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環保網訊:處在產業調整後期的北京,開始對大量原有工業場地重新開發。但土壤修復後,尋找消納地成為一大難題。
去年8月,網友水月洞天搬進北京朝陽區緊挨東南五環處的雙合家園,3個月後的11月,他覺得小區空氣味道不對勁,空氣中總瀰漫著一股燒垃圾的氣味,「還不是燒生活垃圾或者樹葉的味道,有一股化學品的刺鼻味,和燒膠皮很像。」
氣味來自與雙合家園一牆之隔的一處場地,場地正門上「北京煉焦化學廠」幾個金色大字已顯陳舊。事實上,從2013年5月北京焦化廠地塊開始土壤修復工程後,「治汙」還是「致汙」的爭議便開始了。
新居邊的環保工程
搬進新居,意味著全新生活的開始,但居民們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的新生活將在空氣汙染中開啟。
「與焦化廠為鄰」這件事,剛開始並未引起水月洞天等人的重視。11月初,他和其他居民開始聞到小區中明顯的異味,當時在社區QQ群裡討論時,有居民發現小區北邊有露天焚燒垃圾的現象,包括水月洞天在內的許多居民都認為刺鼻氣味是垃圾焚燒造成的。由於垃圾焚燒規模較小,每當氣味濃重時,大家都只是在群裡「吐吐槽」。進入冬天后,居民們減少了在小區戶外活動的時間,回家也會關窗避寒,異味慢慢從居民生活中淡去。
北風是北京冬季的主要風向。但冬季過去,天氣變暖,居民們紛紛將窗戶打開,發現刺鼻的氣味依然存在,大家猜測,「當時風向已經轉了,應該不是北邊垃圾焚燒的味道。」
小區居民開始尋找汙染源,居民路人甲(網名)和海的彼岸(網名)最先發現了焦化廠。居民們開始注意到東邊和小區一牆之隔的大片空地:剛入住時的空曠場地,不知何時建起了5座大棚,常常在夜間燈火通明至下半夜;廠區門口也開始越來越頻繁地進出大型渣土車,將土壤一車車運出。這片曾經被認為停工的場地,恢復了生機。
雙合家園是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小區,總戶數7160戶,分為「兩限房」(含回遷房)和廉租房項目,並帶有2座幼兒園和1座小學加初中的九年制學校。作為新建小區,居民從去年7月開始入住,目前入住率一半左右。
但令人不解的是,雙合家園位於原北京市染料廠所在地,東臨原北京市焦化廠,南至化工路,西至原北京琉璃集團二廠,是不折不扣的北京老工業密集區。北京市焦化廠緊鄰東南五環化工橋,地處京津第二通道的北京起點,總佔地約147公頃,始建於1958年,其建立是為了通過煤的氣化,解決北京燃料結構單一、環境汙染嚴重、能源浪費巨大這三大難題。2006年,為迎接北京奧運會、改善北京空氣品質,焦化廠正式停產,並於2007年搬遷至河北唐山。
不過,長達50餘年的焦炭和煤化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汙染物,已擴散遷移至原廠房內部及地下,該地存在較為嚴重的土壤汙染問題。在焦化廠搬遷時,北京市已經開始考慮焦化廠地塊如何重新利用的問題。2007~2008年,北京市環保局委託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完成了「北京焦化廠場地風險評價」課題,基本確定了該場地土壤和地下水的修複目標與修復範圍。
2010年2月,受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委託,以北京環科院為首的聯合體單位對焦化廠場地進行了詳細的汙染調查評估,並編制了修複方案,形成的《北京焦化廠場地環境評價報告》於當年9月通過專家評審,並於同年11月獲得北京市環保局正式批覆。
評價報告顯示,該地塊主要汙染物為焦化廠保障性住房地塊,汙染土壤約153萬立方米,主要汙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汙染已經超過人體正常的可接受水平,存在危害人體健康風險。
北京焦化廠土壤修復項目負責人張景鑫曾對媒體表示,焦化廠汙染土壤修復治理項目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獨立煉焦化工企業地下汙染治理項目。「焦化廠汙染土壤修復規模創國內新高,困難包括廠區面積大、汙染範圍廣、汙染土方量大、治理工期短、周邊環境複雜等,汙染治理過程中的二次汙染防治尤其重要。」
據了解,在項目實施一段時間後,為避免土壤預處理過程中有害氣體溢出後對空氣產生較大汙染,修複方在現場修建了5個5000平方米的膜結構大棚,將汙染土壤在密閉車間內進行破碎、篩分等預處理工作,並對揮發出的有害氣體採用活性炭吸附。
然而,正是這樣一個環保示範工程,卻給周邊居民帶來了無窮困擾。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