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樂夜話:懷舊遊戲路線為什麼在臺灣走得通?

2020-12-14 觸樂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小羅說老夫倚老賣老了

今天傳來消息說,我國的第一本懷舊遊戲主題雜誌《舊遊戲時代》在臺灣地區眾籌成功,即將創刊。

《舊遊戲時代》項目由《電腦玩家》雜誌的創辦人徐人強先生發起,前期籌備進行了大約一年的時間,今年1月份開始公開的集資計劃,目前已經宣告集資成功。這是一份實體發行的全新遊戲雜誌,每兩個月出一期,內容覆蓋PC、主機和街機遊戲,選材範圍來自過去30年的電子遊戲產業,文章的形式包括大篇幅遊戲專題、經典遊戲回顧和知名製作人訪談等。

《舊遊戲時代》的臉書頁面

只從表現形式上看,這本雜誌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創新,但是由於題材涉及到「老遊戲」,倒是觸動了很多人的神經,引起熱情的討論。其實我周圍的許多朋友都是老遊戲愛好者,有的朋友為了找回當年玩遊戲的感覺,甚至去市場上淘來專業級的彩監作為顯示器,這才對味兒——請注意,是「彩監」,而不是「彩顯」,我也是從這件事上才知道彩監是什麼,為什麼它的圖像效果就比彩顯上等得多。

這些朋友們雖然在設備選擇上有點原教旨主義,但遊戲觀基本上都是正常的,許多朋友家裡什麼機種都有,玩會老遊戲,可能又開PS4打《仁王》去了,沒人鑽牛角尖,非要說老遊戲什麼都好、新遊戲全是渣渣——我知道這種人的確存在,好在不是大多數——因為對這些老遊戲愛好者,甚至我覺得對絕大多數玩家來說,老遊戲代表的是一種懷舊體驗,而不是派系之爭,老遊戲就像初戀一樣,時不時懷舊一下找一找往日的感覺,那就剛好。

沒有彩監,就別說自己是中古遊戲愛好者(圖片來源:A9VG)

當然令我感慨的是,為什麼遊戲雜誌,以及懷舊遊戲雜誌,在臺灣地區還有它生存的土壤。實際上在世界大多數地區,紙媒的佔有率雖然在下降,但還是有很多紙媒在頑強生存著,而且這其中就包括受眾面相對比較窄的懷舊遊戲媒體。在大陸地區,遊戲雜誌則大面積退出歷史舞臺,紙媒的退出有很多客觀因素,比如城市建設導致報刊亭的消失、發行量下降導致質量大不如前,等等,互相影響,但最重要的還是科技在快速進步,整個社會環境在快速變化,人們對新事物的渴求遠遠大於保持傳統,這當然有時候是好的,但負面效應就是可能會步子邁開太大,拋棄了許多有價值的東西。

這是我見過的比較有名的一本懷舊遊戲雜誌,今年2月份已經出到165期了,封面蹭熱點選了塞爾達
《Retro Gamer》的內文設計一級棒,這是網絡媒介很難和紙媒媲美的地方,如果有興趣,我建議你起碼支持一下這本雜誌的數字版

不管怎麼說,當人們已經習慣電子閱讀之後,這時想在大陸地區創辦一份新的遊戲雜誌,甚至是更小眾的懷舊遊戲雜誌,我是不太敢想像的,那麼為什麼懷舊遊戲路線在臺灣走得通?我認為一方面,對懷舊感興趣的人可能比我想像中要多,另外一方面,不要忘了,世紀之交的前後10年正好是臺灣遊戲產業發展的黃金時代,許多30歲左右的玩家,從小是玩著這些臺灣廠商的遊戲長大的,可以說,2000年之前,是中國遊戲產業最接近世界水平的年代,這正是可以被回憶的資本。

2000年以後,臺灣的遊戲業就開始在夾縫裡生存,先是敗給韓國,然後是大陸廠商的崛起,臺灣遊戲產業自身也有很多問題,漸漸被邊緣化了,這真的十分可惜。這當中尤其是大陸廠商的崛起,不僅勢頭比韓國人還迅猛,更是全身上下裹著錢起來的,過分商業化之下,幾乎沒有任何精神內核。

我有時也很好奇,新一代的玩家會如何看待這些遊戲?

我不記得在夜話裡提起過沒有,早幾年,大概是10年前吧,在免費網遊興起之前,人們普遍的感覺是網遊這種東西已經很功利化了,過分強調了人與人的互動,而沒有在遊戲之外留下點什麼值得思考的東西,但那個時候的廠商,我是說大陸的廠商,還沒那麼放得開,每次去一個網遊新作的發布會,臺上的主持人、老總、項目負責人還裝模作樣地給自己的遊戲身上貼金,比如我引擎多先進、劇情多曲折、請了什麼大師做顧問,有時候講得天花亂墜,我都快要信了。

大概在2007年前後,免費網遊興起了,史玉柱先生開發布會,直接給臺下的媒體記者普及留存率、ARUP值,後來發布會都是同樣的風格,連裝模作樣都不要了,我記得有個遊戲的製作人當場打開PPT,就展示一張圖,上面是個網遊生態的金字塔,多少免費玩家養活一個大R,簡單明了。這個時候再看,功利化還真是沒有底線的,好像早幾年那樣裝腔作勢也還不錯。所以,你覺得你在玩遊戲嗎?其實就是在玩數值,連玩家自己,對廠商來說不過也就是個數值而已……

我並沒有說這些網遊是完全不可取的,至少商業上它成功了,總比既沒有精神內核又商業上失敗強得多,我是覺得如今的中國遊戲業太過缺乏值得回憶的東西,除了「當年一起在網吧戰鬥的兄弟」這種路數,其他值得一提的真是太貧乏了。

當然事情也會有變化,就以企鵝為例,一方面賣個皮膚淨賺上億,一方面,騰訊也有TGP這樣看起來很上等的項目,儘管運營的過程中不斷出包,可往好處看,他們選的遊戲讓人覺得還是有一定品位的。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又很擔心,中國玩家當夠了數值還是不是能情懷得起來,我的同事就跟我感嘆:「TGP玩家可能是世界上最挑剔的玩家,不會被任何情懷感動。」緣由是TGP平臺運營的《這是我的戰爭》,這一類的情懷遊戲在Steam平臺起碼好評率達到95%以上,在TGP上的好評只有85%,而85%好評率的遊戲在Steam上只能說是馬馬虎虎的。

TGP平臺運營的《這是我的戰爭》,其中一個遊戲標籤是「坑爹騰訊」
TGP上的玩家評論,我也不知說什麼好……

其實在90年代和2000年前後,大陸地區的國產遊戲當中許多也是情懷、值得回憶的,只是我們這個產業這些年走得太快了。我期待著幾個月後展開一本油墨芳香的《舊遊戲時代》,靜下心來,能找到更多值得回憶的東西。

相關焦點

  • 觸樂夜話:日本開發者教你如何免費製作遊戲的中文版
    觸樂夜話,每晚為您盤點與遊戲相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第二步,等一段時間,登陸中國的違法網站(截圖裡給出的是撲家漢化),檢索自己的App,下載,第三步,把從違法網站下載的apk解壓縮,找到文本和圖片資源,然後把所有資源直接實裝到自己的遊戲APP裡就OK啦。
  • Switch式會免丨觸樂夜話
    小羅病了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 觸樂夜話:男性向遊戲的女玩家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猜猜左邊的這位老師是誰? 圖/小羅近日,觸樂打算向讀者們推薦一款女性向遊戲,為了寫出負責任的推薦語,我司幾位男同事們愉快地下載了遊戲客戶端,開啟了新世界的大冒險。
  • 觸樂夜話:生命從未如樂園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這些食物也太可愛了……才知道為什麼是個公司都想搞IP!最讓我感興趣的是一種供遊客佩戴的電子手環(Power Up Band),它能夠與你的手機App聯動,並且跟園區內的許多遊樂設施產生奇妙的感應。比如說,如果你戴著電子手環從底部擊打園區內的問號磚塊,你將會聽到與遊戲中相同的音效,並且在手機App中獲得一定的獎勵金幣。
  • 回不去的秋葉原丨觸樂夜話
    圖/小羅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 觸樂夜話:賽博朋克獵魔人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圖/小羅我知道,對於絕大多數巴望著《電馭叛客2077》……也就是《賽博朋克2077》的朋友來說,祝佳音老師的這篇「評測」其實暫時沒有多大幫助。玩家朋友們不僅可以討論,現在伸手好像就能觸碰到遊戲代碼了似的,興奮勁和期待度爆表。再往前一天的熱點是「幀數優先模式」。有提前拿到Xbox版本遊戲的玩家透露,本作包含「畫質模式」與「性能模式」兩種運行選項。
  • 丨觸樂夜話
    圖/小羅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絕地求生》玩家已經吃了10255噸雞如果一個遊戲火了,它總有一天會來分享一些有趣、壯觀的數據。《皇室戰爭》火的時候,Supercell公布旗下4款遊戲每日活躍玩家首次超過1億,「比美國人每天喝的咖啡還要多,比倫敦、北京、德裡、紐約、首爾、裡約熱內盧、莫斯科、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人口總和還要多,昨天,全球只有吐瓦魯人民沒玩我們的遊戲」。
  • 觸樂夜話:3A大作不耐受綜合症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圖/小羅雖然已經工作了一年多,但在很多時候我心裡都有點兒虛:從一些標準來看,我依然不算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遊戲玩家。「生化危機」系列經常打折,也是知名作品,但有的時候就連遊戲封面我都害怕其中傷害我最深的還是「最後生還者」的兩作。要說上面提到的那些,不玩也就罷了,但這是「最後生還者」耶!咱們做這行的,不玩一玩也說不過去,對吧?於是我就硬著頭皮玩了。
  • 觸樂夜話:做出了《Fez》的Phil Fish他還在做遊戲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從最近公布的財報數據來看,一個不容忽視的趨勢是,數字版遊戲收入的佔比在逐年增長,DLC與內購收入的增長率十分驚人。「服務型遊戲」這個概念好像正在成為主流,即便廠商宣稱自己不會放棄單人遊戲體驗,但實踐證明這種網遊式的運營方式收入更高。這也不能光埋怨廠商,遊戲成本在逐年攀升,既然能賺一筆是一筆,為何不儘量拉長一款遊戲的生命周期呢?
  • 觸樂夜話:聚會玩什麼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觀棋不語真君子(圖/小羅)上周,觸樂編輯部一起體驗了一下《三位一體4:噩夢王子》。我們評價的重點在於遊戲的多人模式,而它也的確沒讓人失望,美術水準高,謎題難度適中,多人遊戲參與度高,的確是個不錯的聚會遊戲。
  • 觸樂夜話:對馬島上也能養狗了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小羅老師又病休■ 修身養性的假期看到這篇夜話時,各位朋友應該都開始了假期後的第一個工作日換到遊戲中,我也會下意識地玩那些自帶可愛貓咪的遊戲,比如「怪物獵人」,哪怕上線之後一隻怪物不打,也要去集會所裡逗逗貓。但即使再偏心貓,我也承認,遊戲裡的貓和狗需要一點平衡,比如最近不少朋友關注的《怪物獵人:Rise》,就來了個貓狗雙全,這確實非常好,畢竟成年人的樂趣就在於「我全都要」。
  • ChinaJoy負能量丨觸樂夜話
    圖/小羅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ChinaJoy結束已經兩天,去CJ的同事陸續都回來了。我覺得基本上,第一次去的看起來精神面貌還不錯,去過兩次以上的就沒那麼興奮,至於去過多次,這輩子並不期望再去的人來說,比如我,大概就只有負能量了。熱新同事也許會問,為什麼老編輯不去CJ?
  • 觸樂夜話:驚情馬尼拉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圖/小羅在去年還剩最後幾天的時候,《群島中的孤島:電子遊戲在菲律賓》一文終於跟大家見面了。為了這篇稿子,我在幾個月前去了一趟菲律賓,也就有了很多文中未能提及的支線故事。我的朋友小伊去菲律賓已經幾年了。
  • 觸樂夜話:凱撒的歸凱撒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小羅今日無心畫執掌光明、救贖與重生的神明俄撒斯一拳一拳地捶打在貝拉斯之輪上。此時眾神已經無能為力,只能束手旁觀,而懵懵懂懂的眾生仍在為金錢與土地紛爭不休。
  • 觸樂夜話:7歲小孩的遊戲處女作上了Steam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乍一看,似乎又一是款想撈一筆的「垃圾」作品,但遊戲底下已經有了100多篇好評。這些好評並非在評價遊戲本身的質量,而是基於幕後開發故事打出的情感分。這背後的故事是——這款遊戲的開發者是一名年僅7歲的小女孩。
  • 觸樂夜話:每次看UP都恍如隔世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以往在討論中國遊戲產業為什麼會發展成這樣的時候,大多數人更願意從國情歷史、玩家素質、用戶習慣、IP吸引力之類的因素入手,好像講出來顯得特別有深度,這有點像是後人總結秦始皇的歷史貢獻,從大一統史觀出發什麼高帽子都可以給他戴上,但其實也可能就是想多了,中國遊戲產業能發展到今天這個規模,最基礎的因素仍舊是中國人實在太多,承認這一點可能會顯得沒有技術含量,可現實也許就是如此
  • 東京遊記丨觸樂夜話
    小羅沒在現場,對觀眾大叔痴態的把握大約還差幾分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 觸樂夜話:恰到好處的渺小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圖/小羅(本文中有一定程度劇透,請謹慎閱讀。)通關《刺客信條:英靈殿》(以下簡稱《英靈殿》)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作為一個系列粉絲,我總覺得自己該寫點什麼,但每次起筆的時候總感到一種微妙的乏善可陳。
  • 日本香川縣,一波三折的「防沉迷」丨觸樂夜話
    事越來越大,瓜越吃越多(圖/小羅)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 觸樂夜話:農忙時掛機,農閒時國戰
    觸樂夜話,每晚為您盤點與遊戲相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不過,Farm和徵戰也與遊戲形影不離。製作《獵戶座之王》系列的開發者Alan Emrich曾提出,一款策略遊戲必須要具備4X概念體系:eXplore(探索):派出斥候橫跨遊戲地圖以探索周邊的版圖eXploit(開發):開發並妥善利用領土中所擁有的資源eXterminate(徵服):攻擊並徵服其他競爭對手eXpand(拓張):建立新定居地或增加原定居地的影響力以擴張領土其中,前兩個X是默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