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說一說菜心的栽培技術。菜心是菜薹的主要類型,別名廣東菜薹。因廣東種植最多,當地人最喜食,故又稱之為「廣東菜」。屬小白菜的一個變種。原產我國,栽培歷史悠久,是我國著名的特產蔬菜之,也是華南地區的主要蔬菜之一,除供應國內市場外,還遠銷香港等地區。現已在上海、天津、武漢、珠海等地都有種植。
菜心主食包括莖、葉和花序的花薹部分。隨著「南菜北種」形勢的發展,近幾年來菜心已在我國方地區推廣種,由於它具有對溫度、光照要求不嚴格的特點,表現了極強的適應性,在京、津地區春播生長期共50天左右,女由於它有較強的耐熱性,則是秋季(8~9月)供應淡季市場的理想蔬菜之一。若採取一定的保溫措施,即可做到周年栽培、周年供應市場。
菜心生長發育及對環境條件的要求:種子發芽的適溫為24~26℃,低於4~5℃則不發芽,低於15℃則需10天。葉生長適溫15~20℃,15℃以下生長緩慢,30℃以上生長困難。薹的生長在15~20℃為宜,20~25℃生長快,但品質差。超過25℃時菜薹糠心不充實,質地粗、味道淡(品種不同,適應能力不同,如廣東菜心可耐30C以上的高溫,臘菜心可忍耐-5℃以下低溫)。播種菜心則需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因品種特性而定,保證植株有充足的營養生長,並轉入生殖生長、抽薹,以促進優質豐產的花薹形成。
光照對菜心的發育影響並不大,只要有適當的低溫,光照長短都可通過春化而抽薹開花。當然菜薹整個生長過程還是需要一定的光照,以供給植株進行光合作用,進行物質積累,生長優質菜薹。在植株生長期要經常保持充足的水分。尤其是在植株現蕾前後更需供應充足的肥水,加速生長保證菜苔的形成,此時若肥水不足將降低菜薹質量。如果植株延緩發育,不能及時現蕾,應少施肥或不施肥,促進其發育,但現蕾後則應跟上追肥,主薹採收後要保證肥水供應,以促進側薹生長,延長採收期,提高產量。
菜心可直播或育苗移栽。4月上旬至10月均可播種,但夏季高溫時產量低,菜薹纖維多,品質不佳。菜心苗期一般20~30天不宜超過30天,壯苗的標準是:播種後20天左右長出4~5片真葉,主根正常、鬚根量較多,腳短、葉片茁壯、葉色油綠、無病蟲害。苗期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選好適宜品種按照栽培季節的不同,選擇好相適應的品種。同一生長期中需早播種早收穫時,應選用早熟品種,如用晚熟品種,則使葉片生長過快過大,抽薹晚、影響菜苔的品質,使其適口性降低。如果需要晚收,就需要用晚熟品種,防止過早抽薹,使花薹細小,產量降低。
第二,把握適宜播種期具體的播種日期的確定,如果是春季直播則應在終霜期結束後選擇睛暖無風天氣播種,初春據後最好覆蓋地膜(地膜平鋪覆蓋、或用麥秸、稻草覆蓋)用於保溼,待出苗後,掀去覆蓋物。播種時要避開兩天。第三,適量播種、及時間苗菜心屬淺根系作物,上壤墒情合適,芽勢、芽率好而飽滿的種子,一般播種後3~5天就可出全苗,因此播量要適中,一般露地直播用種量每1000平方米600克左右。
播種方式宜選用條播方式,條播時1,5米寬畦播6行。當幼苗一葉一心時要及時間苗,拔除密苗及病弱苗並除雜草,保證幼苗有足夠的營養面積,一般10平方釐米左右為宜。通常間苗兩次,第一次於苗具1~2片真葉時進行,第二次於3~4片葉時進行。早中熟品種按10×15平方釐米,晚熟品種按16×20平方釐米進行間苗。間苗一定要及時,避免幼苗徒長,否則植株細弱,影響菜薹品質。
第三,注意肥水管理露地田要施足底肥,每1000平方米般施腐熟有機肥2250公斤(優質肥1500公斤)。起到增加土壤肥力,改進土壞物理性狀,防止表面板結,或因降雨不能追肥影響幼苗生長的作用。當真葉展開後進行追肥,苗期兩次追肥即可,以氮肥為主。並注意鉀肥的施用。鉀肥對菜心有顯著的增產效果,尤其土壤含鉀量少的地區,一般每1000平方米施氯化鉀7.5~10公斤注意及時澆水,保持溼潤。在追肥時要施於根際,不可撤在葉心處,否則會因濃度過高而使葉片灼傷、捲縮。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感謝大家閱讀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