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這是十七世紀英國玄學派詩人約翰·多恩的名作《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的開頭,大意是指人類都是聚集而居,互相依賴和幫助,渴望思想交流。但是在東方的思想觀念裡,卻有不同看法。中國人有一項隱居情結,熱衷於覓一片清淨之地,尋找心中的「孤島」,比如陶淵明先生所作《飲酒·其五》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是許多人渴望的鄉村田園生活。
但是當今的現代社會中,人們已經習慣了與網絡媒體相伴的日子。過田園隱居生活,怎麼想都不太現實。但實際上,國內卻有這樣一位奇人,他目前已經在深山隱居了8年。他的故事經媒體報導後,立刻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而這位深山隱居人,就是吳一琴子。
▲吳一琴子夫妻照片
01
吳一琴子,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像是世外高人。事實上,吳一琴子出生於廣西梧州,自小家境貧寒,家裡兄弟姐妹又很多,導致並不寬裕的家庭境況雪上加霜。因此,吳一琴子早早就輟學,年僅十四歲便開始外出打工。然而吳一琴子既無學歷,也沒有任何技能,只能四處漂泊。
直到有一天,他到武當山遊玩時,遇見了一位武術家。仿如電影中的情節一樣,吳一琴子虔誠地拜師學藝,主要是學習武術和古琴,這一學就是十六年。學成之後,吳一琴子告別師傅下山賣藝。慢慢地,便闖出了名頭,吳一琴子開始收到許多國家和商業組織的表演邀請,最後他選擇與朋友一起開了一間琴行。
▲吳一琴子照片
02
但人算不如天算,吳一琴子在與朋友一起去西藏遊玩時,發生了車禍。他的兩個朋友都因車禍喪生,吳一琴子卻奇蹟般地活了下來。然而禍不單行,吳一琴子最信任的兄弟卻趁他不在,把店裡面所有的資金都席捲一空,甚至連客戶訂購的古琴也都被掠走。
吳一琴子不得不拿出所有的積蓄來賠償客戶,之後餘下的錢所剩無幾。至此,他對人世間的瑣事以及人性的醜陋感到失望,決心從此隱居。隨後,吳一琴子帶著自己的徒弟到荒無人煙的山上,過起了平凡而又孤獨的田園生活。
▲朱雙琴照片
這看起來有點像是逃避現實,但當時的吳一琴子已經對生活失去了興趣,直到一個女孩的出現才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這個女孩就是朱雙琴,她本是一個普通工人,因為難以承受的生活壓力,厭倦了瑣碎平凡的生活,決心到山上學習琴藝。得知吳一琴子的琴藝精湛,於是上山拜他為師,最後兩人日久生情,結為夫妻,如今已生育了兩個可愛的女兒。
03
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任何的電子娛樂設備,也沒有親戚和朋友來拜訪。白天起床下棋,彈琴,一起耕種,這樣的平凡樸實的生活,就是吳一琴子夫妻倆日常的生活寫照。
▲吳一琴子與朱雙琴
他們隱居的地方位於武當山,從市區開車需要三四個小時,非常難走,進入村莊後步行還需要半個小時。而他們居住的房子則是一間茅屋,雖然不精緻,但風景雅致。房子前面有一片桃花正在盛開,後面是一條小溪潺潺流水,清澈見底。屋子旁邊有一個小涼亭,平時有閒時,吳一琴子會坐在涼亭上與妻子下棋,一起彈琴。
他們的平常生活也極其簡單,早晨起來之後,先練習一會兒劍,然後喚醒徒弟們起來練功,幾乎不使用手機和電視。並且,吳一琴子還有一條規矩,過午不食。而平時他們的食物來源都來自山上,吃住都不用下山。因為聽聞了吳一琴子的隱居事跡,許多人慕名前來拜訪。但是吳一琴子卻明確表示,希望客人們不要來過多打擾自己的隱居生活。
▲吳一琴子家人照片
結語
吳一琴子的隱居生活,應該也是許多人對田園生活的嚮往。看多了城市的紙醉金迷,喧囂繁華,每個人都被自己的身份克制著,無法展示真正的性格,亦無法擁有絕對的自由空間。這樣的生活真實狀態也讓我們越來越感到厭倦。然而就像陶翁所說:「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只要我們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身處城市也能得到自由清淨。
參考資料: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飲酒·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