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開展冬季暨元旦節前考古工地安全生產大排查

2020-12-25 人民網貴州頻道

2020年12月21日至22日,按照《省文化和旅遊廳關於開展文化和旅遊行業冬季暨元旦節前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的通知》要求,貴州省考古所黨支部書記楊繼紅,副所長張興龍對銅仁市「一帶、雙核」項目涉及的方田壩遺址等考古工地開展安全生產檢查和調研,銅仁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劉五星陪同調研。

楊繼紅書記一行主要針對考古工地現場的安全生產情況、出土文物管理、發掘經費使用管理情況、發掘現場疫情防控工作等進行了專項檢查和調研。在檢查和調研中,楊繼紅書記對工地存在的臨時文物庫房管理、考古隊駐地用電等安全隱患,提出了具體的整改意見。同時,楊繼紅書記還對負責民工工費發放的勞務公司管理人員提出要求,要按時發放民工工資,同時要加強工地監督,嚴格審查把關,保證工費的發放的真實性、及時性。

楊繼紅書記勉勵全體考古隊員,田野考古工作非常艱苦,既要具備耐得住寂寞的奉獻精神,又要具備一絲不苟的科學精神,你們所作的工作對深入挖掘銅仁的歷史文化,重建錦江流域的歷史文化編年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同時為銅仁市的文化旅遊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希望通過考古工作釐清錦江流域文化脈絡,講好銅仁故事,講好貴州故事。劉五星局長表示,一定會當好考古隊的保障部長,協調銅仁市各方力量,保證考古工作的順利開展。

本次考古發掘為配合銅仁市「一帶、雙核」項目的基本建設考古工作,是目前在錦江流域開展的涉及遺址數量最多,發掘規模最大,出土遺物最豐富的考古發掘項目。截止目前為止,在建設用地範圍內共發現古遺址12處,主要為商周時期遺址,共出土青銅器2件、可修復陶器30餘件,石器2000餘件。(張興龍)

來源: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官網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相關焦點

  • 助力文旅產業「疫」後復甦 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打造趣味考古體驗遊
    多彩貴州網·眾望新聞訊(記者 田鈺琳)為助力貴州文旅產業「疫」後復甦,9月5日,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貴安新區雲漫湖景區開展了「考古助推文旅產業復甦」考古體驗活動,以「考古+旅遊」的特色體驗遊吸引大眾走出家門,到風景如畫的景區過個文化周末。
  • 貴州省文化和旅遊行業三年專項整治行動安全生產培訓班在貴陽開班
    12月17日,2020年貴州省文化和旅遊行業三年專項整治行動安全生產培訓在貴陽開班,旨在讓全省各地文化和旅遊部門及涉文涉旅企業、單位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狠抓工作落實,紮實開展文化和旅遊行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將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落細、落小、落實。
  • 江陰市璜土鎮全面開展節前安全生產大檢查
    原標題:摸清安全底牌,打造平安節日江陰市璜土鎮全面開展節前安全生產大檢查消費日報網訊 為切實做好2021年元旦期間安全生產工作,嚴防各類事故發生,確保全鎮居民過一個安全祥和的節日,近期,在江陰市臨港開發區璜土鎮安全生產委員會統一組織下,機關各部門有序開展各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大檢查
  •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湘潭市博物館籤訂合作協議
    近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湘潭市博物館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約儀式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舉行。 籤約儀式上,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負責人和湘潭市博物館負責人代表雙方籤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 校園考古公開課、考古模擬實驗、非遺展演……湖南開展多彩文博活動
    校園考古公開課、考古模擬實驗、非遺展演,湖南開展多彩文博活動——千年風物識家鄉6月11日,石門縣澧斕中學,學生們在參觀考古成果校園展覽。6月11日,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辦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湖南主場活動在石門縣澧斕中學和寶塔遺址考古工地舉行,省市縣考古專家通過考古公開課、考古模擬實驗、石門寶塔遺址及湖南商周考古重要成果展、皂市遺址圖片展等,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生動的文化遺產課。
  • 德陽市交通運輸局安全總監楊清文帶隊督查什邡市冬安、元旦節前暨...
    節前,德陽市交通運輸局安全總監楊清文帶領局安運科相關負責同志督查什邡市冬安、元旦節前暨歲末年初安全生產、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檢查組一行首先對什邡市交通運輸局冬安、元旦節前暨歲末年初安全生產、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安排部署情況進行了督導檢查,隨後來到了什邡安順汽車客運站,對候車大廳、「三品檢查」、檢票口、車輛例檢及常態化疫情防控等工作落實情況進行了督導檢查。楊清文強調:一是進一步加大公路運輸安全源頭監管力度,嚴格落實省廳冬安「六條」措施,加強對客運從業人員管理,增強安全意識,確保道路交通安全。
  •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8年度業務交流報告會(三)
    1月13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8年度業務交流報告會繼續在杭州潮王大酒店舉行。
  • 孫家崗遺址考古工地舉行開放日活動
    參觀考古現場觀看考古成果展示12月19日,澧縣孫家崗遺址考古工地開放日活動在該遺址舉行,縣政府副縣長宋化麗參加活動,城頭山鎮政府40多名村幹部及群眾受邀來往「探寶」。孫家崗遺址位於城頭山鎮群樂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考古發掘是「考古中國」項目、「長江中遊文明進程研究」課題下的田野考古子項目之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已經連續開展主動性考古發掘工作5年,先後發現了環壕、墓群、房址等重要遺蹟,出土了大量精美玉器。
  • 臨渭:臨渭區召開冬季安全生產集中排查整治工作暨新《安全生產法...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省市安全生產「一攻堅、兩排查」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全力做好冬季安全生產排查整治工作,紮實推進安全生產「三化」建設及新《安全生產法》的宣貫工作,確保全區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各項工作協調有序開展。
  • 砣磯鎮全面開展元旦節前安全生產專項檢查工作
    近期大風、大霧、雨雪等惡劣天氣頻發,特別是元旦佳節將至,為紮實做好全鎮安全生產工作,確保元旦期間全鎮安全生產形勢穩定。12月28日,鎮長姜新鵬帶隊,開展元旦節前安全生產專項檢查活動。檢查組採取「四不兩直」方式,主要圍繞漁業安全、森林防火、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冬季取暖安全等安全生產監管重點領域,重點檢查了平安液化氣公司、各村防火點、各漁港碼頭、各主要道路交叉口。檢查中,要求各村、各單位要高度重視節日期間的安全生產工作,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
  • 洛陽這個約20平方米的考古工地緣何震動中國考古界
    不過,很少有人知道,公園旁有一處小小的考古工地,這個工地發掘面積不過約20平方米,最近卻在中國考古界引發震動。  故事要從2008年說起,當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正在進行,各地都在認真摸排古代遺蹟。「四河三山兩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欒川雖然風光秀麗,但文物古蹟十分缺乏。  「古人要選擇地勢開闊、交通便利的地方營建城市,這正是我們的劣勢。」
  • 考古工作者齊聚鄖縣對南水北調中線文物進行搶救
    荊楚網消息(湖北日報)(記者張培鐵、通訊員董鋒、王詩禮)15日至1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考古研究所70多名考古專家先後趕到南水北調中線調水源頭鄖縣,分別進駐位於該縣漢江河畔的小西關、大寺遺址,正式開展對這兩處遺址的發掘保護工作。至此,該縣境內9處南水北調地下文物遺址搶救性發掘工作全面啟動。
  • 鹹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科研基地揭牌儀式今日在029藝術區舉行
    12月9日,鹹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科研基地揭牌儀式在029藝術區成功舉行。鹹陽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郭群星、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張天恩共同為「基地」揭牌。市文旅局副局長龐聯昌主持儀式,市考古研究所所長謝高文介紹基地情況,市文化稽查隊、市文保中心、市鑽探管理處主要負責人出席儀式。
  • 跟著「南南考古學院」,「探秘遊園」玩轉考古藝術創意展
    12月22日,農曆冬至,昆明在這一天陽光明媚,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南考古學院」藝術創意展暨「南南考古」2020新年親子遊園會在學府路蓮花池庭院劇場開展。據本次活動負責人張老師介紹,今年共計150個作品,包括繪畫、裝置、手工作品展出,251位「南南考古學院」的小學員參與到了作品創作中,他們的年齡從5歲到8歲不等。展覽圍繞「晉寧河泊所」和「江川甘棠箐」兩大主題。其中,2019 年南南考古夏令營大理太和城遺址的作品尤其精彩,體現了孩子們充滿創意的想像力。
  • 我市推進考古和文物保護工作
    歷時兩年的調研、論證,江蘇省第五家獨立考古機構、江北地區第二家考古所——淮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最終成立。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成立體現了市委、市政府保護文化遺產、重視考古工作的堅強決心,是淮安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保障,是實現淮安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文化助力。
  • 景泰縣一條山鎮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
    一條山鎮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每日甘肅網12月28日訊 據白銀日報報導 近期,景泰縣一條山鎮幸福裡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多措並舉,打好安全生產組合拳,全力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活動,推動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針對冬季安全風險等級上升,安全隱患增加的實際現狀,該社區積極組織各網格長、網格員深入轄區施工工地、企業商鋪進行檢查排查,重點查看隱患自查自改、員工安全教育培訓和應急演練等情況;結合12·4憲法宣傳進企業活動,組織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宣傳隊深入轄區企業,強化宣傳安全生產知識及相關法律法規,堅決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
  • 70多名考古專家赴湖北鄖縣搶救南水北調中線文物
    華聲報武漢消息:10月15日至1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考古研究所70多名考古專家先後趕到南水北調中線調水源頭鄖縣,分別進駐位於該縣漢江河畔的小西關、大寺遺址,正式開展對這兩處遺址的發掘保護工作。至此,該縣境內9處南水北調地下文物遺址搶救性發掘工作全面啟動。
  • 桓臺縣文化和旅遊局召開節前安全生產暨冬春火災防控工作部署推進會
    12月21日,桓臺縣文化和旅遊局召開火災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大預防暨冬春火災防控部署推進會。局黨組成員、文旅事業中心、機關各科室、基層單位負責人參加會議。深入貫徹落實近期上級安全生產工作部署要求,為即將到來的2021年元旦和春節營造安定有序的市場環境。
  • 文物古建大省,硬核操作:山西考古博物館成立
    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成立。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系由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山西省民俗博物館整合而來。山西是中華文明的主要發源地之一,也是中國的文物大省。山西考古研究院內設古人類研究所、華夏文明研究所、晉文化研究所、民族融合研究所4個核心學術研究部門,探索山西在東亞地區古人類起源與演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山西在農業起源、文明起源及早期國家形成中的歷史地位,探索夏商王朝資源控制與國家政權鞏固關係模式以及晉在中華文化大一統形成過程中的作用。
  • 別有「洞」天——第六屆「中國公共考古-貴州論壇」洞穴考古專題研討紀實
    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張興龍認為遺址的發掘過程十分規範,對貴州其他的田野發掘具有重要借鑑意義,對研究史前人類行為模式、人類體質、古代環境及其變遷和人與環境間的互動關係也十分重要。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張興龍介紹,遺址的地層堆積十分複雜,現已發現了相當數量的動物骨骼、石製品和骨角器。並在清理剖面過程中,採撿到石核、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等石製品,這些石製品石質堅硬,做成的石器鋒尖刃利,能夠砍砸、刮削。另有動物和植物遺存堆積,如此多層次的地層堆積仿佛「歷史書」般記錄了該地區古人類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