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湖慈鯛魚是指生活在非洲東非大裂谷上三大湖(馬拉威湖、坦幹伊喀湖、維多利亞湖 )的慈鯛科魚類的總稱,就是我們俗稱的馬鯛、坦鯛以及維鯛。
在全世界的魚類中,三湖慈鯛魚可以說是進化最為成功的魚種之一,人類從早期猿人進化到智人用了700萬年,而三湖慈鯛魚僅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就在非洲湖泊上由一種魚進化到800多種;而且全世界其他的慈鯛的祖先原本也是來自非洲大陸,後因地殼運動等原因,才分散到世界的其他的地方去,所以可以說三湖慈鯛魚是「慈鯛族」中歷史最悠久、血統最純正的慈鯛了。
三湖慈鯛魚雖然各自分布於非洲三大湖之中,但其生活的水質和溫度基本相似,都喜弱鹼性水質(馬鯛和維鯛ph值最少要維持在7.5以上,坦鯛還要更高一些在ph值8左右才能很好的生長、發色),適宜溫度在24 – 28度(34 度是大多數三湖慈鯛的極限溫度)。
三湖慈鯛魚領地意識強,愛打架,所以不適宜混養其它魚種,尤其馬鯛之間打架得更厲害,一般來說馬鯛基本就是要麼在打架中要麼就是在打架的路上;而坦鯛就比較溫順一些,基本上都是在慢悠悠地享受老年生活,典型代表就是蒲隆地、薩依藍這種六間魚,由於坦鯛不好動,所以它的群遊效果也比較好;而維鯛由於生態遭到人為的破壞,很多維鯛都瀕臨滅絕,而且基本上大多屬於體型比較大的魚,在水族中養維鯛的只有少數一部分人。
由於三湖慈鯛魚需要弱鹼性、高硬度的水質,所以這也勢必會導致魚缸中氨氮等廢物的堆積;所以飼養在三湖慈鯛魚中需要一個強大的過濾系統,最好用上濾或者底慮,不僅可以增加水的溶氧率同時也有助於氨氮的揮發(濾筒是不推薦作為主要過濾手段的,可以作為輔助手段使用)。
每次新魚到家,為了保證成活率和魚的適應性,我們都需要進行「過水過溫」這一步驟,但三湖慈鯛魚與其他的熱帶魚有本質的區別,三湖慈鯛魚的生活環境是在弱鹼性、高硬度的水質中,而偏偏在鹼性水中氨氮等物質的毒性又很高,所以三湖慈鯛魚本來在長途跋涉中水中的氨氮物質濃度就已經很高了,此時若將魚缸中的弱鹼性水進行過水,勢必會導致水中的氨氮等有毒物質進一步升高,從而導致新魚氨中毒,所以三湖慈鯛新魚入缸只「過溫不過水」,這點要謹記,尤其是大魚,過水必打蔫。由於這個原因,所以我們在平時的餵食中就要注意:多餵不如少喂,餵葷不如餵素,減少魚的排洩物從而減少氨氮等有毒物質的產生。
三湖慈鯛魚的魚缸在造景上相比草缸來說比較簡單,魚缸背景最好選用黑色系,主要是為了方便欣賞三湖慈鯛魚的體色,造景素材以石頭為主,不建議在三湖慈鯛缸種植水草,因為三湖慈鯛魚會啃食水草,而且過多的種植水草會導致魚缸中的ph值的下降。在堆石造景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一點是先放石頭後鋪底沙,因為很多慈鯛魚都是挖沙的高手,喜歡在石頭下面掏洞,防止慈鯛魚在掏洞過程中造成石頭坍塌,傷及魚兒。魚缸底砂可以選擇1-2mm的菲律賓沙或者貝殼沙,因為這種沙可以適當提高水中的ph值增加水中硬度,但是底沙不宜鋪太厚,1.5cm比較適宜,因為沙子太厚容易積攢毒素,薄砂三湖慈鯛魚可以濾砂到底,不會積攢毒素。切記不要翻砂,尤其是你的沙子厚度較大的時候,這個時候很可能把沙子中的氨翻到水體中,造成魚只集體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