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臺灣遊,除了沿著海岸線環遊,從花蓮到臺東還有一條經典的穿越線路——花東縱谷。它是臺灣東部的縱谷地形景觀,夾於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之間,因橫跨花蓮、臺東兩縣而得名。也因位置為臺灣本島東部而亦稱東臺縱谷。在日本侵佔時也被稱為中仙道平野或中仙道。花東縱谷沿省道臺九線而行,縱谷內到處都充滿果園、茶園、稻田、牧場等田園風光,美景不斷,令人心曠神怡!
清晨從花蓮出發,沿途走走停停,嚼著檳榔的劉師傅很是健談,一路不斷為我們介紹花東縱谷的精華景點,不覺已到中午時分,車子慢慢駛入臺東縣著名的池上鄉。
師傅將我們拉到一出門口停有兩節火車車廂的飯店,一下車便感覺到熱辣的太陽和著汗水撲面而來,樹蔭下堆滿了乘涼歇息的遊客和售賣水果涼茶的攤販。
再往裡走是一個不大的庭院,能坐的地方幾乎都坐滿了人,聽口音也幾乎全是大陸來的遊客。
原來劉師傅帶我們來著這裡,就是為了一品大名鼎鼎的池上便當呀!
滿大街都是池上便當的招牌,劉師傅特意選了這家有幾十年歷史的老店——悟饕便當。據劉師傅介紹:雖然池上便當到處都是,但就這家的便當特別有味道而且特好吃!
池上飯包門口有火車平交道及火車,分半露天及室內餐廳,露天餐廳已坐滿遊客,兩節火車車廂改造的用餐場所,也早已人滿為患。
這裡距池上火車站不足十分鐘路程。接踵而來的遊客還在持續增加,於是劉師傅帶著我們從側面向飯店裡面擠進去。
池上便當的名氣太大,以至於很多人環島旅遊就算不在臺東留宿,都會在火車或汽車短暫停在池上這個小站時,衝下車來買個知名的池上便當來嘗嘗。
雖說全美行的便當名氣很響亮,佔據了鐵道站臺便當的專銷權。但是池上悟饕據說才是最傳統的池上便當品牌,而且還有便當文化故事館經營權。所以,要吃正宗池上便當的朋友必須得來這裡朝聖喲!
你從售餐處排起長長的隊伍就可以感受到這家便當受歡迎的程度。
據說臺東池上的大米是臺灣最頂級的米,在日本佔領期間成為專供天皇御用的大米。所以來到臺東池上,一定要嘗一嘗池上便當。
這家店的便當基本都是保持最初的做法,擺盤和味道。一盒臺幣80元(約16人民幣)。便當盒是木質的,裡面的食材很豐富,有蛋、有肉、有蔬菜、還有炸魚,葷素搭配,好吃不說而且營養槓槓的!米飯很是美味,份量也足夠!
池上的土地很適合種優質的稻米,所以用來做池上便當的米飯都是香噴噴的。用竹片的便當和吸收多餘的水分,配上花東縱谷的高麗菜與醬菜,簡單的肉片等,飯粒Q彈,佐以免費海味湯,鮮香襲人!
走上餐廳的二樓,才發現這是一個免費的池上便當歷史博物館。各種古舊的陳設和張貼畫讓人恍若回到民國么年,唯有立柱上的二維碼瞬間將人拉回現代!
其實二樓也是用餐的地方,個人認為在二樓這麼懷舊的環境下享用池上便當更為應景,因為吃其實就是一種感覺、一種情懷。
很不幸的是最特別的學生課堂體驗室,本可以在這裡重溫以前的校園印記,卻又被可愛的中國大媽們佔領成為堆放行李和打盹打呼嚕的休閒場所了!
悟餐展示區保存有許多陳年木製家具及廚房用品,通過系列陳設,配合昏黃幽暗的燈光,有種久遠的懷舊效果,讓人能夠領悟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整個文化故事館設有歷史文化區、農田農具區、稻米文化區、池上飯包區、以及古早飯包區等展示區,以文字及圖片介紹池上飯包六十餘年來的發展沿革,並完整保存著早年做飯包的傳統爐灶等器物,令人唏噓不已。
就餐區還有供遊客採購的成品區,一袋袋圓潤飽滿的悟饕米上放著各種池上特產的釋迦、洛神葵、金針、杭菊、茶葉等,包裝精美,細節完美,令許多遊客愛不釋手!
餐館門口的平交道,藍色的火車廂和舊木招牌別有風味,外觀很適合小清新的女孩子們拍照留念哈!
所以,到臺灣旅遊,怎麼也得到臺東來上一趟,有歷史、有文化、有故事、有風景、有美食,小小一盒便當包含著那麼多豐富的人文元素。來池上吧!這裡有酒、有肉、有米,唯獨還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