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廳裡出現了「高架橋橋墩」和腳手架,形象再現當時拆橋復川的場景
「高架橋墩」下腳手架旁的漫畫形象再現高架橋下的市民生活
原標題:《水路城市,首爾:清溪川的變遷》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展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劉思恩):11月27日,由北京首都博物館與首爾歷史博物館共同舉辦的《水路城市,首爾:清溪川的變遷》特別展覽在首都博物館開幕。
據介紹,2013年首都博物館在首爾歷史博物館舉辦了《包容的北京:一座城市的成長》展覽向首爾市民展示了北京城市發展史。此次在首都博物館舉辦的特展,通過展示首爾城市河道清溪川的變遷,向北京觀眾展示600年首爾的歷史與城市建設。
首博展廳內,一座6米高的立交橋和橋墩外圍的腳手架,引人注目。這處體量巨大的場景設計表現在清溪川復原過程中,拆除清溪川上覆蓋的公路和清溪川高架路的場面。清溪川路和高架路的拆除到河流的復原,經歷了2年3個月的工期,是清溪川復原工程最艱巨的部分。
首爾600多年前建都時,如東亞的各大城市,按照古代城市建設的原理營造。清溪川是首爾水路之一。首爾作為王都時期,王城的中心街道是隨著清溪川形成的,川邊曾經蓋滿了的棚屋村,在城市開發時代全部拆除後,覆蓋河川,建造高架路,由此清溪川變成了道路。現在已經把道路構造物全部拆除,清溪川又開始流淌,成為了親水空間。重新創造的清溪川,現今已與南山、漢江一起成為代表首爾的名勝,每年有1,870多萬名的遊客訪問清溪川。
展覽分別從開川、覆蓋、復原及復原後十年現如今的清溪川幾個部分,通過清溪川的歷史觀察首爾的城市史,描繪出首爾所經歷的歷史曲折。
首都博物館介紹,該館和首爾歷史博物館都是擔負展示中韓兩國首都歷史與文化的博物館,兩館從很早以前就締結了友好關係,首都博物館、首爾歷史博物館與日本江戶東京博物館發起的三國四方博物館國際學術研討會更促進了博物館間的密切交流,中日韓三個國家首都的博物館未來也會有更多合作,陸續向大家推出精彩的展覽。
據悉,該展將持續展覽至明年1月24日。
清溪川復原前後的對比圖
圖片展示清溪川歷史上的民間生活
展覽通過展示首爾城市河道清溪川的變遷,向北京觀眾展示600年首爾的歷史與城市建設。
首爾市民生活用品
觀眾看到的是木刻首善全圖,是首爾的地圖
多媒體手段展現清溪川復原後成為親水空間,觀眾走進此區域,自身影像也會進入屏幕,仿佛走到溪水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