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一個開放包容的朝代,國家相對穩定,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是一個十分昌盛的朝代。在這樣一個社會環境下,很多東西都發展得比較快,就比如文化方面,唐代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朝代,尤其是詩人特別多,俗話說唐詩宋詞,唐朝詩人有著唐代三大詩人,這三人是李白、白居易、杜甫,有初唐四傑王勃、駱賓王、盧照齡、楊炯等人,這些詩人都是男子,當然唐朝詩人也有女子,像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的薛濤,薛濤是唐朝的女詩人,也是成都的樂妓。
掌上明珠的她薛濤是長安人,她從小便出生於官宦世家,她的父親薛鄖在京城長安做官,薛鄖是一位知識淵博的人,薛濤是家中的唯一的女兒,因此薛鄖視她為掌上明珠,十分重視對她的教育,從小就教她識字、讀書、寫詩等等,薛濤的對於作詩方面的天賦極高,在她八歲的時候,她的父親薛鄖帶她一起乘涼,薛鄖看見院子裡的場景,便隨口吟詩道:「庭除一古桐,聳幹入雲中。」薛濤隨即便對出了詩:「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薛鄖十分欣慰,笑著看了看她,薛濤在家中一直是地位很高的,因為是唯一的女孩,家中的長輩、下人都很喜歡她。
家道中落的她薛濤的童年是過得很幸福的,但是之後不幸的事情發生了。薛濤的父親薛鄖是一個十分耿直,敢於直言的人,但是由於他的直言遭到了權貴的排擠,之後被貶到了四川,薛濤和家人便隨著父親一起去到了四川成都,幾年之後,薛鄖因為感染上了疾病病逝,這使得薛濤與母親淪為了孤兒寡母,生活也失去了依靠、失去了經濟來源。之後為了生計,十六歲的薛濤去到了樂籍,靠著自身的長相與通音律,善詩賦成為了一名妓女。在唐代,去到這些紅塵之地的官員或者富豪他們找尋的不僅是喝酒玩樂,長相豔麗,還有就是需要才華,薛濤便憑藉自身的優勢,在這紅塵之中混的如魚得水,在這期間結交了許多著名的詩人,像白居易、張籍、劉禹錫、杜牧等等。
恃寵而驕的她貞元元年,中書令韋皋去到了成都,韋皋聽聞過薛濤的名聲,便設了晚宴,宴會時,韋皋讓薛濤即興作詩一首,薛濤不慌不忙地拿過一支筆寫下了《謁巫山廟》,詩中寫道:「朝朝夜夜陽臺下,為雨為雲楚國亡;惆悵廟前多少柳,春來空鬥畫眉長。」韋皋與一些賓客看到後十分驚訝,此女子居然有如此才華,紛紛拍手叫好,一時之間,薛濤名聲大噪,並且她也成為了韋皋身邊的大紅人,只要韋皋設宴便會讓薛濤在旁邊服侍。
韋皋之後還讓薛濤參與了一些公事,薛濤絲毫不畏懼,並且還完成得十分出色,她寫的公文十分出色,並且仔細認真,久而久之,韋皋覺得讓薛濤做這些事情有點大材小用,便向朝廷提議讓薛濤做「校書郎」,「校書郎」的工作是撰寫公文和典校藏書,雖然官職很低,但是這項工作只有進士出身的人才能擔任,所以這項工作的門檻是特別高的,雖然薛濤的才華配得上,但是薛濤是女子,由於之前從未有過女子擔任這一官職,所以這個請求被駁回了。雖然薛濤沒能成功當上校書郎,但是她的名聲因此得到了擴大,名聲的增大使得有許多賓客來拜訪薛濤,為了能夠接近韋皋,薛濤因此變得恃寵而驕,只要是賓客送過來的禮,她招收不拒,這並不是因為她愛錢,她收禮之後便上交,這種做法損害了韋皋的名聲,惹怒了韋皋,薛濤便被貶到了四川松州。
遇見愛情的她元和四年的時候,元稹去到蜀地,他早就聽聞了薛濤的芳名,便想見見這位才女。到了蜀地之後,兩人就見了一面,薛濤見到元稹之後,當下就被他的才情和俊朗的外表所吸引,兩人就此陷入了一段愛情,但是年紀稍大的薛濤無疑付出的更多,她覺得元稹就是她的命中注定的另一半,她愛他奮不顧身,她寫了《池上雙鳥》,她在元稹面前是一副小女人姿態,兩個相戀了短暫的幾個月,之後因為元稹被調任所以兩人被迫分離。元稹離開了,薛濤日日都在思念他,元稹離開的日子一天天變長,但是薛濤依舊思念他,而男人總是多情的,元稹拋棄了她,元稹需要他的仕途,兩人之間的確也有著年齡的差距。
面對著愛人的離去,薛濤保持理性,選擇了釋然,但是她對紅塵失望了,她選擇入道,繼續過著自己的生活,大和六年的時候,薛濤去世。薛濤一生起起落落,她身處過富貴之家,也落魄到煙花之地;她得到過賞識名聲大噪,但是也恃寵而驕被拋棄;她擁有過愛情,只是另一半沒能堅守。她的一生沒有虛度,有著精彩的人生,她的才華也沒有被淹沒,留下了許多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