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川的變遷

2021-02-19 中國城市報

11月27日,由北京首都博物館與首爾歷史博物館共同舉辦的《水路城市,首爾:清溪川的變遷》特別展覽在首都博物館開幕。這次在首都博物館舉辦的特展,通過展示首爾城市河道清溪川的變遷,向北京觀眾展示600年首爾的歷史與城市建設。展覽分別從開川、覆蓋、復原及復原後十年現如今的清溪川幾個部分,通過清溪川的歷史觀察首爾的城市史,描繪出首爾所經歷的歷史曲折。


△圖為開川時期的清溪川

首爾是四面環山的城市,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水路。清溪川是首爾水路之一,首爾作為王都時期,王城的中心街道是隨著清溪川形成的。清溪川,作為城市中心河,自然而然的功能就是下水道功能。事實上,在朝鮮王朝500年間,首爾之所以能夠維持韓國歷史文化中心的地位,正是因為清溪川起到了下水道作用。

清溪川最早被稱為「開川」,是600多年前的朝鮮王朝時,國王為排除由首爾周圍山上流下並匯集在市區內的積水而下令挖掘的一條疏水內河,它匯合了北嶽山、仁旺山和南山上的多條溪流,從西向東流經首爾市中心。後來,「開川」改名為「清溪川」,成為一條深深影響首爾市民生活和生計的河流,婦女們在河中洗衣,孩子們在河邊玩耍。清溪川的兩岸也成為人們舉辦正月十五燈節等傳統民間活動文化活動的中心,形成各種民間文化市場。

但是,由於受季風的影響,首爾的春秋兩季乾燥,夏季高溫潮溼。因此,在雨水較少的春秋兩季,清溪川大部分時間便成為幹川,相反,在雨水較多的夏天雨季,稍有降雨就會洪水泛濫,河水水量也隨幹期、雨期出現較大的起伏。由於清溪川位於城市中心,周邊商店和民宅密集,因此當洪水泛濫時,房屋被淹、橋梁被毀、溢死等現象時有發生。因此,朝鮮歷代國王都很重視河道的疏通清理工作和防洪工程的建設。朝鮮太宗,1406-1407年,朝鮮王朝第3代國王時期,將呈自然形態的河床加以清理、拓寬、在兩岸築壩等工程,分幾次進行治理工程,營造了河川的形態。然而,由於治理不夠徹底,每逢大雨便會水災連連。因此,1411年設立了治理河川的臨時機構「開渠都監」,自第二年即1412年1月15日起截止到2月15日,共投入52,800名勞工下大力氣進行整治,在主要河川的兩岸築石,修建廣通橋、惠政橋等橋梁。到了朝鮮第4代國王世宗時,主要是對支流和細川的治理,目的是防止支流的水流同時流入開川上遊,避免洪水 在市中心泛濫。1441年在馬前橋西側水中設了標石,在這個標石的石柱上刻上尺、寸、分等標度,用於測量水位,這就是所謂的水標。水標對開川的水位進行了量化,有助於預防洪水泛濫。


△圖為覆蓋期的清溪川

1760年,第36任國王在位期間,曾徵募20萬人治理清溪川,包括拓寬河道、清理河床、修建砌石護坡、裁彎取直等,並且設置了負責疏通河道的「浚川使」一職,每隔2~3年對河道進行一次疏浚。

同時,到了朝鮮王朝時代晚期,許多賣掉了農田的農民湧向首爾成為城市貧民。在清溪川兩岸就居住了大量的貧民,他們在河邊搭起了許多簡易的棚戶。隨著居住人口尤其是貧窮人口的增多,清溪川沿岸居住環境越來越差。日益嚴重的汙染使得清溪川沿河兩岸疾病肆虐,周邊的居民死亡率較高,清溪川甚至成了垃圾、汙水、貧民窟和貧窮的象徵。

當時,人們認為解決清溪川問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覆蓋河道。早在1926年,覆蓋河道的計劃就正式提出過,但因為沒有很好解決雨季洩洪的問題而未能實施。1937-1942年日本統治時期,清溪川在歷史上第一次被覆蓋,以解決環境問題、洪水問題以及作為排水系統存在的環境汙染等方面的問題。後來,清溪川的覆蓋工程曾經由於缺少資金而停滯下來。1958年伴隨著首爾市的重建,清溪川覆蓋工程又重新上馬,到1978年的20年時間裡,覆蓋工程完成,清溪川在沒有經過治理的情況下被水泥板所覆蓋。至此,原來存在600多年的,影響首爾市民生活的清溪川作為開放性城市河流的歷史結束了,而新的被覆蓋作為道路的清溪川時代來臨了。

1970年代,韓國經濟開始起飛,首爾政府為了解決交通問題,提高城市中心區的道路通行能力,在被覆蓋的清溪川上又修建了寬16m,長5.8km,雙向四車道的高架橋,這條專用汽車道,成為橫貫首爾東西的交通主幹道,日均交通流量達到16萬多輛,被認為是韓國城市現代化的象徵,作為「漢江奇蹟」一度被韓國人引以為自豪。由於交通便利,位於城市中心區的清溪川周邊地區很快就成為以電子、機械工具、印刷及服裝業為主的城市工業及服務業中心。但另一方面,高架橋橫跨城市中心,使歷史古城的風韻蕩然無存;汽車噪音、尾氣汙染日益嚴重,清溪川周邊逐漸成為首爾的嘈雜地區的代名詞。為此,首爾市政府組織了對清溪川進行研究,發現通過高架橋約67%的車輛為進出城,車輛通過時排放了大量有害氣體,造成了空氣汙染並帶來噪音。高架橋兩側的商業街長期停留於小商品和服裝鞋帽的銷售,與城市其它商業中心,特別是漢江南岸的現代化商業活動中心相比差距太大。人們清楚地了解到,開發時代最為重要的成就,即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已經不再是可持續發展的事實。重視生活質量的、以人和環境為中心的城市,已經是不可你轉的趨勢。因此,市政府做出了一個重大舉措,即重建清溪川,恢復其原有面貌、改善周邊環境、縮小南北差距、再現歷史文化、為清溪川的繁榮和發展創造機會。這也成為清溪川重建工程的核心思想和理念。

2002年7月,時任首爾市長的李明博決定啟動「清溪川復原工程」。2003年7月,工程正式啟動,在提升首爾作為國際大都會的品位和吸引力的目標引導下,首爾市政府開始實施清溪川內河的生態恢復以及周邊環境的改造工程。整個工程歷時兩年多時間,項目全長8.12公裡,拆除了5.8km的清溪川路和覆蓋在上面已經年久失修的高架橋,沿線6萬多家店鋪、1500多個攤位搬遷,修建了濱水生態景觀及休閒遊憩空間,還恢復和整修了22座橋梁,修建了10個噴泉、一座廣場、一座文化會館,共耗資3800億韓元(折合約31.2億元人民幣)。工程於2005年10月竣工,有清潔流水的清溪川作為內河重新出現在首爾市民的生活中。復原後的清溪川大大地改變了城市環境與市民的生活方式。打開了風路,也形成了動植物的棲息地。落後的江北市中心地區,清溪川是使其重新恢復經濟活力的基礎,並大幅度地改善了城市整體的步行環境。這種變化吸引人們重新回到市中心。市中心不再單純地是為了上下班的空間,而蛻變為前所未有的休憩空間和享受文化的空間。

清溪川復原改造工程獲得了人們廣泛的關注,清溪川由此成為聞名國內外的知名觀光景點,成為首爾的一張城市名片。並且已成為首爾重塑城市形象的一個起點,為首爾及韓國政府帶來新的發展契機。這個項目從歷史、政治、經濟和社會的角度向世人證明了一個城市發展項目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首爾的都市「生態城市」建設規劃得到分析和驗證。

△圖為復原後的清溪川

目前,我國眾多城市興起了「城市環境治理」的熱潮。對於我國的城市環境治理,清溪川復原工程給予了幾方面深層次的啟示。

城市環境治理要與城市定位緊密結合。我國城市眾多,大多數城市都是本區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各區域特點不同,城市環境治理經驗也不能照抄照搬,而是應該根據區域的城市定位來決定城市的環境治理規劃和措施。對於我國中西部一些正處於經濟快速發展時期的中小城市來說,資金、技術水平有限,城市環境破壞相對較小,城市環境治理應該「有所不為」,把重點放在城市環境的保護上,注重經濟建設中的環境保護,而不是在經濟發展後的環境治理。

城市環境治理要與構造生態友好型城市的目標相結合。清溪川的重建工程不是簡地恢復一條河道,而是以一種全新的理念,打造了一條具有歷史水文化底蘊、生態環境友好型的、人與自然和諧的、充滿經濟發展活力的全新的清溪川。我國的一些城市在環境治理中,也試圖恢復維持城市河流,營造城市濱水空間。然而,大部分治理措施對城市環境的改善影響不大,甚至破壞了城市生態環境。比如為了開發旅遊,刻意修建人工水景建築,修建大理石或者花崗巖的河道,使河流失去了自然美、失去了多樣性。這樣的改造對河流來說無異於畫蛇添足。還有一些城市把河流或者水域當成開發經營的搖錢樹,城市河流本應該是一個公共空間,結果只為少數人享用。這些河流環境治理措施都背離了構造生態友好型城市的目標。

城市環境治理要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城市可持續發展是指在一定時期和科學技術條件下(生態支持系統的供給、還原約束條件下),持久、有序、穩定、協調發展。當前,城市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其關鍵問題是要在保證城市經濟效率和生活質量的前提下,使能源和其他自然資源的消耗和汙染最小化,在保證持續高速增長的前提下,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環境質量不斷改善。清溪川復原工程始末,都有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支配。我國在進行城市環境治理的過程中,一定要遵從可持續發展的規律,以保證城市環境治理與城市發展的目標相一致。

內容來源:《中國城市報》第51期第24版

本期編輯:鄭新鈺

相關焦點

  • 《水路城市,首爾:清溪川的變遷》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展
    展廳裡出現了「高架橋橋墩」和腳手架,形象再現當時拆橋復川的場景「高架橋墩」下腳手架旁的漫畫形象再現高架橋下的市民生活原標題:《水路城市,首爾:清溪川的變遷》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展國際在線消息(記者劉思恩):11月27日,由北京首都博物館與首爾歷史博物館共同舉辦的《水路城市,首爾:清溪川的變遷》
  • 《水路城市,首爾:清溪川的變遷》在首博開展
    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30日訊 11月27日,由北京首都博物館與首爾歷史博物館共同舉辦的《水路城市,首爾:清溪川的變遷》特別展覽在首都博物館一層禮儀大廳開幕。2013年首都博物館在首爾歷史博物館舉辦了《包容的北京:一座城市的成長》展覽向首爾市民展示了北京城市發展史。此次在首都博物館舉辦的特展,通過展示首爾城市河道清溪川的變遷,向北京觀眾展示600年首爾的歷史與城市建設。
  • 臺灣新北市的清溪川,中港綠堤
    導語:臺灣新北市的清溪川,中港綠堤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入夜後的中港大排打起盞盞燈光,豔麗的等級不輸給韓國的清溪川。臺北縣升格為新北市後,許多行政區的景觀逐漸邁向國際化,而位於新莊的中港大排則是一個活生生的案例。新莊中港大排從讓人厭惡、積滿臭水的沼澤地搖身變成美輪美奐的溼地公園,等級媲美韓國清溪川。
  • 首爾的清溪川修復工程
    2003年7月1日,韓國首爾政府啟動清溪川修復工程。歷時兩年,這一工程正式竣工。清溪川的改造與修復,不僅成功打造了一條現代化的都市內河,改善了首爾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塑造了首爾人水和諧的國際綠色城市形象,也為其他國家城市內河水環境治理提供了學習借鑑的案例。人水和諧,統籌兼顧清溪川修復工程揭示了人水和諧的生態型綠色都市理念,創新了城市內河改造與修復的方式方法。
  • 清溪川·葡萄河
    清溪川·葡萄河    孫素清清溪川,原本我對它是沒有概念的。
  • 【訪談】清溪川復歸「清溪」有何啟示?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韓國清溪川全長11公裡,自西向東流經首爾市,流域面積51平方公裡。由於大量的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排入河道、河床硬化、砌石護坡、裁彎取直以及水泥板封蓋、高架橋建設等原因長期黑臭。經過多年治理,現在,清溪川已經還清,並成為黑臭河流治理的典型案例。現在我國多地正在推行黑臭水體治理。在這一過程中,業內人士也在積極向國外「取經」。
  • 韓國 | 首爾清溪川景觀改造
    清溪川全長5.8公裡,是首爾最著名的景點之一。然而在2003年以前這上面還架著一條巨大的高架橋,而它也還只是一條臭水溝。清溪川的改造被認為是首爾建都600年以來最大的市政工程,被世界城市規劃界認為是「21世紀城市革命真正的開端」。
  • 首爾的清溪川修復工程(組圖)
    2003年7月1日,韓國首爾政府啟動清溪川修復工程。歷時兩年,這一工程正式竣工。清溪川的改造與修復,不僅成功打造了一條現代化的都市內河,改善了首爾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塑造了首爾人水和諧的國際綠色城市形象,也為其他國家城市內河水環境治理提供了學習借鑑的案例。  人水和諧,統籌兼顧  清溪川修復工程揭示了人水和諧的生態型綠色都市理念,創新了城市內河改造與修復的方式方法。
  • 從韓國首爾清溪川重建工程看城市河道治理改造的方向
    北極星環保網訊:1、清溪川的變遷清溪川(Cheonggyecheon)原是一條自西向東穿越韓國首爾(以前稱漢城)的古老河道,流域面積約51km2,主要水量來自於南北兩側的山區,沿途有多條支流匯入。朝鮮王朝(1392年—1910年)建立後,首都於1394年由開城遷到首爾,伴隨著該城市600餘年的發展,這條古老的河道給人們的生活帶來過歡樂、繁榮與發展。
  • 清溪川:首爾城市復興的大功臣
    清溪川還曾是貧困階層的棲身之地,乞丐們在清溪川橋下蓋起名為「土幕」的窩棚,沿街乞討要飯,為了生計到首爾闖蕩的外地人,沿著河邊,搭起長長一排木板屋棲身。在首爾被定為朝鮮的首都之前,清溪川還是一條處於自然狀態的河流。由於四周被群山環繞,首爾的地理位置比較低,又位於城市的中心部,一旦下雨,水流便匯集到清溪川。朝鮮王朝修理整頓水道之前,城中就已經形成了天然的水路。
  • 行走丨清溪川 夜色未央
    清流溫婉是清溪川給我的最初印象,悠然靜謐則是清溪川的獨特神韻,走在清溪川的夜色裡,清流淙淙、燈火迷離,人影輕俏,似一首韻律優美的小詩在旅人的心湖輕輕蕩漾。 清流沉靜 溫婉似夢聽說入秋時節,清溪川的夜色別有一番韻致,而我,最喜歡的,就是能走在那樣的夜色裡,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走一走,看一看,就是最美。 終於走在了清溪川的夜色裡,竟有一種微醺的快感。
  • 首爾清溪川:臭水溝變身觀光處
    為了展現首爾新的城市文化風貌,首爾市決定從2002年7月起啟動清溪川復原工程。經過三年多的復原工程,清溪川重新出現,並修建了22座小橋和9個噴泉,恢復了歷史遺蹟。重生的清溪川將城市的平均氣溫降低了10%以上,是一條名副其實的自然生態河流。清澈的河水和各種各樣精彩的活動、夜間的噴泉等吸引了眾多市民和遊客,成為首爾市有名的休閒勝地。
  • 韓國清溪川旅遊攻略
    清溪川為人們提供了一處感受文化、親近大自然和觀察、學習生態的理想天地。
  • 韓國首爾的清溪川:昨天的「龍鬚溝」今天的景觀河道
    看到清溪川的第一感覺是什麼? 孫鋒:對首爾市的第一印象是,非常人性化,凡是與老百姓有關的方面都非常人性化。比方說,首爾的公交車可以開到死胡同裡去接送乘客,首爾所有的地鐵都有專門為老人、殘疾人設的垂直電梯,為確保安全,地鐵門開合得非常慢。 不但在城建方面有非常人性化的體現,其實開挖重建清溪川的決策本身也體現了人性化需求。看到清溪川的第一感覺是震撼。
  • 清溪川廣場:韓國人的樂土,貫穿首爾市中心的人工運河!
    清溪川廣場是清溪川的源頭,這裡經常有各種活動,也是遊客來首爾必留影的地方。清溪川廣場是清溪川的源頭,廣場的標誌是一座舉行的紫色海螺。清溪川全長約為5.8公裡,流經包括廣藏市場、東大門等在內的多處景點或商圈。這項城市改造工程一共耗資3.84億美元,拆除了高架橋和水泥路,使得清澈的河水重見天日。但是該項目侵佔了本應用於其他工程的高昂費用,所以也激起了一些環保人士的憤怒。
  • 首爾清溪川:無水之源,重振都心
    南至永定門的北京歷史軸線還是香榭麗舍大街至拉德方斯的巴黎軸線甚至是印在波斯灣的杜拜棕櫚島這些「大手筆」是城市的形象名片是城市的標籤肌理更是關乎城市發展走向的樞紐如今,它們更重在承載激活城市、重振城市的發展戰略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無水之源,重振都心首爾清溪川
  • 韓國清溪川黑臭水治理案例啟示
    韓國清溪川全長11公裡,自西向東流經首爾市,流域面積51平方公裡。由於大量的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排入河道、河床硬化、砌石護坡、裁彎取直以及水泥板封蓋、高架橋建設等原因長期黑臭。經過多年治理,現在,清溪川已經還清,並成為黑臭河流治理的典型案例。  現在我國多地正在推行黑臭水體治理。在這一過程中,業內人士也在積極向國外「取經」。
  • 清溪川九號開盤即時播報
    2014年01月11日19:03 來源:產業網 長沙清溪川九號開盤去化近4成,項目價格較同偏高1月
  • 首爾燈節在清溪川廣場隆重舉行
    首爾世界遺產中的「文舞」  人民網首爾11月21日電(裴埈基 黃海燕)近日,一年一度的冬季「首爾燈節」在首爾清溪川廣場一帶隆重舉行。自2009年以來,首爾燈節已成功舉辦了6屆。活動期間,清溪川一帶,到了晚上便是人山人海、燈火輝煌。  本屆燈節的主題是「首爾燦爛的世界遺產」,在清溪廣場到水標橋一段向市民和遊客呈現了多種多樣的花燈作品。  包含了「訓民正音」和「宗廟祭禮樂」等韓國傳統元素的現代視覺燈光藝術作品深深吸引了各國遊客的目光。
  • 2016首爾花燈節 夢幻花燈照耀清溪川
    原標題:2016首爾花燈節 夢幻花燈照耀清溪川本次花燈節以「燈光點亮歷史流淌的漢江」為主題,在清溪川沿岸1.2公裡的展區內展出了70餘件花燈作品。不僅包括展現首爾歷史風貌的傳統造型花燈,還有許多韓國著名卡通形象的花燈,以及藝術家們所創作的個性作品。除韓國本土花燈外,活動還展出了來自中國、日本、美國、菲律賓等國家的花燈作品。此外,活動現場還舉辦了放花燈許願的活動,璀璨的花燈帶著人們的美好心願被一一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