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表面平靜的生活中挖掘矛盾,潛藏的危機逼近,眼見驚天動地的大費周章,卻又峰迴路轉歸於消融,這一直是安德森的拿手好戲。《布達佩斯大飯店》裡發生的事兒,相比導演前幾部作品來說,的確足夠「驚悚」,結局也更叫人唏噓。畢竟《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是給孩子們的睡前童話,狐狸一家與農場主的鬥智鬥勇,終歸是定格動畫裡的小聰明;而《月升王國》裡的小情侶們,也不過是在父母和童子軍眼皮底下,謀劃了兩次不成功的私奔。但《布達佩斯大飯店》的主題不再輕鬆,這是一個關於弒親與謀殺的悲劇,一場發生在大戰前夜的屠殺序曲,縱然還有些兩情相悅的浪漫,卻一再被不期而遇的死亡所打斷。
跨越動物與人類的野性之爭,兒童與成人的情感溝通,安德森在《布達佩斯》裡確信,人性裡的「殘暴」與「良知」是無法調和的矛盾體。野蠻和文明在歷史長河中此消彼長,人道主義的偉大傳統,隨著古斯塔夫H的被殺而徹底崩潰,優雅世界所剩下的財富,在大飯店的衰敗而稀落凋零。如果說身為移民的門童「零」,代表的是來自外部世界的旁觀者;那拉爾夫費因斯飾演的大堂經理,這個身份不高卻受人尊敬,酷愛詩歌與香水的「紳士」,則是西方文明最後的守護人和殉道者。古斯塔夫固然有自身的(也是時代的)傲慢和情慾,但他用尊嚴與正直拯救了弱者。在公爵夫人被害,受冤、坐牢和追殺的途中,「最後的騎士」預見但沒能擺脫時代的危機,他細心維護的大飯店,終究與精美的甜點一同籠罩在槍聲中,唯有那幅名畫《拿蘋果的男孩》流傳於世。
這就是茨威格無法面對的現實,他的自殺,正在於難以接受曾經優雅的歐洲如此墮落,被納粹的殘暴毫不留情的揉碎,踐踏。如今這份沉重的心情,被來自美國的安德森發掘和繼承,借用劉別謙和馬穆裡安的外套,重現在觀眾面前時,多了一份幽默和惋惜。如果從劇作角度來看這部《布達佩斯大飯店》,似乎沒有安德森前兩部作品那麼統一,謀殺與逃亡的線索剝離,箇中邏輯並不算連貫,甚至有些刻意的跳脫。絲絲入扣的推理偵破,驚心動魄的動作戲,這兩個本該有的類型元素並不在導演的抽屜裡,反而用一些出人意料的巧合去消解,凸顯出某種荒誕感。
此類用虛構的國度,杜撰的大事件,逼真的小細節,影射真實歷史的手法,在二十世紀的文學作品中並不罕見,就連埃爾熱的《丁丁歷險記》裡很常見。欣賞《布達佩斯大飯店》時,也確有種動漫式的視角,微縮模型和定格動畫技巧,除了便於構圖和調度,更形成了一種特有的畫面節奏感,配上那些煞有介事的剪報和老照片,巴洛克,新藝術主義的布景道具,安德森把一個他不曾經歷過的時代,描摹的似真似幻。至於大銀幕上的對中構圖,固定機位,舞臺化走位,水平橫移和縱深推拉鏡頭,暖色調配色…種種最「安德森式」的手法,已被發揮到了極致。視聽語言之外,再構入三層嵌套結構,隨之變換的畫幅,韋斯安德森的「花活」越玩越大,可本質上,還是藉助茨威格與讀者的手,去推開一扇巨大的落地窗,見證一個「後弗洛伊德式」的成人童話。
電影的劇情有很強的邏輯性,它似乎在詮釋著一種生活態度,也告誡著我們一些獨特的生活方法,它似乎是一種很古板的教條,卻擁有著難以被推翻的魅力!看似簡單平凡的一場人生履歷,卻隱藏著諸多社會與人文背後的故事,簡單卻深刻,平凡卻又那麼難以觸及!我們仿佛打開了一扇童話故事裡的大門,追逐著一場別開生面又驚險刺激的冒險之旅!電影節奏明快,一直保持著一種相同速度的進度推進整個故事的發展,沒有拖沓,沒有阻隔,就如電影畫面一樣,一張張翻過卻同時讓我們保留著對下一頁的興趣!
電影人物也相較於普通人的行進速度也加快了不少,有如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無聲電影裡的人物表演,進行飛快,跳躍式描述讓人一刻都停不下來。不得不說這種懷舊式的情調著實給電影的回憶形式加分不少!導演很用心的在講述一個故事,故事仿佛讓人感覺也非常枯燥無味,對於我們看故事的觀眾來說。我們的處境有如電影中裘德洛扮演的作家一樣稀疏的以為這只是一個聽慣了的勵志故事,可是隨著電影慢慢的發展,輕鬆調皮的表達方式讓我們漸漸地接受了這個故事,電影新奇的表現手法以及演員們精湛的表演技藝也著實把我們的興趣大大的吸起!那種詼諧幽默的表達方式以及整部電影所瀰漫的藝術氣息,很容易就讓人沉醉其中難以自拔。我們仿佛走進了文藝復興的時代,周身圍繞著的都是充滿藝術氣息的東西!導演就是給了我們這樣近距離欣賞藝術的機會!
電影可以說是星光璀璨,群星閃耀。《盟軍奪寶隊》裡面幾乎全部的明星客串,仿佛讓我們進入了一個串戲的時空,裘德洛,愛德華諾頓同樣演繹著不同時空不同風格的戲劇角色,給予了我們更多的認識與眼界!尤其是電影的主演拉爾夫費因斯的精湛表演著實讓人為之稱奇,那種爐火純青般的演繹完美的締造了活靈活現的人物角色有如神來之筆的表演真如卓別林在世一般為之匹敵!那種自然的流露,那種毫無瑕疵的表演,瞬間徵服了我,徵服了我的靈魂,讓我深深地為之著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