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方式多元化 海外華人返鄉祭祖與網絡祭拜並行

2020-12-17 和中移民

  據法國《

歐洲

時報》

英國

版報導,又到清明時,身居海外的華人不免更加思念親人,長期以來,在很多人心中,回鄉掃墓才是真正的清明節祭祖傳統,然而由於海外華人時間和經濟上的種種限制,無法在清明節返回祖(籍)國,於是想出了更加多元化的祭祖方式:家中祈福、拜訪寺廟、甚至發起網上祭奠。

  返華祭祖兩地福利不耽誤

  在不少華僑華人眼中,唯有回鄉掃墓才是真正的清明節祭祖傳統。很多人在很早就看準日子,定好機票,不辭勞頓返華祭拜先人。

  上個世紀60年代從香港移民英國的一些勞工,定居英國的不在少數,他們在香港還有很多親屬,其中,身體較健碩的華人會選擇返華祭祖,一方面享受兩地福利便利,一方面能夠用更傳統的方式祭奠先人。

  在英國生活多年的華僑王先生每個清明節都會飛回香港,祭奠先父,已經堅持了10多年。「由於祖上的傳統,父親過世時葬在了香港。我很懷念父親,所以每年的帶薪假期幾乎都用在回港祭拜父親了。」

  儘管已年近80歲,全英華人華僑兩岸統一促進會會長單聲先生卻念念不忘中國,每年回鄉祭祖,幾十年來從未間斷,並多次對家鄉進行捐助,熱心為中國的慈善事業做貢獻。「雖然在海外定居已經超過60年,但家鄉的一草一木都讓我時刻牽掛。」

  聚會祈福助華裔了解文化

  在倫敦唐人街的中國用品店兜一圈,就會發現清明祭祖用品非常豐富。除了各種牌位、香燭、冥幣等傳統祭奠用品,紙紮樓房、汽車、手機等應有盡有。

  據泗河行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每年清明前後的祭祖用品都會提早進貨,這兩天客源也很多。許多無法回鄉祭祖的華人,會來這裡購買各種祭祖用品,然後在街角燒些東西,或者去廟裡祭拜,還有一些會到有安葬華人的公墓去祭奠。

  來自威爾斯卡迪夫的Anna小時候跟隨父母從香港移民英國,距今離開中國已有30多年的時間。如今有了自己的家庭,還有三個8歲的孩子。

  「通常在清明節這天,我們家人都是聚會祈福,一起分享美食,祭奠祖先。」據Anna講述,身邊一些英國華僑華人的家裡都會專門在房間角落建造祭拜臺。「與其說是清明節,我更願意把它看成是除了除夕之外的家人聚會。家裡的長者會準備好上貢的食物,祭祀完畢,我們大家庭就會坐在一起享用美食。」

  Anna認為,清明節對於在英國成長的年輕華人意義非凡。「遠離祖(籍)國對於學習祖(籍)國的文化習俗已經有困難了,但無論怎樣,都不能忘本。在清明節要孩子一起加入祭典,至少可以讓後代了解自己的祖先。」

  相比之下,一些從小在英國生活的年輕華人可能更受父母的影響,才將祭祖的傳統保持了下來。

  「如果不是爸爸要我去中國超市買紙錢,我都不會記得清明節。跟平時沒有什麼兩樣,」在威爾斯經營幾家外賣店的Eileen對記者說。「我覺得像我的父母就是老一代華僑,他們會非常重視這個節日。每年都是父母煮好一些燒肉和雞肉,帶著我們祈福,上香,點蠟燭,然後聚餐。他們晚飯後還會去路口燒一些紙錢給先輩。還有一些老華僑每年都堅持飛回香港祭拜祖先。」

上網追悼一日三餐發布祭品

  自2000年起,中國陸續出現幾十家網上紀念服務平臺相關網站。這種跨時空跨地域的祭祀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追捧,輕輕點擊滑鼠,你就可以在網上給逝去的親友獻花,祭酒,點歌,祝福等。這些網站建立的初期,大都是由於一些集體重大災難事故中進行的公益活動和事件祭奠進入大眾的視線,加之2004起年中國國家民政局提倡節能低碳網際網路網上綠色祭掃形式,網際網路的祭奠形式便廣受推崇。

  然而,或許是無心插柳,祭祀網站不僅傳播了社會公益,同時給遠居海外的華僑華人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每年清明時節,海外華人往往由於各種時間和經濟的原因無法在清明節返華祭奠祖先,而網際網路的祭祀平臺不僅給他們提供了一種跨越時空的途徑去達到紀念的目的,同時很多客戶會在網上給自己的親友建立墓碑,發布悼文,他們把這種方式當成是一種跟已經離世的親人的最直接的溝通方式,每天問候,甚至很多會一日三餐發布祭品來思念親人。

  記者發現,此類網站大都使用比較方便,註冊用戶後即可免費在網上建立紀念館,上傳逝者照片,添加生平簡介,事跡,文集等,並供大家祭拜留言。若要祭奠其它逝者,還可在網站首頁搜索進入逝者姓名,便可點擊進入虛擬靈堂,懸掛著逝者姓名的墓碑,旁邊有「上香」,「點燭」,「獻祭」等點擊鍵。同時各網站都有增值服務,如果願意,用戶可以選擇收費的更加有特色的墓碑,祭品,以及選擇不同的靈堂模板。

  海外華人用戶數量持續增長

  天堂網網上紀念館的創辦人黃新武向記者介紹,其網上紀念館海外華人用戶總人數佔其用戶的15%左右,並且在繼續增長。

  黃新武介紹,自己的網站建立於2006年,至今已有大概4萬名註冊用戶,累計祭奠達到500萬次,現在仍以每年30%的速度在增長。近年有很多來自英國、香港、加拿大美國的客戶通過網上諮詢,給他們的親友建立靈位。

  在英國比斯特工作的趙小姐也十分推崇網上祭奠的方式,「海外華人回國祭祀並不容易,每年中國清明節的時候並非英國的節假日,可是網上千裡一線牽,無論哪裡都可以隨時紀念自己的親友,」趙小姐說,「不僅是親友,祭奠網站裡也有很多給公眾人物建立的墓碑,而且接觸時間久了,會讓人學到不少東西,裡面每個人都是一個故事,各種各樣,會讓人更多的去思考人生,更加珍惜身邊的人。」

  祭拜親人 華人聚集超度法會

  今年清明前的周末,倫敦佛光山佛教寺廟將再次舉行一年一度的超度法會。倫敦佛光山成立20年以來,每一年的清明節都會舉行清明超渡法會。全英各地華人也聚集於此,為逝去的祖先超渡、消災。

  「佛教不主張燒紙錢。我們會為參於者的祖先諷誦《金剛般若寶懺》和《慈悲三昧水懺》,畢竟往生不在肉體,只存於靈體,也就是牌位所在。」倫敦佛光山的妙希法師表示這種方式緬懷祭奠祖先主要想讓世人了解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之所在,從逝去親人的悲痛中走出,才可以做到真正的放下。

  「倫敦當地很多華人都很孝順,想要將逝去祖先的靈位擺在地藏王殿祭拜,但由於我們空間實在有限,只能提供一部分的牌位擺放。」當今年輕人對信仰的尊重,很讓人感動,妙希法師提到,許多來自中國大陸的留學生,經常會在周末或者平時沒有課的時候,主動來幫忙。她認為,愈是在海外呆久的華人就會愈發加重對已逝去親人的思念,也就會更加重視清明節。

  「並不是像別人想像中的,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漸漸淡忘了祖(籍)國的傳統節日。相反,很多老一代華僑會選擇在清明專程飛回祖(籍)國給逝去的親人掃墓。」

  (信息來源:《歐洲時報》

相關焦點

  • 身在異鄉不忘記祖先 新加坡華人清明時節忙祭祖
    和世界其它地方的華夏子孫一樣,新加坡華人不會忘記在清明時節掃墓祭祖,「緬懷先人,慎終追遠」。  新加坡資深報人、文史研究員韓山元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即使是接受西方教育的新加坡年輕華人對清明節也不敢怠慢,因為崇祖、祭祖是流傳數千年的華人傳統。」他說,新加坡著名的商業街烏節路幾十年前便是來自中國潮州的移民的墳場,「足見報恩和安葬先人在華人傳統中的重要性」。
  • 清明節,怎樣進行祭祖?祭祖一定要上墳嗎?祭祖方式有哪幾種?
    清明祭祖,歷來備受中華傳統的重視。大家都會在這些日子祭拜先人,給先人送去另一個世界生活的物資錢財,讓祖先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好,吃好喝好,保佑子孫後代興旺發達。時間來到今天,很多家庭的祭祖工作,是老一輩來承擔的。
  • 印尼媒體:印尼華人疫情下秋季祭祖
    十數名印尼黃氏宗親代表來到該市市郊「江夏堂」和江夏義亭祭祖。圖為印尼棉蘭江夏公所榮譽主席黃印華在上香。 黃印華 供圖9日,印尼第三大城市、北蘇門答臘省首府棉蘭細雨濛濛。十數名印尼黃氏宗親代表來到該市市郊「江夏堂」和江夏義亭祭祖。
  • 人在天涯清明也要回鄉祭祖 浙江海外遊子的「尋根」情結
    但更重要的是,遠在海外的遊子會千裡迢迢歸國尋根,緬懷祖先、寄託鄉愁。  祭祖、尋根是每一個海外遊子心中的歸宿,這裡是他們的家,他們從這裡出發,走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遊子們也通過尋根,完成身份的回歸和文化的傳承。
  • 掃墓祭祖的正確方法 祭拜有哪些注意事項
    端午節端午節在民間有祭拜親人的習俗,因為早期的端午節以祭祀上神為主,希望以祭祀的方式祈求風調雨順。流傳至今,已變成祈求平安的節日了。除夕中國傳統的年俗,子孫們通過祭祖儀式,不僅可以表達對先祖的追思和悼念,還可以祈求先祖,庇佑子孫出入平安、家旺業旺。需注意的是,祭拜祖先的時間是除夕日的上午,因為神靈世界只在除夕這天給靈體收取錢財和享用供奉。
  • 海外華裔青少年:洪洞大槐樹下尋根祭祖
    【解說】7月13日,來自澳大利亞、義大利、美國、加拿大等7個國家的120餘名海外華裔青少年來到山西臨汾洪洞大槐樹下尋根祭祖。  當天,海外華裔青少年走進大槐樹尋根祭祖園,了解根祖文化,並觀看《大槐樹移民》實景演出。來自澳大利亞的14歲女孩董天欣,對「故土難離」有了許多感觸。  【同期】(海外營員 董天欣):我覺得很有意思,中國有很多這種話,然後一句一句非常好玩,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 汶萊華人領袖劉錦國廈門同安回鄉祭祖
    到汶萊後,經過幾十年打拼,劉錦國旗下產業總資產達40多億文幣,折合人民幣200多億元,成為汶萊國傑出的農商企業家、汶萊國華人首富和華人領袖。  比想像中漂亮  15日,回同安祭祖的劉錦國在同安區有關官員和劉氏宗親陪同下,參觀了環東海域濱海新城和同安工業集中區的建設。他不斷感慨:「太好了!
  • 墨西哥華人首富李華文赴中山尋根祭祖(圖)
    墨西哥華人首富李華文赴中山尋根祭祖7月8日上午,回廣東中山沙溪鎮嵐霞村尋根祭祖的墨西哥華人首富、中南美洲大型超級市場協會主席李華文及其家人,受到了當地鄉親的熱烈歡迎。        似乎天也有眼,回鄉的路上雨還下個不停,但當李華文先生一家人的車剛開到村口,雨便奇蹟般的停了。此情此景,一如去年李先生的兩個妹妹來尋根時一樣。更不可思議的是,兩年前,李華文先生的四弟——墨西哥駐中國大使李子文先生回鄉時的情景也是如此。
  • 臺灣苗慄縣長回蕉嶺祭祖,感謝祖先庇佑選舉連任成功!
    40人,回到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長潭鎮燕岌山祭祖,開展宗親文化交流活動。原鄉的徐氏宗親對徐耀昌等苗慄宗親返鄉祭祖特別重視,早早地準備好了祭品在徐氏宗祠門口聚集、恭候。徐耀昌一行抵達後,受到原鄉宗親們的熱烈歡迎,大家互相握手、打招呼、問好。隨後,徐耀昌一行前往徐氏祖先墓前祭拜,在原鄉宗親執事的引導下虔誠地進行了上香、獻祭品、敬酒、讀祝文等一系列客家祭祖的傳統禮儀。
  • 新馬印華人首辦祭祖大典 6000人將參與
    信息 新馬印華人首辦祭祖大典 6000人將參與 2016-08-03 17:05:5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第八屆海峽兩岸尋根祭祖活動預備會在周口召開
    2020年新年伊始,一年一度的全球華人祭拜伏羲大典又將如期而至。1月17日,海峽兩岸尋根祭祖活動組委會在周口關帝廟召開預備會,迎接2020(庚子)年全球華人祭拜伏羲大典暨第八屆海峽兩岸尋根祭祖文化交流研討會的順利召開。
  • 2020清明網絡祭祖開始了!!!
    又是一年清明將至,為響應國家政策,做好疫情防控,弘揚傳統文化,培育祭祀新風,2020年清明祭祖活動改為網絡祭祖,網絡祭祖不僅寄託了對先人的哀思
  • 前政協副主席張克輝彰化祭祖(組圖)
    5月24日,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張克輝(右二)與夫人(右一)抵達臺灣彰化市,來到位於辭修路502巷的祖厝祭拜祖先。圖為鄉親們熱情地與張克輝握手。中新社發耿軍 攝  5月24日,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張克輝抵達臺灣彰化市,來到位於辭修路502巷的祖厝祭拜祖先。
  • 海內外華人中國藥都祭祖
    原標題:海內外華人中國藥都祭祖新華網南昌10月15日電(記者 劉彬 高皓亮)15日上午,中國藥都——江西省樟樹市閣皂山大萬壽崇真宮舉行祭祖活動。包括大陸、香港、臺灣的宗教界代表,以及前來參加樟樹第44屆全國藥材藥品交易會的專家學者、藥商代表等5000餘人參與祭祀。
  • 天眼揭示清明祭祖的真相!祖先的遭遇令人落淚!(最如法的祭祖方式)
    天眼揭示清明祭祖的真相!祖先的遭遇令人落淚!(最如法的祭祖方式)清明節掃墓禁忌祭祖的發心本來能幫助祖先解脫,但殺生祭祀,導致祖先苦不堪言!看到了清明節期間各個地方特別是在各地的高速公路上,由於祭祖造成堵車的狀態。
  • 清明祭祖倍思親 文明祭掃寄哀思
    清明插細柳,祭祖倍思親。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按照以往,家家戶戶都會去拜山祭祖。但今年因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都放棄了掃墓祭祖,通過網絡文明祭掃,同樣也是一種對先人的緬懷。不僅是清明節,祭祖一直以來都是惠州民間一項重要的習俗。
  • 中國傳統習俗——祭祖:追思、感恩先輩!
    祭祖,是一項隆重的民俗活動,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習俗。人們相信祖先的靈魂會如同其他神祗一樣,對自己的子孫有施福降禍的能力。所以古人敬禮祖先,求其施福避禍,並供奉祭獻,這就是祭祖的由來。秦漢時期,墓祭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雖然國人承襲了祭祖的傳統,有著多重的心理作用,但最為重要的便是飲水思源,因孝敬而祭祖。秦漢時期,墓祭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並一直延續到今天。古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的時候總不會忘記祭拜祖先。祭祖有著很高的意義。
  • 越南祭祖為何是三月初十?他們祭拜誰?
    越南祭祖為何是三月初十?他們祭拜誰?中國人端午節吃粽子,越南為何三月初十吃粽子?是個啥講究?中國有句古諺:「三月三,拜軒轅。」軒轅即黃帝,因其居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黃帝是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為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三月三,拜軒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肇始春秋,綿延至今。
  • 中元節:祭拜祖先會得到祖先的庇佑嗎?(附祭祖流程)
    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三大節日。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我們學會了用祭祀的方式,感恩先人給了我們今天這個家。幸福地生活在這片故土,是祖輩們對我們的最好祝福。前聯合國執行局主席特委叟·萊特說:「中國人並非沒有信仰,只是他們信仰的是自己的祖先而不是宗教人物,所以『落葉歸根』就是中國人的精神信仰、『不給祖先蒙羞』就是中國人的奮鬥目標。」
  • 夢見祭祖是什麼意思 女人夢見祭祖有什麼預兆
    夢見祭祖是什麼意思 女人夢見祭祖有什麼預兆單身者夢見上墳燒香,預示著近期你的愛情運勢不佳,感情上會遇到障礙,要想著如何去解決,不可坐等時機。已婚者夢見上墳燒香,預示著近期你會和愛人爭吵不休,不過只要彼此都能主動去化解,解決矛盾,一切都會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