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觀音寺小年:近現代史上的首次新春茶話會與送灶儀式

2020-12-13 手機鳳凰網

石觀音寺新春茶話會上,明賢法師介紹寺院的千年傳承與重建因緣(圖片來源:石觀音寺)

臘月二十三小年,武漢黃陂石觀音寺盛情邀請周邊長期護持寺院重建的父老鄉親們,共聚道場舉行新春茶話會,共度佳節、共敘遠景。

這是石觀音寺在有記載的近現代歷史上的首次新春茶話會,在寺院重建進程上的意義顯得尤為厚重。隨後,寺院還依照佛教儀軌與傳統習俗,帶領到場的信眾民眾舉行了「送灶」儀式。

茶話會上,法師代表常住向關心和參與寺院建設的父老鄉親們致謝(圖片來源:石觀音寺)

新春茶話會上,父老鄉親圍坐一堂,其樂融融。明賢法師為大家詳細介紹了石觀音寺傳承千年的歷史淵源,以及當下難能可貴的重建因緣,並代表寺院常住法師和居士們,向一直以來關心和親臨參與石觀音寺重建大計的父老鄉親們致以了誠摯謝意。

用法師的話講,石觀音寺要認真詳盡地向寺院的護持者們「匯報」寺院的重建進展,讓護持者們了解自己一點一滴的心血與熱情,如何轉化為中原腹地佛法傳承的嶄新氣象。

在中國傳統習俗中,當日的臘月二十三即小年,不僅是民間祭灶掃「塵」(陳)日子,同時在佛教節日裡也是紀念監齋菩薩聖誕的節日。寺院常住法師們帶領大眾在大寮中舉行了「送灶」與紀念儀式。

在民間傳說中,臘月二十三小年要祭灶,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然後回宮降吉祥

臘月二十三小年在佛教節日裡也是紀念監齋菩薩聖誕的節日

石觀音寺常住法師們帶領共聚道場的父老鄉親在大寮舉行「送灶」與紀念儀式(圖片來源:石觀音寺)

在佛門中,造辦飲食的廚房灶臺之所,叫做大寮。大寮雖然是苦行之地但卻是成佛作祖之地。叢林裡,許多大德都親自服役於廚房,修行人之性命,實繫於廚中人之手,如法辦造飲食,奉佛供僧者,謂之大慈悲菩薩。故佛門有「三千諸佛皆出在廚中」之說。

「送灶」的莊嚴儀式為周邊民眾所顯現的重要意義,除了回應中國傳統習俗裡的樸素信仰感情以外,更啟示了責無旁貸的為眾生服勞,所能夠培植的深厚福報。同樣,石觀音寺也將成為周邊民眾乃至於中原腹地的福田,廣開慈悲智慧之門,為佛教信眾和普通民眾的法身慧命構築起堅實依託。

相關焦點

  • 明賢法師:武漢石觀音寺2016新年賀辭——觀音慈懷,暖意盎然,佑護眾生,祝福中國!
    仿佛就在昨天——2015年1月臨近臘八,武漢黃陂石觀音寺正式獲批為宗教活動場所,千年古剎迎來盛世中興的開局之年。這一年,滿載辛勞,更滿載榮耀,石觀音寺常住們同心攜手,鋪展了近現代寺史上空間繁榮的發展局面、空前深廣的發展潛力。2016開局翌年,石觀音寺作為武漢市佛教協會新晉副會長單位,將繼續秉持簡樸共進、厚載福慧、堅守本位、擔當時代的門庭規訓,傾力奉獻,佑護一方。
  • 小年丨 二三鞭炮入窗來,訝覺新春序幕開
    二三鞭炮入窗來,訝覺新春序幕開。徑回鏡中辭舊我,一彈衣袖不徘徊。今日小年。這天晚上家家戶戶行「祭灶神」的儀式,小孩還可以一解嘴饞,吃上酥脆香甜的灶糖。過了今夜,大年的喜慶氣息如宣紙潑墨,一下子洇散開來,大街小巷都張燈掛彩,忙碌地籌備除夕夜。中國祭灶的風俗由來已久《禮記·月令》云:「祀灶之禮,設主於灶徑。」
  • 石觀音寺石觀音
    石觀音寺位於武漢黃陂,始建於唐朝中後期,為禪門臨濟正宗十方叢林。道風古韻跨越千年,歷經戰火連綿與世事興衰傳承至今。該寺在歷史上屢建屢毀,但屢毀屢建,一直在周邊民眾心目中佔據著無可替代的信仰地位。經過以明賢法師為首的僧團共同努力,2014年12月10日,武漢黃陂石觀音寺正式獲批為宗教活動場所,千年古剎迎來盛世中興的開局之年。
  • 武漢石觀音寺將舉行新世紀首次「祈福叩鐘法會」
    位於中原腹地武漢黃陂的石觀音寺,始建於千餘年前的大唐中期,正於當今盛世重啟復興大計。2015年除夕夜,石觀音寺將隆重舉行該寺新世紀以來的第一個「祈福叩鐘法會」——以盛世佛音祝禱國運昌隆,以千秋傳承福澤一方繁榮。
  • 2020小年說說微信朋友圈句子 描寫小年詩詞古詩
    小年來,小年到,小年的喜氣入懷抱,包餃子,放鞭炮,全家幸福齊歡笑,人開心,財運繞,滿堂逢春喜鵲叫,業興旺,如意找,美好的日子年年好。祝小年全家萬事興,好運步步高。新年快樂!  俗話說:「小年有魚,年年有餘。」小年是新年的第一聲號角,祭灶掃塵,為新的一年祝福祈禱。小年快樂。  辭舊迎新小年忙,送走灶王迎吉祥。新春新景新氣象,開開心心如願償。
  • 安平鎮舉辦老幹部新春茶話會
    婁底新聞網漣源訊(通訊員 劉佔山)1月22日上午10時,漣源市安平鎮黨委政府邀請全鎮健在的離退休老同志參加2017農曆雞年新春茶話會茶話會上,安平鎮老乾黨支部書記吳乾初首先代表鎮黨委政府給老同志們介紹了近年來安平各項工作取得的成績。鎮黨委書記梁革軍向受邀出席茶話會的老領導、老同志致以新年的祝福、並提前給大家拜年並祝賀新春。
  • 小年習俗大全,這樣過才有年味兒!
    小年,中國傳統節日,也被稱為「祭灶節」、「灶王節」。這一天送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年三十才回家,民間百無禁忌,就可以歡樂迎除夕了。那麼,不同地區的人都是哪天過小年?習俗又有哪些呢?小年,究竟是哪天?
  • 2018年小年是哪一天?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是幾月幾號
    新華社天津2月6日電 2月8日,臘月二十三,我國北方民間俗稱的「小年」。民俗專家表示,「小年」是春節的序曲,等到「小年」一過,就完全進入了「春節時間」,直到除夕夜,人們在「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中,迎來火紅中國年。
  • 武漢黃陂石觀音寺重啟法化 再現十方民眾敬拜觀音盛況
    (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石觀音寺拜觀音,新年喜參大悲心; 盛世中興添福祉,無聲處聞海潮音!(明賢法師作) 大悲觀音,大乘之基,重啟法化,締造和諧 2015羊年新歲,石觀音寺於盛世中興之際重啟法化,再現十方民眾絡繹於道、敬拜觀音的盛況。
  • 2017農曆年小年是幾月幾號 北方小年習俗有哪些
    2月8日,臘月二十三,我國北方民間俗稱的「小年」。民俗專家表示,「小年」是春節的序曲,等到「小年」一過,就完全進入了「春節時間」,直到除夕夜,人們在「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中,迎來火紅中國年。
  • 科普潮汕人的小年習俗
    農曆臘月二十四,也就是就是我們潮汕人常說的小年,也稱祭灶節。今天已經臘月二十三,還有一天就小年,你是否了解潮汕的小年習俗?臘月二十四,是民間祭灶的日子,又被稱為過小年。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
  • 李山語‖小年
    農曆臘月二十四小年,也稱「小除」。 過小年在不同的地方時間不同,古代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說,就是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日,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日,水上人家是臘月二十五日。清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祭灶,自此,開始了官民過小年不同日子的分野。黃梅人自古以來都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
  • 小年,小團圓
    圖| 視覺中國小年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其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灶北方人以臘月二十三為小年稱「掃房」南方人以臘月二十四為小年 · 小年習俗 · 【祭灶王】小年這天最重要的事情是送灶王爺上天傳說中灶王爺要向玉皇大帝匯報自己這一年的工作
  • 《國際詩苑》86期同題(三)||過小年,賀新春!
    嚴寒漸退臘梅香,燭火麻團送灶王。我送灶君上天宮。玉皇若問人間事,新春疫毒待掃清。——李輝於河南沈丘交通局🚩         七絕 小年暖陽文/飛乘霧繞小年陽暖融冰雪,綻放梅花笑景風。接福納祥鴻運到,低吟淺唱韻書同。
  • 小年是什麼意思 小年是哪一天 小年的習俗
    小年期間漢族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掃塵,祭灶等。也有不少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冬至也有地方叫作小年。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 今日小年 你知道關於小年的習俗嗎?
    今日小年 你知道關於小年的習俗嗎?時間:2020-01-17 12:1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日小年 你知道關於小年的習俗嗎?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日子,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灶等。
  • 2020小年詩詞四首農曆小年經典詩句 朋友圈小年祝福語小年諺語俗語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日子,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灶等。民間傳統上的小年(掃塵、祭灶日)是臘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古老傳統。
  • 2020小年是哪一天幾月幾日?過小年的傳統習俗介紹
    民間把每個農曆的臘月二十三日稱為「過小年」,也同時稱為小年、小年節。過小年雖然不是過年但卻是在預示著新年即將到來,也是十分重要傳統節日。那麼2020小年是哪一天幾月幾日?以及過小年的傳統習俗介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2020過小年是哪天幾月幾日?
  • 過小年習俗有什麼講究,過小年需要注意什麼,過小年我們做些什麼
    那麼在過年前同,就有一個過小年的節日,過小年都是在臘月二十三日,南方人是以臘月二十四日這一天為過小年。當過了小年後,大年也就馬上到來。可以這樣來說,過小年後,年味就暫濃起來,很多人在過小年後,就開始收拾行裝,準備回家過年了,以前的有錢人家,在過小年後,也就準備年貨了。
  • 臘月二十三,送灶王爺很重要,千萬別忘了
    臘月二十三,送灶王爺民諺曰:「三祭灶,四掃屋,五蒸饃饃,六殺豬」,「三祭灶」指的就是臘月二十三祭灶王爺,也稱送灶王爺。為了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在臘月二十三,送灶王爺,家家戶戶用糖元寶、炒米糖、花生糖、芝麻糖和糯米糰子等,既甜且粘牙食品,祭拜,希望灶王爺「吃人嘴軟」,到天上報告一年事跡,多話好話,不講人間罪惡。而除夕歸來,來年一如既然保佑人間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