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到的故宮都是「假的」?真正未開放的區域,會顛覆你的想像

2020-12-15 騰訊網

「落日孤城萬柳斜,江山無復舊繁華。故宮真有金人淚,銀漢頻回帝子槎。」這是近代詩人寧調元所寫,描繪了一幅日落西山之景,同時也暗指紫禁城也已經氣數已盡。這裡的故宮也就是人們通常意義上所認為的北京故宮。其實在我國故宮有四處,分別是北京故宮、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

我們看到的故宮都是「假的」?真正未開放的區域,會顛覆你的想像

儘管有四個故宮,但是知名度最大的還是北京故宮,在古時也稱為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的皇宮宮殿,正處於北京中軸心之上,象徵著九五至尊。明朝的紫禁城從1406年開始建設直至大體完成足足花了14年時間。據說在建時,朱棣原本打算建造1萬間房,但是最後一間永遠建不起來,只能建到9999間,據說只有仙人才能建1萬間。

以前的紫禁城,現在的故宮,名字的更替也意味著事物的輪迴交替。經歷六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兩個朝代,24個皇帝的更替,兩個政權的更迭,紫禁城也不再是紫禁城了,正如故宮現在所代表的意義。以往紫禁城是天下的中心,象徵著人世間最巔峰的權力,紫禁城城根下抖一腳,整個國度都要震一下。

然而現在的故宮更多是一種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文化意義高於政治意義,故宮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木製結構建築群,是中華建築文明最集中的展示,它包含著中華文明關於建築的理解。 614年的風風雨雨,作為木製結構的故宮經歷24任皇帝,也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故宮其實已經大變樣了,現在呈現出來的故宮,更具有現代工藝的痕跡。

由於中國偏愛木頭作為建築原料,導致房屋的修繕遠遠多於以石頭為建築原料的古希臘。若非常年修繕,故宮可能早就湮沒在塵土中了,並不能像古希臘的塞利農特神廟的石柱般屹立兩千年而不倒。而故宮之所以能一直存在,在於每一代人對他的修繕,據記載,單論太和殿中的柱子在六百年間都已經替換過500根左右了。因此現在的故宮也早已不是你所看到的。

除此之外,很多宮殿其實現在都不對外開放,因此人們看到的故宮也僅是故宮的一部分,沒有看全。故宮中有個非常著名的景點叫作「東筒子」,位於東六宮和寧壽宮之間,是一個狹長的走道,由於兩邊高牆矗立,拍照起來有種深宮大院之感,吸引了諸多遊客拍照。

然而就在這個走道一處不起眼的角落,有個小門,通過狹小的縫隙能看到未開放的寧壽宮的樂壽堂,通過小門望去僅能看到樂壽堂的一隅,但也能夠給人無盡遐想,從此望去能看到已經脫落了牆漆的牆,泛著白色,裡面雖然乾淨但物件都已經老舊,幾乎不能用,完全比不上遊客眾多的太和殿,那般金碧輝煌。然而樂壽堂曾經也是乾隆、慈禧住過的地方,當年的裝修也可以說是豪華,然而現在卻成了一個破落小院般。

因此現代人所看到的故宮都是新中國建國後重新裝潢,不然早就破爛不堪。單論大高玄殿在1542年建成,但是期間經過嘉靖、雍正、乾隆、軍閥馮玉祥,更是在2010年重新整修,經過六年整修,才開始允許部分人參觀。直到今天,對遊客開放的仍是三大主殿,對於偏殿大部分都是處於修繕的狀態。

有些宮殿的門始終都是緊閉的,大約對外開放的部分只有20%,剩下的不是工作人員辦公用,就是已經荒廢或是在修繕。相信不久以後故宮會以全新的姿態亮相在眾人面前,酒越醇越香,而房屋常修才新。

相關焦點

  • 我們看到的故宮都是「假的」?未開放地區,會顛覆你的認知
    眾所周知,故宮是明清兩個朝代的皇宮,平民百姓是沒有機會靠近的。清朝滅亡之後,故宮在經過修繕之後,就成了博物館。只要想進去的,就可以買票進去參觀,很多人都去參觀過。不過我們所看到的谷中,其實都是「假的」?未開放的地區,會顛覆你的認知。
  • 原來我們看到的是「假故宮」,真正未開放的區域,會超出你想像
    去過故宮參觀的朋友想必都知道,故宮內美景,我們所能見到的並不是全貌。在故宮內,很多的庭院都被上了鎖,暫且沒有作為公開的遊覽景點。我們所見到的故宮,金碧輝煌,亭臺樓閣,皆是完好無損的模樣。即便是有一些小破損的地方,也依舊是不落氣勢的。不過,那些未曾開放的故宮,其實是更為「真實」的故宮。
  • 大多數人看的故宮都是「假故宮」,真正未開放區域,顛覆你的想像
    ——羅素(英)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775字,閱讀約2分鐘又遇一年一度國慶黃金旅遊節日,很多人心裡有自己想要去的地方,不過有一個地方很多人肯定會感興趣,那就是北京的故宮博物館,始建於1925年,經過明清兩朝皇宮的收藏建立起來的綜合性博物館
  • 遊客看到的故宮是「假的」?至今未開放的區域,竟是這樣的!
    故宮裡處處體現了封建時代的森嚴等級制度,例如,在紫禁城的宮殿之中,通過窗花就能夠看出一個宮殿的等級,凡用三交六椀菱花的隔扇門窗均屬最高等級,次者為雙交四椀稜花,往下依次為斜方格、正方格等等。而大家常常在電視劇裡看到的冷宮,其實並沒有固定的位置。
  • 這麼多年你看到的故宮都是「假故宮」,真正的故宮並未開放
    故宮又被稱為紫禁城,興建於明朝,歷經了明、清、民國直到現在,故宮如今是我國最龐大的宮殿建築群,氣勢雄壯,金碧輝煌,無數來到這裡的人都會被故宮那大氣的建築姿態所折服,不過其實如今很多人看到的故宮都是假故宮,是那種後來修復的,那些沒有開放給遊客瀏覽的地方才是原汁原味的真故宮。
  • 故宮未開放的40%,這些沒人進去過的區域,才是真正的故宮
    故宮未開放的40%,這些沒人進去過的區域,才是真正的故宮提起和旅遊有關的一些話題,相信很多人應該也都是有關注過不少的吧,畢竟在網上與之有關的話題會讓人熱議的方面還挺多,旅遊不僅能放鬆心情,也可以讓人很好的開闊眼界。
  • 原來我們看的故宮都是「假的」?真正未開放地區,讓人不信自己眼睛
    故宮給大家的感覺就是一個字「大」,看到那些宮殿,我們就可以想像出來它當年是有多麼的輝煌。雖說在故宮裡面有的地方有些殘缺了,但整體的氣勢還是存在。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故宮當中有一片區域是沒有開放的,那麼小夥伴們你們知道那些沒有開放的地方是什麼樣的嗎?
  • 如今我們看到的故宮其實是假的?那些尚未開放的區域,才是真實的
    故宮可以說是每個炎黃子孫的驕傲,它不僅代表著古人精湛的建造工藝,其宏大的規模更是彰顯了華夏文明的曠古爍今。故宮一共住過24位皇帝,說它見證了華夏文明的興衰一點也不為過,建國後故宮也開始對遊客開放了,不僅中國人會來這裡觀光,也吸引了諸多的外國遊客前來打卡。
  • 遊客看的是「假故宮」?故宮一些區域,為何至今都未開放給遊客?
    儘管北京故宮博物院從1925年就開始敞開對外觀賞,但目前故宮只是開放原有的76%,加上開放的區域有些使用現代修補材料來修葺,與真實歷史上樣子必定是有些差別。為何故宮只開放一部分呢?那些未開放的地方,究竟隱藏什麼樣的秘密?
  • 《上新了·故宮》:進故宮實地取景、深入未開放區域
    在保證安全拍攝的同時,故宮對這檔節目展現了前所未有的配合度:敞開宮門的是整個紫禁城,包括目前的未開放區域。首期節目的主題立刻被調整為備選方案「乾隆的秘密花園」,也是未開放區域,與重華宮的空空如也不同,符望閣、倦勤齋都做好了原狀陳列。
  • 鄧倫帶你遊故宮,或許那些未開放的宮殿才是真正觀眾想了解的故宮
    人們平日遊覽故宮時,絞盡腦汁想拍到的空場,在節目中唾手可得;那些遊客扒著門縫往裡看的宮苑,在節目中也不再神秘,大家喜歡這檔節目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故宮本身的魅力和人們對未知故宮的好奇,也許那些未開放的宮殿才是真正觀眾想了解的故宮。
  • 你看到的故宮是假「故宮」,關鍵地方並未開放,是什麼地方?
    不過大部分人平時所參觀的故宮都是經過修繕以後的假「故宮」,都是經過修復的。而那些沒有真正開放的宮殿,才是故宮原本的樣子。養心殿養心殿建於1537年,是皇帝平時最常去的宮殿,皇帝一般在養心殿辦公,處理政事。電視劇中的養心殿一般都是金碧輝煌,充滿了古代藝術和奢華氣息的。
  • 你們所看到的故宮是「假故宮」!說出來你們都不信,看完就明白了!
    從那時起,現在可以看到的紫禁城似乎沒有什麼變化。紫禁城上時間留下的痕跡很淺。事實上,只有「真正的」紫禁城沒有被看到。紫禁城真正的一面是不開放的地方。 在紫禁城,你可以看到中國建築的多樣性。第一個是屋頂。光是不同形式的屋頂就有十多種,比如三個大廳。他們的屋頂不同。
  • 遊客看到的不是最真實故宮:實拍故宮未開放區域,圖5和珅發跡處
    【鳥瞰北京故宮】1925年10月10日下午2時,北京故宮博物院在紫禁城乾清門舉行開幕典禮。北京故宮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北京故宮成為旅遊風景區的那一天開始,一直是中國著名風景區,遊人如織。
  • 故宮裡那些未開放的區域,到底是啥樣子,看看照片就知道了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朱棣於西元1406年開始建設,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曾有24位皇帝在此住過。2015年10月,一度被傳為靈異事件高發區的「後宮」,即慈寧宮和壽康宮領銜的西路區域對外開放。同時,故宮首次對外開放1/6的紫禁城城牆。
  • 看到的是「偽故宮」嗎?真正的未開放地區,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2016年,一部名為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在中國中央電視臺播出播出後,火遍全國,作為故宮90周年獻禮的紀錄片,經過5年的調查,4個月不間斷地拍攝,一共3次,讓我們民眾見證了千年前文物的修復過程修復師們的工作室,就是故宮!
  • 我在故宮扒門縫:細數故宮那些未開放的區域
    文|紅小豆館主   雖說現在故宮的開放程度很高了,但依舊有很多地方是未開放的,看到全豹的一斑,希望能夠早日恢復開放吧。西二長街南段西側的第一道小門,便是當年進入御膳房的宮門,我們現在透過門縫,還能看到一排長房,這就是當年御膳房的辦公地點。   當然,我在本號的很多文章中都說過,其實御膳房並不是一個做大鍋飯的大食堂,內中分很多個組,不同的組分別伺候不同的人,由於皇上常住養心殿,所以皇上的膳房便在養心殿外,其他后妃的膳房也都在他們的宮殿的東南處。
  • 故宮未開放區域,最隱秘的角落
    在故宮深處一這樣一個地方,藏在百花深處,在這裡立著牌子「未開放區域」——如亭。如亭位於頤和軒西山牆外的小院內,四面被高牆淹沒,是很多人都不曾知曉的隱秘角落。在光緒十三年又重新翻修過當時記載「如亭一座南北樓兩座各三間」如亭天花板都是畫的盛開的牡丹,猶如百花盛開,爭相鬥豔。「百花深處,似亭非亭」亭子一般是用來觀景的,但如亭不是,它是一座戲亭,皇帝帶著後宮佳麗來著看戲,好不快活。
  • 故宮景區,很多區域至今沒有開放,原因並不是那麼神秘
    長城綿延千裡,不可能每個遊客都看得完,有故宮之稱的故宮面積雖然較大,但比較集中,從建國開放以來,為什麼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完全開放,更值得深思。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居,原名紫禁城,位於北京古代中軸線上,其建築分為外廷和內廷,外廷中央有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內廷是黃帝和後宮生活起居的地方,經常在電視劇裡看到幹清宮裡面。GUI在此部分中。
  • 故宮斷虹橋區域2016年開放 夜遊紫禁城有望實現
    單霽翔透露,故宮西部的開放包括斷虹橋,但目前由於高壓防火設備和冰窖、觀眾服務區在建設,故暫時未開放,明年春天會開放這一段。屆時,公眾遊慈寧宮、武英殿便可以從斷虹橋通過。此外,斷虹橋一帶,古槐成林,素有「十八棵槐」之稱,屆時橋與槐將為公眾呈現一道靚麗的故宮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