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樂夜話:7歲小孩的遊戲處女作上了Steam

2020-12-16 觸樂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圖/小羅

Steam上最近發布了一款遊戲《Answer the Question》,售價0.99美金,玩法挺無趣,就是回答一些系統隨機提供的簡單算數題。乍一看,似乎又一是款想撈一筆的「垃圾」作品,但遊戲底下已經有了100多篇好評。這些好評並非在評價遊戲本身的質量,而是基於幕後開發故事打出的情感分。

這背後的故事是——這款遊戲的開發者是一名年僅7歲的小女孩。

自學編程從零做遊戲

故事主人公名叫Penny McDonald,她的爸爸Lance McDonald是名遊戲從業者。這位爸爸有一次正在工作,被迷住了的小女孩問:「我以後可以做自己的遊戲嗎?」

相比直接否定女兒的想法,這位爸爸決定幫助她實現這個願望,他當即給女兒提供了開發遊戲所需要的全部工具:一臺放在旁邊桌上的Win 98電腦,與一本關於QBASIC程式語言的指導書。

從零開始學編程

小女孩就這樣一邊學一邊做,一周過後,她的遊戲處女作基本完工了。

之所以做一款算數遊戲,小女孩解釋道:「我想過做一款動作遊戲,但我還沒有準備好,所以我做了一款不同的遊戲。」除了提供基礎的算術題,她還希望遊戲可以做到記錄玩家的分數。

在開發遊戲的過程中,小女孩問她爸爸能不能在Steam上發行:「我想過了,如果家裡人可以有這款遊戲,為什麼其他人就不能玩到呢?」 Lance McDonald正好也有在Steam上發行遊戲的權限,他響應了女兒的這個提議並把相應的Steam頁面處理妥當,然後把遊戲相關的素材發給了V社接受審核。

第一次審核沒有通關,理由自然不是V社把控嚴格,而是遊戲圖標不太合適。小女孩隔天放學畫了一個新圖標,第二次提交過去後很快就通過了。這位爸爸因為還得忙著給女兒準備午餐,於是將原定次日推出的遊戲直接發售了。

小女孩在嘗試繪製遊戲的圖標

緊接著就是經外媒Kotaku報導後的故事了。許多玩家慕名找到遊戲頁面,在底下給出了真誠的好評。

相比那些拼貼素材、粗製濫造、大量湧入Steam商店的垃圾遊戲,Lance McDonald期待的是,人們會如何看待這樣一款100%手敲代碼、基於QBASIC語言、由7歲小女孩製作的遊戲。

單純從遊戲角度來講,這不過是一款可以運轉的小程序,可能也會誤導不明就裡的路人,但玩家自發進行的傳播與推廣,已經讓它超出了好壞優劣的範疇。人們願意對一個孩子努力實現的願望給出毫不吝惜的鼓勵。

玩家的善意超出了Lance McDonald的預期,這款遊戲據稱已售出了足夠的份數,收入可以支撐女兒下一款遊戲的開發。

遊戲界面就是純文字的數學題,右邊修改過後的圖標還挺好看

小女孩目前的計劃是做一款新的遊戲,一直到她真正學會如何製作動作遊戲。現在她想做一款偏向文字冒險類的遊戲,玩家可以打下自己想做的事,腦海中的幻想就可以在遊戲中得到實現——聽上去難度還真不小。

你提供創意我來開發

這條新聞讓我想起了一個舊聞,新聞內容大體一致,也有一個自己做遊戲的小孩子和一個就職遊戲行業的父親,不過形式跟前者有些不同。

這是一款類似《魔界村》的橫版復古遊戲:《戰鬥公主瑪德琳》(Battle Princess Madelyn),開發者是7歲的小女孩Madelyn Obritsch和他的父親Christopher Obritsch。作為遊戲開發過程的靈魂人物,她負責提供遊戲創意,具體開發交由父親負責。

左邊那位才是遊戲的創意人員

小女孩最早誕生「做」遊戲的想法是4歲,她那會愛在父親敲打代碼時待在一旁觀看。有次她盯著遊戲畫面說:「我想跟那個怪物戰鬥。」

Christopher起初以為她是想玩遊戲,但女兒回覆說:「不,我是想進入到遊戲裡,我想成為遊戲裡的主角。」

因為這是一個商業項目,他只能告訴女兒沒辦法做到。小女孩一本正經地跟他解釋原因:「女孩沒法成為騎士,爸爸,只有男孩子才可以。」

「她那會在託管中心跟男孩鬧矛盾,那些男孩專門對付她,說她沒法做一些特定的事,就因為她是一個女孩……結果是她跟那些男孩打了好幾次架。」Christopher當時聽到後大笑不止,並且決定單獨給女兒做一款遊戲。

從詢問女兒喜歡什麼顏色的盔甲開始,他拉上工作夥伴作為助手,讓妻子掌管財務,女兒自然是整個團隊的最高領導,並且也擔任著藝術總監的職位,在一次極為成功的眾籌活動後,以「家庭作坊」的團隊形式開始了遊戲開發。

《戰鬥公主瑪德琳》講述的就是瑪德琳公主,也就是小女孩瑪德琳,和他的小狗的冒險故事。開發遊戲的過程基本是女兒負責幻想,父親負責實現。小女孩平時一直在寫寫畫畫,一有想法就向父親匯報,比如說「我又給遊戲畫了一隻怪獸」。 父親負責將其轉換成現實,還得不時調整設定,保證在遊戲中它確實可行。

如何將女兒的構想做進遊戲,理解女兒對圖畫的描述很重要

​​​​​​​「跟女兒合作非常棒,她的想法非常有趣,我們向她展示遊戲完成部分時,她會非常激動……這款遊戲就是關於她的、為她做的——甚至可以說這就是她本人的象徵,這最令我興奮。」Christopher接受外媒採訪時說。

目前這款遊戲已接近完成,並且將登陸全平臺,得益於玩家的資金支持,遊戲體量擴大了不少。瑪德琳當騎士的夢想應該很快就可以實現了。

我之前玩過這款遊戲的Demo,總體感覺不錯。比起前面的算術遊戲,這個更像是款可玩的遊戲,也能看到遊戲中有小女孩Madelyn更多的影子。

遊戲主角瑪德琳就是小女孩的化身

如果你去網上搜一下,類似的開發者故事還不少,這些故事讓人感覺很好,它反映出了一種關照,一種來自來自父母、他人、社會對一個未成形的願望的精心呵護。這跟這些孩子以後會不會開發遊戲沒關係,儘管這些故事的主體都是遊戲,但事實上,你可以將它替換成任意一個話題。

回到遊戲這個話題上來,事實上許多歐美開發者都是從玩家轉變過來的。他們之前是盯著屏幕上的像素,之後自學編程開始做自己的遊戲,現在他們的孩子也進入了這個循環。我真希望,在國內長大的這一代玩家,隨著自己的素質起來後,也可以將這種循環帶給下一輩人。

相關焦點

  • 觸樂夜話:男性向遊戲的女玩家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猜猜左邊的這位老師是誰? 圖/小羅近日,觸樂打算向讀者們推薦一款女性向遊戲,為了寫出負責任的推薦語,我司幾位男同事們愉快地下載了遊戲客戶端,開啟了新世界的大冒險。
  • 觸樂夜話:日本開發者教你如何免費製作遊戲的中文版
    觸樂夜話,每晚為您盤點與遊戲相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圖:小羅■ 一個帖子今天看到一則帖子,來自S1論壇,原文是日本開發者的博客,帖子的題目叫做《日本開發者如何免費製作中文版遊戲APP?》。
  • 觸樂夜話:賽博朋克獵魔人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圖/小羅我知道,對於絕大多數巴望著《電馭叛客2077》……也就是《賽博朋克2077》的朋友來說,祝佳音老師的這篇「評測」其實暫時沒有多大幫助。7號的白天開始,各平臺陸續開了預載,「60GB的硬碟空間」,這個可以討論半天。玩家朋友們不僅可以討論,現在伸手好像就能觸碰到遊戲代碼了似的,興奮勁和期待度爆表。再往前一天的熱點是「幀數優先模式」。有提前拿到Xbox版本遊戲的玩家透露,本作包含「畫質模式」與「性能模式」兩種運行選項。
  • 丨觸樂夜話
    圖/小羅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絕地求生》玩家已經吃了10255噸雞如果一個遊戲火了,它總有一天會來分享一些有趣、壯觀的數據。《皇室戰爭》火的時候,Supercell公布旗下4款遊戲每日活躍玩家首次超過1億,「比美國人每天喝的咖啡還要多,比倫敦、北京、德裡、紐約、首爾、裡約熱內盧、莫斯科、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人口總和還要多,昨天,全球只有吐瓦魯人民沒玩我們的遊戲」。
  • 觸樂夜話:懷舊遊戲路線為什麼在臺灣走得通?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這些朋友們雖然在設備選擇上有點原教旨主義,但遊戲觀基本上都是正常的,許多朋友家裡什麼機種都有,玩會老遊戲,可能又開PS4打《仁王》去了,沒人鑽牛角尖,非要說老遊戲什麼都好、新遊戲全是渣渣——我知道這種人的確存在,好在不是大多數——因為對這些老遊戲愛好者,甚至我覺得對絕大多數玩家來說,老遊戲代表的是一種懷舊體驗,而不是派系之爭,老遊戲就像初戀一樣,時不時懷舊一下找一找往日的感覺,那就剛好
  • 觸樂夜話:生命從未如樂園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比如說,如果你戴著電子手環從底部擊打園區內的問號磚塊,你將會聽到與遊戲中相同的音效,並且在手機App中獲得一定的獎勵金幣。如果可以,你當然願意生活在這樣的一個主題公園。這裡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你能夠獲得夢幻般的體驗而設計的。它鼓勵你做夢,鼓勵你像個孩子一樣玩耍,哪怕只有幾個小時。
  • 觸樂夜話:聚會玩什麼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觀棋不語真君子(圖/小羅)上周,觸樂編輯部一起體驗了一下《三位一體4:噩夢王子》。我們評價的重點在於遊戲的多人模式,而它也的確沒讓人失望,美術水準高,謎題難度適中,多人遊戲參與度高,的確是個不錯的聚會遊戲。
  • 觸樂夜話:3A大作不耐受綜合症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圖/小羅雖然已經工作了一年多,但在很多時候我心裡都有點兒虛:從一些標準來看,我依然不算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遊戲玩家。我當然也有很多自己喜歡的遊戲類型,比如互動敘事和模擬經營……但玩不下去本世代3A大作的我,在很多時候都覺得底氣不是那麼足。其實有不少人跟我是一樣的。他們在大多數時候不被看作是真正意義上的硬核遊戲玩家——連主流的3A大作都沒有玩過,怎麼能算是硬核呢?但我覺得這樣的標準是有失公允的。
  • ChinaJoy負能量丨觸樂夜話
    圖/小羅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ChinaJoy結束已經兩天,去CJ的同事陸續都回來了。我覺得基本上,第一次去的看起來精神面貌還不錯,去過兩次以上的就沒那麼興奮,至於去過多次,這輩子並不期望再去的人來說,比如我,大概就只有負能量了。熱新同事也許會問,為什麼老編輯不去CJ?
  • 觸樂夜話:驚情馬尼拉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圖/小羅在去年還剩最後幾天的時候,《群島中的孤島:電子遊戲在菲律賓》一文終於跟大家見面了。為了這篇稿子,我在幾個月前去了一趟菲律賓,也就有了很多文中未能提及的支線故事。我的朋友小伊去菲律賓已經幾年了。
  • 觸樂夜話:凱撒的歸凱撒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小羅今日無心畫執掌光明、救贖與重生的神明俄撒斯一拳一拳地捶打在貝拉斯之輪上。此時眾神已經無能為力,只能束手旁觀,而懵懵懂懂的眾生仍在為金錢與土地紛爭不休。
  • 觸樂夜話:做出了《Fez》的Phil Fish他還在做遊戲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IGN給出了9分的評價但沒關係,我很高興他還在做遊戲。Phil Fish,即玩家口中的「魚哥」,如果你完全沒聽過,那麼我再提一下《Fez》,很多人可能就明白了。當然除了這款優秀的解謎遊戲,一同被世人記住的,恐怕還有他的偏執、狂躁以及口無遮攔。他曾在公開場合痛罵當下的遊戲產業,直呼日本遊戲完蛋了。
  • 觸樂夜話:恰到好處的渺小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圖/小羅(本文中有一定程度劇透,請謹慎閱讀。)通關《刺客信條:英靈殿》(以下簡稱《英靈殿》)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作為一個系列粉絲,我總覺得自己該寫點什麼,但每次起筆的時候總感到一種微妙的乏善可陳。
  • 觸樂夜話:農忙時掛機,農閒時國戰
    觸樂夜話,每晚為您盤點與遊戲相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不過,Farm和徵戰也與遊戲形影不離。製作《獵戶座之王》系列的開發者Alan Emrich曾提出,一款策略遊戲必須要具備4X概念體系:eXplore(探索):派出斥候橫跨遊戲地圖以探索周邊的版圖eXploit(開發):開發並妥善利用領土中所擁有的資源eXterminate(徵服):攻擊並徵服其他競爭對手eXpand(拓張):建立新定居地或增加原定居地的影響力以擴張領土其中,前兩個X是默默地
  • 觸樂夜話:日本香川縣,一波三折的「防沉迷」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事越來越大,瓜越吃越多(圖/小羅)前段時間,日本香川縣因為通過了《網絡及遊戲成癮對策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而廣受關注。《條例》中明確規定,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每日使用智慧型手機、玩網路遊戲的時間不能超過60分鐘,周末及節假日不超過90分鐘;初中生以下(含初中)的未成年人晚9點之後、高中生晚10點之後應停止玩遊戲及使用智慧型手機。
  • 觸樂夜話:每次看UP都恍如隔世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總體來說,這是些看到之前不會覺得意外,但真看到了還是會稍微有那麼點驚訝的數字,很多統計都是9位數起的,這導致我們作為一個媒體,自己重新核實這些數據時也可能會出錯,比如說騰訊遊戲的累計註冊用戶(按照神秘推算,他們多達26.7億人次),他們手拉手到底能繞地球多少圈?開始算了一遍,是2萬圈!好傢夥,我就想,企鵝還真是謙虛!
  • 觸樂夜話:君日本語本當上手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由於言辭過於反動,小羅被塞了口球這段時間,由於一個還沒有想好角度的選題,我看了許多克蘇魯相關的內容。在經歷過幾次失敗的網團之後,我暫時放棄了跑團的想法,卻被魔都上的COC自製模組吸引了。
  • 觸樂夜話:秋田犬救主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羅生微言大義京畿石景山有熊生,聞人也。克勤於學,敏行於業,凡舉庶務,未有半途而廢之者,時人莫不嘆服而深敬之。熊生嗜豢犬,尤以秋田為甚。全文節選自《樂史·錢熊池列傳·熊宇傳》
  • 觸樂夜話:對馬島上也能養狗了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小羅老師又病休■ 修身養性的假期看到這篇夜話時,各位朋友應該都開始了假期後的第一個工作日之前聽過一次演講,說遊戲的競品往往不是同類遊戲,而是動畫、電視劇、綜藝、短視頻,這一比較之下,似乎也頗有道理。■ 「對馬島」可以養狗了《對馬島之魂》10月16日會更新1.1版本,製作方也早早放出了預告。
  • 觸樂夜話:京都紀行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處處可見「刀男人」(圖/小羅)上個星期我請了年假,與兩個朋友一起去了京都。說起來也很奇怪,京都這個城市,我在小說、電影、日劇、動畫和遊戲裡已經接觸過很多次了,但真正讓我下定決心要去一趟的,是鷲田清一的《京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