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焦化廠土壤修復致汙

2020-12-16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環保網訊:處在產業調整後期的北京,開始對大量原有工業場地重新開發。但土壤修復後,尋找消納地成為一大難題。

去年8月,網友水月洞天搬進北京朝陽區緊挨東南五環處的雙合家園,3個月後的11月,他覺得小區空氣味道不對勁,空氣中總瀰漫著一股燒垃圾的氣味,「還不是燒生活垃圾或者樹葉的味道,有一股化學品的刺鼻味,和燒膠皮很像。」

氣味來自與雙合家園一牆之隔的一處場地,場地正門上「北京煉焦化學廠」幾個金色大字已顯陳舊。事實上,從2013年5月北京焦化廠地塊開始土壤修復工程後,「治汙」還是「致汙」的爭議便開始了。

新居邊的環保工程

搬進新居,意味著全新生活的開始,但居民們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的新生活將在空氣汙染中開啟。

「與焦化廠為鄰」這件事,剛開始並未引起水月洞天等人的重視。11月初,他和其他居民開始聞到小區中明顯的異味,當時在社區QQ群裡討論時,有居民發現小區北邊有露天焚燒垃圾的現象,包括水月洞天在內的許多居民都認為刺鼻氣味是垃圾焚燒造成的。由於垃圾焚燒規模較小,每當氣味濃重時,大家都只是在群裡「吐吐槽」。進入冬天后,居民們減少了在小區戶外活動的時間,回家也會關窗避寒,異味慢慢從居民生活中淡去。

北風是北京冬季的主要風向。但冬季過去,天氣變暖,居民們紛紛將窗戶打開,發現刺鼻的氣味依然存在,大家猜測,「當時風向已經轉了,應該不是北邊垃圾焚燒的味道。」

小區居民開始尋找汙染源,居民路人甲(網名)和海的彼岸(網名)最先發現了焦化廠。居民們開始注意到東邊和小區一牆之隔的大片空地:剛入住時的空曠場地,不知何時建起了5座大棚,常常在夜間燈火通明至下半夜;廠區門口也開始越來越頻繁地進出大型渣土車,將土壤一車車運出。這片曾經被認為停工的場地,恢復了生機。

雙合家園是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小區,總戶數7160戶,分為「兩限房」(含回遷房)和廉租房項目,並帶有2座幼兒園和1座小學加初中的九年制學校。作為新建小區,居民從去年7月開始入住,目前入住率一半左右。

但令人不解的是,雙合家園位於原北京市染料廠所在地,東臨原北京市焦化廠,南至化工路,西至原北京琉璃集團二廠,是不折不扣的北京老工業密集區。北京市焦化廠緊鄰東南五環化工橋,地處京津第二通道的北京起點,總佔地約147公頃,始建於1958年,其建立是為了通過煤的氣化,解決北京燃料結構單一、環境汙染嚴重、能源浪費巨大這三大難題。2006年,為迎接北京奧運會、改善北京空氣品質,焦化廠正式停產,並於2007年搬遷至河北唐山。

不過,長達50餘年的焦炭和煤化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汙染物,已擴散遷移至原廠房內部及地下,該地存在較為嚴重的土壤汙染問題。在焦化廠搬遷時,北京市已經開始考慮焦化廠地塊如何重新利用的問題。2007~2008年,北京市環保局委託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完成了「北京焦化廠場地風險評價」課題,基本確定了該場地土壤和地下水的修複目標與修復範圍。

2010年2月,受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委託,以北京環科院為首的聯合體單位對焦化廠場地進行了詳細的汙染調查評估,並編制了修複方案,形成的《北京焦化廠場地環境評價報告》於當年9月通過專家評審,並於同年11月獲得北京市環保局正式批覆。

評價報告顯示,該地塊主要汙染物為焦化廠保障性住房地塊,汙染土壤約153萬立方米,主要汙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汙染已經超過人體正常的可接受水平,存在危害人體健康風險。

北京焦化廠土壤修復項目負責人張景鑫曾對媒體表示,焦化廠汙染土壤修復治理項目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獨立煉焦化工企業地下汙染治理項目。「焦化廠汙染土壤修復規模創國內新高,困難包括廠區面積大、汙染範圍廣、汙染土方量大、治理工期短、周邊環境複雜等,汙染治理過程中的二次汙染防治尤其重要。」

據了解,在項目實施一段時間後,為避免土壤預處理過程中有害氣體溢出後對空氣產生較大汙染,修複方在現場修建了5個5000平方米的膜結構大棚,將汙染土壤在密閉車間內進行破碎、篩分等預處理工作,並對揮發出的有害氣體採用活性炭吸附。

然而,正是這樣一個環保示範工程,卻給周邊居民帶來了無窮困擾。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北京焦化廠原址或建工業遺蹟公園 土壤修復困難
    北京焦化廠原址或建工業遺蹟公園 土壤修復困難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28日 09:54 來源: 來源:新京報  但他同時表示,即便是「工業遺蹟公園」目前也僅是幾個方案中的一種,焦化廠原址土地規劃的最終方案將由市政府來確定,目前沒有更詳細的規劃。他透露,正因如此,原定的焦化廠原址拆除之事現仍未展開。  此前,北京有人大代表呼籲,北京應儘快建立工業遺產保護制度,希望包括北京焦化廠、首鋼公司、京西煤礦等具有時代特徵的老工業遺產能儘快得到妥善保護和處理。
  • 焦化廠汙染土修復無處安放
    而隨著居民明年入住臨近,焦化廠項目二期的70萬方汙染土壤也亟待啟動治理。  然而,焦化廠汙染土壤治理後的消納卻遇到無標準、無處接收的難題。目前,我國的土壤環境亟須立法保護。  異味之爭始終伴隨汙土治理  2013年5月,北京焦化廠汙染土壤治理一期工程正式啟動。2007年至2008年,北京市環保局就明確了該場地土壤和地下水的修複目標與修復範圍。
  • 北京:焦化廠地塊汙染物已全部治理完成
    1958年,為了解決北京燃料結構單一、環境汙染嚴重、能源浪費巨大這三大難題,開始興建焦化廠。這裡曾使用自主研製的第一臺煉焦爐推出了第一爐焦炭,也曾第一次將人工煤氣通過管道輸送至市區。   近半個世紀後,隨著申奧成功與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老廠區已經不符合首都城市建設、尤其是環保的要求,2006年焦化廠全部停產、2008年前完成搬遷。
  • 焦化廠不同汙染源作用下土壤PAHs汙染特徵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根據生產工序的不同將焦化場地劃分為堆煤區、煉焦區、化產區,共採集40組土壤樣品,分析各類汙染源作用下場地PAHs汙染程度、分布、影響途徑及組成特徵等.結果表明,場地處於嚴重汙染水平且BaP是健康風險首要關注汙染物.按ΣPAHs含量中位數排序,化產區(1733.87mg/kg)>煉焦區(32.86mg/kg)>堆煤區(21.21mg/kg
  • 北京焦化廠停產:為環保而涅槃
    國慶十周年獻禮工程、中國最大焦化廠、首都主要能源供給基地……頭頂一大串光環,默默為北京服務了47年的北京煉焦化學廠(北京焦化廠),日前完成全部停產和職工安置工作,退出首都重要化工企業序列。保障首都能源供應47年北京焦化廠現任廠長吳永平說, 1958年,為解決城市燃煤、燃柴帶來的汙染,經中央批准,在北京東南郊建設了北京焦化廠,生產人工煤氣,供給城市清潔燃料。
  • 土壤修復功能材料研發及應用研討會—第一屆全國土壤修復大會第三...
    作為第一屆全國土壤修復大會的延續,本次會議由中國土壤學會土壤修復專業委員會主辦,上海立昌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信格義循環經濟有限公司共同承辦,300餘位來自全國土壤修復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負責人共同參加了會議。
  • 北京焦化廠正式停產 每年減少煤耗296萬噸(圖)
    7月15日,幾名北京煉焦化學廠工人在廠區內拍照留念。   昨天上午10點,隨著最後一爐焦炭緩緩出爐,1959年建廠、歷經47載風雨未停工一天的北京煉焦化學廠拉開了停產序幕。    此後的時間,焦化廠將開始一系列複雜的停產程序,直至最後一顆螺絲被安全地拆卸下來。    從1959年11月18日第一座焦爐建成並投入生產以來,焦化廠的6座大型焦爐已為北京市輸送商品煤氣148億立方米,替代燃煤2000多萬噸,從根本上改變了北京市的燃料結構。    昨天上午9點30分,記者趕到了位於北京東南郊的北京焦化廠停產儀式現場。
  • 土壤修復技術:石油汙染土壤的植物與微生物修復技術
    介紹了我國的石油汙染概況及物修復技術在石油汙染治理中的應用,重點對石油汙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植物修復、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技術的研究進展及各自的優點、局限性進行了綜述,並提出了石油汙染土壤生物修復技術研究的重點領域。關鍵詞:石油 汙染土壤 微生物修復 植物修復石油汙染已成為當今世界性公害之一。
  • 北京焦化廠將搬到唐山 周邊汙染減少近八成(圖)
    北京7月4日停用人工煤氣,焦化廠也將於7月15日停產,部分工廠設備、人員將遷往唐山。北京成為全國第一個全部使用清潔能源——天然氣的大型城市。  據資料顯示:焦化廠每年煤炭消耗為296萬噸,工業廢氣排放量為43.33億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617噸,煙塵排放量為64噸。  環保專家根據「箱體模式」,計算出焦化廠離京,北京全市二氧化硫汙染減少近1個百分點,周圍空氣中二氧化硫的汙染將減少79.6%。
  • 土壤修復市場向好 外企緣何紛紛收兵?
    他們不僅幫助和促進了外商在華投資,而且在我國準備啟動土壤地下水調查修復的初期或更早一段時間,還積極支持和推動相關工作。同時,他們也得到了市場的充分認可,一個場地第一階段(PhaseⅠ)調查項目能高達幾萬美元,而在國外類似項目低的僅有幾百美元。上田環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李小平是我國最早從事土壤修復的專家之一。
  • 土壤修複方法介紹——土壤蒸汽浸提技術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土壤蒸氣浸提(簡稱SVE) 技術是去除土壤中揮發性有機汙染物(VOCs) 的一種原位土壤修復技術。它是在汙染土壤內引入清潔空氣產生驅動力,利用土壤固相、液相和氣相之間的濃度梯度,在氣壓降低的情況下,將其裝化為氣態汙染物排除土壤外的過程。
  • 黑白調:蘇聯Mir 37/2.8鏡頭+索尼微單實拍北京焦化廠遺址!
    繼續我的鏡頭實拍測試工作,今天登場的主角是蘇聯和平Mir-1 37/2.8鏡頭,測試的地點為北京焦化廠遺址。
  • 廣西首家土壤修復公司成立
    北極星環保網訊:據G3綜合報導:廣西泰寶土壤修復工程有限公司由山東泰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廣西農歌農資連鎖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農歌連鎖」)共同出資組建。談及此次合作, 廣西藍天綠地集團董事長黃曦介紹,一直以來,公司以「讓貧瘠的土地綠起來,讓廣大的農民富起來」為宗旨,這與山東泰寶「專注土壤健康,致力民富國強」的理念不謀而合。
  • 「環境修復第一股」建工修復IPO獲批 土壤修復市場好了嗎?
    「環境修復綜合服務商第一股」IPO終於獲批了。   2020年10月2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委員會2020年第36次審議會議召開,北京建工環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建工修復」)創業板(首發)獲得通過。
  • 首個土壤修復院士工作站成立
    中國土壤學會土壤修復專業委員會近日聯合上海立昌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有關科研院所等單位,共同舉辦首屆全國土壤修復功能材料研發及應用研討會。會議期間,立昌環境院士專家工作站正式揭牌,這是首個聚焦土壤修復技術的院士站,標誌著土壤修復領域產學研一體化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
  • 土壤蒸汽浸提修復技術簡介
    它是指通過降低土壤孔隙的蒸汽壓,把土壤中的汙染物轉化為蒸氣形式而加以去除的技術,是利用物理方法去除不飽和土壤中揮發性有機組分(VOCs)汙染的一種修復技術,該技術適用於高揮發性化學汙染土壤的修復,如汽油、苯和四氯乙烯等汙染的土壤。
  • 2020年中國土壤修復行業發展調研與市場前景分析報告
    但即使利潤頗豐,該人士仍感覺僅依靠企業力量推進土壤修復,並不適合當下迫在眉睫的治理需求。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1年中國土壤修復行業發展調研與市場前景分析報告認為,技術也是制約土壤修復的一個巨大難題。鄢林花藝綠化在進行植被修復時,進行過長期調研和技術準備。如此依舊難保證每種土壤的修復效果。「土壤修復是一個複雜的生化轉變過程,不是說種上幾棵樹就能完成土壤修復。」柳建光說。
  • 什麼是土壤修復?有哪些方法和措施
    土地作為人類生活所需食物的主要來源之一良好的土壤環境對於農業種植來講尤為重要,這些年一些規定也重視對土壤的改良和生態的重視,那麼什麼是土壤修復?有哪些方法和措施?下面和三農苑說一起了解下吧。土壤修復是什麼所謂土壤修復其實很容易理解,說簡單點兒就是為被汙染的土壤通過一定的科學方法恢復至以前好的狀態,從而滿足植物生長的環境需求,同時也保障了人們的食物安全等,用比較科學的話術來講就是利用物理、化學以及生物等各種方法使得土壤中的有害物質分解、轉化、吸收降解至最低,達到可種植作物的目的。
  • 又一家土壤修復企業牽手資本市場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11月27日,杭州利環環境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利環環境」)在浙江股權交易中心舉行了「創新板」掛牌儀式。利環環境是專業從事環境修復項目諮詢和提供汙染防治系統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是中國環境修復產業聯盟成員單位,主要活躍在我國華東和浙江地區。公司成立於2014年4月,註冊資本5000萬元。
  • 順灝股份涉足土壤生態修復業務
    順灝股份涉足土壤生態修復業務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4-24 20: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