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周璐彥 通訊員 丁輝)昨天上午10時左右,臺灣協榮航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協榮11號」靠泊乍浦港一期碼頭,嘉興港迎來了第一艘兩岸海運直航船舶。繼上海港、寧波港等國內大港之後,從此嘉興港也結束了對臺貿易「貨通船不通」的歷史。
3月29日上午8時左右,內載有3011.19噸PTA(精對苯二甲酸)的「協榮11號」從臺灣臺中港出發,僅用了37小時30分鐘就抵達了嘉興港。
嘉興港是整個杭州灣地區化工原材料進出口的重要中轉港,每年有10多萬噸PTA從臺灣運抵嘉興港,再輾轉至紹興、杭州、湖州等工業重區。
此前,這些化工原料有著典型的「繞圈曲折性」路徑,或去日本石垣港繞圈,或取道香港,才能從臺灣抵達嘉興港。金融危機下,這一交通「破冰」之舉,為嘉興及周邊地區的對臺貿易帶來一絲曙光。
業內人士稱,隨著杭嘉共建的糧食碼頭的推進、杭嘉湖平原實現「海河聯運」的杭平申航道的建設……與嘉興聯繫越來越緊密的杭州都市經濟圈也將在嘉興港的輻射下共享「直航」帶來的利好。
據悉,臺灣臺中港「繞航運輸」到嘉興港的海上運輸距離約500海裡,而直航後,兩地的海上運輸距離縮短為350海裡左右。嘉興外輪代理有限公司船務部經理朱成方算了一筆帳,直航可以省掉兩天的船舶租金,燃油量可減少20噸,繞航到石垣島換單費1500美元也不需再交,僅這3項就比以前少花費1.83萬美元。
目前,僅嘉興地區就有逾1100家臺資企業,以1.83萬美元的運費降低值來看是一個較大的利潤空間。
但是,嘉興港務管理局港政管理處處長張保林卻沒有盲目樂觀,他預計,近期臺灣直航來禾的船隻並不會很多。「嘉興港並不是一個大港,目前以散貨運輸為主。一個現實情況是,直航的船隻在交通運輸部報批後,還需在當地海事部門申請,沒有定期航線的散貨船申請的情況還不普遍。」
雖然,眼下嘉興港的「直航」效應並不明顯,但是,張對直航這一利好政策對嘉興港及杭州灣地區對臺貿易的發展長期看好。「目前,嘉興港的貨櫃主要通過內支線借道寧波港出口,直航將助推嘉興港成長。嘉興港開闢對臺貨櫃專線之後,將會進一步帶動杭湖嘉紹地區的對臺貿易。」
去年12月底,杭州灣地區另一大港——寧波港已率先與臺灣實現了海運直航。此前,制約寧波港拓展兩岸貨櫃吞吐量的物流成本因素也已開始「融冰」。由於兩岸往來船舶無須再彎靠琉球石垣島,可節省的除了15%至30%的運輸成本外,還有籤證費,若以每年4000航次計算,一年可節省12億元。
記者從寧波港集團獲悉,目前,臺灣直航進入寧波港的貨物每月約為1萬標箱。這個數字雖然僅佔寧波港貨櫃進出口量的1%,但是,寧波地區,包括了臺塑、奇美等在內的2000多家臺資企業仍舊感到陣陣暖意,在甬的臺商認為直航為回暖航運市場增添了信心。
作為印證的是,細心的市民發現在寧波、杭州等地的超市裡,來自臺灣的水果越來越多了。「原材料與水果是臺灣輸往寧波港的主要貨種,直航縮短運輸時間與成本後,對保鮮期要求較高的臺灣水果帶來的影響較為明顯。」寧波港集團相關負責人林朝軍說。
在直航的利好政策的刺激下,嘉興港與寧波港相關負責人共同提及的一個問題是,當下,不僅需要回暖航運市場,更需要培育需求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