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對賀蘭山西坡的地質歷史、地層層序、古...

2020-12-12 瀟湘晨報

為迎接2021年阿拉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再評估工作和促進地質公園地學旅遊發展,地質公園管理局邀請地質公園技術支撐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自然文化研究院田明中專家團隊和寧夏地質調查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王成,於2020年11月7日-12日,對賀蘭山西坡的地質歷史、地層層序、古生物化石和構造遺蹟進行全面考察。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以沙漠、戈壁地質景觀為主,是世界上唯一系統而完整展示風力地質作用過程和以沙漠地質遺蹟為主體的世界地質公園。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的區域包含中國西北地區重要地理界線的賀蘭山,賀蘭山的西側也是其重要組成部分。賀蘭山脈南北綿延200多公裡,東西寬約30公裡,海拔2000-3000米,是我國河流外流區與內流區的分水嶺,也是季風氣候和非季風氣候的分界線,還是我國草原與荒漠的分界線。賀蘭山發育自太古界以來的完整地層序列,記錄了近21億年的地球演化歷史。

本次野外考察工作的重點是全面釐清賀蘭山地區地層層序、地質歷史以及主要的構造演化特徵,選擇2-3條適合於開展野外研學旅行的線路。

考察期間,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還同時邀請了姊妹公園張掖世界地質公園一同參加野外考察和研討。雙方在考察過程中,共同對世界地質公園的建設理念、公園評估、公園建設、隊伍建設等方面交換了意見,真正的使得雙方在地質公園未來建設和發展方面都取得良好的溝通和交流。

【來源:阿拉善盟林業和草原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對賀蘭山西坡的地質歷史、地層層序、古生物化石和構造遺蹟進行全面考察
    為迎接2021年阿拉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再評估工作和促進地質公園地學旅遊發展,地質公園管理局邀請地質公園技術支撐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自然文化研究院田明中專家團隊和寧夏地質調查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王成,於2020年11月7日-12日,對賀蘭山西坡的地質歷史、地層層序、古生物化石和構造遺蹟進行全面考察。
  • 一城一研|內蒙古:阿拉善「全球唯一」沙漠世界地質公園
    是以沙漠地質遺蹟為主體的全球第一個沙漠世界地質公園,公園面積為630.37 平方千米,由騰格里、巴丹吉林和居延三個園區十個景區組成。小編歸納下來三個最大亮點:(1)是中國唯一系統而完整展示風力地質作用過程和地質遺蹟的地質公園(2)地質遺蹟類型豐富,自然景觀優美神奇,人文歷史悠久獨特,是研究沙漠形成、發展、演化的天然博物館,更是保護人類生態環境的教科書(3)全球唯一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
  • 談古論今話內蒙-6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
            阿拉善世界地質公園,位於中國內蒙古阿拉善地區,2005年9月成功申報為國家地質公園,也是全球唯一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        內蒙古阿拉善沙漠國家地質公園是以沙漠地質遺蹟為主體,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為一體的綜合性國家地質公園。
  • 阿拉善:擁有全球唯一一座以沙漠為主題的世界地質公園
    在內蒙古,阿拉善可能是存在感最低的盟市了;當然,在全國就更是籍籍無名了。雖然名氣小,但阿拉善的旅遊資源卻十分豐富,這一點從其名字的含義即可知曉。阿拉善的蒙古語意為五彩斑斕之地,可見必是一個色彩豐富的地方。
  • 2020年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系列科考直播活動成功舉辦
    2020年9月20日至26日,由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管理局主辦、腳爬客承辦的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系列科考直播活動先後在額濟納生態教育示範點、大漠胡楊林景區、大漠天池景區、月亮湖景區、通湖草原景區和南寺景區成功開展。
  • 39個世界地質公園 中國地貌景觀大賞
    華北地區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位於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最西部的阿拉善盟境內,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質構造、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形成了以巴丹吉林沙漠
  • 阿拉善沙漠地質公園,在荒蕪中創造高級感,睡在房車裡的浪漫
    的熟悉感大概是因為螞蟻森林就在周邊的某處,也有很多酷炫活動常常帶著這裡的地名,最近來參加阿拉善英雄會,深度體驗了一下越野旅行,也正兒八經地欣賞了一次沙漠。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最西部的阿拉善盟境內
  • 全球唯一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就在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
    為了將巴丹吉林沙漠打造成國內一流獨具特色的沙漠旅遊景區,阿右旗圍繞巴丹吉林沙漠核心品牌,依託沙漠世界地質公園核心區優勢,著力提升巴丹吉林沙漠景區旅遊內涵和旅遊品質。
  • @內蒙古,剛剛又一處自然景觀公園入選世界地質公園!
    這是我區繼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之後的第三個世界地質公園。內蒙古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除了豐富珍貴的地質遺蹟以外,地質公園內還有貢格爾草原,大興安嶺原始森林,世界上最窄的河——耗來河等自然景觀。[1]  還有百岔川巖畫,金代長城——金界壕,烏蘭布統古戰場等歷史文化景觀。
  • 河南省的這四個世界地質公園,你去過幾個?
    我國疆土遼闊、地質結構複雜,擁有千姿百態的地貌景觀,那些記錄了桑海滄田變遷的世界地質公園,也許就在你身邊。截至2020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總數為161個,分布在全球41個國家和地區。我國擁有41個世界地質公園,是世界上擁有世界地質公園最多的國家,而河南省擁有四座。
  • 我國有35家世界地質公園,天造地設,頂級的自然美!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 阿拉善雙峰駝用強壯的身軀鑄就了阿拉善從古至今的文明史,沒有它們,人類與戈壁荒漠的關係就無從談起。 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
  • 看遼闊內蒙古 盡享神奇地質公園奇觀
    近日,國家地質公園增至214家,看咱們內蒙古都有哪些地方……內蒙古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內蒙古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佔地面積1343平方公裡,以第四紀冰臼群和花崗巖石林地貌及地質構造為主要特色。
  • 地質公園,神秘地球演變的實物縮影
    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奇峰、異洞、怪石、火山、冰川、峽谷、瀑布、泉水、湖海、沙漠以及保存在巖層中的生命(古生物)遺蹟和地質構造形跡,都是地球演變歷史的天然記錄。我國地域遼闊,地理條件複雜,地質構造形式多樣,地質遺蹟豐富多彩,是世界上地質種類齊全的少數國家之一,很多地質遺蹟在世界上獨一無二。
  • 我國新增2個世界地質公園
    截至目前除了湖南湘西、甘肅張掖兩處我國還有39處世界地質公園一起來了解下▽▽▽01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坐標: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境內特點:包括以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額濟納胡楊林和敖倫布拉格峽谷等為主體的地質景觀。
  • 世界地質公園新秀
    (圖片來源:湘西世界地質公園網站)古丈階「金釘子」是第6個以我國地名命名的全球標準地層單位,也是我國在49億年地球史上釘下的10枚「金釘子」之一,同時也是湖南省的第2枚「金釘子」。西南部的九個泉蛇綠巖套是5億年前洋殼的重要物質構成,真實地記錄了古祁連洋演化為祁連山的歷程。張掖世界地質公園內的彩色丘陵猶如飄灑在河西走廊之上的多彩絲綢,其色彩之多變、造型之奇特、規模之宏大,為世界地學奇觀之一。(圖片來源:張掖地質公園網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日前批准了15個新的世界地質公園設立申請,使得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成員數量達到161個。
  • 我國世界地質公園數量居全球首位|你去過幾個?
    這裡是土家族和苗族主要聚居地,這些民族是湘西自治州最早的原著民,其悠久的歷史和文化造就了獨特的民俗。該地區的地質記錄了揚子地臺的形成以及這一前陸盆地所經歷的多期次的構造演化。在地質公園中,寒武紀地層尤為突出,有兩個具有國際意義的「金釘子」(國際地層對比界線層型剖面)。該地區還以紅石林、德夯大峽谷、坐龍峽和眾多壯觀的瀑布而聞名。
  • 中國有39個世界地質公園,內蒙古就有3個,其中1個具有全球唯一性
    在運動中找到平衡點」愛旅遊,愛生活的分享,這次的主題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總數為140個,中國有39個,內蒙古有3個,其中一個是全球唯一沙漠地質公園,它就是阿拉善世界地質公園」。」、「火山地貌」、「花崗巖地貌」,還有「泉類」、「峽谷」、「湖泊」、「河流」等地貌,還有「金界壕」、「烏拉布統古戰場」等歷史文化遺蹟;
  • 我國的「世界地質公園」有望增至43處!你去過幾處?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包括北部的王屋山、南部的黛眉山和中部的黃河谷地。它是一座以地質剖面、地貌景觀和古生物化石地質遺蹟為主,與動植物資源、歷史文化相互輝映的綜合型地質公園,其中,天壇山地質構造剖面系統反映了25億年以來的地質演化歷史。
  • 中國羚羊谷就在湘西的群山間,新增2處世界地質公園是真國家寶藏
    7月7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第209次會議上,中國推薦申報的湖南湘西、甘肅張掖兩處地質公園,正式獲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稱號。至此,161個世界地質公園中,中國有41個,佔全球總數的四分之一,穩居世界首位!
  • 巴丹吉林,全球第一個沙漠世界地質公園,你了解嗎?
    今日,我們走進內蒙古,不去看遼闊的大草原,去看看乾涸的沙漠奇觀!巴丹吉林沙漠是阿拉善沙漠的主體,是我國第三大沙漠。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銀額盆地底部,是中國四大沙漠之一,總面積4.7萬平方公裡。其中的巴彥淖爾、吉訶德沙山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我們都知道沙漠因為缺少水而生成,因為缺水被稱為生命的禁區,但在極度乾旱的巴丹吉林沙漠卻有著沙山和湖泊共存的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