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哥圖片文字均為原創,侵權必究,已授權維權騎士全網維權。
有過旅遊經歷的人應該會有這樣的一種體驗,那就是會在不經意間遇見一處美好的風景,然後這段經歷、這處美景會在腦海裡久久難忘。對於專業訪古村的胡哥來說,在山西介休市偶遇的一個古老村莊就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這個古村就是介休市龍鳳鎮南莊村,一個距離介休市區不到十公裡的傳統村落,一個上榜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國家森林鄉村、3A級旅遊景區、山西省3A級鄉村旅遊示範村的古村。
中國傳統村落山西介休南莊村。
南莊村位於介休市區南,在一片丘陵地帶中一點也不顯眼,只有100來戶居民、300多人口,你很難想到,這麼個小山村,在歷史上竟然非常出名,而且是鎮一級的建制。
據史料記載,古代并州(太原)通往平陽(臨汾)的道路,南莊村是必經之地,也是介休收取關稅的重要集鎮。所以,南莊村也成了晉商的一個繁榮點。
介休市南莊村南堡門。
遇見南莊村純屬偶然。五一期間,慕名去張壁古堡遊覽,然後預備住宿介休市區。就在出古堡去往介休市區的路邊,突然發現有一處標誌牌,說是有個名叫南莊的傳統村落。
欸,有意思了,胡哥專業訪古村,遇既然見了當然不能錯過,雖然沒做過功課,但是先飽了眼福也挺不錯啊。村裡肯定有老人,到時候多請教不就得了。
路邊竟然還有停車場,停好車,帶好裝備,興匆匆直奔村莊而去。一路濃陰遮日,夏日的太陽也不再肆虐。人影稀少,一派寧靜的氣氛。
南莊村內古老的院落。
也就幾百米吧,就看到一座城堡樣式的古村莊,莊嚴肅穆,頗具威嚴。這就是南莊村的南門,高約5米,青磚壘砌。城門洞拱券形,寬近4米,拱券頂部有門匾,上刻「浮翠門」。
南莊村除了有南門外,還有一座東門和復建的北門,西邊則是陡崖,所以,這是一座三面合圍的城堡型村莊,這種結構在介休的傳統古村中非常普遍,比如胡哥前期曾寫過的大靳村、小靳村都是這樣。
南莊村人口不多,村莊也很小,南北長400米,東西寬600米,村內有大小石頭街7條。當地流傳一段順口溜很形象「三門石頭街,南北兩座廟,張家十八堂,陰氏一桿旗」。
通往東門的石頭街。
這說的就是南莊村的大概面貌。你看,三個堡門,兩座廟,兩大家族。20個字就把一座古村的文化歷史簡單概括了。當然,如果細細研究起來,其實很了不得。
從停車的路邊,一直到進入南莊古堡,一路整潔,一路涼爽。步入村內,腳步踏在粗糙的石頭街道上,給人的感覺就是整潔乾淨,絲毫不見一絲雜物,太難得了,難怪南莊村能獲得那麼多的榮譽。
南莊村內也很安靜,正值午後,有幾位老人在牆根處的陰涼處納涼。胡哥上前請教了一番,開始在村內細細遊逛起來。
古街巷古院落。
首先感觸到的就是腳下的石頭街。這裡的石頭街很有歷史,老人們講,從古代鋪設好到現在,除了修修補補,從來沒動過。滄桑的面貌從那坑坑窪窪但又光滑圓潤的表面能夠看出來。
而且,石頭街的鋪砌也很講究,截面呈弧形。靠牆兩邊是平鋪,傾斜著鋪到中間時,又成了順長豎鋪,據說是便於走水。7條石頭街串聯起一院一院的古老宅院,形成了一個封閉安全的古村。
古貌依然的石頭街。
村南一座龍王廟,村北一座真武廟,遍布村中的則是村中最大的張氏家族的各個院落,也就是順口溜中說到的「張氏十八堂」。至於「陰氏一桿旗」則說的是村莊中的清代名人,當時介休城最著名的鏢師陰太忠。
從胡哥瀏覽的情形看,南莊村有將近一半的院落都是古老的院子,院落的大門上都有精美的磚雕木雕,顯示了曾經的富庶奢華。村莊格局基本沒有大的變化,依然保留了明清時期的基本面貌。
修葺一新的真武廟。
村內的房屋是明顯的晉中古民居風格,平地碹窯,所以平頂房屋為多。尤其是主房多是如此,配房則是單坡頂朝向院落,俗稱兩坡水,取義財(水)不外流。
高低錯落的古民宅,精美細膩的雕飾,腳感超絕的石頭街,氣派雄偉的堡門,一個寧靜的古老村莊,就在夏日的午後與胡哥不期而遇,它的魅力又有哪些呢?請繼續關注後續文章。
歡迎關注@跟胡哥看古村,看更多古村故事。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家鄉特色籤約帳號【跟胡哥看古村】原創內容,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