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夫人」是誰呢!

2020-12-13 百家號

《燼餘錄》的記載花蕊夫人是後蜀皇帝孟昶最寵愛的妃子,本人姓費,「花蕊夫人」是她的別號。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呢?史書上說那是因為「花不足擬其色」,意思是她的美用鮮花來形容已經不合適了,那怎麼辦,花朵最嬌美的部分是花蕊,所以只好叫她花蕊了。花蕊夫人的老公孟昶有一首詞專門描寫她的美貌,開頭兩句是「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在孟昶眼裡,這花蕊夫人是天生麗質、透骨生香的人物。

趙匡胤才用了六十多天,就把西蜀四十六州、二百四十多個縣劃到大宋的版圖中,後蜀的皇帝孟昶被俘虜了,他後宮的美女也被趙匡胤收編了,這裡面就包括這個漂亮的花蕊夫人。趙匡胤不是死得不明不白嗎?從北宋開始,野史筆記和民間傳說中,一直有個「斧聲燭影」的說法,一本據說是元人徐大焯寫的《燼餘錄》,在所有這些記錄中顯得最為奇怪:太祖寢疾,中夜太宗呼之不應,乘間挑費氏。

太祖覺,遽以玉斧斫地。皇后、太子至,太祖氣屬縷,太宗惶遽歸邸。翌夕,太祖崩趙匡胤生病了,弟弟趙光義進宮探視,關心關心哥哥,這是一片好意啊,沒有任何問題吧?然後夜深了,病人趙匡胤睡著了,陪床的趙光義試著喊了幾聲老哥,結果哥哥沒有應答,看來真的是睡熟了。這時候在病床前伺候著的還有費氏,也就是「花蕊夫人」。趙光義這個人是比較好色的,關於這一點,沒少遭到後人的批評。

他看到哥哥睡熟了,居然色膽包天,趁機對花蕊夫人動手動腳。那花蕊夫人總歸要躲躲閃閃,結果房間裡的蠟燭光影晃來晃去,「燭影」有了;趙光義沒想到的是,老哥趙匡胤其實並沒睡熟,只不過是在「假寐」而已。他發現了弟弟的不倫之舉,非常氣憤,這太不像話了,哥哥的錢你可以貪一點,哥哥的權力你也可以搶一點,但是哥哥的女人你也敢動,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趙匡胤拿身邊的玉斧狠勁地敲著地,於是臥室裡傳來「砰砰砰」的斧子戳地聲,你看,斧聲」也有了。趙光義一看醜行暴露,這下子糗大了,於是匆匆忙忙逃跑了。等到皇后、太子聽到聲音趕到趙匡胤的臥室,發現趙匡胤已經氣若遊絲,眼瞅著不行了。

這實際上是「斧聲燭影」案最不靠譜的一個版本,花蕊夫人成了這樁驚天大案的直接導火索,那《燼餘錄》說的能是真的嗎?大多數情況下,史料不是一個很簡單的「真」或「假」,「對」或「錯」所能判斷的。我們讀歷史的時候,碰到這樣的野史資料,要特別小不能輕易完全採信,但是也不能因為它們是野史就拋到一邊大部分野史資料,即使看起來很荒誕,但總是會包含著真實元素,甚至不少被官方歷史刻意隱瞞的歷史真相,就是通過野史筆記才得以曝光。

比如這條材料,趙光義能半夜待在哥哥床前,而且還有機會調戲花蕊夫人,這種事情在歷史上是不可能發生的。但這條看起來不太可靠的材料,卻反映了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趙光義對趙匡胤的死負有直接責任,而且這其中還與「花蕊夫人」有著種種聯繫。那是一種什麼聯繫呢?花蕊夫人一個弱女子,難不成就是那傳說中的紅顏禍水,給趙匡胤帶來殺身之禍?

相關焦點

  • 芙蓉花和花蕊夫人
    據說在五代時期,後蜀皇帝孟昶有一個美麗的妃子,名為「花蕊夫人」。花蕊夫人不僅美麗,而且還特別喜歡花。 有一次,花蕊夫人在百花叢中看到芙蓉花開的就猶如天上的雲彩滾滾而來,所以就很喜歡芙蓉。後蜀皇帝孟昶很寵愛花蕊夫人,他為了花蕊夫人開心,於是就下令在成都城頭盡種芙蓉,待到來年開花之時,那成都就是錦繡之城了。也正是因為如此,成都有了芙蓉城之稱(成都的市花就是芙蓉)。
  • 想起花蕊夫人
    我到過錦官城,正巧是芙蓉花開的九月,離開杜甫草堂,離開名相祠堂,在綿綿霏霏的細雨中,渴望去尋找花蕊夫人的蹤跡。 孟昶作為一個君王,對花蕊夫人可謂關照有度,寵愛有加了。但是花蕊夫人呢?一幅畫,一首詩,一株草,一朵花,足以讓花蕊夫人賞心悅目,心滿意足。她可以不去考慮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可以不用擔心爭風吃醋明爭暗鬥,因為有「九五之尊」近乎盲目的寵愛,所有問題,一個帝王足以擺平。心無雜念,使得她秋波如水,心境澄明。簡單而快樂的生活,使她「清水芙蓉」不染纖塵。如月宮仙子,讓人可望而不可即。
  • 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                 張鳴紅顏薄命,自古皆然。到了趙家宋徽宗、欽宗當家的時候,父子倆的後宮一併被女真人掠去,到了北地,塞入浣衣局做了軍妓,沒黑沒夜地被胡人凌辱糟蹋。國破家亡,會當其時的美女,是要背罪責的。因為古來歷史解釋學,第一號大道理,就是女色亡國論。亡國之君身邊的美女,想都不用想,就是禍水。小周后也好,花蕊夫人也罷,都是標準的亡國禍水。對此,小周后沒有聲響,花蕊夫人留下一首詩,不服。詩云:「君王城頭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 陳尚君:花蕊夫人的迷宮
    花蕊夫人身居後宮,地位尊顯,由她來寫宮中細事,意義就完全不同了。圍繞花蕊夫人其人其詩,卻有許多迷霧籠罩,有些早已解決,但不為一般讀者所知,當然待決未定者也有。本文命題,希望講清三點。一、誰是花蕊夫人,她留下了哪些作品,此點早已由浦江清先生解決。二、花蕊夫人《宮詞》所見之後宮生活。三、花蕊夫人的人生迷失與悲劇結局。
  • 孟昶與花蕊夫人
    王若水點評:《避暑摩訶池上作 》又名《玉樓春·夜起避暑摩訶池上作》、《玉樓春·與花蕊夫人夜起》,是五代時期的後蜀後主孟昶的一首寫古代帝王后妃生活的詞。詞中描繪了夜間和花蕊夫人一同避暑的場景,也寄託了流光易逝的隱憂。《玉樓春》是詞牌名,又名「歸朝歡令」、「呈縴手」、「春曉曲」、「惜春容」、「歸朝歡令」等。雙調五十六字,前後段各四句三仄韻。
  • 蘇軾這首《洞仙歌》的女主角,是著名美女兼才女——花蕊夫人
    這首《洞仙歌》的女主角是後蜀皇帝孟昶的妃子,著名美女兼才女—花蕊夫人。蘇軾似乎對花蕊夫人很有好感,不僅作了這麼一首詞來形容她的綽約風姿,更用「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來誇讚她的美麗。花蕊夫人天人之姿,才華橫溢,但歷史上對她的評價卻並不高,原因不外乎她的丈夫孟是亡國之君。
  • 花蕊夫人愛芙蓉 秋風萬裡花正紅
    在文學作品中,也許很多人知道關於花蕊夫人的故事,木芙蓉花就與花蕊夫人有不解之緣。相傳五代後蜀皇帝孟昶,有妃子名「花蕊夫人」,她不但嫵媚嬌豔,還特愛花。有一年她去逛花市,在百花中她看到一叢叢一樹樹的芙蓉花,如天上彩雲滾滾而來,尤其喜歡。孟昶為討愛妃歡心,還頒發詔令:在成都「城頭盡種芙蓉,秋間盛開,蔚若錦繡。帝語『群臣曰自古以蜀為錦城,今日觀之,真錦城也。』」
  • 花蕊夫人:一句詩歌秒殺十四萬男兒顏面
    直到花蕊夫人口吐蓮花,近前稱臣時,那一唇嬌音,才把太祖的魂靈喚了回來。但那兩道渴饞的目光,便再也捨不得從花蕊夫人的身上離開。於是,七天後孟昶便暴疾而終。怎麼回事?你懂的。太祖一「得知」孟昶已死,就迫不及待地召見服喪中的花蕊夫人,當晚便擺酒設宴,令她侍宴。
  • 花蕊夫人究竟有多美?為何被三個帝王貪戀?
    由於有這優越的地理環境,一到分裂時期,這裡就出現獨立政權,五代十國時這裡也先後建立了前蜀、後蜀,但青史留名,廣為傳誦的不是皇帝,也不是文臣武將,而是花蕊夫人。花蕊夫人是形容女子生很美,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花蕊夫人得名於前蜀開國皇帝王建的妃子徐氏。當時她們兩姐妹都得到王建的寵愛。
  • 芙蓉花和花蕊夫人
    據說在五代時期,後蜀皇帝孟昶有一個美麗的妃子,名為「花蕊夫人」。花蕊夫人不僅美麗,而且還特別喜歡花。 有一次,花蕊夫人在百花叢中看到芙蓉花開的就猶如天上的雲彩滾滾而來,所以就很喜歡芙蓉。後蜀皇帝孟昶很寵愛花蕊夫人,他為了花蕊夫人開心,於是就下令在成都城頭盡種芙蓉,待到來年開花之時,那成都就是錦繡之城了。也正是因為如此,成都有了芙蓉城之稱(成都的市花就是芙蓉)。
  • 花蕊夫人,懸崖邊的百合花
    有一天晚上,孟昶擁著花蕊夫人在水晶宮消夜。孟後主面對良辰美景和美麗動人的花蕊夫人,他突然詩興大發,馬上吩咐宮人準備筆墨,填了一首詞。只可惜時隔多年,老嫗已經記不清孟昶所作的原詞了。不過從孟後主和花蕊夫人在水晶宮避暑的排場來看,她依稀記得當時孟昶為花蕊夫人寫過的詞中有「冰肌玉骨」一句,蘇軾有感而發,遂成此詞。蘇軾用「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來形容花蕊夫人,確實一點都不過分。
  • 花蕊夫人宮詞中的晚唐五代
    那麼,到底哪一位花蕊夫人,才是這近百篇宮詞的真正創作者呢?民國時期,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浦江清先生,曾經發表過一篇《花蕊夫人宮詞考證》的文章,他將史料與詩作內容結合起來,互相印證,最終確定,這近百首宮詞的真正作者,是前蜀開國皇帝王建的妃子。這位富有才華的妃子,也正是前蜀後主王衍的母親。
  • 成都為何被稱作蓉城,和芙蓉花神花蕊夫人又有何關聯?
    成都一直有一個很美很美的別稱,叫蓉城,你知道這個名字的來源嗎,它和成都的芙蓉花有關係,也和一個美麗的女詩人有關,她就是花蕊夫人,她們之間又有怎樣的故事呢?請向下看!孟昶喜愛美女,在當時的蜀國廣徵美女入宮,花蕊夫人就這樣進入後蜀國孟昶的後宮中,相貌異常美麗而且才情出眾的她極受孟昶的寵愛,被封為「慧妃」,賜號為花蕊夫人
  • 蜀中四大才女之——花蕊夫人
    在五代十國時期,有幾位被稱作花蕊夫人的女性,她們不僅容貌美麗,而且能詩善賦,多才多藝。有關她們的事跡,多散見於五代至兩宋的各種史籍之中,因其所處時代相同,且又均被稱為花蕊夫人,她們的身份、事跡至今仍有許多疑謎。五代十國間,被稱為花蕊夫人者,一共有三人。說說五代十國名氣最大的——花蕊夫人。
  • 中國古代十大美女:花蕊夫人
    宋太祖趙匡胤如此優待孟昶,只因他久聞花蕊夫人豔絕塵寰,欲思一見顏色,以慰渴懷,又不便特行召見,恐人議論,便想出這個主意,重賞孟昶,連他的侍從家眷也—一賞賜,料定他們必定進宮謝恩,就可見到花蕊夫人。果然如此,那天謝恩,孟昶的母親李夫人之後就是花蕊夫人。
  • 花蕊夫人——五代十國時期女詩人
    花蕊夫人(?-976年),是後蜀後主孟昶的貴妃,青城(今成都都江堰市東南)人,費姓,歌妓出身。花蕊夫人是五代十國時著名的女詩人,著有《花蕊夫人宮詞》。《全唐詩》中將其詩歸為孟昶妃所著。  花蕊夫人(費貴妃)是孟昶最寵愛的妃嬪,相傳其最愛芙蓉花和牡丹花,於是孟昶命官民在後蜀都城成都大量種植芙蓉、牡丹。成都「芙蓉城」的別稱,由此而來。
  • 傾國傾城的花蕊夫人到底是怎麼死的?
    這幾位「花蕊夫人」都有較高的文學修養,擅寫作,工詩詞,據說,又都寫過脂香粉豔的《宮詞》。如此一來,不但留傳後世的《宮詞》,究竟出於哪位「花蕊夫人」之手成了千古迷案,竟連幾位花蕊夫人香消玉殞的原因也成了千古之迷。其中,尤以後蜀花蕊夫人的死因更是迷霧重重。
  • 花蕊夫人到底有多美?被兩個帝王貪戀,可憐一代佳人就這樣被糟蹋了
    就算知道了又能如何呢?十四萬人齊齊卸了盔甲,失了錚錚鐵骨,怎堪男兒之名!她是誰?她是後蜀皇帝孟昶的慧妃,是趙匡胤的貴妃,也是芙蓉花神、更是送子娘娘,如此說道,有些人肯定已經猜到她是誰了?沒錯,她就是大名鼎鼎的花蕊夫人。可花蕊夫人又是誰呢?別急,接著往下看,您就知道了。都說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定有個十分能幹的女人,然一個成功女人的背後何嘗沒有一個能幹的男人呢?
  • 後蜀花蕊夫人費氏的傳奇人生
    四川原本是中國出美女的地方,再加上湖南、陝西的佳麗,使蜀宮裡美女目不暇接。青城縣耆亭王婆巖(今屬都江堰市中興鎮王婆巖景區)費氏成了其中的佼佼者。她不久即被納為慧妃,別號跟前蜀高祖王建的小徐妃一樣,也稱花蕊夫人。費氏不但年輕貌美,更兼氣質嫻慧、詩文俱佳。入宮後不久,孟昶見費氏肌膚細膩,嬌嫩輕盈,好像花蕊一般嬌貴,便賜她「花蕊夫人」之號。
  • 五代十國之後蜀,花蕊夫人的悲歌,離愁別緒有誰知
    而接下來要給大家介紹的主人公就是這十國裡一個國家,這個國家是後蜀,這個主人公叫做花蕊夫人。說起這花蕊夫人,說先就要說一說他的父親和夫君。他的父親是當時後蜀的大臣,家中是個書香門第,對她的教養極為看重,從小就培養她,長大後的她色藝雙全,詩詞歌賦樣樣精通。而她的夫君則是後蜀最後一個君主孟昶,這位君王在最初即位時還是有一番作為的,讓整個國家的形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