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燼餘錄》的記載花蕊夫人是後蜀皇帝孟昶最寵愛的妃子,本人姓費,「花蕊夫人」是她的別號。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呢?史書上說那是因為「花不足擬其色」,意思是她的美用鮮花來形容已經不合適了,那怎麼辦,花朵最嬌美的部分是花蕊,所以只好叫她花蕊了。花蕊夫人的老公孟昶有一首詞專門描寫她的美貌,開頭兩句是「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在孟昶眼裡,這花蕊夫人是天生麗質、透骨生香的人物。
趙匡胤才用了六十多天,就把西蜀四十六州、二百四十多個縣劃到大宋的版圖中,後蜀的皇帝孟昶被俘虜了,他後宮的美女也被趙匡胤收編了,這裡面就包括這個漂亮的花蕊夫人。趙匡胤不是死得不明不白嗎?從北宋開始,野史筆記和民間傳說中,一直有個「斧聲燭影」的說法,一本據說是元人徐大焯寫的《燼餘錄》,在所有這些記錄中顯得最為奇怪:太祖寢疾,中夜太宗呼之不應,乘間挑費氏。
太祖覺,遽以玉斧斫地。皇后、太子至,太祖氣屬縷,太宗惶遽歸邸。翌夕,太祖崩趙匡胤生病了,弟弟趙光義進宮探視,關心關心哥哥,這是一片好意啊,沒有任何問題吧?然後夜深了,病人趙匡胤睡著了,陪床的趙光義試著喊了幾聲老哥,結果哥哥沒有應答,看來真的是睡熟了。這時候在病床前伺候著的還有費氏,也就是「花蕊夫人」。趙光義這個人是比較好色的,關於這一點,沒少遭到後人的批評。
他看到哥哥睡熟了,居然色膽包天,趁機對花蕊夫人動手動腳。那花蕊夫人總歸要躲躲閃閃,結果房間裡的蠟燭光影晃來晃去,「燭影」有了;趙光義沒想到的是,老哥趙匡胤其實並沒睡熟,只不過是在「假寐」而已。他發現了弟弟的不倫之舉,非常氣憤,這太不像話了,哥哥的錢你可以貪一點,哥哥的權力你也可以搶一點,但是哥哥的女人你也敢動,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趙匡胤拿身邊的玉斧狠勁地敲著地,於是臥室裡傳來「砰砰砰」的斧子戳地聲,你看,斧聲」也有了。趙光義一看醜行暴露,這下子糗大了,於是匆匆忙忙逃跑了。等到皇后、太子聽到聲音趕到趙匡胤的臥室,發現趙匡胤已經氣若遊絲,眼瞅著不行了。
這實際上是「斧聲燭影」案最不靠譜的一個版本,花蕊夫人成了這樁驚天大案的直接導火索,那《燼餘錄》說的能是真的嗎?大多數情況下,史料不是一個很簡單的「真」或「假」,「對」或「錯」所能判斷的。我們讀歷史的時候,碰到這樣的野史資料,要特別小不能輕易完全採信,但是也不能因為它們是野史就拋到一邊大部分野史資料,即使看起來很荒誕,但總是會包含著真實元素,甚至不少被官方歷史刻意隱瞞的歷史真相,就是通過野史筆記才得以曝光。
比如這條材料,趙光義能半夜待在哥哥床前,而且還有機會調戲花蕊夫人,這種事情在歷史上是不可能發生的。但這條看起來不太可靠的材料,卻反映了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趙光義對趙匡胤的死負有直接責任,而且這其中還與「花蕊夫人」有著種種聯繫。那是一種什麼聯繫呢?花蕊夫人一個弱女子,難不成就是那傳說中的紅顏禍水,給趙匡胤帶來殺身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