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紅軍的締造者,令希特勒膽戰心驚,為何最後被史達林殘忍殺害

2021-01-20 芸芸說歷史

我們知道蘇聯紅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之一,在二戰的時候希特勒就曾領教過蘇聯紅軍的厲害。但是蘇聯紅軍的締造者卻是一個十分傳奇人物,他流落海外,讓希特勒是十分驚恐,而蘇聯的領導人史達林卻對他十分忌憚,他曾領導了著名的十月革命。但是他最終的結局卻令人嘆息,這樣一位蘇聯革命的領袖,最後竟是被蘇聯克格勃的特工暗殺的!

這個人就是託洛茨基,其實這個名字是他的假名,因為革命的時候都要冒著很大的危險,使用假名也無可厚非。託洛茨基和史達林等人不太一樣,他可以說是一個富二代,自己的家庭很富足,起碼不用為自己的衣食住行犯愁。不過後來他在上學的時候,卻接觸到了工人運動,開始學習革命思想。他的寫作的文筆十分絕妙,列寧看後都十分讚賞。於是列寧讓做了《紅星報》的編輯。

1917年託洛茨基的領導下俄國開始了十月革命,後來史達林也說俄國的十月革命其實是在託洛茨基的領導下進行的,史達林害人無俄國革命的成功和託洛茨基有很大的關係,說他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功臣。俄國革命之後內戰爆發,託洛茨基還組建了自己的軍隊,他自己成為了軍委主席,他組建的這隻軍隊就是後來名揚天下的蘇聯紅軍,因為認為都稱呼他為:紅軍之父。

列寧也十分欣賞託洛茨基,在當時人們一度認為他就是列寧的接班人,那個時候後來掌權的史達林只能排在他的後面。但是誰也沒想到列寧死後託洛茨基受到了排擠,史達林上臺後他只能流亡海外。但是那個時候託洛茨基雖然已經不在蘇聯,但是依然影響力很大。以至於後來蘇聯和德國籤訂條約之後,希特勒對於託洛茨基的存在十分害怕,他認為一旦到時候法國和英國聯合起來,同德國開戰,那麼託洛茨基說不上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託洛茨基的存在不光讓希特勒十分忌憚,史達林也是如鯁在喉,他在1931年還命令克格勃組織了一個小隊專門刺殺託洛茨基,不過卻屢次失敗。一直到1940年蘇聯特工才使用冰鎬打碎了託洛茨基的頭部,導致他最後不治身亡。史達林得知這個消息後欣喜若狂,授予刺殺託洛茨基的特工列寧勳章。

相關焦點

  • 讓希特勒恐懼,令史達林膽寒,他是蘇聯紅軍之父,卻最終慘死
    在上個世紀二十、三十年代,曾有這麼一位傳奇人物,他雖然孤身流亡海外,但在全世界範圍內仍有巨大威望,甚至讓德國元首希特勒感到恐懼,令蘇聯領導人史達林膽寒。他不僅是十月革命的領導人,還是蘇聯紅軍的締造者,不過最終卻慘死在蘇聯特工之手,此人到底是誰呢?
  • 讓希特勒恐慌,史達林畏懼,只要他一天不死蘇聯與德國便永不交手
    20世紀的二三十年代,曾經出現過一個傳奇人物,他流亡海外卻在全世界保持威望,他受人陷害,卻仍令史達林感到恐慌,他只要存在一天,那麼德國元首希特勒就會在每一天保持著恐懼,這個人就是十月革命的領導者,蘇聯紅軍的締造者,最終卻慘死在蘇聯特工之手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列夫達維多維奇託洛茨基,當然他的名字也和其他的蘇聯領導人一樣都是化名
  • 做完還要栽贓給希特勒,史達林對卡廷慘案負有絕對責任
    最初發現卡廷慘案的是德國法西斯,希特勒得知波蘭2萬多人被屠殺以後,馬上向世界宣布了此舉為史達林領導的蘇聯紅軍所為,可是史達林馬上否認了。反咬希特勒是罪魁禍首,可是希特勒打死都不認,一口咬定卡廷慘案是史達林指使內務部幹的。
  • 蘇聯紅軍攻佔德國柏林之前,柏林的女人為什麼爭著自殺?
    比如,納粹德軍攻佔了蘇聯的幾個城市以後,就對蘇聯人以及蘇聯戰俘進行了屠殺,根據歷史記載,納粹德軍一共屠殺了三百三十萬的蘇聯戰俘,另外,喪盡天良的納粹德軍還強姦蘇聯的婦女,然後將其殘忍的殺害。納粹德軍最後,由於納粹德軍將戰線拖得太長,以及遇上蘇聯的極寒天氣,再加上美國加入二戰,納粹德軍沒有了戰爭開始時的順風順水,納粹德軍開始在蘇聯戰場上節節敗退,英法兩國的軍隊也開始奮力抵抗納粹德軍。納粹德軍節節敗退,到了1945年,德國人已經預感到了戰爭的結果,因為英美聯軍已經沿著萊茵河揮師而下,全速朝著柏林前進。
  • 作為蘇聯知名軍事家,為何統帥史達林一定要槍斃他?
    呂海峰     話說,上個世紀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本是一場人類的災難,但是,這場戰爭中,卻也擁有著諸多的軍事名家,其中之一,就有前蘇聯的巴甫洛夫大將軍。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軍事名家,為何統帥史達林卻又一定要槍斃他呢?
  • 蘇聯差點成為第四個軸心國,屬於德國與史達林的較量
    如果說史達林最初與納粹籤訂和約還有一定程度上為了報復英法綏靖政策,那麼現在他可完全是出於貪慾和自私了,吃相絲毫不比希特勒好看多少,當希特勒以慘絕人寰的方式血洗其他國家無辜人民的時候,莫洛託夫總是能面不改色地對德國的優異戰績表示祝賀,彼時當德國正在西線法國戰場上無暇東顧,蘇聯則以 「消除英法惡意散播蘇德不和謠言的影響」為藉口,派紅軍佔領了東方的波羅的海三國
  • 史達林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戰,令70萬士兵在戰線消失
    盟國蘇聯可以說是二戰中為盟國勝利付出最多的國家,蘇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削減了德國75%的兵力,是其餘國家的總數的好幾倍。德國把之前佔領了的16個國家都當做了自己在戰爭中的後勤部隊,為自己提供資源和兵力,幾乎算是整個歐洲的力量了,這場戰爭非常艱難而又殘忍,但是如果你讓蘇軍選一場最為可怕的戰役,相信他們一定會選擇基輔戰役。
  •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 1941年6月22日凌晨,在蘇德邊境上,突然出現了大批德國坦克,鋼鐵的履帶滾滾向前,此時還沉浸在夢中的蘇聯士兵,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就成為了德軍俘虜。
  • 希特勒是德國人?史達林是俄國人?全錯了!
    這個來自科西嘉島的青年從參軍入伍開始,一直就是一個法國軍人,他從名不見經傳一直成為一代名將,最後登上帝位,為法國開疆拓土,所做的一切,無不是出於法國的利益,即便流放之時,他也心心念念想要回到法國,最後更是希望葬在屬於法國的土地,拿破崙心中對於法國的歸屬感,可見一斑。
  • 華沙起義後,蘇聯軍隊為何按兵不動?史達林為何這樣做?
    史達林在經歷慘烈的蘇聯蘇德戰爭之後,最終咬牙挺到最後的蘇聯,成為這場戰爭的勝利者。同年的7月21日,在已經被蘇聯紅軍佔領的波蘭東南重鎮盧布林,一個由波蘭共產黨、人民黨、民主黨、社會黨等黨派組成的波蘭全國解放委員會成立,並發表了宣言。
  • 籤了互不侵犯條約的蘇德,為何還是爆發戰爭?蘇聯又為何毫無防備
    二戰時期,蘇聯遭到了來自納粹德國的攻擊。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聯合其諸多僕從國對蘇聯發動了攻擊。面對納粹德國的攻擊,蘇軍顯得毫無招架之力,被打的節節敗退。然而如果縱觀二戰史,我們會發現為了這次進攻,納粹德國密謀多時,蘇聯紅軍也有所察覺。但為什麼最終蘇聯紅軍全無防備,被打的損失慘重呢?
  • 蘇聯史上最大慘敗——基輔戰役,印證了史達林初期戰略的失誤?
    1941年6月22號,納粹元首希特勒開始了「巴巴羅薩計劃」,德軍元帥倫德施泰特雖然不同意對蘇聯作戰,但是在希特勒下達命令之後,他率領的德國南方集團軍群依然開始了對蘇聯方面的進攻,主要目標是拿下烏克蘭首都基輔。
  • 「四史」關鍵詞|紅場閱兵後蘇聯紅軍直接赴莫斯科保衛戰現場
    一天之內,蘇聯的1200架飛機報廢,其中大部分都沒有離開機場。幾十萬蘇軍被德國機械化部隊分割包圍。到了7月9日,德軍已佔領了蘇聯西部廣大地區,深入蘇聯腹地五六百公裡。蘇聯紅軍 98個師中,28個師被殲滅,70個師的官兵和武器裝備損失過半。
  • 一位德國木匠為何讓希特勒膽戰心驚?希特勒:此人敢刺殺元首
    整個二戰期間,黨衛軍秘密警察對一位德國木匠嚴加看守,將他關在納粹的集中營裡,一直到二戰後期,將這位德國木匠殘忍的殺害。 那麼,黨衛軍為何對一位德國木匠嚴加看守呢,此人到底是誰?原來此人跟希特勒有關,用希特勒的話來說:「此人陰謀差點得逞,讓帝國毀於一旦!」
  • 與列寧齊名,讓史達林、希特勒都害怕的人物,最終被暗殺身亡
    在歷史山曾經出現過這樣一位人物,一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外流亡,不能回歸故裡,卻在全世界都很有威望,德國的希特勒和當時的蘇聯的領導人都覺得恐懼的人物。他領導了蘇聯十月革命的成功,還一手創造了蘇聯的紅軍隊伍,不過他的結局卻是死在了一個無名之卒的手上,被蘇聯的特工暗殺,令人唏噓不已。
  • 1945年,史達林指示蘇聯紅軍:炸掉中國哈爾濱那棟樓!原因是這樣
    日本為何敢於侵略中國,因為日本早就摸透了中國的底細。清朝甲午戰爭的失敗,因為日本之前向清朝派遣了大量情報特工人員,搜集了中國大量情報。曾經有一個日本特工回去向日本天皇寫了一個奏本:清朝軍艦上晾褲衩,士兵無鬥志,官員腐敗,可以一戰!一個間諜的建議竟成為日本發動甲午戰爭的依據。
  • 二戰中,德軍已經把莫斯科團團包圍,為何史達林還從容不迫地閱兵
    (紅場閱兵) 那麼,史達林為何要在這個危險的時刻舉行閱兵式呢? 1941年6月22日凌晨,希特勒出動190個師、30萬兵力、3700輛坦克、47000多門大炮,以及數千架飛機,在1800公裡的戰線上,分三路突然向蘇聯發起進攻,蘇聯衛國戰爭全面爆發。 在其後的幾個月裡,由於蘇聯並未做好迎戰的充分準備,被德軍打了個措手不及。
  • 蘇聯「軍神」朱可夫:狂虐日本軍,力挫希特勒軍隊,讓史達林低頭
    說起二戰,最精彩的就是蘇德戰場,其中最讓人佩服的將領,就是蘇聯「軍神」朱可夫。朱可夫在二戰蘇德戰場中採取的一系列戰略措施使得蘇聯成功地擊敗了德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是第一位蘇聯元帥,也是公認蘇聯最有才能的將領。
  • 歷史上史達林為什麼要毒殺列寧哪?列寧為何要找史達林要毒藥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領導蘇聯紅軍,與盟軍協力擊敗軸心國,取得了蘇聯衛國戰爭的勝利。戰後他扶植了社會主義陣營,在冷戰中與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峙。1953年3月5日因腦溢血病逝於莫斯科,年74歲。 著有《史達林全集》。
  • 希特勒固然已經同意,這些波羅的海國家應屬於蘇聯的勢力範圍
    希特勒固然已經同意這些波羅的海國家應屬於蘇聯的勢力範圍,但卻並未同意它們可由蘇聯實際佔領,所以他感覺到他已受到史達林的一次愚弄,儘管他的大多數顧問都很現實地認為蘇聯人的進入波羅的海國家是一種自然的預防措施,因為他們害怕希特勒在西方得勝之後就會轉過頭來對付他們。