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夫人:一句詩歌秒殺十四萬男兒顏面

2020-12-13 寫乎

作者:宋執群

花蕊夫人的一生其實並不生活在華麗的後宮中,而是被囚禁在單人的牢房裡。因而,她的詩詞都是在如履薄冰的恐懼和孤獨無援的激情中自然生發的,所以有著特別直白的衝擊力,就像她的人生一樣。

(一)一句詩歌,秒殺十四萬男兒顏面

一千零五十多年前的某個春夜,當宋太祖趙匡胤端起酒杯讓她當場作詩,以驗證她那傳說已久的詩歌才華時,花蕊夫人知道,一生中最嚴峻的考試來了。她本能地想起了生命中最嚴酷的隆冬,想起了國破家亡,自己和後蜀之主一同被俘,被命運的大雪押解到眼下這座異國皇宮的慘痛經歷。

當時,宋太祖趙匡胤命忠武節度使王全斌率六萬精兵向她的故鄉蜀地進攻,並命工匠在汴梁(今開封)預先為後蜀(唐宋之間五代十國之一,都成都)之主孟昶建造住宅。時正值寒冬臘月,宋都汴梁大雪瀰漫。趙匡胤對左右說:「我穿貂戴裘仍覺寒冷,想必那些正在徵蜀的將士一定在嚴寒中煎熬?」隨即脫下貂衣裘帽,派太監飛騎趕往蜀地賜給王全斌,並傳諭全軍,皇上深感不能為每一位將士賞賜一套禦寒衣物而遺憾。

於是,深受鼓舞的宋軍人人奮勇,竟使十四萬後蜀的守軍不戰而潰,孟昶自縛出城請降,與花蕊夫人等三十三人被押赴汴梁。到汴梁後,接受秦國公,封檢校太師、兼中書令的封賜。

也許你會有點疑惑,趙匡胤為什麼要如此優待一個亡國之君?原因就在花蕊夫人身上。因為趙匡胤聽聞了太多關於花蕊夫人如何如何國色天香,如何如何豔絕塵寰的美貌傳說,早就想親眼目睹她那罕見的美色。但又不好意思只要她一人,只得把同孟昶一同捎來。

據說,第一次召見時,花蕊夫人還沒走到太祖座前時,便有一種異域的香澤直撲趙匡胤鼻中,致使太祖龍頭一仰,已經心醉。待他仔細端詳時,更覺滿眼千嬌百媚,難以形容。直到花蕊夫人口吐蓮花,近前稱臣時,那一唇嬌音,才把太祖的魂靈喚了回來。但那兩道渴饞的目光,便再也捨不得從花蕊夫人的身上離開。

於是,七天後孟昶便暴疾而終。怎麼回事?你懂的。太祖一「得知」孟昶已死,就迫不及待地召見服喪中的花蕊夫人,當晚便擺酒設宴,令她侍宴。

酒酣情起之時,就出現了本文開頭一幕:太祖讓花蕊夫人即興作詩,以展現她傳說中的詩才。

花蕊夫人沉思片刻,再啟朱唇時,已是神情悲涼,雙眸含淚:

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是的。正是這首《述國亡詩》,讓我們在千年之後知道了花蕊夫人還有一個詩人的身份。知道了曾經還有那麼一個弱女子,用一句雄性的詩歌秒殺了十四萬男兒的顏面。

花蕊夫人一生中一定寫過不少詩作,雖然流傳下來的屈指可數。但我想,這首詩一定和她以前的所有詩作都不一樣。我甚至想武斷地認定,這首詩也一定是她最情真意切的作品,是她詩歌皇冠上的明珠。

因為,這個時候的詩人已經忘記了自己是在做詩,她只不過是用歌吟的方式,對已經回不去了的故鄉作一次情不自禁的回眸,對家國巨變的紛亂與迷茫做一個無可奈何的反思。

而經過了家國和人生巨變的花蕊夫人,這個時候已經洞悉了人性深處的每一個細節,已經經歷了人生可能遭遇的每一縷風霜。

所以她不需雕琢的這首祭奠傷心往事,安慰心靈創傷的小詩,就回歸了創作的本源,登上了詩藝的高峰。

(二)一個愛好,命名一座千古名城

成都的美,大約沒有人想去否定,不是許多人都在喊「那是一座去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嘛。它那被無數人神往的,所謂享樂悠閒的慢生活,早已世所公認。

從某種程度上說,成都那享樂悠閒的城市基因正是由花蕊夫人奠定的。

據記載,花蕊夫人極愛牡丹花和紅色桅子花。孟昶曾因她所愛,命成都官民大量種植牡丹。花蕊夫人也身體力行,派人前往全國各地尋找優良品種,在宮中開闢「牡丹苑」試種試栽。待到秋來氣爽,牡丹滿園,她便與孟昶日夜盤桓在繁花下之中,召集群臣,舉辦大型賞花宴會。

此外,她還從道士申天師那裡求得兩粒紅色梔子花種子,親手種植出六瓣紅花的珍奇品種。後來這一難得的珍品,被成都的百姓遍種在城市的每一角落。

原來,那所謂「紅梔子花」實則「芙蓉」。此後,每當盛夏來臨,成都便芙蓉盛開,香生巷陌,給整個城市披上了鮮花的錦繡。成都也便有了一個美麗的別名——蓉城。

(芙蓉花)

被虜宋宮後,面對缺失芙蓉的汴梁異鄉,面對前主屈死的亡靈,愛花如命的花蕊夫人只能憑著記憶發揮想像力,在困苦孤獨中反芻往昔的芳華。在那些沒有被宋太祖臨幸的漫漫長夜,花蕊夫人就會偷偷拿出孟後主的畫像畫餅充飢,在虛擬的荷塘月色中,和孟昶隔空對話,互訴衷情。

有一天,此事被宋太祖入宮撞見。但花蕊夫人畢竟見識過太多的世面,早就歷練得既能hold住舊情,又能駕馭得了新主。於是,急中生智的她趕緊擦淚回稟,說:「我看的這張畫像名叫張仙,是我們老家蜀地人供奉的送子娘娘。臣妾參拜她,是是是,是想和聖上……」趙匡胤一聽龍顏大悅,也就被糊弄過去。

據說,孟昶的畫像因此從後宮傳到了民間。到了晚清時代,人們乾脆把孟昶的男身像改畫為花蕊女身像,並尊花蕊夫人為送子娘娘的「芙蓉花神」。

不知道為什麼,看到這個故事,我就有點疑心,猜想多年後曹雪芹在寫黛玉葬花時,眼前是可能閃過花蕊夫人帶領一班後宮佳麗,滿成都遍種荷花形象的。雖然他寫的是黛玉蹙眉葬花時的落紅傷懷,而不是花蕊夫人種美時的含笑歡欣。但美人與花的相融相映應該是一樣的啊。更何況,她們的種花,葬花也一樣都是由愛情引發的。

(三)她用人生創作史詩

讀過花蕊夫人上面那首《述國亡詩》的讀者肯定有個感覺——她的詩歌並沒有多麼了不起嘛。

但是,這首小詩就像一部長篇小說一樣,隱藏著很多幕後故事和她的人生,那可是足夠迴腸盪氣、引人入勝的。

花蕊夫人一生的遭際可能都是由她的美貌造成的。那麼這個連姓名都沒有的女人(一說她姓徐,一說她姓費)到底有多美?我們今天只能看看史料中的描述:什麼「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什麼「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云云。

可這樣一來,她的美貌不是更清晰,反倒是更模糊了。如此,我們就只好想像她美得不可方物,美得不像話,也許就只能叫花蕊夫人——美得像花心的女人最為合適。

我們知道,一個人為什麼會成為後來的樣子,答案一定藏在他的過去裡。

那花蕊夫人的一生到底都有多麼傳奇,我們來截取幾個片段:

出生——自帶神奇:北宋久居成都的大學問家、畫家黃休復在《茅亭客話》裡記載,後蜀後主孟昶初年,禮部尚書徐光溥家水井中有彩虹入井飲水。他的母親說:早在前蜀時,就曾有彩虹鑽進入我們家的水井中,前蜀王(王建)不久就娶了我們家的女子入宮為妃。如今彩虹又入我家,我家必定又要有女子為妃後,男子為將相。果然,未過十天,她的女兒就被選入後蜀宮中,成為後蜀皇帝孟昶的惠妃。她的女兒即為花蕊夫人。

入宮——從歌妓變為貴妃:孟昶是個非常荒淫的皇帝,宮中的蜀地美女不計其數,妃嬪之外需設十二個等級區別、管理她們。剛入宮時,花蕊夫人只是一個離皇上八丈遠的外圍歌妓,但很快就以罕見的姿色和獨特的氣質脫穎而出,成為最受寵愛的貴妃。

說是孟昶最怕暑熱,每遇酷暑天氣,便覺喘息不已,難以入眠。於是就在摩河池上建築了一座水晶夏宮。一到夏日,他便攜花蕊夫人移居夏宮度假。一次醉酒後,他發現穿著薄如蟬翼的花蕊夫人玉體隱現,凹凸款動,猶如雪裡梅花嬌豔動人,頓時性起,一把就將她攬倒。但堪稱調情高手的花蕊夫人,故作矜持地掙扎開來,欲拒還迎地撒嬌道:「不要猴急嘛,聖上。如此良宵美景,精擅詞翰的陛下,何不先填一首詞,以助雅興呢?」

孟昶被勾引得更加情不自禁,很受用地允諾:「如果愛妃肯按曲譜歌唱,朕馬上就來填一首。」花蕊夫人受寵若驚地回應:「陛下如此賞臉,臣妾哪還有什麼不肯?」孟昶大喜,取過紙筆,一揮而就。隨即花蕊夫人嬌聲吟唱道:「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

這首詞後面的內容據說失傳了,直到百餘年後,被蘇東坡續寫成《洞仙歌》,復又傳至今日: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

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倚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

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

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然而,就像所有的樂極都會生悲一樣,孟昶與花蕊夫人沒有窮奢極欲多久,大宋太祖的鐵蹄就踐踏了他們的江山家園。

死亡——成為懸案:關於花蕊夫人的死,至少有兩種說法:

一說,趙匡胤在與花蕊夫人纏綿了幾年後,又看上了一名新進的宮女,開始移情別戀,把她打進了冷宮。在巨大的失寵和無助中,花蕊夫人憂患成疾,很快般飲恨而亡。

另一說是,一日趙匡胤率親王和後宮妃嬪在皇家獵場狩獵宴飲。太祖舉杯要太子趙光義飲酒。趙光義開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條件,回話道:「如果花蕊夫人能為我折枝花來,我就飲酒。」趙匡胤遂命花蕊夫人折花。就在花蕊夫人奔向花叢,前去擷花時,趙光義卻引弓射向她的背影。待那個婀娜多姿的身軀倒下時,趙光義流淚抱著趙匡胤的腿說:「陛下方得天下,宜為社稷自重,遠離酒色!」在這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面前,趙匡胤也無可奈何。

我認為第二種說法比較靠譜,她應該死於一場蓄意的謀殺。原因是趙光義聽說花蕊夫人曾給宋太祖吹枕頭風,不利於他接班。這比較符合殺人邏輯。

哎,寫到這裡,我也只能一聲嘆息,感嘆即便如花蕊夫人的強大個體,也逃不過時代車輪的無情碾壓。

她的一生其實並不生活在華麗的後宮中,而是被囚禁在單人的牢房裡。因而,她的詩詞都是在如履薄冰的恐懼和孤獨無援的激情中自然生發的,所以有著特別直白的衝擊力,就像她的人生一樣。

(芙蓉花)

【作者簡介】宋執群,生於一九六零年代。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梅雨》《望海門》,長篇文化散文《錦上姑蘇》等。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相關焦點

  • 花蕊夫人才貌雙全得幸於後蜀主 亡國後被擄入宋
    本報推出「千古絕句 從成都走進中國詩歌殿堂」系列報導以來,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讀者們從「千古絕句」中感受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蘊,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今日,詩歌專家將向讀者解讀花蕊夫人的「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和陸遊的「位卑未敢忘憂國」,「二十裡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三句經典詩句。
  • 趙匡胤竟然沒有從才女花蕊夫人之死看出趙匡義的野心?
    作者:常志梅花蕊,是一種美稱,指花朵的精蕊,即美中之美,精中之精,也代指絕色美人。一、花蕊之死歷史上稱為花蕊夫人的其實有兩個,今天我要說的是費花蕊。費花蕊是蜀地青城人,才色雙絕,柔美傾城而被選入後蜀宮中,得到後蜀主孟昶的寵幸,冠絕後宮,人稱花蕊夫人。在一些史料中也常常說成徐花蕊,因為徐花蕊曾經被封為惠妃,惠與費通,所以搞得後世眾說紛紜。費花蕊善寫宮詞,讓孟昶整日陶醉在豔歌麗賦的脂粉香豔中不能自拔,最終被北宋所滅。
  • 「花蕊夫人」是誰呢!
    《燼餘錄》的記載花蕊夫人是後蜀皇帝孟昶最寵愛的妃子,本人姓費,「花蕊夫人」是她的別號。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呢?史書上說那是因為「花不足擬其色」,意思是她的美用鮮花來形容已經不合適了,那怎麼辦,花朵最嬌美的部分是花蕊,所以只好叫她花蕊了。
  • 花蕊夫人究竟有多美?為何被三個帝王貪戀?
    由於有這優越的地理環境,一到分裂時期,這裡就出現獨立政權,五代十國時這裡也先後建立了前蜀、後蜀,但青史留名,廣為傳誦的不是皇帝,也不是文臣武將,而是花蕊夫人。花蕊夫人是形容女子生很美,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花蕊夫人得名於前蜀開國皇帝王建的妃子徐氏。當時她們兩姐妹都得到王建的寵愛。
  • 芙蓉花和花蕊夫人
    據說在五代時期,後蜀皇帝孟昶有一個美麗的妃子,名為「花蕊夫人」。花蕊夫人不僅美麗,而且還特別喜歡花。 有一次,花蕊夫人在百花叢中看到芙蓉花開的就猶如天上的雲彩滾滾而來,所以就很喜歡芙蓉。後蜀皇帝孟昶很寵愛花蕊夫人,他為了花蕊夫人開心,於是就下令在成都城頭盡種芙蓉,待到來年開花之時,那成都就是錦繡之城了。也正是因為如此,成都有了芙蓉城之稱(成都的市花就是芙蓉)。
  • 花蕊夫人美若天仙善詩詞 身懷烹飪絕技
    花蕊夫人美若天仙善詩詞 身懷烹飪絕技 2014-05-14 15:57:27比如花蕊夫人、薛濤、卓文君,她們不但是美女,也都是才女。 方蔚  花蕊夫人美若天仙,又能作詩填詞,留下了「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等千古絕唱,而且身懷烹飪絕技,與成都的美食有不解之緣。  當壚沽酒的大美女卓文君,其美名不是仗著與著名文人司馬相如的愛情大戲贏得的。她所寫的《怨郎詩》、《白頭吟》和《訣別書》,就足以令其流芳千古。
  • 蘇軾這首《洞仙歌》的女主角,是著名美女兼才女——花蕊夫人
    這首《洞仙歌》的女主角是後蜀皇帝孟昶的妃子,著名美女兼才女—花蕊夫人。蘇軾似乎對花蕊夫人很有好感,不僅作了這麼一首詞來形容她的綽約風姿,更用「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來誇讚她的美麗。花蕊夫人天人之姿,才華橫溢,但歷史上對她的評價卻並不高,原因不外乎她的丈夫孟是亡國之君。
  • 花蕊夫人愛芙蓉 秋風萬裡花正紅
    在文學作品中,也許很多人知道關於花蕊夫人的故事,木芙蓉花就與花蕊夫人有不解之緣。相傳五代後蜀皇帝孟昶,有妃子名「花蕊夫人」,她不但嫵媚嬌豔,還特愛花。有一年她去逛花市,在百花中她看到一叢叢一樹樹的芙蓉花,如天上彩雲滾滾而來,尤其喜歡。孟昶為討愛妃歡心,還頒發詔令:在成都「城頭盡種芙蓉,秋間盛開,蔚若錦繡。帝語『群臣曰自古以蜀為錦城,今日觀之,真錦城也。』」
  • 趙匡胤俠義千裡送京娘,笑納花蕊夫人與小周后,勇者為何成為惡龍
    他的一生的傳奇故事很多,比如千裡送京娘,到他後納了花蕊夫人和小周后,後來民間傳說他因為趙光義為了小周后,斧光燭影,他為好兄弟「黃袍加身」,又杯酒釋兵權,都是民間一直熱議的話題,特別作為一代天子,他既有寬仁的一面,又做了一些對不起柴榮的事情,更重要的就是他的個人私生活。
  • 秋來蓉城,花蕊夫人出來賞花了
    「芙蓉花,是花蕊夫人的花,也是老成都心中的花,她酷酷地開放在秋風吹拂時。——仙降臨美好發生,就在「花開處」(ID:huakai-cd)專注成都城市文化生活方式認證新媒體!」想起了蜀國的孟昶為花蕊夫人種的滿成都城的芙蓉花,堪比南京滿城的梧桐樹了。
  • 成都為何被稱作蓉城,和芙蓉花神花蕊夫人又有何關聯?
    成都一直有一個很美很美的別稱,叫蓉城,你知道這個名字的來源嗎,它和成都的芙蓉花有關係,也和一個美麗的女詩人有關,她就是花蕊夫人,她們之間又有怎樣的故事呢?請向下看!孟昶喜愛美女,在當時的蜀國廣徵美女入宮,花蕊夫人就這樣進入後蜀國孟昶的後宮中,相貌異常美麗而且才情出眾的她極受孟昶的寵愛,被封為「慧妃」,賜號為花蕊夫人
  • 古詩詞中的花花草草之芙蓉,花蕊夫人與成都的愛情故事
    五代後蜀皇帝孟昶,有妃子名「花蕊夫人」,她不但嫵媚嬌豔,還特愛花。有一年逛花市,她看到一樹樹的芙蓉花如天上彩雲滾滾而來,尤其喜歡。孟昶為討愛妃歡心,頒發詔令在成都盡種芙蓉花,秋天花朵盛開,蔚若錦繡。如此成都也就有了「芙蓉城」的美稱。後來,後蜀滅亡,花蕊夫人被宋朝皇帝趙匡胤掠入後宮。花蕊夫人偷偷珍藏孟昶的畫像,以述思念之情。
  • 芙蓉花與花蕊夫人 「不與百花爭春色 只留花色迎秋霜」
    相傳五代後蜀皇帝孟昶有一位妃子叫「花蕊夫人」,這位夫人特別愛花。有一次她去逛花市,看到一叢叢的芙蓉花像雲朵一樣美麗極了,頓時就被芙蓉花吸引住了。後來每到花開時節,成都就「四十裡如錦繡」,孟昶攜夫人一起到城樓上觀花,看見紅豔數十裡燦若朝霞的芙蓉花,於是成都也有了「芙蓉城」的稱號。後來後蜀滅亡,花蕊夫人被宋朝皇帝掠入後宮,花蕊夫人因為思念孟昶,於是就將他的畫像私藏起來,每當想念的時候就拿來觀賞,後來被宋朝皇帝發現,皇帝逼迫她交出畫像,花蕊夫人從,皇帝一怒之下就把花蕊夫人斬殺了。
  • 飛花令,含有男兒的詩句,你知道多少?
    男兒指男子漢、大丈夫,梁啓超曾言:男兒志兮天下事,但有進兮不有止,言志已酬便無志。那麼含有男兒的詩句,你知道多少呢?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勸學詩》唐·顏真卿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白頭吟》漢·卓文君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
  • 花蕊故裡話石羊
    (原標題:花蕊故裡話石羊) 總有一種情懷,伴隨時光流逝而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