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還會遠嗎?——浙江民營劇團生存觀察

2020-12-13 文旅中國

從行業運營規律來看,每年春節至4月是各地民營劇團活躍的旺季。特別是在民營劇團數量大的南方地區,溫和的氣候與迎春活動的習俗,使各地民營劇團營業演出十分興旺。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演出活動一度停擺,依靠演出收入維持經營的民營院團遭遇了不小的衝擊,在基層「摸爬滾打」中堅守、飽嘗煩惱的民營劇團又添了一些新愁。如今,它們過得怎麼樣——

疫情下的心境:

盼著能多接幾單、多演幾場

民營劇團可以說是「掙不掙錢看春節」,因為它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演出場次費。縉雲縣碧林婺劇團團長黃碧林告訴記者,每年農曆正月、二月,是民營劇團的演出高峰期,演出戲金最高達到3.8萬元一場,三四月1萬元左右一場,五六月價格降為5000元左右一場,九月至十二月又漲到8000元左右一場,而正月的演出收入要佔總收入的60%以上。

露天演出的場景

看戲的小戲迷們

聽說有演出,村民們早早來到演出現場等待看戲。

每逢春節,民營劇團無不厲兵秣馬、精神百倍地準備投入到面向城鄉觀眾的文化藝術服務中,期待著通過黃金季節的繁密演出,在取得開門紅的同時,使劇團和事業發展壯大。在浙江,以台州為主的越劇民間班社、以麗水為主的婺劇、以溫州為主的多劇種城鄉演出,許多都是一年前就籤署合同,萬事俱備,就待春節開鑼。

眾所周知的是今年春節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城鄉演出市場受到巨大衝擊。不得不說,這對民營劇團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各地民營劇團積極響應國家疫情防控的要求,第一時間終止演出、取消合同,並投入到全民抗疫的各項工作中。「疫情對民營劇團的持續影響很大,春節期間「顆粒無收」,許多演員是在勉強支撐。可長時間的歇業,導致許多劇團無法保證演員收入,不少演員重新選擇就業,人才流失嚴重。有演員迫不得已,改行做起了快遞小哥,「跑外賣」,做早點生意。」黃碧林告訴記者,因為演出訂單少,為了留住演員,大家想方設法,抱團取暖。如武義市的東方婺劇團、卓英婺劇團和徐向陽婺劇團現在已經合併成了一個團,以期共同渡過難關。

針對疫情影響,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及時下發《關於申報民營文藝表演團體扶持資金的通知》,撥出專款對42家重點民營文藝表演團體予以扶持,部分縣(市區)黨委、政府和文旅部門還出臺了民營劇團進景區、進校園演出補貼政策。「這對我們民營劇團來說是莫大的鼓舞,也是我們負重前行的動力。」黃碧林說。眼下,距離春節還有兩個多月的時間,民營劇團的團長們都沒閒著,大家努力創排節目,盼著能多接幾個訂單、多演幾個場次,爭取把疫情造成的損失彌補回來。

揮之不去的煩惱:

留不住人、新創劇目難

在浙江的大部分鄉村,趕上紅白喜事或節慶日,請劇團唱戲仍是重要的儀式。這意味著民營劇團有一定的市場需求。但就其生存境況而言,或面臨市場萎縮,或遭遇成本劇增,也是各有苦衷。

即便沒有疫情,留不住人、養不起人也是民營院團一直以來的煩惱。「一是隊伍不穩,劇團的勞動合同一般是一年一籤,有的演員剛剛培訓好、磨合好,可以派上用場了,但合同也到期了;二是人才缺乏,技藝一般的演員提升不了層次,好的演員又傾向於到條件更好的劇團尋求發展;三是負擔重,民營劇團自收自支、自負盈虧,『養人』不說,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光舞臺設備支出就是一筆不小的費用。這幾年,員工工資也翻了幾番。」縉雲縣橫婺婺劇團徐桂央說,她15歲進入劇團工作,27歲成立縉雲縣紅太陽婺劇團,後來因為生計出路等考慮,2008年改名東陽市橫店婺劇團。2016年,縉雲縣成了「戲劇之鄉」,又把劇團的名字改了回來。劇團現有演職員共55人,舞臺設備、燈光布景等投入了150多萬元。正常年份演出場次達600場以上,光支付演職人員工資就達360萬元。

據統計,浙江省有大大小小民營劇團1000多家,從業人員有五六萬人,50人以上規模的佔到了70%。實際上,民營劇團數量多的背後還有一層原因:為了搶佔市場,有時會出現一個劇團到省內多地重複註冊的情況。同時,同一個劇種,好演員十分有限,大家搶演員,勢必抬高演出成本,這其實也不利於劇團經營。

多位團長坦言,民間戲曲演職人員大多數由戲曲愛好者和戲曲票友組成,有的專業素養不足,且基本沒有培訓提高的機會,直接影響了民間戲曲的藝術表現力。編劇、導演、舞美人才匱乏成為制約民營劇團發展的重要因素。另外,落後的管理模式也導致人才和新劇目兩缺。多數民營劇團尤其是縣鄉劇團,常見的經營方式仍為合伙人制、家族制,演職人員通常兼職管理。相當部分民營劇團內部管理實行「個人家長制」,沒有長遠規劃、長期經營的理念。「劇目題材偏窄、類型雷同、格調不高,在藝術水準和審美上較為粗糙淺顯。加之劇目創作存在周期長、成本高、風險大等因素,民間劇團很難推出新創劇目,傳統大幕戲、折子戲仍是民間劇團的主要演出內容。」

演出條件非常簡陋

民營劇團的演出化妝間

這樣的場景也是民營劇團演出的常態

此外,民營院團還面臨著演出基礎條件差等情況。「缺少固定演出場所和辦公地點,在縣、鄉、村臨時搭臺演出仍是我們的演出常態。」

生存發展的根本:

當好群眾文藝、戲曲傳承的「輕騎兵」

在黃碧林眼中,民營劇團是基層文化活動的「輕騎兵」,許多生活中的道理被民營劇團搬上舞臺後,老百姓看的是戲、悟的是理,對鄉村的村風民俗建設能夠起到宣傳、教育和鼓舞的作用。

老人成為觀看民營劇團演出的主要人群

農村禮堂演出

「如今,農村的條件好起來了,許多老人把在家看戲當成了主要的活動項目和樂趣。到我們村裡來的戲,我一場不落。」戲迷許茂盛認為,民營劇團的節目接地氣,題材多以反映忠孝節義、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醜的正能量內容為主,民營劇團辦得好還是有市場的。

小切口反映大主題、小人物反映大時代、小故事反映大道理,從基層百姓生活中挖掘創作素材,以身邊人演身邊事,這是民營劇團生存發展的優勢所在,也是民營劇團生存發展的根本。

與此同時,民營劇團演出的劇目多是當地戲曲。戲曲文化承載著各地的風土人情、方言聲腔、藝術審美,保存和發展包括民間戲曲在內的優秀傳統文化,民營劇團的作用不可小覷,這越來越引起當地政府的重視。

以浙江台州為例,台州市註冊登記的民營劇團超過220家,其中常年運營、年演出量超過400場的劇團80多家,傳統戲曲演出市場規模達到3億元。僅溫嶺市就有登記在冊的民營劇團32家,每年演出劇目多達60部,演出超過1萬場次。「民營劇團是活躍台州市戲曲文化最根本的立足基石,是戲曲文化最豐富、最活躍的承載者。」台州市劇協主席俞葉萍說,「台州戲曲的傳承發展離不開民營劇團,走自主運營線路的民營劇團依靠政府搭建平臺,獲得更便利的演出條件和成長環境,是激發民營劇團更大活力的方式。」

近年來,台州市每三年舉辦一屆全市民營劇團會演,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對入選表演團體給予1萬元至2萬元的獎勵;溫嶺則對其轄區內每年演出量達200場以上的劇團,一次性給予3萬元的獎勵;三門近年撥款30萬元推出「周末劇場」惠民項目,即在三門大劇院為廣大戲迷觀眾提供30場戲曲專場晚會,參與投標演出的群體優先面向本地優秀民營劇團。這些舉措,為民營劇團的發展起到了「定心丸」的作用。

談到民營劇團的出路,一些有識之士坦言,要改變民營劇團目前的無正規企業化管理、無社保統籌、無固定場所,甚至無證經營的狀況,從頂層設計上加強引導,規範管理監督,提升抵抗風險能力。浙江省舞臺美術學會會長周正平認為,發揮民營劇團的「文藝輕騎兵」作用,要從頂層設計上加以引導,把民間劇團納入藝術院團管理範圍,鼓勵走市場化之路,但又不能讓其野蠻發展,確保民營劇團出人出戲出精品。比如建立健全民營劇團「一團一策」投入機制,通過分類定位的原則,點對點扶持,以避免同質化發展。

記者手記

都說好戲在民間,好角兒在基層。民營劇團長年活躍在基層,也充分代表了基層。民營劇團是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的生力軍、輕騎兵,在不同時期,它們用各種方式遊走在祖國大地上,將傳統戲曲的根深深地扎在基層,在豐富鄉村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深受百姓喜愛。可能有些民營劇團的團長沒有深厚的文化素養,但有一顆復興傳統戲曲之心。記者在與多位團長的交談中,感受到他們對傳統戲曲的摯愛和對未來發展的期待。

令人欣慰的是,中宣部辦公廳、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舉辦的2020年全國基層戲曲院團網絡會演以及「百戲盛典」等大型活動已經關注到民營戲曲表演團體,並為它們提供了展演展示平臺。就在上個月,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相關部門負責人還赴溫州,先後在文成、永嘉兩縣就民營院團的發展現狀進行了調研。文化和旅遊部關心支持民營劇團,有助於院團健康有序發展,有助於滿足人們多層次、多方面、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浙江是南戲發源地,全省現有18個劇種、58個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地方戲曲種類眾多,但發展並不平衡。崑劇、京劇、越劇、婺劇、紹劇、皮影戲、木偶戲、滑稽戲8個劇種傳承發展情況相對穩定;甬劇、姚劇、甌劇、新昌調腔、寧海平調、台州亂彈6個劇種均僅有一個專業劇團存在,屬於「天下第一團」的瀕危劇種;杭劇、睦劇、和劇、湖劇4個劇種沒有專業劇團存在,且知名藝術家相繼老去。近年來,浙江省先後出臺《浙江省傳承發展浙江優秀傳統文化行動計劃》《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實施意見》《浙江省傳統戲劇保護振興計劃》,對發揮民營劇團在傳承戲曲藝術中的中堅作用,努力營造扶持培育民間劇團發展的良好環境,推動基層戲曲藝術不斷地向前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如今,民營劇團的生存狀況、發展態勢、主要困難、政策需求等提上了當地政府特別是文旅部門的議事日程。與此同時,廣大民營劇團還應向內尋找生存動力、向外謀求發展機遇,創新管理和經營模式,以滿足基層群眾的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創作演出面向市場、民眾喜聞樂見的劇目。相信在各級政府扶持下、社會各界關心下,民營劇團的春天不會太遠。

(文內圖片均由黃碧林提供)

責編:陳曉悅

相關焦點

  • 創新管理和經營模式 民營劇團的春天不會太遠
    這意味著民營劇團有一定的市場需求。但就其生存境況而言,或面臨市場萎縮,或遭遇成本劇增,也是各有苦衷。   即便沒有疫情,留不住人、養不起人也是民營劇團一直以來的煩惱。戲迷許茂盛認為,民營劇團的節目接地氣,題材多以反映忠孝節義、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醜的正能量內容為主,民營劇團辦得好還是有市場的。   小切口反映大主題、小人物反映大時代、小故事反映大道理,從基層百姓生活中挖掘創作素材,以身邊人演身邊事,這是民營劇團生存發展的優勢所在,也是民營劇團生存發展的根本。
  • 「民營劇團也應該是專業化的」
    早報記者 潘妤 由市委宣傳部、市文廣局共同主辦的2012年「上海市民營文藝表演團體展演活動」日前落幕。在11天的展演活動中,包括上海肖雅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現代人劇社、張軍崑曲藝術中心、東方小交響樂團等在內的10家上海民營院團在上海群藝館星舞臺上演了10臺新創大戲。本次活動展示了上海民營院團在藝術創作、舞臺演出和市場生存能力等方面的整體實力。
  • 汪人元:促進民營劇團的建設與發展
    豫劇《風雨行宮》劇照【文藝觀潮】民間職業劇團亦稱民營劇團。當前各地興起的戲曲民營劇團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新形勢,特別是新時期以來經濟蓬勃發展、社會與文化全面建設的新格局下應運而生、自發生長起來的。從數量上來說,全國各級戲曲院團加起來總數不過2000左右,而民營劇團據說至少10倍以上!因為統計的不足以及民營劇團的流變性,我們至今並未有一個大致的準數。但是今年中國劇協專門去福建莆田市進行深入的專題調研,便知僅此一個市即有民營劇團120多家,木偶戲劇團70多家,從業人員3500多人,年演出8萬多場次,年演出收入5億多元。而據浙江省媒體報導目前全省也有民營劇團1200多家。
  • 一個民營劇團的選擇
    2019-01-10 14:09 |浙江新聞客戶端
  • 各地團長談民營劇團如何脫困求發展
    河南小皇后劇團團長王紅麗:期盼真正一視同仁    河南小皇后劇團是93年成立的全國首家省級民營劇團。19年來可以說在前十幾年來完全是沒有要國家的一分錢,一步一步地發展。依靠市場去演出去經營。新戲《鍘刀下的紅梅》也榮獲了中宣部五個一優秀作品和文化部的十大精品工程。
  • 民營劇團要多培養名演員
    對於開封市素麗豫劇院這樣一個民營劇團,對於金麗麗這個演員的名字,很多鄭州的戲迷觀眾都有點陌生,所以這個折子戲專場能由河南省劇協與開封市委宣傳部、開封市文廣新局聯合主辦,李樹建、賈文龍、孟祥禮三位豫劇表演藝術家作為特邀嘉賓助陣演唱,讓很多人感到有些意外。但是如果詳細了解了金麗麗和開封市素麗豫劇院的相關情況後,大家可能就不會太驚奇了。
  • 秋葉落了,秋天去了,春天還會遠嗎?
    從春暖花開的春天開始萌芽,到黃嫩青蔥的小葉嬌弱,到翠綠寬大豐滿的壯觀,踏著風雨的足跡奔向自己的目標。春天的萬紫千紅柔軟多情不會貪戀它,夏日的鬱鬱蔥蔥熱烈溫暖亦未攔住她,淺秋的千般色彩萬縷情愁不能醉倒她,她堅定自己的信念,落葉歸根。不管風雨交加還是電閃雷鳴,都一路向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直至下一次輪迴。她把最美的自己就給了世界,留在了人間,不求回報不為索取,只為那明天的更加美麗更加輝煌。
  • 全國10家民營劇團下月齊聚鄭州,10部精彩劇目連演5天
    浙江、安徽、寧夏、山西、甘肅和河南全國10家民營劇團帶來的10場精彩戲劇演出。當天的媒體見面會上,來自民營劇團的代表分別表演了經典的戲曲選段,演繹了戲曲藝術的獨特魅力。河南仙草少兒藝術中心的孩子們為大家表演了戲曲聯唱《花木蘭》《李天保娶親》《小姑賢》,展示了中原戲曲蓬勃發展的後繼力量。
  • 民營劇團極具專業的表演
    民營劇團極具專業的表演
  • 河南民營劇團「小皇后」何以生機勃勃?(圖)
    《鍘刀下的紅梅》劇照  □本報記者劉洋  在不少劇團經營不景氣、步履維艱的情況下,一個民營劇團卻能夠擁有26臺自創劇目和傳統戲,常年活躍在豫、晉、冀、魯、皖、陝、蘇當記者見到團長王紅麗時,她說,劇團接下來要奔赴陝西榆林,還要一路演下去。  這是小皇后豫劇團的傳統,這個傳統堅持了19年。19年來,該劇團擁有了26臺自創劇目和傳統戲,在豫、晉、冀、魯、皖、陝、蘇、粵等省的廣大農村、城市和基層工礦巡迴演出7000餘場,觀眾多達3000萬人次以上,成功走出了一條民營劇團的繁榮發展之路,顯示出文化體制改革的無限生機。
  • 打造百姓最愛的民營劇團,上虞文光越劇團助力村社組織換屆選舉宣傳...
    2020-12-14 14:26 |浙江新聞客戶端 上虞區融媒體中心 記者 陸軍
  • 方便麵行業的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英國詩人雪萊對四季輪迴的積極態度,讓即使處在嚴冬中的萬事萬物,同樣對春天充滿了渴望般的力量。任何事物都有其發展的規律,方便麵行業也不例外。  新世紀的到來,大浪淘沙,國內方便麵行業的發展迎來了新的階段。華龍、白象等企業的崛起,打破了康師傅和統一一統天下的局面。
  • 上海民營劇團創作演出會議上 「當家人」齊齊說打算
    「明年上海市優秀民營劇團展演計劃在4月28日到6月28日舉行,大家可以開始張羅定劇場了。」前天上海民營劇團創作演出會議中,市演出行業協會會長韋芝叮囑各院團當家人「早準備」。大家顯然有備而來,創作計劃滿檔,劇目首演時間精確到月、日,韋芝感慨,「民營劇團不只忙眼前的、當月的活,已經想到明年、後年。」將演出危機變為創作轉機音樂劇《趙氏孤兒》原定今年6月在上海首演,由於疫情推遲到明年。導演徐俊覺得,放慢腳步不是壞事,「從策劃到宣傳更加從容完善。」
  • 民營婺劇團演員年薪逼近20萬元 該高興還是擔心?
    近日,有婺劇票友告訴記者:民營婺劇演員的年薪將近20萬元了!  幾年前,記者就開始關注金華的民營劇團,因為演員工資節節攀升,大部分劇團生存壓力有點大,如今年薪漲到20萬元,劇團還撐得下去嗎?演出戲金漲起來了嗎?村莊、單位還請得起戲班子嗎?
  • 三月你好:武漢的櫻花已經開了,春天還會遠嗎!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就像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在2020年還未到來之前,無數人對她充滿了諸多甜蜜幻想:有人想好了在2020.02.02號這一天表白,還有情侶約定好了在這一天領證。忽然而來的一場降溫,又帶來不少的寒意,可是即便這樣,春天還是悄悄地來了。2月25日,武漢大學的早櫻悄然開放。無數人在微博評論區留言,相約一切正常的時候,我們武大櫻花樹下再相見。這幾天,隨著捷報頻頻傳來,我們堅信離勝利的那一天不會遠了。在經歷過這麼多磨難以後,我們內心更加深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武大櫻花已經開了,我們的春天還會遠嗎?
  • 實體店真的還會有春天嗎?
    2021年實體店真的會迎來它春天嗎?2020年的實體店做得好的沒有多少,很大一部分都是艱難生存,關店潮以及失業潮應該也是實體店生意不好的一個證明。而且艱難生存的實體店也是受到各方的衝擊,沒有一點實力的早就堅持不住了。幸好在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情況有一些好轉現象,可是這真的會實體店的春天嗎?
  • [河南新聞聯播]李樹建:扶持民營劇團唱好戲 讓「梨花」在鄉間綻放
    [河南新聞聯播]李樹建:扶持民營劇團唱好戲 讓「梨花」在鄉間綻放 李樹建:扶持民營劇團唱好戲,讓「梨花」在鄉間綻放。
  • 大河劇團
    唱響《梨園風流》
    本報訊 (記者劉 洋  實習生張超越)7月17日晚,由河南大河劇團推出的原創清裝傳奇劇《梨園風流》在鄭州藝術宮上演。一對梨園姐妹的愛恨情仇,一曲江湖藝人的命運傳奇,在劇中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
  • 小雪節氣到 浙江離下雪還會遠嗎
    小雪節氣到 浙江離下雪還會遠嗎 2020年11月23日 11:38:55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來逸晨 浙江的雪當然不會來得這麼早。  遇上雪花的首要條件是什麼?自然是氣溫得降到0℃左右啦!據中央氣象臺,今明早晨最低氣溫0℃線將到達山東南部、河南南部至陝西南部一線。浙江各地要盼初雪,還得拿著「愛的號碼牌」安靜地等待。等到了下個月0℃線到來,雪也就不遠了。
  • 一年演出4500場 寶冢劇團讓浙江戲劇界眼紅
    一年演出4500場 寶冢劇團讓浙江戲劇界眼紅 www.zjol.com.cn 2007年03月01日 10:02:45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