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經過探索,國內修復行業龍頭企業已經大大縮短了和國外企業的差距,而且在實踐的基礎上進行了符合國情的創新。未來隨著政策法律的完善和企業自身的不斷磨練,國內修復企業和技術走出國門也是必然。
近年來,土壤地下水修復市場前景持續向好,而大部分外資從業企業卻在這本可大展宏圖的時候鳴金收兵了。對此,中國環境修復產業聯盟秘書長高勝達分析說,雖然有外商直接投資增長緩慢的大背景,但是外資土壤地下水諮詢公司在國內的衰落不僅僅是其認識和模式的問題。
外資環境諮詢公司在初期支持和推動了我國土壤地下水調查修復的相關工作,然而近期卻紛紛收緊甚至退出中國區土壤地下水業務
外資環境諮詢公司是隨著發達國家製造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大潮進入我國的。他們不僅幫助和促進了外商在華投資,而且在我國準備啟動土壤地下水調查修復的初期或更早一段時間,還積極支持和推動相關工作。同時,他們也得到了市場的充分認可,一個場地第一階段(PhaseⅠ)調查項目能高達幾萬美元,而在國外類似項目低的僅有幾百美元。
上田環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李小平是我國最早從事土壤修復的專家之一。他回憶說,當初對一些官方開展的相關工作,英國伊爾姆(ERM)給予了大力支持。
另外兩位國內土壤地下水修復事業先行者——現任中環循(北京)環境技術中心總經理龔宇陽和輕工業環境保護研究所總工程師宋雲也表示,2005年一次環保系統的內部會議上,幾大石油公司負責其全球環境修復事務的主要負責人悉數到場,對促進國內相關工作有著標誌性的意義。而會議能夠成功舉辦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伊爾姆和美國安社(ENSR,後被美國艾奕康(AECOM)收購)的全力支持。而彼時,現在的國內龍頭企業北京建工環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尚未成立。
2011年,艾奕康候任執行長馬休˙薩頓專門來華,並與環保部門相關負責人就汙染場地的治理問題和今後的合作進行了探討。當時的艾奕康中國區環境業務負責人熊健對公司發展充滿信心。
然而,這種信心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如今的外資環境諮詢公司卻紛紛收緊甚至退出了中國區土壤地下水業務。
全球巨頭美國西圖(CH2M HILL)於2012年將中國區相關業務剝離給了上海格林曼;去年,艾奕康收購美國優斯(URS)後,國內修復業務還沒有太大起色;伊爾姆相關業務也大幅萎縮;還有美國韋斯頓(WESTON)、加拿大高達(GOLDER)、英國科進(WSP)、韓國鮮京(SK)、日本同和(DOWA)等。很多外企土壤地下水業務的高級人員都離職去了中節能大地、北京建工修復或上田環境修復等土壤治理企業。
隨著一批重大疑難土壤修復項目的實施,汙染場地環境保護系列標準的發布,國內在標準、技術等方面同發達國家的差距不斷縮小,外企的優勢不再明顯
土壤地下水修復是一個經驗行業。過去,外企領先主要在調查修復的程序上。英國阿美科(AMEC)副總裁司馬威長期參與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土壤汙染防治政策的相關項目。其多年前就直言不諱地說,他們來中國不只是為掙錢的,而是來「教」中國如何做土壤修復。
近年來,隨著一批重大疑難土壤修復項目的實施,國內在標準、技術等方面同發達國家的差距不斷縮小,特別是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主持制定的汙染場地環境保護系列標準發布後,基本解決了調查修復的程序問題,外企的優勢就不那麼明顯了。
對此,我國臺灣地區的企業也深有體會,臺灣業興公司總經理潘時正感嘆道:「六七年前來大陸,感覺連基本的土壤地下水採樣都不會,現在,廣華新城這樣世界少有的大項目,大陸都完成得很好。」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