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隨筆:走進棉蘭百年和睦的精神家園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棉蘭11月18日電 題:走進棉蘭百年和睦的精神家園

  中新社記者 顧時宏

  從空中俯瞰棉蘭市,一馬平川的低矮平房騎樓掩映在綠樹環抱之中,除了突兀的教堂尖頂、星月閃亮的清真寺和中式廟宇建築醒目外,在市區難尋高樓大廈的蹤影。

  走進棉蘭市區,猶如踏入歷史的長河。沿街兩邊遇百年的大樹下,滿是上百年的荷蘭殖民時代遺留下的白色古建築,有些至今還在使用。比如市政廳、郵政局、東南亞銀行大樓、倫敦蘇門答臘有限公司大樓、TIP TOP 咖啡等。

  在眾多的古老建築群中,最引遊客駐足的要數位於市中心格薩灣街的華人張亞輝府邸。這座綜合了中國、馬來和歐洲風格的兩層豪宅始建於1895年並於1900年完成,室內共有40個房間,濃厚的馬來風格體現在長排的綠色和黃色門、窗上;屋頂惟妙惟肖的龍鳳雕塑、大門正上方「清河堂」下,厚重的門葉上遒勁的「加冠」「晉爵」墨跡,以及屋簷下的國畫書法盡顯中國傳統文化韻味。二樓豪氣的客廳和舞廳,處處點綴的歐洲飾品也記錄著主人當年的奢華。

  隨行的當地華人洪華強先生說:「張亞輝和哥哥張永賢出生於中國廣東梅縣一個小商人之家,一百多年前兄弟倆漂洋過海到達蘇門答臘島的德裡鎮種植菸草,後張亞輝成為當時東南亞的首富。發家致富後的張亞輝除了幫助當地修路建橋外,還積極參與當地德裡蘇丹、荷蘭殖民者的政務,與各族高層保持友善關係深厚交情。張亞輝既是棉蘭的歷史,也是華人艱苦奮鬥和當地友族和睦共榮的寫照,他和他的官邸古屋已成為這裡華人的精神家園。」

  這座目前位列雅加達、泗水後的印尼第三大城市,經過百年風雨洗滌,人口已增至230多萬,其中華人約70萬。儘管華人不少,但在市區卻很少看到中文字樣。除了張亞輝的府邸「清河堂」、華人佛道寺廟「東嶽觀」、中資機構中國工商銀行的中文字外,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市區公墓旁邊的華文報社《訊報》這2個中文字。

  報社社長林榮勝是來自中國福建的第3代華裔,在記者採訪棉蘭與中國廣東企業家舉行的交流會上,這位儒商告訴記者,他的主業是從事橡膠出口、經營酒店等商務,看到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一股華語熱,6年前他才創辦這份華文日報,為讓更多的孩子認識中文,他同還出版一份圖文並茂的《青訊報》供少兒閱讀。

  在他的報社,林榮勝說:「這2份印尼唯一全彩印的華報,辦報最初每年虧損60、70萬美元,現在少多了,僅20多萬了!儘管報紙年年虧本,但我用從商業上的盈利彌補上,還能堅持下去!」

  他說,之所以要堅持下去,是因為看到中印尼友好合作的前景,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來印尼投資辦企業,中文正在「吃香」。「更重要的是,這是讓華人後代了解祖籍國文化,傳承文化的精神家園!」他感慨道。

  在和廣東企業家參觀棉蘭新機場、國際港口的路上,負責帶隊的印尼蘇北華社慈善與教育聯誼會副理事長廖章然先生說:「我有一個心懷10年的夢想,那就是希望更多的中國企業家來棉蘭,幫助這裡缺電的地方,工廠不會停電,農民的水稻增產!」

  在廖章然看來,讓更多的如中印尼在棉蘭合作的高速公路項目那樣,他期望未來棉蘭的大路旁,綠樹下,有更多的象張亞輝官邸「清河堂」、武當廟、大清真寺、麥滿皇宮、斯利瑪利亞曼印度廟、依曼奴威爾教堂等等那樣上百年的建築,在印尼這個宗教和睦的熱土上,千古流芳。(完)

相關焦點

  • 直擊印尼棉蘭華人災民聚集地(圖)
    >  N本報特派印尼採訪組王小虎/吳婷/呂士榮/文/馬海濤/圖  本報棉蘭專訊1月13日,一個叫美達村美德扶助會的民間救援組織已整整工作了15天,十多天來,不斷有來自印尼班達亞齊的華裔災民湧入這裡,記者走進這個災民營時,發現身邊都是成群的黑頭髮黃皮膚,一口閩南話的華人。
  • 印尼棉蘭遊記|(二)棉蘭
    一個和印尼本地人結婚後定居棉蘭的瑞士大嬸告訴我,人們在這裡形容距離不會說多少公裡,而是說幾小時,因為完全取決於路況和交通,說公裡數沒有意義。後來我發現的確如此,所有人都這樣跟我說,多巴湖(Danau Toba)的距離是5小時,Berastagi是2小時,諸如此類。
  • 印尼隨筆:走進亞齊「中國—印尼友誼村」
    印尼隨筆:走進亞齊「中國—印尼友誼村」 2014-12-27 01:47:26顧�    從亞齊市往東驅車15公裡,便可抵達亞齊風光秀麗的「中國—印尼友誼村」。踏上通往村裡的柏油路,入村口處高高豎立的門字牌匾十分醒目,由中國書法家沈鵬用紅色墨跡書寫著「中國—印尼友誼村」,中文上下分別有印尼文    綠樹掩映下,漫山遍野是紅瓦黃牆的房子。繞過村裡的診所,便是中國印尼友誼村華人代表老倉民的家。
  • 印尼棉蘭將重建華僑中學
    摘要:曾連續辦學20餘載、被迫停辦31年,校友遍及全球的印尼棉蘭華僑中學迎來了重建的曙光。作為北蘇門答臘省首府的棉蘭,是蘇門答臘島第一大城市,也是印尼第四大城市,其200多萬人口中,華人佔了近20%。近日,「棉蘭華僑中學(現稱棉華中學,簡稱棉中)聯誼會」正式購買下位於印尼棉蘭環城公路Gagak Hitam路段邊的1.6公頃土地,作為該校重建的校址,正式開始了棉華中學的重建工作。
  • 「華人之都」——印尼棉蘭
    棉蘭是印尼第三大城市,也是北蘇門答臘省首府和蘇門答臘島重要的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2013年建成啟用的瓜拉納姆國際機場,是印尼第二大機場和蘇門答臘島航空樞紐。在市中心,有多家規模可觀的綜合購物中心、大型超市,為200餘萬市民提供了絕佳的購物、休閒場所。市中心雖然高層建築不多,但五星級酒店、咖啡廳、西式快餐廳集中於鬧市區,展現了這座城市的現代都市風情和生機活力。
  • 印尼棉蘭,擁抱原始的自然.
    其中以峇里島最為有名,許多人不遠千裡,特意飛去峇里島拍婚紗,度蜜月,足可想見印尼風景的美麗動人。而棉蘭這座城市就相對的冷門一些,小眾一些,它是印度尼西亞的第三大城,僅次於雅加達、泗水,位於蘇門答臘島東北部日裡河畔。
  • 棉蘭是印尼毒品流通三大城市之一
    ,點擊題目下藍色文字「印尼旅遊全方位」關注我哦,及時為您送上新鮮資訊,印尼工作旅遊必備小助手。【點滴網棉蘭23日訊】國家禁毒局(BNN)局長警察布迪·瓦瑟索(Budi Waseso) 警察中將說,全印尼地區處於毒品緊急狀態。所有這些地區中棉蘭市在流通毒品上列入前三大。布迪·瓦瑟索周一(22日)晚在棉蘭舉行揭露重25公斤薩布(sabu)毒品發布新聞結束後對記者說的。他說棉蘭流通毒品排行第三,第一是雅加達,第二是東爪泗水。
  • 印尼華人返鄉掃墓帶動棉蘭旅遊業發展
    據印度尼西亞旅遊部日前統計,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期間,印尼北蘇門答臘省首府棉蘭迎來成千上萬名前來掃墓的華人,帶動了當地旅遊業的發展。    清明節期間印尼國內外的華人和全家返回棉蘭家鄉掃墓,推動棉蘭市的酒店入住率上漲了10%到12%。
  • 廣東華僑史調研團深入印尼棉蘭調研
    廣東華僑史調研團深入印尼棉蘭調研 >   中新網廣州12月13日電(梁燕)據廣東省僑辦消息,近日,《廣東華僑史》調研團到達印尼第三大城市棉蘭調研。
  • 中國駐棉蘭總領事走訪印尼蘇北客屬聯誼會
    中國僑網12月31日電 據中國駐印尼棉蘭總領事館網站消息,日前,駐棉蘭總領事邱薇薇走訪印尼蘇北客屬聯誼會,受到該會理事會主席葉福強、輔導主席饒建民及30多名理事的熱烈歡迎。邱薇薇在致辭中讚賞蘇北客屬聯誼會成立近20年來,傳承客家精神,弘揚中華文化,致力慈善,敦親睦族,為印尼經濟建設和社會和諧、為推動中印尼友好交流合作做出積極貢獻。邱薇薇表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和印尼「全球海洋支點」戰略深入對接,雙方各領域互利合作不斷擴大,新的合作增長點不斷湧現。
  • 通訊:印尼棉蘭開埠僑領張榕軒的傳奇故事
    位於印尼棉蘭茂榕園內的「張榕軒紀念館」。圖為張榕軒曾孫媳林素琴介紹其曾祖父創建中國首條華僑投資鐵路——潮汕鐵路的情況。 林永傳 攝中新網印度尼西亞棉蘭6月3日電 題:印尼棉蘭開埠僑領張榕軒的傳奇故事中新網記者 林永傳「到棉蘭一定要探訪『茂榕園』,去聽聽張榕軒的故事」。在印尼華裔總會副總主席、執行主席黃印華先生的帶領下,中新網記者日前來到位於印尼棉蘭市區北部的「茂榕園」探訪。
  • 華僑實業家張榕軒:印尼棉蘭地區的開發功臣
    張榕軒兄弟這一「立市場」的舉措,使棉蘭「地利日興,商務是盛」,華夷工商輻輳雲「袛20年間,連,已達十餘萬眾,遂儼然一大都會」。與此同時,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張榕軒的資產已達千萬荷蘭盾,成了印尼,甚至東南亞叱吒風雲的商界人物。  印尼有句諺語曰:「你在哪裡立地,就要在那裡頂天。」張榕軒致富後,他十分清楚他的經濟基礎在棉蘭,他的生存發展取決於棉蘭的社會條件。
  • 認識印尼 | 蘇門答臘第一大城市——棉蘭
    (一部分來源取自Wonderful Indonesia)棉蘭(Medan)是印尼蘇門答臘島第一大城市,北蘇門答臘省省會,位於蘇門答臘島東北部日裡河畔,棉蘭市由馬達人、瓜哇人、馬來人、華人等民族組成,其中華人佔 19%以上,大多數人從事工商貿易
  • 中國駐棉蘭總領館持續捐助印尼抗「疫」(圖)
    30日,中國駐印尼棉蘭總領館向該國北蘇門答臘省警察廳捐贈500箱米油糖等生活物資,用於援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當地貧困家庭。該批捐贈物資由印尼華裔總會執行主席、該省政府對外友好協會統籌主席黃印華(右)轉交。
  • 印尼棉蘭遊記|(一)去,還是不去
    我從知道印尼有這麼一個叫棉蘭(Medan)的城市,到決定買機票,只花了五分鐘。
  • 世界上最大的火山湖坐落於此,印尼第三大城市—棉蘭
    棉蘭是一個多民族的城市,由不同文化和不同宗教背景的人組成。除馬來人和卡羅人作為早期居民外,棉蘭還有爪哇人、巴塔克人、中國人、曼陀林人和印第安人。大部分棉蘭居民都在貿易部門工作,因此城市的各個角落都有許多店屋。在棉蘭還有來自美國、日本、馬來西亞和德國等國家的領事辦公室。棉蘭同時使用印尼語、爪哇語、馬達語,華人則使用福建話(閩南語)、粵語、四邑話、興化話(莆田話)、潮州話、海南話、福州話、棉蘭華語,印裔則多說泰米爾語。
  • 中國駐印尼棉蘭總領館捐贈口罩助當地抗「疫」
    圖為中國駐印尼棉蘭總領事邱薇薇(右二)向印尼北蘇門答臘省政府捐贈口罩。中國駐棉蘭總領館 供圖(抗擊新冠肺炎)中國駐印尼棉蘭總領館捐贈口罩助當地抗「疫」(圖)中新網棉蘭4月11日電(記者林永傳)10日,中國駐印尼棉蘭總領事邱薇薇向印尼北蘇門答臘省(簡稱蘇北省)、棉蘭市政府,省市警察局捐贈口罩,並與蘇北省政府秘書長莎白麗娜、棉蘭市減災局、衛生局、省市警察局官員等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行交流
  • 海外戰「疫」:中國駐棉蘭總領館持續捐助印尼抗「疫」
    30日,中國駐印尼棉蘭總領館向該國北蘇門答臘省警察廳捐贈500箱米油糖等生活物資,用於援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當地貧困家庭。該批捐贈物資由印尼華裔總會執行主席、該省政府對外友好協會統籌主席黃印華(右)轉交。
  • 印尼隨筆:峇里島的中文味道漸飄漸香
    印尼隨筆:峇里島的中文味道漸飄漸香   從峇里島機場到下榻的酒店,沿途路旁的「利群」、「沉香」、「巴裡漁村」、「燕窩生態園」、「老大粥屋」、「筷子餐廳」等各式中文廣告、店鋪名稱時有所現,連印尼當地的BCA銀行也在機場的行李提取處和路旁用打出「用您的卡提款」的中文廣告。
  • 「親情中華」走進印尼棉蘭華社華校 感動當地僑胞
    圖為綿中中小學落成典禮現場 林浩 攝 中國僑網棉蘭7月19日電:題:「親情中華」走進印尼棉蘭華社華校 感動當地僑胞記者:林浩「非常感謝『親情中華』藝術團藝術家們帶來的高水平演出印尼蘇鋼集團董事長、蘇北華社慈善與教育聯誼會(以下簡稱印尼蘇北華聯)理事長蘇用發說。圖為藝術團與僑社代表互換禮品 林浩 攝7月15日-18日,「親情中華·海外行」活動走進印尼,先後在棉蘭綿中中小學、棉蘭亞洲國際友好學院等地獻藝,用中國歌舞、民樂、魔術等豐富多彩的節目向當地僑胞表達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