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印尼棉蘭華人災民聚集地(圖) | ||
NEWS.SOHU.COM 2005年01月14日11:04 來源:海峽都市報 |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 ||
免費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 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 點擊進入>>> | ||
本報棉蘭專訊1月13日,一個叫美達村美德扶助會的民間救援組織已整整工作了15天,十多天來,不斷有來自印尼班達亞齊的華裔災民湧入這裡,記者走進這個災民營時,發現身邊都是成群的黑頭髮黃皮膚,一口閩南話的華人。 據組織這個災民營的「美德扶助會」主席陳松茂介紹,這個災民營的建造者實際上是這裡幾百戶華人,借住在當地居民家中的災民數量正好與原居民數量相當,都是2000人。 海嘯暴發第二天,「美德扶助會」就在離災區最近的印尼蘇北省棉蘭市開設機構,災民營位於棉蘭市往北30分鐘車程,一個叫「美達村」的地方,該村在近四十年前,就是一個接收來自於亞齊的災民的災民營,只不過上一次接收的是政治難民,而這次,是自然災害難民。 災民營是一個華人民間機構,它由附近的華人組織提供物資援助,該機構正在尋求印尼政府的支持,機構負責人陳松茂說,扶助會要求政府集中災民進行管理和救濟。記者了解到,在政府接管之前,受災華人已做出積極的自救響應———第一批義工已前往災區亞齊,他們的任務是清理堆積在建築物中的淤泥,這是重建家園的第一步,這些義工,幾乎全部由難民自己組成。 目前的情況是,各界華人的支持已使該災民營可以勉強維持,「扶助會」開始為受災最重的城鎮———亞齊的米拉務,提供物資支援。 昨日,記者在這裡看到,這裡就像集市的場所,極度擁擠繁忙,在這個災民營的大食堂,「食堂」四面的牆上,是滿滿的照片和尋人啟事,其中最顯眼的是一名年輕男子貼出的,他尋找他的妻子和兩個漂亮的雙胞胎女兒。 「食堂」還兼有臨時醫院的作用,一位胸口標有「委員會成員」標誌的男子告訴記者,這裡每頓飯供應700人的夥食,同時,大廳裡有許多來此義務工作的華人醫生,他們為這裡的災民解除一些病痛。 工作人員介紹,災民營引來許多來自港、澳、臺的同胞義工,他們在海嘯發生後以最快時間趕到這裡,為這裡的難民提供醫療、環境消毒等服務。 災民營的組織者表示,他們不知道能在這裡維持多久,他們希望災民營的景象能早一些結束,「災民營的解散,就是大規模重建的開始,這是我們都希望看到的。」另一位「委員會成員」感慨地說。 黃印華:棉蘭的福建人最多 到目前為止,中國媒體已向印尼災區派出大量記者,在記錄上,超過20家國內媒體記者到達印尼棉蘭時,都向黃印華尋求幫助,黃很願意為華人同胞提供幫助。 「從福建來的?」黃印華笑著遞過名片說:「我祖籍是泉州南安洪瀨的,一年要回去五六次。」 名片上頭銜還真不少:印尼蘇北省政府對外友好協會主席、印尼蘇北省工商總會中國委員會主席、印尼蘇北省華裔總會主席、蘇北省紅十字會…… 印尼蘇北省棉蘭當地時間上午11時許,當地中文媒體《棉蘭早報》兩名華裔工作人員驅車找到了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的華裔黃印華。 「君子豈能失信乎」,在黃的辦公室,懸掛著一幅從中國帶來的圖畫,畫上的字是他的人生格言。「對於家鄉,我們還是有特殊的感情」,黃介紹說,他的父親今年年高八十,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他便隨父親返鄉探親。 《棉蘭早報》,印尼蘇北省唯一的中文報紙。「來這裡的華人一般都會找黃醫生!」在來找黃印華的路上,報社陳姍姍小姐說,黃醫生是當地的活動家,在政府和民間都很有影響力。海嘯發生的當天,正在蘇北省友好城市四川的黃印華迅速趕回棉蘭,組織當地華裔募捐,成立救濟站,收留從800多公裡之外趕來的亞奇華裔災民。 「棉蘭的福建人最多,尤其會說閩南話的最多!遠隔萬水千山,希望通過你們的報導向家鄉的鄉親們報個平安,同時向福建省政府和社會各界表示感謝!」黃自信地說,從亞齊來到棉蘭的華裔難民有兩千多人,但在政府和我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戰勝海嘯帶來的損失,重建家園。 採訪日記 首日是艱苦的意外 1月13日從新加坡到印尼棉蘭 我們四人1月12日從福州啟程,前往印尼棉蘭,這裡是離災區最近的大城市。 途經新加坡,到達時已是凌晨1時,我們得在機場的沙發上對付一晚。 異國他鄉,四個記者開始互相交換想法。攝影小馬說他感到茫然,走出國門,到處懸掛著不知是什麼文字的牌子,小馬感慨:「在國內,咱怎麼也算是個知識分子,但出來了,算小學畢業了?」 小馬的話表達了大家的心聲,美眉吳婷說,她以為新加坡之夜將會是整個行程中「最有計劃」的一個晚上,沒想到就是這樣一個意外,明天就到印尼,新加坡當地媒體稱印尼部分災區實施了宵禁,我們將來的幾天裡不知道會遇到多少意外,美眉說:「心裡懸得慌,不知明天會怎樣。」 好不容易挨到了天亮,我們坐上了前往棉蘭的飛機。下飛機過關時就被印尼海關官員攔下,還好機場有一位往返於臺灣與印尼的老人幫助了我們,接下來我們一路好運不斷,連遇貴人,在當地唯一一家華文報紙的老總的介紹下,我們聯繫上了印尼軍方,進入了當地空軍基地,並得到應允:1月14日,只要早上有飛機出發,我們便可以搭乘軍方飛機前往災情最重的米多務鎮。 在這個空軍基地裡,聚集著各國的救援部隊,各種各樣的直升機和運輸機,當然還有讓人眼炫的酷車,但這已不能吸引我們了,我們一心想的是,能得到當地軍方的同意,隨他們一起押運物資到最需要的人們手上。 感謝福建省電信有限公司提供海事衛星電話通信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