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佛像的姿勢

2021-02-12 佛教建築

佛教,尤其是在佛教藝術中,佛像的姿勢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元素。

圖形是信息傳遞最有效最古老的載體,佛教藝術的目的,就是經由雕塑和畫像,向信徒表述佛法。真言是文字形式,那是另一條傳輸路徑。觀想和手印都可以藉助圖像進行實現與傳播,佛教造像的姿勢就是佛法的一種宣示,重要性不亞於典籍,絕對馬虎不得。哪個手指曲哪個手指伸,掌心朝內還是朝外,手掌向上向下還是橫向,都可能傳遞不同的信息。

金剛乘時代佛教「三密」中的身密,指的就是以手印為代表的通過姿勢感受佛的智慧與力量的法門。密教屬於直接追求成佛結果的宗派,憑藉結印、真言、觀想,與佛互融,從而進入覺悟的最高境界——涅槃。按照大乘佛教的理論,佛與眾生本就是不一不異的,斷絕無明眾生即刻是佛,所以,包括手印在內的三密,幾乎可以看作是一種轉變的開關。

原始佛教時期:神秘的足印

佛教歷史上,從釋迦牟尼入滅到公元一世紀的六百多年裡,被稱作無像時期。原始佛教具有強烈的無神論色彩,釋迦牟尼本人也明確反對偶像崇拜。因此,在這段漫長的佛教順延期裡,為了避免誤入偶像崇拜的歧途,表達佛教典故、寓言和佛理的雕像和圖畫,都用了象徵的手法,比如用菩提樹表達覺悟,用蓮花座表達世尊本體,用法輪象徵佛傳授的理論,用巨大的足印代表佛的修行之路。


佛腳印石雕

在一些寓言性的講述釋迦牟尼佛前世的本生故事中,出現的也不是釋迦牟尼的直接形象,而是鳥、猴之類。作為與釋迦牟尼背景最為相似的前世,須大拿王子的本生故事是早期佛教藝術中出現最多的題材。這或許可以理解成,用替代品間接表達敬仰的方式。


桑奇大塔塔門浮雕上象徵佛說法的法輪

這些畫面都是故事性的,人物都為情節服務,姿勢並沒有達到理論系統的高度,所以相對比較隨意。這個時期的雕像比較值得注意的,是構圖的超時代特徵。本生故事雕塑裡往往並列著主角的一生,畫面同時表現了空間性和時間性。

佛像時期:傳教敘事式手印

到了公元一世紀,隨著佛教的傳播,信徒大量增加,信眾分布的地域也越來越廣泛。佛教的一些原始規則也發生了一定的修正和溫和化。這一時期的佛教藝術以犍陀羅和秣菟羅為代表。前者地理位置靠西,受亞歷山大東徵影響,他們的作品有很濃重的希臘雕塑風格。秣菟羅在東,還有很強烈的印度本土藝術痕跡。

秣菟羅佛像:施無畏印

這一時期在佛教藝術史上被稱為「佛像時期」。為了傳教的便利,釋迦牟尼被日益神化。畢竟,神秘主義是吸引普羅大眾的最有力的標籤。神性的釋迦牟尼形象,開始大量出現在佛教雕塑和圖畫中。


犍陀羅佛像:施無畏印

但是,這一時期佛教仍屬於顯教,以思辨性的佛理為主要形式。佛像多數描繪那個時代核心典籍四阿含中所記載的釋迦牟尼傳教歷史畫面。因此,不管是犍陀羅還是秣菟羅,即使藝術手法不同,佛像面容和衣著迥異,但姿勢基本上不外乎是:表現釋迦牟尼進入覺悟之鏡的禪定印、破除邪魔的觸地印、釋迦牟尼講解佛法的轉法輪印、釋迦牟尼面對半信半疑的求道者的施無畏印。

禪定印是釋迦牟尼跏趺坐於菩提樹下冥想時雙手交疊的姿勢。觸地印也叫降魔印,據說佛陀證悟後魔王波旬跑來假打,嘲笑說誰能證明你大徹大悟了。佛陀伸出右手掌,掌心貼著膝蓋,手指觸地說「大地可以證明」。然後大地神從曠野裡探起半個巨大的身體說「我證明我證明」。值得慶幸的是,佛陀不在我們這個時代,大地神未被懷疑為利益相關方。


左手禪定印右手觸地印

大乘時期:手執華麗法器

到了公元三世紀,大乘佛教開始興起。由於大乘佛教號稱度一切有緣眾生,對於受教者的學歷沒有明確要求,因此,單純的思辨已經不適合傳播學的需要了。這個時候,視覺藝術的重要性就日益凸現了。這個時期的佛像藝術,一開始是在畫面的裝飾部分煞費苦心。佛像頭部的光環中雕刻了蓮花,層層圍繞著不同花紋的環形圖案,以此象徵著佛陀的般若妙智。到了中後期,佛像的姿勢逐漸變得豐富多彩。配合著佛教裡的一些重要概念,蓮花、金剛杵、法鈴等象徵主義道具開始大量出現,與這些道具配合的手勢也有了愈加精確和固定的規則。


轉法輪印

金剛乘時期:手印的繁複玄密化

這些新姿勢也意味著新知識,七世紀金剛乘佛教興起,佛教軌儀越來越精細,舉手投足也被賦予了更複雜的宗教意義。伴隨著手印修行的細則化,佛像不但人物變多了,除了當時當世的釋迦牟尼佛,沿時間線,增加了過去燃燈佛和未來彌勒佛。在空間上,增加了五方佛,為人熟知的比如西方阿彌陀佛和東方藥師佛。不同佛的衣著與配飾也變得光彩炫目。佛像的姿勢終於變成系統化的姿勢知識。


古印度佛教密宗時期佛像

從此以後,佛像不僅僅是佛教歷史佛教寓言的表現,也不止於簡單的佛教理念的象徵,而是切切實實成為修行者可以模仿練習的玄功秘笈。

《大毗盧遮那經》裡,定義了十二合掌與六種拳為基本之手印。六拳包括金剛拳、蓮華拳、內縛拳、外縛拳、如來拳、忿怒拳。十二合掌分別是堅實心合掌、虛心合掌、未敷蓮合掌、初割蓮合掌、顯露合掌、持水合掌、歸命合掌、反叉合掌、反脊互相著合掌、橫柱指合掌、覆手合掌。


六種拳印

在手印姿勢學裡,二手及十指各有其不同之含義。左右手分別表示止、觀,定、慧,權、實,慈、悲等,小指次第至大指則表示色、受、想、行、識或地、水、火、風、空。六拳十二合掌就是各種佛理表達的組合動作。這些姿勢,在浩瀚的藏傳佛教塑像和圖冊中,由眾多佛、菩薩、金剛、度母、空行者們表現出來,令人目不暇接。


十二合掌印

本文轉載自微信訂閱號《藝庫》

公眾平臺聲明

本平臺所有影音圖文,凡沒有標明原創的都來自於網絡,供佛教建築愛好者參考。轉載時都會註明來源、給出引用連結,但網上資料經常信息不全,難免缺失原作者信息,如有商榷請後臺聯繫。

以下是本號收集的電子資料,購買的朋友務必留下微信聯繫方式


相關焦點

  • 「剪刀手佛像」引熱議 專家解讀各種佛像手勢含義
    5日,本網以《龍門石窟現「剪刀手佛像」?》為題,報導了網友關注龍門石窟賓陽北洞內一尊佛像手勢酷似「剪刀手」的事。該稿引發讀者強烈關注。這種手勢在佛教中叫手印,常見的手印有哪些?在白馬寺、龍門石窟都能見到嗎?昨日,我們就讀者的疑問諮詢了龍門石窟研究院的專家。
  • 樹林、樹下如何拍美照,9個好看的拍照姿勢,給你一一解讀
    很多女生都喜歡在一些公園、樹林的樹下拍照,因為美美的樹林、茂密的樹木都是拍照很好的地方,所以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解讀下如何在樹林或者樹下拍美照,給大家帶來9個好看的拍照姿勢,怎麼好看怎麼拍,9個姿勢給你一一解讀。
  • 玉雕佛像手印的寓意,竟然沒幾個人知道!
    我們經常會在玉雕作品中看到佛菩薩像,雙手、手指呈現各種姿勢。 之前有朋友問我,在龍門石窟中,有位菩薩擺著剪刀手,這是什麼手印? 為此,我們專門去網上查了一下,傳說中的「剪刀手手印」,此佛像為龍門石窟賓陽北洞主尊阿彌陀佛。 佛像左手施與願印,右手施無畏印,但由於大拇指被破壞,這才呈現如今「剪刀手」的樣子。
  • 佛教:當你拜佛拜的只是佛像,你就錯了
    在一般人眼中,拜佛只是跪下對佛像行合掌禮,其實十分簡單,一學就會。誠然,拜佛的動作、姿勢,並不複雜,人們稍微學學就能掌握。然而拜佛如果只是止於動作、姿勢及佛像,則並沒有多大的意義。常言道,「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一般人看來簡單的幾個拜佛動作,對於深諳拜佛的修士而言,是大有學問的。
  • 網紅「剪刀手」佛像萌翻眾網友,卻不知道佛像手勢代表什麼
    龍門石窟是國家5A級景區,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景區內有一尊網紅「剪刀手」佛像,突然之間紅遍網絡,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1這尊佛像位於賓陽三洞最北邊的賓陽北洞中,每天前來尋找「剪刀手佛像」
  • 中國佛像——水月觀音
    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臂放在右膝上,神態優美,這種姿勢的觀音一般稱為水月觀音。觀音上身穿袈裟,下身著長裙,胸前及衣裙上飾聯珠瓔珞,手腕戴臂釧,全身裝飾十分繁縟。通體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胎質潔白細膩。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鎮窯創燒的釉色品種,青白釉來源於瓷器的釉色,又稱影青,是介於青白之間的一種釉色,青中泛白或白中閃青,故稱。釉面瑩潤如玉,敲之聲音如磬,被當時人稱為「假玉器」。
  • 泰聖閣 泰國著名佛像,你都知道哪幾尊?
    在泰國遊玩時,隨處可見身披黃色袈裟的僧侶,各種富麗堂皇的寺院以及大大小小的各式佛像。泰國首都曼谷是世界上佛寺最多的地方,有大小總共400多座佛教寺院,其中更是林林總總無數的佛像。2020年是一個多災多難的一年,很多善信都拜佛祈福,希望今年能夠平安度過。在這裡泰聖閣為大家介紹幾尊泰國著名的佛像。
  • 佛家景區銷魂的臥佛像寓意深遠,貌似傾聽「生靈」的聲音
    從這些各種的佛元素寺廟中,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應屬寺廟裡的佛像,但在很多人的腦海裡,佛代表著一種神秘色彩,給人第一感覺那就是端正的坐姿與莊嚴神情,但是這些也是很多佛家寺廟專有的佛像,但在很多地方,一種號稱臥佛的佛像也紅遍了網絡。
  • 我國境內的彌勒(強巴)佛像中,有以下幾個「世界之最」
    所以通常我們見到的彌勒佛像分為「佛相」和「菩薩相」兩大類。從佛像造型上劃分,彌勒佛像又可分為站姿、善跏趺坐(即身體端坐於座上,兩腳自然下垂) 、半跏趺(單盤)、全跏趺坐等幾種。從根本上而言,彌勒佛像不論採用何種姿勢,都屬於佛像造型八大姿勢的範疇。
  • 拜了那麼多佛,知道佛像手勢代表什麼嗎?
    佛像的手勢(資料圖) 佛像的各種手勢代表佛像的不同身份01 說法印 佛像的手勢之說法印
  • 小夥去德國旅遊執意要買下一尊布滿灰塵的佛像,專家鑑定完懵了
    有個小夥去德國遊玩,在無意中看到了一尊看上去比較老的佛像,當時就對這尊佛像產生了很大的興趣,而且毫不猶豫的高價購買帶回了祖國,不過在拿到某鑑寶平臺上主持人就問這尊為何看上去那麼多油泥,專家解釋道這是因為保養不當,或者說是常年經過煙燻造成的一些汙垢,這種叫皮殼,也是歷史各種原因造成的吧,正常這種現象也叫包漿,包漿的話也是因為人經常摩擦這種佛像
  • 老外腦洞大開,給千年佛像做CT掃描,結果讓人不敢相信
    荷蘭人腦洞大開,想給這尊佛像做一個CT掃描檢查,然而掃描的結果非常驚人。通過掃描得到的結果顯示,該雕像之內居然藏著一個木乃伊,通俗來說也就是活人俑。這個人俑保持著一個打坐冥想的姿勢,在佛家被稱為完美形態。
  • 緬甸「最詭異」的佛像,隔著屏幕都毛骨悚然,遊客:不敢靠近
    而佛教又在東南亞國家傳播很廣泛,所以大家在旅遊的時候,往往看到寺廟或者佛像,都會進去參拜。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尊佛像,讓很多人毛骨悚然,遠看都能感到害怕,不敢靠近。這尊佛像位於緬甸,由於佛像的姿態是睡臥著的,所以又稱其為臥佛。這尊臥佛在當地人的心中是莊嚴而神聖的,但是來到這裡想參觀的遊客都渾身打哆嗦。不少遊客表示:真是讓人覺得害怕。
  • 世界10大著名佛像,最高的佛像在中國,看完令人心生敬畏!
    佛像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除了佛像的姿態、位置和結構中使用的材料外,遊客還想知道佛像的高度。事實上,佛像被視為智慧和慈悲的象徵。在許多地方,這些雕像非常高,它們的高度使人類感到謙卑,給人一種精神旅遊的感覺。 你知道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雕像是什麼嗎?
  • 旅遊:正確識別各部佛像
    很多人出去遊玩的時候,基本上都會看見不同的佛像,但是很多人都不懂每個佛像背後真的意義,這樣你在旅遊的途中,遇到不同的佛像就知道了,佛像是佛教藝術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因此要欣賞佛教藝術還必須正確的識別各部佛像。佛是梵文Baddha (佛陀)的簡稱,意譯為「覺者」。
  • 密宗佛像、藏傳佛像、尼泊爾佛像,哪個價格更高?
    偶然看到有師兄這樣詢問:密宗佛像跟藏傳佛像和尼泊爾佛像,哪個更好?哪個價格更高?對於這三者,確實容易造成混淆,今天我們來詳細聊聊這三者的關係與區別:藏傳佛像的體系較為龐大,造像也比較複雜。藏傳佛像的基本特徵主要有一下幾點:1.工藝性比較強,藝術性比較弱,時代特徵不明顯。藏傳佛教的匠師們,造像必須嚴格按照《造像量度經》的規格製作佛像。2.與漢地造像相比,漢地佛像斷代的依據是時代特徵,藏傳佛像斷代依據是區域風格。西藏地區的佛像,吸收了不同地區的藝術風格,因而藏傳佛像呈現出複雜紛繁、風格多樣化。
  • 世界上最「嚇人」的佛像,「封印」在深山中,遊客:不敢看
    然而在緬甸的一個地方,有一尊非常「嚇人」的佛像,佛像的姿勢也很奇怪,以一種側臥的方式躺在深山之中,不少來這裡遊玩的遊客都會被佛像的樣子嚇到,表示根本不敢多看,可奇怪的是,這尊佛像自建成之後,香火就從來沒有斷過。
  • 尼泊爾鎏金佛像、鍍金佛像和貼金佛像哪個更好?
    在尼泊爾佛像中,鎏金工藝被廣泛應用。鎏金是一種古老的工藝裝飾技法,傳承到現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具體操作是將金和水銀混合成金汞劑,均勻的塗在佛像的表面,然後進行加熱使水銀蒸發,金就會附著在表面且不脫落。
  • 翡翠佛像手勢各有不同的含義,看懂有福!
    導語觀音和佛是玉雕作品中最常見的題材,細心的翠友會發現題材同是佛像主題但是造型和手勢卻是不同。佛像一般都有幾種常見手勢,這些手勢你都看懂了嗎?佛像的各種手勢代表佛像的不同身份,表示佛教的各種教義,是具有印度特點的人體語言,表達的含義極為豐富。常見的有說法印、無畏印、與願印、降魔印、禪定印5種,即「釋迦五印」。手印形式可有多種變化,尤其是密教佛像的各種手勢代表佛像的不同身份,表示佛教的各種教義,是具有印度特點的人體語言,表達的含義極為豐富。
  • 寮國"不正經"的佛像公園,顛覆對傳統佛教認識,卻成標誌性景點
    ,因為這裡沒有廟宇和殿堂,只有200多尊奇行怪異的佛像,擺放在露天的草坪之上,這裡反而佛像,每一個的表情都不一樣,動作也是千奇百怪。從中我們其實可以看出,這些佛像的動作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印度教的一些思想,因為設計和建築這些佛像的人名叫蘇拉利,本身就學習過印度教的一些教義,所以在設計這些佛像的時候,就融入了印度教的一些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