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和地貌是自然地理的基本要素之一,地球表面形態的形成主要是受到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力作用的能量來自地球內部熱能,其表現形式為地殼運動、地震、火山噴發等等;而外力作用的能量來自太陽輻射能,其表現形式為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等作用。一般而言,內力作用總是希望使地表趨向崎嶇,而外力作用總是希望使地表趨向平坦。
「地球之眼」泥火山
在內外力共同作用下,我們才能看到地球表面各種鬼斧神工,神奇的地表形態,很多奇特的地形地貌也成為了值得我們欣賞的自然旅遊景觀。地球上的很多景觀,都具有惟妙惟肖的形象,有的像動物、有的像人的身體、還有的竟然像人的器官,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個位於俄羅斯的地表景觀,被稱為「地球之眼」,顧名思義就是非常像我們人類的眼睛。
撒哈拉之眼
之前,我們介紹了位於非洲撒哈拉沙漠的直徑達到50公裡的「撒哈拉之眼」,被稱為地質眼珠,其形成原因可能是由於地殼運動使地形抬升,與外力侵蝕作用同時進行的結果。而位於俄羅斯的「地球之眼」,看起來更加逼真,就像是一隻巨人的眼睛。
活火山富士山
「地球之眼」實際上是一座位於俄羅斯遠東地區庫頁島上的泥火山,名稱為普加切夫斯基泥火山。我們一般說的火山,是一種地貌形態,通常是由來自地下深處軟流層的熔融狀巖漿,通過巖層之間的裂隙,也就是巖漿通道上升到地表,最終噴出地表後堆積形成的山體,比如日本著名的富士山就是火山。
泥火山
火山多分布在板塊的邊界處,包括消亡邊界和生長邊界,世界主要火山帶有兩條,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帶和環太平洋火山帶。而泥火山是指由泥構成的火山,說是泥是因為它噴發的物質不是巖漿,確實是由黏土、巖屑、鹽粉等構成的泥漿,說是火山是因為它的噴發形式很像火山噴發,也有一個類似巖漿通道的泥漿通道,實際上泥火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火山。
世界火山地震帶分布圖
泥火山的形成,通常是和地下的地殼運動有關,泥火山大多位於大斷層的交匯處,很多泥火山的形成也和地震和火山噴發有關。通俗的講可以解釋為各種地質運動導致地下承受巨大的壓力,受壓的泥漿在地表薄弱處噴出形成泥火山,世界上有很多地區都分布有泥火山。
普加切夫斯基泥火山
俄羅斯普加切夫斯基泥火山的神奇之處,在於其噴發之後形成的地表形態居然是一個巨大的人類眼睛。從空中來看仿佛就是一個巨大的人類眼球,最中間是顏色較深的瞳孔部分,周圍是灰白色的眼球主體,其間還布滿了放射狀的「血絲」,十分逼真,真是自然的奇蹟,被譽為「地球之眼」。
普加切夫斯基泥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