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國國際航空運輸發展的幾點思考

2021-01-08 中國民航網

近年來,在跨境遊井噴和民航國際化戰略持續推進的背景下,我國國際航空運輸迎來了新一輪發展高潮。本輪國際航空運輸增長以國內消費結構升級和新一輪對外開放戰略為支撐,市場基礎堅實。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更好地促進我國國際航空運輸持續健康發展,是當下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現實課題。

解決問題的前提是認清形勢。先來看我國國際航空運輸整體形勢。它呈現三個顯著特徵:一是潛在市場巨大。旅遊業正成為我國的核心產業。根據國際知名機構預測,到2025年,中國的出境遊市場規模將是美國的近2倍,我國國際航空運輸市場也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國際航空運輸市場。二是市場競爭激烈。目前,已有129家國外航企執飛我國,而同一市場運營的中國航企僅有20家。就我國航空公司國際運量最大地區亞洲而言,在該地區運行的航空公司多達269家,直接導致我國航企在該地區收益率低下。對於13%的中遠程國際市場,我國航空公司和歐美等大型國際航空公司的競爭也異常激烈。三是市場格局瞬息萬變。兼併重組一直是世界民航業發展的常態。特別是近年來,航空運輸市場競爭激烈,不僅大型航空公司不斷兼併重組,中小航空公司也通過聯盟的形式加大市場力量,市場格局向「交叉持股、互為聯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趨勢演化。再來看我國航空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的表現。也呈現三個顯著特徵:一是擴張迅猛。2013年~2016年,國際旅客運量年均增長率均在25%以上。二是市場逆轉。我國航空公司在中歐、中美等傳統的主流遠程市場份額已經居上,分別佔到52%和51%,航空公司企業發展戰略也發生了根本轉型,從「不敢飛出去」轉為「主動飛出去」。三是盈利能力不樂觀。近幾年,我國航空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經營呈現「量增價低」的特徵,2015年~2016年國內航企國際客公裡收入年均下滑10%以上,且國際運輸收入水平持續低於國內30%左右。

據此,要清醒認識到,當前整個國際市場競爭環境嚴峻,我國航空公司競爭實力與一流航空公司仍有較大差距。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產業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民航業屬於關鍵戰略產業,對我國各類商品、服務的國際競爭力的提升有重大意義。如何促進我國國際航空運輸持續健康發展,關鍵還是要把握國際航空市場發展的基本特徵。任何產業,均需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這個基本關係。對於國際航空運輸市場,政府部門應在打造優質的國際航空運營環境和確立競爭性政策方面下功夫,而企業更應該確立市場主體的地位,站在全球市場角度來考慮問題。同時也要認識到,任何市場,完全競爭的情況都不可能存在,需要相應的產業政策來控制市場失靈,約束市場權力,促進生產效率提高,從而達到進一步強化競爭的目的。具體有以下幾條建議:

一是逐步確立競爭性政策在行業的基礎性地位。競爭是市場制度的靈魂。新的發展階段,國家已經明確提出「逐步確立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的要求,2016年國務院印發《關於在市場體系建設中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意見》(國發[2016]34號),要求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防止出臺新的排除限制競爭的政策措施,是確立競爭政策基礎性地位的關鍵一步。當前,國際航空運輸的迅猛發展將重新塑造行業發展的新格局,更需要進一步確立競爭政策在行業的基礎性地位。實際上,國內航空市場競爭程度已經超過美國,屬於完全競爭的行業之一。在國際航空市場,行業主管部門也在實施更為主動的開放政策,在外資市場準入和航權開放方面也有了較大進展。進一步確立競爭政策在國際市場的基礎性地位,有助於引導和鼓勵優質航空企業進入市場,增強適應能力和創新動力,保障各類市場主體之間的公平競爭,讓優質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較快提升行業的國際競爭力。

二是著力打造優質的國際航空運營環境。航空運輸屬於典型的服務貿易範疇,具有商品的不可感知性和貿易標的的無形性,更需要依據市場情況確定通行的國際航空運輸規則和國際標準。目前,國際航空運輸的標準、法規等都是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主導下建立的。隨著我國國際航空市場的擴大,我國民航業要融入世界航空市場,一方面,行業的各項規則標準要儘快與國際接軌;另一方面,更要根據市場特徵,積極推動設立新的國際航空運輸規則和標準,加強對各類市場主體的事中事後監管,逐步增強在國際航空市場中的主導地位。這是我國民航業發展到現階段,從根本上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最關鍵一環。當然,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企業、專科研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動。民航業在這方面的成功突破,也可作為相關外向型行業走向世界的重要探索和樣板。

三是落實民航作為戰略性產業的相關政策。從美國、中東等發達國家經驗看,設計得當的民航產業政策對國家產業結構升級和新一輪對外開放戰略實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建議強化民航業在三大國家戰略中的定位,把民航業作為國家三大重大戰略的一項重點推進,包括確定沿線國家民航市場開放、民航設施的關鍵通道和重點工程、加大絲路基金和亞投行等相關資本對民航項目支持力度等等,更好發揮民航業的帶動引領作用。同時,切實減輕民航產業鏈各個環節的相關稅收。目前,我國民航業的整體稅收水平仍比世界平均水平高近1個百分點,從戰略性產業角度考慮,應該儘可能降低民航業的整體稅負,為行業發展留足利潤空間。此外,建議調動相關財政、金融力量支持民航基礎設施建設,關鍵建設項目可適度超前,更好解決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與行業基礎保障能力不足的主要矛盾,

四是民航企業應站在世界角度統籌發展。民航業是國際化行業,隨著各類生產要素在國際間自由流動和國際市場的不斷擴大,行業國際化特徵將更為突出,民航企業更應以打造國際化企業為標杆,站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角度統籌考慮發展、謀篇布局。在經營理念上,航空運輸企業應該更具國際化視野,熟悉和適應相關國際市場規則;在經營模式上,應依託市場需求旺盛的時機,加強各類商業與經營模式創新,為自身競爭實力提升創造空間;在戰略布局上,積極進軍國際市場的同時要綜合考慮各類市場風險。舉例看,航空運輸企業屬於「50%以上成本要以美元計價,70%的收入以人民幣計價」,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變動,會急速提高航空公司成本。此外,還有國際政治、金融危機、石油價格等等重大國際因素,都會給行業經營帶來風險,需要做好預警和防範。(青雲)

相關焦點

  • 新冠疫情背景下的「中國-北美」航空運輸市場發展思考
    北美航空運輸市場同歐洲一樣,無論從貨物的貿易往來,還是人員交流等方面,都是我國民航運輸業重要的遠程洲際運輸市場。在過去十餘年的「中國-北美」運輸市場發展歷程中,從運輸規模上我國航司經歷了由弱到強的發展過程,但在洲際航線的運營模式、收益能力等方面還有可繼續提升的空間。
  • 關於鄭州航空港區發展規劃實踐路徑的思考
    關於鄭州航空港區發展規劃實踐路徑的思考 來源:民航資源網 作者:綦琦 2013-04-07 13:48:40 正如司長範恆山所述,實驗區是新時期我國推進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的重大舉措,對於優化我國航空貨運布局,推動航空港經濟發展,帶動中原經濟區新型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促進中西部地區全方位擴大開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交通運輸部關於修改《定期國際航空運輸管理規定》的決定
    《交通運輸部關於修改〈定期國際航空運輸管理規定〉的決定》已於2019年10月16日經第24次部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交通運輸部關於修改《定期國際航空運輸管理規定》的決定  交通運輸部決定對《定期國際航空運輸管理規定》(交通運輸部令2017年第24號公布,交通運輸部令2018年第26號修改)作如下修改:  將第三條第一款第七項修改為:「(七)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本決定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 烏魯木齊航空正式加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
    烏魯木齊航空正式加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 2018-10-烏魯木齊航空供圖   中新網烏魯木齊10月24日電(孫亭文 孫玉紅)10月23日,烏魯木齊航空正式獲頒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簡稱「國際航協」、英文縮寫「IATA」)會員證書,順利成為國際航協會員,邁入國際交流與發展的新格局。
  • 「十三五」期間 我國民航運輸和通用航空發展實現「兩翼齊飛」
    民航資源網2020年10月15日消息:中國民用航空局於10月15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運輸司副司長商可佳介紹了十三五以來民航運輸和通用航空發展情況。  「十三五」期間,我國民航運輸和通用航空發展實現「兩翼齊飛」。
  • 上海浦東機場與虹橋機場航空樞紐發展思考 ——兼論我國民航機場...
    基於以上背景,本文首先對上海兩場航空運輸市場特徵進行分析;其次研究新冠肺炎對上海航空運輸市場的影響;在以上兩部分基礎上,拓展研究我國民航機場「一市兩場」發展特徵;最後針對研究內容進行觀點總結,並給出相應建議。
  • 林業局與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籤訂野生動物運輸協議
    2月13日上午,國家林業局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與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共同籤訂了《關於推行活體野生動物航空運輸規則的協議》。  近年來,隨著我國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的開展,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產業迅猛發展,活體野生動物國內、國際貿易和交換日益頻繁。
  • 民航局關於促進公共航空危險品運輸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民航局關於促進公共航空危險品運輸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展公共航空危險品運輸
  • 上海浦東機場與虹橋機場航空樞紐發展思考 ――兼論我國民航機場...
    上海可以說是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經濟貿易往來最為頻繁的城市。從國際旅客吞吐量規模衡量,上海浦東機場是我國國際旅客運輸規模最高的機場;在貨郵吞吐量方面,浦東機場更是位居全球第三位。雖然近日我國新冠肺炎疫情發展得到逐步遏制,各機場航班量逐漸有所恢復,但日本、韓國、伊朗、義大利等國家的疫情發展較快,在保障復工復產航班的同時,我國民航同時也在積極應對疫情回流。
  • 我國國際航空運輸政策與市場研究之非洲篇
    目前,中國已經連續十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國,且非洲已成為我國出境遊新興熱門目的地之一,航空運輸市場潛力巨大。因此,本文分析了中國與非洲航空運輸政策、現狀與問題、發展前景以及政策建議等內容,旨為中國與非洲航空運輸政策提供理論和數據支持。
  • 關於發展海南國際郵輪經濟的幾點建議
    對政協海南省第五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0175號提案的答覆 曾憲雲委員:   您提出的《關於發展海南國際郵輪經濟的幾點建議》收悉。
  •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廣州航空樞紐發展思考――兼論我國澳新國際...
    廣州機場是我國門戶樞紐中的南大門,不僅面向東南亞市場,也是支撐起我國通往大洋洲、非洲等地區重要網絡節點。同時廣州機場又擁有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的核心樞紐地位,是粵港澳大灣區與全球連通的重要樞紐。本文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系統對我國民航國際運輸市場發展、北上廣核心樞紐運輸市場情況分析的第六篇系列文章。
  • 我國航空快遞運輸的性質
    一、航空快遞運輸的特點   根據《中國民用航空快遞業管理規定》[2],航空快遞,是指航空快遞企業利用航空運輸,收取發件人託運的快件並按照向發件人承諾的時間將其送交指定地點或者收件人,掌握運送過程的全部情況並能將即時信息提供給有關人員查詢的門對門速遞服務。航空快遞作為向社會提供專門的快速優質服務方式,得到迅速發展。
  • 關於促進航空貨運設施發展的意見
    關於促進航空貨運設施發展的意見發改基礎〔2020〕1319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民航各地區管理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穩定產業鏈和供應鏈,針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我國航空貨運體系存在的問題
  • 《國際航空運輸價格管理規定》政策解讀
    日前,交通運輸部以2020年第19號令頒布了《國際航空運輸價格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並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為便於有關單位更好地理解相關內容,切實做好貫徹實施工作,現就《規定》出臺背景、制定過程及主要內容解讀如下:  一、制定的背景和過程  近年來,隨著國際航空運輸市場的發展,歐美主要國家運價管理多實行放鬆管制政策。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價格市場化改革,強化價格監管,維護公平競爭。
  • 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1999年蒙特婁公約)
    《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以下稱「華沙公約」),和其他有關文件在統一國際航空私法方面作出的重要貢獻;  認識到使華沙公約和相關文件現代化和一體化的必要性;  認識到確保國際航空運輸消費者的利益的重要性,以及在恢復性賠償原則的基礎上提供公平賠償的必要性;  重申按照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七日訂於芝加哥的《國際民用航空公約》的原則和宗旨對國際航空運輸運營的有序發展以及旅客、行李和貨物通暢流動的願望
  • ...未來重點發展航空和國際,圓通參與的西北貨運航空申請航空運輸...
    「未來的發展重點就是航空和國際。」喻會蛟表示,要持續在終端發力,做好「快遞+」,不斷為終端賦能。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推進降本增效、提升服務質量,構建圓通供應鏈網絡生態命運共同體。
  • 中國航空運輸發展報告(2007/2008)
    航空運輸總周轉量、旅客周轉量在國際民航組織締約國中排名均繼續保持第二位。我國民航正班客座利用率平均為76.4%,低於世界平均水平0.6個百分點。4.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為了抑制航空運輸發展過快的趨勢,促進民航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民航總局於2007年7月下發了《民航總局關於調控航班總量、航空運輸市場準入和運力增長的通知》,從三個方面加強宏觀調控:第一,從2007年8、9月至2008年3月底,對部分繁忙和資源緊張機場的航線航班總量採取調控措施
  • 我國國際航空運輸面臨挑戰,710條國際航線繼續運營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民航的國際航空運輸遇到嚴重挑戰。 梁楠強調,目前,仍有一些國家採取了過度反應措施,例如要求暫停往返中國的國際航班,或是採取了入境管制措施。這些政府行政指令和限制措施對全球國際航空運輸市場造成了負面影響,給有國際旅行需求的旅客帶來極大的不便,這其中既包括大量中國公民滯留海外,也包括大量外國公民難以回國。
  • 我國基本實現單一航空運輸強國目標
    最新公布的《中國民航發展階段評估報告》指出,我國制訂的2020年完成單一航空運輸強國目標已經實現,實現建設多領域民航強國、全方位民航強國,依然任重道遠。  2020,建設單一航空運輸強國「目標年」  2020年是新時代民航強國戰略加快實現單一航空運輸強國的目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