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李冶、薛濤等4人,多才多藝,被後人統稱「唐代四大女詩人」

2020-12-15 憶江南音樂坊

提起詩詞歌賦,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唐詩、宋詞、元曲。而唐代詩歌,更是古典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唐朝的詩歌,可以算得上中國詩歌史上的巔峰。在唐代湧現出了大量的詩人,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為代表的男性詩人,多如天上的繁星。而唐代由於社會比較開放,也湧現出了一大批女詩人。據有關人士考證,有名有姓的女詩人就有二百多人。她們在詩詞的天空中,散發著獨特的誘人光芒。她們之中,最有名氣的,要算李冶、薛濤、魚玄機和劉採春。後人把她們四人統稱為「唐代四大女詩人」。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幾位著名女詩人的優美詩作。

第一位唐代女詩人,李冶。

李冶,字季蘭,是一位女道士,同時也是一位在中唐時期,享譽盛名的女詩人。到了晚年應招入宮,後來因為上詩叛將朱泚,被當時的皇帝唐德宗下令,亂棒打死,結局很慘,令人唏噓不已。李冶擅長寫「五言詩」,像大家熟知的《八至詩》等。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首她寫的有關春天的詩《寄朱放》

望水試登山,山高湖又闊。相思無曉夕,相望經年月。 鬱郁山木榮,綿綿野花發。別後無限情,相逢一時說。

李冶在這首詩中提到的朱放,是和李冶同時代的一位在鄉間隱居的名士。他是南陽人,跟詩人李冶交情很深。有一次,李冶在剡(讀音shan)溪,在今天的浙江紹興境內,遇到了朱放。兩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在一起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後來在一個百花盛開的春天,朱放出山去江西赴任,臨別時送給李冶一首詩:「古岸新花開一枝,岸傍花下有分離;莫將羅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腸斷時。」來表達自己的離別之情。朱放走後,李冶也寫了一首詩,寄給遠方的朱放,以表達自己的相思之情,就是這首《寄朱放》。

第二位唐代女詩人,薛濤。

薛濤,長安人,是一位帶有傳奇色彩的女詩人。先後與韋皋和大詩人元稹都發生過戀情。她和卓文君、花蕊夫人以及黃娥並稱「蜀中四大才女」。四十多歲的薛濤,飽經人世滄桑,心灰意冷,隱居浣花溪。在此期間,寫了一首春天相思詩《春望詞》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

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攬草結同心,將以遺知音。

春愁正斷絕,春鳥復哀吟。

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

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

那堪花滿枝,翻作兩相思。

玉箸垂朝鏡,春風知不知。

薛濤在自己做藝伎生涯中,既品嘗過甜蜜的愛情,也品味過被罰邊關的苦痛。獲得自由後的薛濤,長期隱居在浣花溪。雖然沒有出家,卻整天穿著道袍,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即便如此,在春風徐徐,百花盛開的春天,追憶往日的美好回憶,不免有感而發,於是寫下了這首《春望詞》。

第三位唐代女詩人,魚玄機。

魚玄機,原名魚幼微,晚唐時期著名的女詩人。大家一看她後來的名字,帶著「玄機」,有出家人含義。其實她也是一名女道士,當道士後,才改名叫「魚玄機」的。她與當時的大詩人溫庭筠,交往過密,拜溫庭筠為老師,可以算得上是忘年交。她自幼就很聰明,才思敏捷,喜歡讀書,就是這樣一位非常出色的女詩人,卻因為失手打死了一名婢女,被處死了,時年二十七歲,也是怪可惜的。下面跟大家分享一首她的詩作《贈鄰女》

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

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

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

唐鹹通四年,魚玄機被恩師溫庭筠的才情所打動,於是想追求老師,然而這場師生戀,卻因為種種原因而無疾而終。於是魚玄機退而求其次,接受了狀元郎李憶的追求,被納為妾室。然而李憶的原配夫人,容不得魚玄機。李憶只好把她送到長安郊區的一所道觀,當了一名女道士。魚玄機在絕望之時,把自己的名字從「魚幼微」改為「魚玄機」,並寫下了這首斷腸詩。

在古代,女子沒有社會地位,男人可以妻妾成群,而女子卻只能從一而終,還時常會被無情的男人所拋棄。女子想得到一個真心愛自己的如意郎君,簡直比尋求一件無價之寶還難。即使自己長得花容月貌,也只能在孤獨的夜晚,獨自垂淚到天明。白天獨自在繁花似錦的花叢中行走,也只有肝腸寸斷的惆悵。作者在這首詩中,把自己比作妙齡的鄰家女孩,感嘆命運的不公,憑著自己的姿色和才華,即使想追求像宋玉那樣的美男子,也夠資格,卻被像王昌一樣無情無義的李憶所拋棄。從自己的切身經歷,表達古代女子對美好愛情的嚮往。

第四位唐代女詩人,劉採春。

劉採春,江蘇淮安人,能歌善舞,跟丈夫等人,組成一個戲曲班子,在江南各地巡迴演出。她的才情,深受當時的大詩人,時任越州刺史的元稹的賞識。元稹當時曾經寫過一首《贈劉採春》的詩,詩中有「更有惱人腸斷處,選詞能唱望夫歌。」的詩句,由此可見,當時的劉採春也是紅極一時的女明星。

元稹在詩中提到的「望夫歌」,就是劉採春善於演唱的《囉嗊曲》,也是詩詞的一種。據傳劉採春曾經寫過六首《囉嗊曲》,其中第一首和第三首很有名:

其一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載兒夫婿去,經歲又經年。

其三

莫作商人婦,金釵當卜錢。朝朝江口望,錯認幾人船。

獨守空房,百無聊賴的留守婦女,每天獨自站在秦淮河畔,望著滾滾流淌的秦淮河,一會兒「怨水」,一會兒又憎恨遠去的船隻。是它們把自己的夫婿「送」到了遙不可及的遠方,一年又一年。留下自己孤寂地站在江口邊,好幾次都把別人的船,錯認為夫婿歸來了。詩句淺顯易懂,卻意味深長。

李冶、薛濤、魚玄機和劉採春,這四位多情的女子,都是命運多舛,然而卻多才多藝。雖然她們其中的三位,都被命運所逼,被迫出家做女道士。但是這並沒有影響到她們的才情展現,她們四人被後人統稱為「唐代四大女詩人」。大家對她們的詩詞,有什麼不同的見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探討。

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奉獻,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本人刪除。

相關焦點

  • 文物奇談:唐代四大才女薛濤故鄉在哪裡?重慶成都還在爭
    歷史上,被譽為唐代四大女詩人的薛濤確寫過一首名為《海棠溪和李太尉》的詩。全詩如下:春教風景駐仙霞。水面魚身總帶花。人世不思靈卉異。競將紅纈染輕沙。薛濤,唐代長安人,當時著名的樂妓,她十六歲入樂籍(一種特殊身份,社會地位低人一等),在與大文豪元稹等人戀愛期間寫詩唱和傳情,這種桃紅色的小箋就被譽為「薛濤箋」,後來,她得以脫離樂籍卻終身未嫁,後人便將她與魚玄機、劉採春、李冶等並稱為唐代四大女詩人,流傳到今天有90多首詩作,成都望江樓存有千古「薛濤墓」一座。歷史上,這首詩到底是不是寫的重慶海棠溪其實爭議很大。
  • 唐代四大才女,詩歌千百首,不知出自幾人手
    薛濤(約768-832年),字洪度,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代女詩人,成都樂妓。薛濤16歲入樂籍,與韋皋、元稹有過戀情,戀愛期間,薛濤自己製作桃紅色小箋用來寫詩,後人仿製,稱「薛濤箋」。脫樂籍後,終身未嫁。流傳至今詩作有90餘首,收於《錦江集》。
  • 薛濤箋——女詩人自製的美麗詩箋
    唐代女詩人薛濤晚年居此寫作,並取溪水製作「薛濤箋」。浣花溪因浣花夫人而名。唐「安史之亂」後,地方官據地自專,相互攻殺,爭奪地盤。史稱「藩鎮割據」。後袁滋等十人相繼鎮蜀,她都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韋皋曾擬奏請朝廷授以秘書省校書郎的官銜,格於舊例,未能實現,但人們往往稱之為「女校書」。後世稱歌伎為「校書」就是從她開始的。薛濤脫樂籍後,居浣花溪上,終身未嫁。
  •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唐代才女李冶經典詩詞10首
    李冶(?---公元784年),字季蘭,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後為女道士,是中唐詩壇上享受盛名的女詩人,擅長五言,多為酬贈譴懷之作,詩詞多數已經失傳,只有10餘首傳世。至愛是一個人,至恨也是那個人,相濡以沫也好,相忘而過也罷,皆是各人宿命。2、《明月夜留別》唐代:李冶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
  • 唐代有一紅色的信紙叫「薛濤箋」,文人都視若珍寶,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在唐代很流行的一種紙,被稱為「詩鬼」的唐朝詩人李賀就有「浣花箋紙桃花色,好好題詞詠玉鉤」的詩句。在今天看來,薛濤箋很有少女情懷和浪漫色彩。而事實上,它的發明者薛濤,就是一個才華橫溢女子。古代文人之間流行互贈詩作進行唱和,多是在一張紙上寫一首律詩或者絕句。但當時的紙張比較大,一首小詩根本寫不滿,浪費紙張倒還在其次,關鍵是不美觀。薛濤是唐朝四大女詩人(薛濤、李冶、魚玄機、劉採春)之一,絕句寫得尤其好。
  • 成都這座公園為一位女詩人而建,裡面有眾多古建築,充滿了蜀國風
    自古以來,李白、杜甫、李商隱、薛濤、蘇軾、陸遊客居成都,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在眾多名人中,薛濤的名字在其中多少有些黯淡,其實位於九眼橋錦江南岸的望江樓,是為了紀念這位唐代女詩人而建造的。望江樓公園內密竹成林,夾道而立,進入其中,仿佛穿過長長的隧道,盡頭的陽光引導著人們,慢慢地看盡了這位蜀地才女坎坷的人生,出生在長安的薛濤,小時候因時事問題與家人輾轉來到成都,後來父親病逝,迫於生計成為官妓,容貌出眾,才能出眾的薛濤,在一千年前的唐代知名度很高,後與魚玄機、李冶、劉採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與卓文君、花蕊夫人黃娥並稱「蜀中四大才女」。
  • 花開花落終有時:生不逢時的「唐朝四大女詩人」
    作為中國詩歌的鼎盛時代,唐朝湧現出了大量的知名詩人和千古名句,那些眾所周知的文人墨客,那些婉轉或豪放的詩詞歌賦,都加深了後世對唐朝的文學印象。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還誕生了數百位優秀的女詩人,最有名氣的要數被稱為「唐朝四大女詩人」的李冶、薛濤、魚玄機和劉採春。
  • 唐代女詩人薛濤,她的詩與成都浣花溪水一樣,流淌千年,驚豔時光
    加入樂籍後,她與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杜牧等吟詩作對。  雞鳴草深,薛濤想著往後的日子也就這樣下去了吧,有食果腹,有衣禦寒,雖不好,但也不壞。  =2=  《謁巫山廟》  亂猿啼處訪高唐,路入煙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聲猶是哭襄王。  朝朝夜夜陽臺下,為雨為雲楚國亡。
  • 薛濤:才傾大唐的女詩人
    ,中唐女詩人魁首。她自幼隨父來到成都,八九歲知聲律,能賦詩,十五歲詩名已聞於外。父早逝,母孀,生活困頓無依,曾先後歷事十一任西川節度使,受到著名節度使韋臬、武元衡等人器重。辨慧工詩,多才多藝,與元稹、白居易、杜牧、劉禹錫等人競相酬倡,詩名大振。後隱居浣花溪,於城內碧雞坊修建「吟詩樓」棲居至逝世。【主要貢獻】薛濤是寫詩最多、現存詩最多的唐代女詩人。
  • 唐代被稱為女校書的著名女詩人,薛濤最終的感情歸宿是在哪裡呢
    很多學過書法的人都知道有一種紙叫薛濤箋。就是薛濤把樂山產的一種胭脂木泡了搗碎加工成紙漿,另外再加上雲母粉,最後製作成一種帶有不規則花紋的紅色紙張。這種紙張用來謄寫詩詞看起來特別的雅致。後人就把這種紙叫做''薛濤箋'',自此以後在唐朝形成了一種用彩箋謄抄詩文的風尚。為什麼薛濤箋這麼流行。
  • 如果唐朝四大女詩人穿越進《乘風破浪的姐姐》裡,你會PICK誰?
    薛濤、魚玄機和劉採春她們,以優雅的姿態在紅塵裡綻放她們,低吟淺唱著自己的絕世傳奇假如這四位女詩人穿越到現代也許比今天「乘風破浪的姐姐」還要美豔無雙、風情萬種!多少人還記得那些只知深閨繡花鳥的賢惠女子,而李冶不管你愛還是討厭,她曾那樣鮮亮地活著,在歷史的煙塵中刻下了自己的名字薛濤:半生悲苦,隱匿紅塵薛濤是唐朝名震一時的雅妓,現在很多人看到她的名字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她與元稹的那一段風流韻事,卻很少有人了解她悲苦的一生。
  • 女詩人薛濤:出身富貴之家,落魄煙花之地,愛情面前遭人拋棄
    在這樣一個社會環境下,很多東西都發展得比較快,就比如文化方面,唐代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朝代,尤其是詩人特別多,俗話說唐詩宋詞,唐朝詩人有著唐代三大詩人,這三人是李白、白居易、杜甫,有初唐四傑王勃、駱賓王、盧照齡、楊炯等人,這些詩人都是男子,當然唐朝詩人也有女子,像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的薛濤
  • 唐女詩人薛濤,四首《春望詞》悽楚哀婉,訴盡一生渺渺情思
    從卓文君、蔡文姬、薛濤、魚玄機到李清照、朱淑真……她們可稱中國歷史上最美的女人,她們的詩詞情韻攜著絲絲入扣的柔情,繾綣著美好的回憶,值得我們靜靜品味!今天我們要說的不是別人,正是「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的薛濤。
  • 唐代一位女道士,一首愛情詩驚豔千年,短短四句讓人難忘
    其實說到詩這種東西很多網友應該非常熟悉,在現實中有很多的當代詩,他們寫的一些詩都反映了當今的社會還有很多是讚頌愛情的,不過一說到詩這種文化,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唐朝所謂唐詩宋詞這可不是隨口說來了,在唐代的時候湧現了很多的詩人像是李白,杜甫等等,他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在當時有很多女人也是非常有才氣的,就比如說今天給大家介紹這個人
  • 唐代女詩人寫下一首相思詩,耳目一新,開頭10個字驚豔世人
    在隱娘看來,其實,女詩人寫的相思詩詞,更細膩更打動人。在唐代,有這樣一位女詩人,她的一首相思詩,讓人耳目一新,一開頭就驚豔世人。這首詩就是唐代女詩人李冶的《相思怨》。這是一首思念情人的詩,幽思懷人,寫得不同凡響。李冶是位多才多藝的女詩人,她的愛情詩既有女性的婉麗情腸,又不乏涉世者的睿智,這首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明代學者鍾惺在《名媛詩歸》中評價李冶:「直語能轉,便生出情來,此全從靈氣排宕耳。」
  • 空見青山三兩點——說李冶
    也許就是因為自小就顯露的這份詩才,奠定了她一生的走向。相傳,李季蘭在六歲時曾作過一首名為《薔薇》的詩,全詩已無考,其中有詩句「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中國古代便有讖語的說法,其父認定李冶年僅六歲便話及「嫁卻」,言說女子談婚論嫁心緒煩亂,認定其長大成人難免有失婦德。
  • 被稱為「女校書」的唐朝著名詩人薛濤擁有著怎樣的童年呢?
    雖然用語稚嫩,以物喻人卻甚得其妙,自有一種爛漫童趣。那枝,那葉,可不正像一雙雙招呼迎送的小手,正與風、與鳥進行著對話麼。驚喜之餘他又難免有些遺憾,這個聰明女兒若是個男子,長大以後定當有一番大作為。只可惜,她是個女兒身,以後不能入仕為國分憂,也不能做官庇佑一方百姓。
  • 李冶:少時入道,柔情詩意千尋瀑,無人深情共白首的盛世紅顏
    簡單四句,道出了人類和自然界關係如出一轍,無不貫穿著相輔相成的辯證統一關係。正如明代鍾惺所評:字字至理,第四句尤是至情。這首詩的作者,便是唐代著名女詩人李冶(字季蘭),她與薛濤、魚玄機、劉採春一起,被稱為「唐代四大女詩人」。《唐才子傳》形容她:美姿容,神情瀟散,專心翰墨,善彈琴,尤工格律。我們可以猜測,這又是一個才貌俱佳的奇女子。
  • 詩一樣的李冶:心遠浮雲知不還,心雲並在有無間
    今晚住家小區完全籠罩在今年立夏以來的第一場暴雨中,我聽著狂風雨打雨滴落聲,閒著無事,又端起了被自己遺忘多日的《唐詩評選》(明王夫之著,陳書良校點,上海古籍出版社),順手一翻,居然是她這樣的一所首詩,詩人名李冶,廿五年之前讀過唐詩的些許記憶,只記得她是位女詩人。校點數語:「託意遠,神情密,平緩而有沉酣之趣。
  • 唐朝「風流」女詩人,寫下一首24字絕妙情詩,千年來褒貶不一
    女人對於愛情,總是有很不少感悟,這一點不分朝代也不分身份,連唐朝的女詩人們,也是如此。今天小編就要給大家介紹一位唐朝最有名的女詩人,名叫李冶。當時唐朝有四大女詩人,李冶、薛濤、魚玄機、劉採春,李冶居首,可見她的才情!同朝代的著名詩人劉長卿更是說她是 「女中詩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