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隨筆:走進亞齊「中國—印尼友誼村」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印尼隨筆:走進亞齊「中國—印尼友誼村」

2014-12-27 01:47:2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老倉民拿出當時的規劃圖介紹說,援建的友誼村有303套共606間房子,全部為鋼筋水泥結構,動工於2006年5月並於次年7月分交付災民入住。村內設有學校、診所、清真寺、足球場等設施齊全,總耗資1.1億人民幣(約合1440萬美元),是中國在印度洋海嘯援助中最大的恢復重建項目. 顧�

    從亞齊市往東驅車15公裡,便可抵達亞齊風光秀麗的「中國—印尼友誼村」。踏上通往村裡的柏油路,入村口處高高豎立的門字牌匾十分醒目,由中國書法家沈鵬用紅色墨跡書寫著「中國—印尼友誼村」,中文上下分別有印尼文

    綠樹掩映下,漫山遍野是紅瓦黃牆的房子。繞過村裡的診所,便是中國印尼友誼村華人代表老倉民的家。 顧時宏 攝

  中新網印尼亞齊12月26日電 題:走進亞齊「中國—印尼友誼村」

  中新網記者 顧時宏

  26日的亞齊陰雨綿綿,筆者參加完此間舉行的地震海嘯災難 10 周年紀念活動後,便驅車前往半山腰上的中國—印尼友誼村參觀。

  從亞齊市往東驅車15公裡,便可抵達亞齊風光秀麗的「中國—印尼友誼村」。踏上通往村裡的柏油路,入村口處高高豎立的門字牌匾十分醒目,由中國書法家沈鵬用紅色墨跡書寫著「中國—印尼友誼村」,中文上下分別有印尼文和英文。

  沿著斜坡走進村落,一座金黃拱形頂塔的清真寺引人注目,遠處不時傳來陣陣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綠樹掩映下,漫山遍野是紅瓦黃牆的房子。繞過村裡的診所,便是中國印尼友誼村華人代表老倉民的家。從老倉民家遠眺,亞齊的沙璜島、亞齊島與青山碧水盡收眼底。

  在海嘯中倖存下來的這位老姓華裔,祖籍中國廣東順德。他指著錯落有致地排列在山坡上那些房子說:「2004年底那場百年不遇的印度洋大海嘯的重災區發生後,導致亞齊十多萬人喪生,幾十萬人無家可歸。中國積極參與了國際社會對亞齊的救援行動,第一時間深入重災區救死扶傷,幫助災區重劍家園,這些房子就是中國政府為當時無家可歸的災民而援建。」

  老倉民拿出當時的規劃圖介紹說,援建的友誼村有303套共606間房子,全部為鋼筋水泥結構,動工於2006年5月並於次年7月分交付災民入住。村內設有學校、診所、清真寺、足球場等設施齊全,總耗資1.1億人民幣(約合1440萬美元),是中國在印度洋海嘯援助中最大的恢復重建項目,也是兩國人民患難與共的見證,兩國人民深厚友誼的象徵。

  10年前的今天早上,老倉民的家人因都去泗水而躲過一劫,但他和亞齊很多華人一樣,房子都被海嘯毀之一旦,他的堂叔、堂哥、姐姐、姐夫等親屬有28人在海嘯中遇難。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說:「目前安置在這裡的華人有一百多戶,其他的都是亞齊本土的穆斯林民眾。」

  採訪這位華裔時,不時有村民從他家門口經過並友好地向他打招呼。老倉民說,海嘯災難發生後讓亞齊人在互助中建立了情誼,華族和原住民和睦相處,安居樂業。

  一位叫RIDWAN HUSIM的村民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海嘯發生時,他和妻子緊緊抱住他們1歲半的孩子,但高達十幾米的巨浪不斷地把他們拋起又撕開,最終他的兒子從懷裡被水捲走。後來亞齊救災委員會把他倆夫婦安置到友誼村,讓他重獲生活的勇氣。他遠望著天邊的沙黃島喃喃地說:「我的孩子應該漂到那個島上被好心人收養,他今年應該快12歲了!」

  在老倉民家閒聊的當地居民KHAIRUL ABRAR先生告訴記者,海嘯讓他失去了妻子、兒子,還有50位親人,並把他在亞齊市的房子毀為平地。後來他躲到避難所,政府就把他安置到友誼村裡來。他說:「房子質量很好,水、電一直都有,感謝中國人的真誠救助!」目前他在一家NGO機構上班,負責環境保護工作。「我要堅強地走下去,把亞齊的環境建設得更加美好!」,他自信地說。

  告別老倉民時,正是周五的黃昏,天空又下起瓢潑大雨,把友誼村的路洗刷得更乾淨,滿山的綠樹顯得更加青翠。清真寺裡飄來豪放的唱經歌,在村裡的雨中,久久迴蕩,似乎在祝願中印尼友誼如青山碧水天長地久。(完)

相關焦點

  • 印尼的「亞齊自由運動」
    1945年,印尼宣布獨立; 1953年,亞齊宣布為獨立的伊斯蘭國家,隨後與印尼政府爆發了4年的衝突; 1959年,印尼政府給予亞齊「特別領土」地位,允許亞齊在宗教、教育和文化事務上實行自治; 1976年,「亞齊自由運動」成立: 1989年,印尼安全部隊對亞齊反政府武裝發動了一場歷時
  • 新聞資料:戰火不斷的印尼資源大省-亞齊
    中新網5月19日電印尼政府與該國叛亂組織「自由亞齊運動」在日本東京的最後和談破裂,印尼總統梅加瓦蒂在18日午夜剛過就宣布恢復在亞齊的戒嚴狀態,授權軍隊對分離武裝採取軍事行動。印尼軍隊司令蘇塔爾多將軍下達了進攻的明確指令。這是1975年入侵東帝汶以來印尼軍隊最大的軍事行動之一。
  • 300年印尼:荷蘭人的印尼
    印度尼西亞簡稱「印尼」,印尼是萬島之國,全印尼有1.9萬多個島嶼,分布在赤道及其兩側。其中有一些雖然叫島嶼,其實不過是一些沙灘。當然,另外一些島嶼,比如說爪哇和蘇門答臘島,則是人口密集的大島。世界上最大島嶼中的兩個:婆羅洲和紐幾內亞島的一部分都在印尼境內。婆羅洲在印尼境內的那部分叫加裡曼丹,而印尼境內的一半的紐幾內亞島被稱為巴布亞。
  • 雅加達進軍亞齊
    與此同時,印尼國民軍在亞齊首府班達亞齊駐軍少將埃文·蘇佐諾宣布:「對分離武裝『自由亞齊運動』的全面總攻已經開始!」與此同時,印尼國民軍在亞齊首府班達亞齊駐軍少將埃文·蘇佐諾宣布:「對分離武裝『自由亞齊運動』的全面總攻已經開始!」早在印尼政府與「自由亞齊運動」在東京談判的同時,印尼政府軍國民軍已經開始向亞齊特區增兵。5月19日,印尼政府軍的軍事行動以一場大肆宣揚的空降拉開帷幕:6架印尼空軍的C-130「大力神」運輸機在亞齊特區首府班達亞齊機場附近空投了458名傘兵。
  • 海南「峇里村」——中國與印尼的友誼之橋
    這個美麗的富有濃鬱印尼文化特色的地方,已經成為連接中國與印尼友誼的橋梁。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特別是印尼的2000多名華僑陸陸續續回國,落戶興隆。剛進村,迎面可見一扇具有濃鬱印尼峇里島建築特色的山門--善惡之門。進入山門之後,仿佛就置身於印尼峇里島,異域風情撲面而來,隨處可見各種印度教文化景觀,包括建築、雕刻、壁畫等等,洋溢著印度教濃鬱的神秘色彩。
  • 萬寧華僑農場「峇里村」:連接與印尼的友誼
    萬寧華僑農場「峇里村」:連接與印尼的友誼 2020年09月25日 11:45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參與互動
  • 印尼的亞齊特區,為什麼有獨立的傾向?
    但亞齊的制度卻與印尼本土不同,印尼本土實行的世俗化政策,而亞齊曾經卻欲脫離印尼,建立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為此,印尼和亞齊曾進行多達半個世紀的鬥爭。2005年,亞齊當地政府宣布結束對抗,放棄獨立。2006年,印尼國會通過《亞齊自治法》,賦予亞齊更多自治權,並成立特別行政區,成為了這個世俗化國家裡,唯一實行伊斯蘭法的地區。
  • 隔海看印尼 印尼的姑娘長什麼樣?
    印尼,一個世界上人口排名第四的群島國家,人稱千島之國,擁有廣袤綿長的海岸線,熱帶風情迷人且神秘。這樣一個美麗的地方,美女當然也不少,印尼以盛產美女而出名的幾個部族,你知道嗎?根據Dayak族文化學家Fransiskus Suma的說法,有著白皮膚和黑髮的女孩確實是Dayak土著人與中國人的後代,這些中國人在1368年至1643年間來到印尼定居。即使身處熱帶地區,Dayak女孩還是擁有白皙的皮膚,眼睛不像印尼土著,多為杏眼或者單眼皮,不比印尼土著擁有強烈的骨骼感,在外表上更像中國人。
  • 梭羅河畔的友誼讚歌(大使隨筆)
    梭羅河畔的友誼讚歌(大使隨筆) 2020-12-21 11:12:56   來源:人民日報
  • 印尼廖內群島舉辦旅遊推介會 希望中國遊客到訪
    原標題:印尼廖內群島舉辦旅遊推介會 希望中國遊客到訪   印尼廖內群島13日在雅加達舉辦旅遊推介會。圖為推介會上當地樂團表演的印尼傳統名曲。 顧時宏 攝   中新網雅加達5月13日電(記者 顧時宏)印尼廖內群島13日在雅加達舉辦旅遊推介會。
  • 印尼隨筆:走進棉蘭百年和睦的精神家園
    中新社棉蘭11月18日電 題:走進棉蘭百年和睦的精神家園  中新社記者 顧時宏  從空中俯瞰棉蘭市,一馬平川的低矮平房騎樓掩映在綠樹環抱之中,除了突兀的教堂尖頂、星月閃亮的清真寺和中式廟宇建築醒目外,在市區難尋高樓大廈的蹤影。  走進棉蘭市區,猶如踏入歷史的長河。
  • 印尼隨筆:峇里島的中文味道漸飄漸香
    印尼隨筆:峇里島的中文味道漸飄漸香   峇里島美樂茲濱海度假村董事長廖彩珍告訴記者,近幾年來,隨著印尼與中國的關係日益加深友好,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前來峇里島旅遊度假,在去年到峇里島的外國遊客最多的9個國家和地區中,除中國大陸及臺灣地區增長外,其他的8個國家遊客量均下降。  她說,印尼官方旅遊局估計,今年到峇里島的中國遊客將突破百萬人次。大量中國遊客的到訪催生了中餐館、中文服務生意的興隆。
  • 直擊印尼棉蘭華人災民聚集地(圖)
    >  N本報特派印尼採訪組王小虎/吳婷/呂士榮/文/馬海濤/圖  本報棉蘭專訊1月13日,一個叫美達村美德扶助會的民間救援組織已整整工作了15天,十多天來,不斷有來自印尼班達亞齊的華裔災民湧入這裡,記者走進這個災民營時,發現身邊都是成群的黑頭髮黃皮膚,一口閩南話的華人。
  • 印尼內戰全面爆發 「千島之國」捲入戰爭狂瀾
    繼印度尼西亞政府同亞齊分離主義組織「自由亞齊運動」(簡稱「亞獨」)在東京舉行的談判於18日徹底破裂,印尼陸、海、空三軍近10萬官兵殲滅分離武裝的戰爭全面打響!這是印尼28年來最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也是雙方首度大規模交手。「千島之國」將面臨著怎麼樣的命運?
  • 印度洋海嘯十周年 印尼泰國等重災區民眾攜手紀念
    央廣網北京12月26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今天(26日)是印度洋海嘯十周年。十年前的這一天,印尼蘇門答臘島海域附近發生芮氏9.3級強震並引發印度洋大海嘯,造成沿岸國家近30萬人死亡。作為當年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印尼亞齊省從25日起開始舉行一系列紀念活動。
  • 廣東華僑史調研團深入印尼棉蘭調研
    廣東華僑史調研團深入印尼棉蘭調研 >   中新網廣州12月13日電(梁燕)據廣東省僑辦消息,近日,《廣東華僑史》調研團到達印尼第三大城市棉蘭調研。
  • 印尼隨筆:探訪與新加坡隔海相望的印尼巴淡島
    中新社巴淡11月9日電 題:探訪與新加坡隔海相望的印尼巴淡島  中新社記者 顧時宏  走進位於印尼蘇門答臘島與新加坡隔海相望的巴淡島,驅車穿行於綠樹成蔭下的大街小巷,醒目的是街邊逐漸增多的中文字店鋪:「快樂餐廳」、「海南雞飯」、「海海錢幣兌換中心」、「康源中醫」、「維大藥行」……  隨行的華裔王家財先生告訴記者,巴淡島屬於印尼蘇門答臘島廖內省
  • 中國—印尼旅遊與投資論壇在印尼舉行
    為促進印尼與中國疫情後的旅遊合作,中國—印尼旅遊與投資論壇於12月18日在印尼北蘇門答臘省多巴湖舉辦。論壇以線上線下聯動方式舉行,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張旭副部長應邀發表視頻致辭。張旭表示,今年是中印尼建交70周年,回顧70年曆程,中印尼關係取得長足發展,人文交流方興未艾。近年來,兩國在文化遺產、文化藝術、人員交流、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等方面的合作亮點紛呈。在中印尼攜手抗疫的特殊時刻,今年11月,中方跨越空間阻隔,參加印尼2020年「國家文化周」,慶祝兩國建交70周年,讚頌兩國人民友誼,取得積極社會反響,為兩國關係注入新的動力。
  • 印尼疫情:中印尼貿易首次出現順差!出口中國:燕窩、蝦餅、水果?
  • 「鏡頭下的友誼」印尼主題攝影展在上海藝術品博物館開幕
    圖說:「鏡頭下的友誼」印尼主題攝影展開幕2020年不僅是中國和印尼建交70周年,也是萬隆會議舉行65周年。昨天,「鏡頭下的友誼」印尼主題攝影展,在上海藝術品博物館開幕。展覽分為「旖旎風光」「魅力文化」「多彩插畫」「第二故鄉」四個部分,分別呈現了印尼的自然風景、 人文風貌、插畫藝術以及旅居申城的印尼人眼中的國際化大都市。展覽中有不少作品直觀反映了兩國人民的友好交往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