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瀕臨東海,地理位置優越,是長江三角洲地區規劃中的27座主城的其中之一,也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素有「東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譽!說到溫州,大家也都不陌生,因為溫州人以經商出名,名揚天下,多年以來,溫州也的確擁有著雄厚的經濟基礎!目前除了杭州市和寧波市,溫州市穩居浙江省地級市經濟產值的前三,可見其實力雄厚!當然一座城市的交通條件,必然是與一座城市的經濟發展相互聯繫的!
老生常談「要致富先修路」,一座城市的交通建設是該城市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甚至說交通建設能夠影響該城市發展的上限也不為過。道路交通網的發達與否能夠決定著這個城市發展的機遇;類比我國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基本上都擁有著較為完善且健全的道路交通網絡。所以一個地方倘若要建高鐵站或軌道交通等交通建設,當地市民是非常喜聞樂見的。
到目前為止,溫州市已經有了高鐵站,民用機場,以及軌道交通!今天,我們就主要來了解一下溫州市的軌道交通規劃情況!大家都知道,由於軌道交通載客流量多,時效性強,不容易堵車,已經漸漸地成為了在大城市裡出行的首選,包括,浙江省經濟生產總值非常靠前的杭州市和寧波市,也紛紛將軌道交通列入重點的市政交通工程,可見軌道交通工程在城市發展中的作用之重要!
溫州市也屬於是浙江省較早的開通軌道交通的城市之一,是浙江省第三座開通地鐵的城市!溫州市,從第一條軌道交通S1線一期在2019年1月23日正式投入運營以後,也逐步開始了軌道交通網絡後續的規劃與研究工作!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具體的了解一下溫州市軌道交通的布局情況!溫州市地鐵遠期共規劃七條線路,分別以M和S為首字母,根據序號排列為M1、M2、M3、M4線和S1、S2、S3線等,在這裡,風格與其他城市有所不同的,共七條線路,這七條線路中的S1、S2、S3線,又分為一期和二期來進行建設,實際上也可以說是等於10條線路!
今後三年溫州市綜合交通投資將超1400億元,包括建成樂清灣港區鐵路支線、甌江北口大橋、溧寧高速文泰段、景文段、機場綜合交通中心等項目,力爭建成杭溫高鐵、市域鐵路S2線一期工程,全線貫通104國道、228國道,基本形成都市區、市域、城區三個「1小時交通圈」。
溫州明確城市軌道交通採用「S+M」線網架構,地鐵M線主要服務中心城區,S線服務於中心城區與外部組團之間。項偉勝介紹,溫州近期規劃建設的市域鐵路共3條,除S1線建成外,S2線將串聯起樂清瑞安南北兩大副中心,目前已全面進場施工,預計2022年建成2023年通車;S3線一期工程北起老溫州站,向南經甌海至瑞安,計劃今年開工。
溫州市加快「S+M」軌道交通網絡建設,大力提升市域主要發展軸快速通勤能力及中心城區交通服務品質,充分發揮快速公交BRT過渡、補充、延伸和聯絡作用,加快成網成環,與「S+M」共同構建都市區一體化公交骨幹網絡。
M1和M2線路圖。
今年,溫州將開工建設城市軌道交通M1線;至2021年,開工市域鐵路S3線(一期);至2022年,市域鐵路通車裡程115公裡,快速公交BRT營運裡程450公裡,建成市域鐵路S2線,力爭開工建設城市軌道交通M2線。
溫州軌道交通M2線
溫州軌道交通M2線是溫州軌道交通第二條地鐵,第五條軌道交通,是服務於中國浙江省溫州市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途徑鹿城區,龍灣區等,全線地下線。串聯中國鞋都、鹿城輕工業園區、中央塗、舊城區、鹿城核心區、濱江商務區、桃花島、浙南科技城、龍灣中心區、機場等高密度人口地區。
溫州軌道交通M2線線路介紹
M2 線一期工程線路長 27.9km,均為地下線,共設車站23座,其中換乘站3座,平均站間距1.21km,最大站間距2.98m,為龍騰北站至科技城站,最小站間距725m,為會展中心站至CBD中心站;設仰義車輛段和茅竹嶺停車場;設主變電站2座,其中華蓋主變電站為M1、M2、M3線共用,新江路主變電站為M2、M3線共用。
溫州軌道交通M2線線路走向
M2 線一期工程起於鹿城區仰義街道陳村站,線路自西向東經過鞋都大道、鹿城路、望江西路、百裡路、江濱路、會展路、機場大道,線路穿過茅竹嶺後,止於龍灣浙南科技城,並與 S1 線科技城站換乘。
溫州軌道交通M2線線路站點
陳村站,鞋都大道站,雙金路站,雙嶼客運中心站,鹿城工業區站,下寅站,江濱公園站,勤奮路站,工人文化宮站,海壇廣場站,歐洲城站,鹿城廣場站,惠民路站,府東路站,會展中心站,CBD中心站,新田路站,蒲州站,富春江路站,蘭江路站,天鵝湖社區站,龍騰路北站,科技城站。
溫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動因
我國是世界上特大城市最多的國家,人多地少,在城市實現交通機動化之前形成了高密度的人口聚集,必須走低佔地、低能耗、低汙染、低費用的發展道路。在借鑑國際特大城市交通發展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溫州市已認識到選擇城市軌道交通作為城市交通的骨幹,符合我國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要。
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交通擁擠成為制約我國城市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具有節能、快捷和大運量特徵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越來越受到眾多城市的關注。
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城市軌道交通的興起是城市化加劇、城市迅速膨脹的客觀必然。廣義而言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包括地鐵、輕軌、有軌電車、市郊鐵路等交通系統;狹義上來講僅指地鐵和輕軌。
1、城市軌道交通促進經濟發展
在當今這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經濟利益是城市軌道交通建造的重要推動力之一,軌道交通行業產業關聯廣,關聯度高,產業發展的關聯效應能夠推動國民經濟發展。通過產業發展的後向關聯和旁側效應,軌道交通建設投資能帶動原材料、建築、機電、電子信息、金融和相關服務等產業的發展。因此,通過投資建設軌道交通,將促使居民出行和消費增長,直接帶動GDP增長。軌道交通的輻射功能可促進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發展軌道交通能夠促進城市化和都市化進程,從而擴大內需,增加就業,滿足社會有效需求。軌道交通的投入資產屬於第三產業,因此,軌道交通的存量資產越多,能夠為第三產業帶來的商機和就業機會就越多,城市化水平就越高。
2、發展軌道交通對城市規划具有導向作用
現代城市規劃發展了帶形城市理論,出現了沿主要交通軸線的帶狀發展理論。現代帶狀城市理論的具體應用是經濟帶,如我國的長三角、珠三角城市帶等。在經濟帶上的各城市間,除了有高速鐵路聯絡之外,還建有公交型城市軌道交通網,使各城市間大大縮短了時空距離,這樣有利於突破行政區劃的羈絆,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調整產業結構,使各城市間優勢互補,實現整體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因此,軌道交通的分布對市內、市際的規劃均有導向作用。
3、發展軌道交通能緩解能源緊張和環境問題
70年代發生的能源危機,使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調整了經濟發展戰略,時刻關注節能。從單位(每人km)能耗看,軌道交通、道路公共汽車、私人小汽車能耗比為1:1.8:5.9,因此,軌道交通運輸方式是較節能的。軌道交通的發展,還遏制了由於私人小汽車發展而引起的耗能型分散居住方式的蔓延。
小汽車與地面公共汽車大量排放NOx、CO等有害汙染物, 已經成為城市公害,軌道交通在輸送同樣數量的旅客時,對環境產生的汙染要輕微很多。
4、發展軌道交通能提高效率與安全
小汽車在發展初期曾一度顯示了快速、便捷的優點,但是,當居民人均汽車擁有量大量提高後, 道路上過量小汽車行駛造成道路阻塞,其優勢大減,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區域。這使得整個城市的居民出行時間成倍延長。大量的汽車佔用了很多停車用地,並在繁華地區產生了停車問題。擁擠的道路交通還增加了交通事故的發生頻率。軌道交通的平均速度可達30-40km/h, 佔地少,並且事故率很低
溫州城市軌道交通規劃
溫州城市軌道交通2020年線網由3條通勤快線、3條軌道交通線組成,線網總規模235.29千米,其中市域快線總長度155.26千米,軌道交通線總長度80.03千米。遠景線網在2020年線網的基礎上延伸形成,由3條市域快線、4條軌道交通線組成,線網總規模381.51千米。其中,市域快線總長度257.48千米,軌道交通線總長度124.03千米。
線網規劃修編採用「市域系統S線+大運量系統M線」的雙層次網絡。其中,市域系統S線為都市區城鎮間快速聯繫線路;大運量系統M線為中心城內各組團間常規線路。
S1線:為東西走向的都市快線,構建未來溫州大都市核心區兩大中心——中心城和甌江口新城的快速聯繫通道,承擔都市區範圍內東西向組團間快速交通聯繫,串聯甌海中心區、中心城區、龍灣中心與永強機場和靈崑半島,並服務高鐵站、永強機場。預留向延伸條件。S1線路全長77.0km,平均站間距2.8km。
S2線:為東北-西南走向,北起沿海鐵路雁蕩山站,經樂清、溫州、至瑞安,是構建未來溫州大都市核心區沿海產業發展帶快速聯繫通道;承擔都市區範圍內沿海地帶南北向組團間快速交通聯繫,是串聯樂清輔城、甌江口新城、瑞安輔城沿海發展走廊的主要通道。全線裡程88.9km,共設站20個,平均站間距4.68km。
S3線:為南北向,是構建中心城區與永嘉、瑞安、鰲江、平陽等城市副中心間快速連接通道。線路北起於永嘉高鐵站,經溫瑞大道、塘下大道、新塘大道、新城大道(莘陽大道)、車站大道至沿海鐵路鰲江站廣場。線路全長56.2km,設站23個,平均站間距2.6km。
S4線:為西北-東南走向,是藤橋、雙嶼、甌北、七裡(樂清)的快速連接通道,是構建溫州市「一江兩翼」發展的需要。線路西起金溫鐵路藤橋組團,東至S2線黃華站。線路全長47.15km,全線共設站10個,平均站間距5.2km。
M1線:為西南—東北骨架線,構建中心城區、甌海中心區、樂清輔城間快速連接通道,並服務溫州南站。線路西起於溫州高鐵站以南區域,到樂城新區終止。線路全長57.3km,設車站32座,平均站間距1.85km。
M2線:為西北—東南骨架線,隨溫州機場遠景改擴建增設一個車站,構建中心城區、龍灣區(以及濱海新區)快速連接通道。線路西起雙嶼,沿甌江南岸布置,串聯甌江南岸所有節點。全長35.2km,設車站24座,平均站間距1.53km。
溫州(浙江省地級市)
溫州,簡稱「溫」或「甌」,是浙江省地級市,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 ,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商貿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 。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4個區、5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總面積11612.94平方千米 ,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930萬人,其中市區人口305.2萬人;城鎮化率為70.5%,全市戶籍總人口832.4萬人,常住外來人口達297萬人。
溫州地處中國華東地區、浙江東南部、甌江下遊南岸,東瀕東海、南毗福建、西及西北部與麗水市相連、北和東北部與台州市接壤,是中國數學家的搖籃、中國南戲的故鄉、中國海鮮雞蛋之鄉、中國鞋都,溫州人被國人稱之為東方猶太人。
溫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素有「東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譽。 溫州古為甌地,也稱東甌,公元323年建郡,為永嘉郡,傳說建郡城時有白鹿銜花繞城一周,故名鹿城。 唐朝時(公元675年)始稱溫州 ,至今已有2000餘年的建城歷史。溫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先發地區與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在改革開放初期,以「南有吳川,北有溫州」享譽全國。
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排37位。2018年,溫州市生產總值(GDP)6006.2億元,比2017年增長7.8%。2019年,全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6606.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8.2%。
2018年12月,溫州入選2018中國大陸最佳地級城市30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