」縱橫資本市場20年,外界對肖建華和「明天系」的資本運作手法感到驚奇的同時,也質疑其層層疊疊的股權結構以及控制多家金融機構是否合規。

回顧「明天系」的擴張步伐,總是精確地踩在時代的節點上,最終從普通的內蒙古糖廠發展出萬億資產版圖。

1998年,當時年僅27歲的北京大學法律系高材生肖建華,通過參與運作地方國企上市、上市,逐步拿下後來聞名全國的「明天系」旗下三家上市公司:ST明科(600091.SH)、華資實業(600191.SH)以及西水股份(600291.SH)。以這三家上市公司為基礎,肖建華在頻頻施展資本運作後聲名鵲起。據肖自述,「明天系」首次取得成功,是因為在2000年左右投資了大量的金融股,在後來取得了高額的回報率。

進入2006年,在入股多家城商行後,「明天系」開始將金融版圖擴展到保險行業,彼時正值保險行業改革,全國掀起了設立保險公司的熱潮,「明天系」正是在這一階段完成了對華夏人壽、天安財險以及天安人壽等旗下主要保險公司的控制。

根據《新財富》雜誌的報導,「明天系」通過所控制的上市公司及大量的中間影子持股公司,所持股的金融機構已超過44家,其中銀行17家、保險9家、證券8家、信託4家、基金3家、期貨2家、金融租賃1家。截至2016年末,「明天系」所控股的金融機構資產規模合計已超過 3 萬億元。

▲「明天系」的金融架構,圖片來源:《新財富》,點開可看大圖。

在「明天系」不斷擴張的過程中,資本市場的監管也日趨嚴格。早在2008年4月23日,國務院頒布《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後,證監會對證券行業提出了「一參一控」的政策要求。「一參一控」要求同一單位、個人,或者受同一單位、個人實際控制的多家單位、個人,參股證券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兩家,其中控制證券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一家。

在《條例》頒布不久後,「明天系」就迫於監管層「一參一控」要求,向山東九羊集團有限公司轉讓了「明天系」旗下公司泰山祥盛和世紀華嶸所持有的太平洋證券全部股權,從明面上與太平洋證券脫離了關係。

3月9日,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的兩個配套文件,意在化解存量問題銀行股權,有序開展清理規範工作。對於一些金融控股集團持有的存量問題股權,設置了一年的整改期限。

若嚴格按照「一參一控」的監管思路,除了基金行業放寬限制,其他金融行業基本都要執行此標準,而熱衷於參控股金融機構的「明天系」或許仍需要出售不少資產。

銀監會副主席曹宇在3月7日曾就「明天系」控制多家銀行作出回應,他表示:「違規的就糾正,過去有些代持的我們不掌握,現在如果發現這個情況,我們都有各自的監管規定,我們會嚴格處置。」

曾經齊名的其它民營資本系族如「德隆系」、「湧金系」早已不復當年輝煌,而「明天系」卻發展至今並不斷壯大,肖建華曾稱:「我相信未來十幾年內,關於我的新聞仍然會很多,大家仍然會關注我們(明天系)。」他會如願嗎?

相關焦點

  • 超千億央企酒店資產即將剝離 確認三種方式
    中國日報網消息:據中國經濟網報導,超千億元央企非主業賓館酒店資產即將分離重組的消息激起了市場層層波瀾。畢竟,超千億的酒店資產及2500餘家酒店,必然會激起相關企業「侵吞」之心。    但是,從目前國資委確認的三種分離方式來看,更多的將是央企資產之間的「合併同類項」,而這是否有利於盤活此類資產值得商榷。    國有大集團熱盼劃撥    每個大型國企基本多少會有一些用於接待或內部招待用途的賓館、招待所等資產。
  • 明天系大「撤退」?資本運作中臨時退出 旗下上市公司變投資平臺
    2017年明天系在多起資本運作中臨時退出;旗下上市公司主業停滯變身投資平臺  一則接著一則的資產出售消息,令資本大鱷明天系成為輿論焦點。  1月2日,明天系旗下港股上市公司恆投證券公告稱,公司的九名股東擬將所持有29.94%的股份出售給中信國安集團,作價90億元。
  • 「明天系」家族人物譜系全圖 資產版圖拓展至多個領域
    2013年,有媒體發表文章稱,歷時3個月調查,查詢數十家相關企業的工商檔案,最終得以部分揭開「明天系」資產版圖的神秘面紗,「『明天系掌控、左右9家上市公司,控股、參股30家金融機構。這30家金融機構,具體包括12家城商行、6家證券公司、4家信託公司、4家保險公司、2家基金公司、1家期貨公司、1家資產管理公司,這些機構資產總規模近萬億,『明天系儼然是一個全能型的混業金融巨鱷。」
  • 恆力資本術:剝離互金擁抱銀行 千億市值映照下松發股份業績慘澹
    近年來,恆力擴張迅速,擁有兩家上市公司恆力石化、松發股份(603268.SH)和一家新三板掛牌公司同裡旅遊(834199.OC),其中,恆力石化為恆力核心上市子公司,近年來業績爆發、市值超千億規模,而對比之下,松發股份和同裡旅遊的業績則表現慘澹。作為支持擴張的資本手段,恆力還在債券市場表現活躍,於今年發行了兩期合計金額10億元的短期融資券。
  • 清華系資本圖譜
    1、紫光系:併購兇猛   得益於清華系對旗下資產和戰略規劃的進一步釐清,紫光系今年以來在資本市場上的總體投資額已超1600億元,遠勝其他各大資本系,其彪悍的併購風格最為業界津津樂道   在清華系旗下,紫光系因其彪悍的併購風格,最為業界津津樂道。   「230億美元!」
  • 明天系資產又現新主 90億接盤的中信國安什麼來頭
    明天系資產又現「新主」中信國安90億戰局  晏耀斌  又一個取代明天系成為昔日明天系資產第一大股東的「新主」浮出水面,它就是中信國安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信國安集團」)。這意味著,中信國安集團已經成為恆投證券的第一大股東。  恆投證券被視作是明天系最有價值的金融資產之一,恆投證券的原第一大股東為華資實業,控股華資實業(600191)的人,名叫肖衛華。法定資料顯示,他還是明天系控股的法人代表。  「新主」中信國安集團來歷「不俗」。
  • 「明天系」的變局:昨天、今天和明天!
    也恰巧是這一天,明天系其他9家金融機構被接管已滿一個月,其中就包括4家保險公司。回溯明天系的變局,一起看看明天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中國金融業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有激流勇進,也有涓涓細流。資本運作、股權騰挪的大市場上,風起雲湧,或有人牽繫萬千,或有人全身而退,或有人高調前行,或有人低調遊弋。不一樣的領域,中國資本市場中的各個角色,也開始了不同的「人生」。
  • 海底撈的資本帝國:又坐擁一家千億公司
    作者 | 鄒雅媚來源 | 有味財經(ID:uvfinance)張勇執掌的「海底撈系」再添千億市值上市公司!7月13日,頤海國際市值突破1000億港元,一度衝上1100億。7月內,頤海國際股價累漲近30%,自今年3月19日上漲至今累漲157%。
  • 中國資本市場「清華系」大起底
    清華系枝繁葉茂如此,至少可稱得上「一花三葉」了。而據清華控股掌門人徐井宏預計,未來3到5年,旗下六大領域都會誕生出千億級公司。  數往知來。  「混改」讓紫光集團既充滿市場化運作之野性,又能在清華系戰略規劃下獲得雄厚的資金及資本平臺支持。今年1月20日,清華控股通過內部資產劃轉的方式,將上市公司紫光股份重新劃歸紫光集團,紫光古漢(現為ST古漢)則劃歸啟迪控股旗下,在A股平臺層面初步理順了旗下各派系的資本運作平臺。
  • 鴻特科技擬剝離金融資產端業務 聚焦科技實業
    這意味著鴻特科技主動邁出了剝離金融科技資產端業務、消除未來不確定性影響,聚焦發展科技實業的新戰略步伐。業內人士表示,剝離金融科技的資產端業務,儘管短期內會對鴻特科技的業績帶來波動,但有助於消除行業不確定性影響,聚焦實業,著力發展智能製造業務。
  • 三大平臺良性競合 清華系資本圖譜曝光
    1、紫光系:併購兇猛  得益於清華系對旗下資產和戰略規劃的進一步釐清,紫光系今年以來在資本市場上的總體投資額有望超1600億元,遠勝其他各大資本系,其彪悍的併購風格最為業界津津樂道  在清華系旗下,紫光系因其彪悍的併購風格,最為業界津津樂道。  「230億美元!」
  • 世聯行剝離長租公寓業務:中資產給經營帶來壓力 轉型輕資產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世聯行剝離長租公寓業務:中資產給經營帶來壓力,轉型輕資產珠海國資委控股的房地產綜合服務提供商深圳世聯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世聯行,002285.SZ)1月11日就股權轉讓全資子公司深圳世聯集房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及受讓孫公司股權一事,回復深圳證券交易所出售原因是為了實現公寓管理業務向輕資產模式轉型。
  • 17年的化妝品代工廠被上市公司1元剝離,無情最是資本?
    資本市場並非香餑餑。文|方良傍上資本「大腿」並非一勞永逸,一旦業績不佳,或將面臨被廉價剝離的後果。日前,南衛股份(603880)發布公告稱,擬以1元價格將子公司上海美蓮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0%的全部權益進行轉讓,後者主營化妝品、日用品生產及銷售,負債總計743.68萬元。
  • 保險增速放緩 明天系、寶能系、鴻商系旗下公司誰最慘
    「明天系」。但近年來,由於一系列變動,「明天系」不斷甩賣旗下資產,包括華夏人壽、新華保險等逐步成為了轉讓標的。並且,野馬財經發現,曾經作為其「左膀右臂」的天安財險,如今也頹勢盡顯。天安財險是一家老牌保險公司,1994年開業。
  • 又一家保險系信託公司或誕生海航系資產重組、渤海人壽擬接手渤海...
    海航系資產重組傳來新消息。信託百佬匯記者獲悉,海航資本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海航資本」)擬將其持有的渤海信託股權轉讓給渤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渤海人壽」)。目前這筆交易尚未完成,但渤海人壽已經預付股權轉讓款3.07億元。眾所周知,渤海信託系海航資本旗下核心資產。
  • 明天系風險處置近尾聲 9家被接管機構風險外溢性可控
    「3家證券期貨機構,主要涉及公司治理的問題,通過接管摘掉明天系的『帽子』,找一個好『婆家』就可以,完全不影響正常業務。」一位業內人士表示。證監會稱,新時代證券、國盛證券的經紀業務、資產管理業務、投資銀行業務、融資類業務、債券回購、同業業務等各類業務以及國盛期貨期貨經紀等業務照常經營。
  • 被美的收編後欲剝離虧損資產 合康新能擬轉讓新能源汽車租賃資產
    本次交易對象上海上豐及葉進吾,系合康新能持股5%以上大股東,本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不構成重組上市。合康新能稱,本次交易完成後,將不再持有石家莊暢的、山東暢的股權,石家莊暢的、山東暢的將不再納入合併報表範圍。本次關聯交易交易額佔營業收入的比重較小,不會對經營成果和獨立性造成重大影響。
  • 海航系加速資產重組 渤海人壽擬接手渤海信託控股權
    來源:證券時報作者:楊卓卿 劉敬元海航系資產重組傳來新消息。證券時報·信託百佬匯記者獲悉,海航資本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海航資本)擬將持有的渤海信託股權轉讓給渤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渤海人壽)。渤海信託系海航資本旗下核心資產,目前海航資本持有渤海信託51.23%股權。在保險業人士看來,就綜合實力來講,渤海人壽在保險業並不突出,不排除這一交易是海航系內部資產騰挪。不過,如果交易達成,渤海人壽成功收購渤海信託多數股權,將使業內繼平安信託後新增一家保險系信託公司。
  • 深耕索道主業 三特索道剝離梵淨山項目部分資產
    剝離資產佔梵淨山項目淨利不足10% 公告顯示,此次梵淨山項目資產結構調整中,資產剝離部分主要分為兩個事項:一是,將所持有的武陵景區公司及觀光車公司100%股權以9,532.54萬元和1,872.41萬元的價格轉讓給貴州梵管局,預計投資收益約為4,600萬元;二是,終止遲遲無法獲批規劃的太平河項目
  • 山東前首富身後事:中國宏橋自導自演剝離資產大戲
    清流工作室在2019年12月的走訪中,看到上述工廠的大煙囪,部分已經冷卻。但清流工作室的調查顯示,上述中國宏橋剝離資產公告看似在政策之下積極應對新局面,實際上卻另有玄機——受讓自備電廠的山東國旭,可能並非中國宏橋披露的「獨立第三方」。接盤中國宏橋自備電廠的山東國旭,原本也是魏橋創業集團旗下的自備電廠。該公司曾用名是鄒平縣宏創熱電有限公司(下稱「宏創熱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